课程变革下教师情绪地理的建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变革下教师情绪地理的建构
国家的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在于教师。

教师之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课程改革以来,伴随着“教师即课程”的提出,教师的改变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成为教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纵观已有的教师研究,较多关注了教师的专业理性、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将教师视为理智人、专业人,而缺乏对教师情绪与情感为表征形式的非理性因素的关注。

教师工作是一项情绪性的实践,教师情绪直接影响着教师身心健康,支配着教师对学生、课程、教学等教育问题的理解与投入,亦决定着教师改变与专业发展的方向。

然而,回顾相关研究显示,西方教师情绪的研究已相当成熟,积累了大量的实证性数据与理论成果,相对国内,教师情绪研究才刚刚起步,虽已意识到了教师情绪的重要性,却鲜有翔实的实证性依据与解释构面。

本文从教师个体、社会环境以及个体与社会交互的三个维度,探寻课程变革下一线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存在怎样的情绪状态,哪些因素影响着教师情绪样态以及不同情绪样态下对教学实践、专业发展乃至课程变革有怎样的影响,透过教师的情绪自述,教师们存有怎样的
情绪困境与情绪需求,应如何建构教师积极的情绪地理环境,支持教师更有效能,更加幸福地教与学,本研究将这一系列研究问题及其脉络命名为“教师情绪地理”。

为了回答好以上问题,本研究梳理了教育变革下教师情绪研究述评、师生互动中教师情绪的研究述评以及已有教师情绪地理的研究,进一步聚焦了本研究的分析框架、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一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西南地区的七所中小学教师发放问卷,收集教师们最近一个月频繁出现的情绪类型及其程度,通过差异性分析与均值比较,初步得出总体上教师积极情绪要大于消
极情绪状态,但消极情绪仍比较显著,其中新手教师正负情绪杂糅;经验型教师负向情绪突出;专家型教师情绪相对积极稳定,以及初中教师负向情绪略高于小学教师。

第二部分,采用质性研究取向。

基于问卷的初步结论,选择新手教师、经验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三类群体作为个案,通过深度访谈法收集三类教师情绪地理的脉络、成因、影响效应等相应数据,透过对个案的话语分析、叙事探究等分析方法,得出:(1)情绪地理的成因方面,新手教师的情绪及其变化主要源于师生互动、同事关系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效能;经验型教师的情绪变化主要源于社会性因素
比如校长领导力、学校组织管理、奖罚问责制度、教师社群文化、重复性劳动与回馈等的影响;专家型教师的积极情绪不仅源于教师个人的情感素养和个体的调节能力,还源于专家教师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和谐的组织文化。

(2)情绪产生的效应方面,积极情绪会增加教师教学动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学业成就以及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相对负向情绪会增加教师的职业倦怠,身心疲惫,以及离职倾向。

(3)教师情绪调节策略是影响教师情绪效应的中介变量,从教师通常采用的情绪调节策略来看,研究发现教师们长期习惯于“隐忍接受”,“表达抑制”等消极情绪调节策略,这就抑制了教师个体在组织文化中的改变与创新。

最后,本文透过教师暴露出的情绪困境,建构了积极情绪地理的运行机制,并分别从个人主体和社会组织两个视角提出了积极情绪地理的建构策略:个人主体层面,首先,增加自我情绪意识,提升情绪智能;其次,完善教师自我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情操;再次,调整教师个人心态,积极主动地靠近他人、信任他人与他人合作;最后提升个人的社会资本,利用多重人际关系网完善个体的情绪地理。

社会组织层面,丰富教育政策的实施策略,完善政策实施的过程监管;改革教师评价方式和评价制度;加强校长领导力,实行多样化组织管理模式;营造信任、支持、鼓励、共享、反思的教师社群文化;最后呼吁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纳入教师情绪智能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