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患者应用复方承气汤加减联合保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梗阻患者应用复方承气汤加减联合保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2T06:04:28.21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2期作者:杨磊
[导读] 研究复方承气汤加减联合保守疗法治疗肠梗阻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杨磊
文安县中医院普外科河北廊坊065800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承气汤加减联合保守疗法治疗肠梗阻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研究2019年6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常规组(35例),将保守疗法应用在常规组中,观察组在常规组肠梗阻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复方承气汤加减联合保守疗法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结果: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2.14±0.53)d、恶心呕吐消失时间(5.59±1.58)d、腹胀消失时间(5.21±1.43)d、排气时间(3.02±1.14)d相较于常规组的要短。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相比常规组的(20.00%)要低,P<0.05。

结论:对肠梗阻患者实施复方承气汤加减联合保守疗法治疗的效果相较于单独使用保守疗法的效果更为显著,且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复方承气汤;肠梗阻;保守疗法;安全性
肠梗阻的病因较多,常见病因为手术因素或腹腔炎症,如在病发后没有及时接受治疗或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短肠综合征、肠痿等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严重的负性影响[1]。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西医治疗虽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预后效果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将复方承气汤加减治疗与保守疗法联合应用在肠梗阻的治疗中与显著的效果,可改善预后效果,提高疗效[2]。

基于此,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对肠梗阻患者实施复方承气汤加减联合保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2019年6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常规组(35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9:16,年龄26~70岁,平均(52.82±5.32)岁;常规组男女比例为20:15,年龄27~70岁,平均(52.71±5.26)岁。

组间基线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保守疗法应用在常规组中,包括给予本组患者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与水电解质紊乱、肠胃减压等常规保守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组肠梗阻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复方承气汤加减联合保守疗法治疗,组方:10g木香、30g炒莱菔子、15g生大黄、15g芒硝(冲服)、12g桃仁、15g枳实、15g芍药、15g厚朴。

在治疗中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病因等方面加减药物,达到提高疗效,对症下药的目的,如针对呕吐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在药方中加入法半夏、生姜以及代赭石。

针对气虚严重的患者可在药方中加入适量的党参。

针对中寒者可在药方中加入制附子、炮姜等药物。

针对热重者可将生石膏、金银花等药物加入药方中。

用水煎煮后服用,每天一剂,可分2-3次服用。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标准:患者服药之后会出现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服药之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低药物治疗安全性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24.0软件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用x2。

P<0.05判定有差异。

2结果
2.1临床症状恢复时间
常规组各项数值相对更高,各项时间较长,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1/35),常规组发生4例恶心,3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7/35),组间对比常规组的数值更高,x2=5.080,P<0.050。

3讨论
在外科腹部疾病中肠梗阻较为常见,该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气停止、腹痛、呕吐、腹胀等,根据梗阻发生原因、位置的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表现也不同。

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手术因素,手术会给患者造成一定创伤,对患者的肠转化功能有一定影响,导致患者出现排气功能、排便功能下降。

中医认为肠梗阻归于“关格”、“肠结”的范畴,其发病机制在于血脉痹阻、通降失调,因此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里攻下为主[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腹胀、肠鸣音、排气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相较于常规组的要短,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更低,P<0.05,原因分析为:临床常用的保守疗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复发率较高,预后效果不理想。

复方承气汤加减治疗中所使用的药方含有厚朴、木香、桃仁、炒莱菔子、芍药、芒硝、生大黄、枳实等中药,其中的厚朴性温,具有下气除满、燥湿消痰的功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腹胀便秘、脘腹胀满的症状。

木香性温,具有调中导滞、行气止痛的功效,将其与厚朴联合使用能够提高治疗患者腹胀的效果。

桃仁性平,具有润肠通便、活血祛瘀的功效,能够有效治疗患者排便停止的症状。

炒莱菔子性平,具有除胀的功效,将其与桃仁联合使用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腹胀、饮食停滞的症状。

芍药具有养血和营的功效。

生大黄具有泻下通便、攻积导滞、祛瘀的功效。

枳实具有化瘀散痞、消极的作用,能够兴奋肠胃,起到降低肠平滑肌张力与解痉的功效。

将上述中药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无毒副作用,因此将复方承气汤加减联合保守疗法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且疗效显著。

综上,复方承气汤加减联合保守疗法治疗肠梗阻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较为显著,有较高安全性,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军, 张文胜, 裴效瑞,等. 大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 2019, 46(3):4.
[2]王天乒. 研究加减大承气汤联合保守治疗脊柱骨折后部分肠梗阻的疗效[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11(25):3.
[3]舒守成. 西医联合大承气汤加手法按摩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 12(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