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的异同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的异同点
相同点:分子运动
不同点:布朗运动说明分子做无规则和永不停息运动.扩散则不能说明这两点不同点:扩散运动指的是分子的布朗运动,即扩散运动属于布朗运动的一种
而布朗运动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不论大小,都具有,唯一的差别就是物体越大,越不明显。
共同点:都是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应是一种宏观现象,当系统热平衡(无温差)与物相平衡(无浓度差)时,就没有扩散现象了。
不宜把扩散推广到微观世界,这类似于把温度概念应用于微粒就将变得没有什么意义一样。
扩散与温度都带有对微观过程进行某种平均的意味。
微观世界永不停息的分子运动及与之相伴的统计涨落应与宏观的扩散相区别——微观的某种动态平衡就是宏观的某种静态平衡。
说扩散会终止就象说热平衡时热传递终止了一样。
辞海》【扩散】物理学名词。
由于微粒(分子、原子等)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
可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在气、液或固相的同一相内或不同相间进行。
主要由于浓度差或温度差所引起,而以前者为较常见。
一般从浓度较高的区域向较低的区域扩散(严格讲,在不同相间,微粒应从吉布斯自由能较大的地方向较小的地方扩散),直到相内各部分的浓度达到均匀或两相间的浓度达到平衡为止。
例如氨在静止空气中的散播,墨汁同静水的搀和,钢件表面的渗碳等。
扩散速度在气体中最大,液体中次之,固体中最小,并且浓度差越大、微粒质量越小、温度越高、扩散也越快。
在化学、冶金、半导体、原子能等工业中常应用扩散作用,以达到某种目的,如通过蒸馏、吸收等以分离某些物质;通过扩散退火以消除铸造合金中的“枝晶偏析”等。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首先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水中的小花粉在不停地作不规则的运动。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任何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非常小的微粒,都永远处于无休止的没有规则的运动状态之中。
这个悬浮的微粒愈小,它的运动就愈激烈;温度愈高,这种运动也愈激烈。
后来人们把这种运动叫布朗运动,把像小花粉那样小的微粒叫布朗微粒。
布朗运动是永不休止的,它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完全是物质内部运动的反映。
布朗运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原来,这种运动就是由液体的分子运动引起的。
由于液体的分子每时每刻都在作不规则的热运动,这些分子撞击布朗微粒,就引起了布朗微粒的运动。
如果悬浮物的颗粒太大,则在每一瞬间撞击到这个大颗粒上的分子数目就太多了,致使这些撞击作用基本上相互抵消了,大颗粒就会保持不动。
当悬浮粒小到一定程度时,碰撞到小颗粒上的分子就不那么多,就会从某一个方向出现分子撞击的不平衡,使小颗粒发生运动。
布朗颗粒体积愈小,发生撞击的不平衡的可能性愈大,布朗运动就愈急剧。
另一方面,温度愈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愈大,分子撞击引起的布朗运动也随之加剧。
由于对布朗运动现象的观察和了解,使得人们深入理解了布朗运动的本质。
因此证实了分子的存在和分子运动的存在。
参考资料:k12和 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是不同的现象.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无规则运动,其运动的激烈程度与微粒的大小和液体的温度有关.扩散现象是两种不同物质在接触时,没有受到外力影响,而能彼此进入到对方里去的现象.气、液、固体都有扩散现象,扩散快慢除和温度有关外,还和物体的密度差、溶液的浓度有关.物体的密度差(或浓度差)越大,温度越高,扩散进行的越快.
它们也有相同之处.首先,它们都反映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或者说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的根本原因;其次,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随温度的升高而表现得越明显.
/teacher/details.asp?TopicAbb=directions&SubjectAbb=wl&FileName=g2v4wlb505aa5
1.htm&FileID=56478&Title=%B7%D6%D7%D3%B5%C4%C8%C8%D4%CB%B6%AF 布朗(Robert Brown,1773~1858)英国著名植物学家。
1773年12月21日生于苏格兰的蒙特罗斯。
他从小就对植物有浓厚的兴趣。
先入阿伯丁大学马里夏尔学院,后进爱丁堡大学学医。
21岁时在英军中任助理外科医生,他一半时间为军队工作,一半时间进行自修,并收集各种植物制作标本。
1801~1805年他作为专家在澳大利亚远洋勘察船“调查者号”上收集了大量的大洋洲植物标本。
1805年返回伦敦,将他收集的近3900种标本进行分类,整理后写入《澳洲植物志》一书中,对植物分类学作出了贡献。
布朗对物理学的贡献是发现了著名的布朗运动。
1827年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颗粒时,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越活跃。
开始他怀疑是否是由于花粉有生命才出现这种运动的,于是他把花粉浸在酒精里将其杀死、晒干,再放人水中观察,他还用无机物玻璃碎片、小石块碾成的细粉末代替花粉放人水中作试验,同样观察到了这种现象,从而否定了这种运动是由于植物花粉有生命造成的想法。
布朗把实验的详细经过、结果记录下来,写成《植物花粉的显微观察》一书,于1828年出版。
书中写道:“在经过多次重复的观察以后,我确信这些运动既不是由于液体的流动也不是由于液体的逐渐蒸发所引起的,而是属于粒子本身的运动。
”虽然布朗当时并不能解释这种运动的原因,但他精于观察和实验,肯定了这种运动的客观存在,发现了问题,并把问题详尽地记载下来,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这种运动后来被称为布朗运动。
布朗逝世后,随着分子动理论的发展,人们才清楚地知道,这种微小颗粒的奇妙运动是由于微粒受到作热运动的水分子从四面八方不均衡的碰撞所造成的。
在布朗工作的基础上,1905年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波兰物理学家斯莫卢霍夫斯基发表了他们对布朗运动的理论研究成果,得出了关于布朗运动的完整的统计理论,成功地用原子和分子的热运动解释了布朗运动。
1908年法国物理学家佩兰用实验方法验证了爱因斯坦和斯莫卢霍夫斯基的理论。
他们和布朗一起,间接地证实了分子的存在及其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无疑是对原子-分子理论和分子动理论的正确性的有力支持,对分子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布朗运动还清楚地表明了统计力学中预言的涨落现象确实存在,使人们认识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规律性。
布朗运动的发现的重要意义还在于,能把原来看不见的分子的微观运动和可以观察到的微粒的宏观运动联系了起来,为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布朗运动指的是液体中的悬浮颗粒无规则的运动。
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微观解释:液体分子对悬浮颗粒的碰撞产生,当颗粒越大液体分子对颗粒的碰撞,容易达到平衡,即布朗运动不明显。
当颗粒越小,液体分子对颗粒的碰撞,易打破平衡,即布朗运动越剧烈。
还有液体的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这点易理解。
高中书上说:"一种物体/物质进入另一种物体/物质的现象"
下面是资料:
扩散
由于粒子(原子、分子或分子集团)的热运动自发地产生物质迁移现象叫“扩散”。
扩散可以在同一物质的一相或固、液、气多相间进行。
也可以在不同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间进行。
主要由于浓度差或温度差所引起的。
一般是从浓度较大的区域向浓度较小的区域扩散,直到相内各部分的浓度达到均匀或两相间的浓度达到平衡时为止。
物质直接互相接触时,称自由扩散,若扩散是经过隔离物质进行时,则称为渗透。
在自然界中扩散现象起着很大的作用。
它使整个地球表面附近的大气保持相同的成分;土壤里所含有的各
种盐类溶液的扩散,便于植物吸收,以利生长。
此外在半导体,冶金等很多行业都应用扩散,以达目的。
扩散,热传导和粘性通称为输运现象,其分别将物质(质量)、热能、动量由一位置移至另一位置,从而达到浓度或温度的均匀。
布朗运动说明分子是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律运动
扩散说明分子间是有间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