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接收机高频振荡器设计
AM调制与解调设计报告高频课程设计
简单信号发送接收机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课程设计报告摘要信号调制可以将信号的频谱搬移到任意位置,从而有利于信号的传送,并且是频谱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调制作用的实质就是使相同频率范围的信号分别依托于不同频率的载波上,接收机就可以分离出所需的频率信号,不致相互干扰。
而要还原出被调制的信号就需要解调电路。
调制与解调在高频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信号处理应用的重要问题之一,系统的仿真和分析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的保证。
论文利用Multisim提供的示波器模块,分别对信号的调幅和解调进行了波形分析。
DSB调制优点在于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所以至今仍广泛应用于无线但广播。
与AM信号相比,因为不存在载波分量,DSB调制效率是100%。
我们注意到DSB信号两个边带中任意一个都包含了M(w)的所有频谱成分,所以利用SSB调幅可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所以选择SSB调制与解调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论文主要是综述现代通信系统中AM调制解调的基本技术,并分别在时域讨论振幅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以及介绍分析有关电路组成.此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高频、通信原理等相关专业课上所学关于频率调制与解调等相关内容。
同时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Multisim;模拟乘法器;MC1496目录第1章概述 (3)1。
1 Multisim简介 (3)1。
2 Multisim发展 (3)第2章总体设计思想 (5)2。
1 系统框图 (5)2.2 基本理论 (6)2。
3 模拟乘法器MC1496的工作原理 (6)2.4 普通调幅(DSB)信号的调制 (8)2.5 普通调幅(DSB)信号的解调 (10)第3章电路调试与仿真 (12)3。
1 模拟乘法器MC1496的创建 (12)3。
2 DSB调幅设计 (13)3。
3 同步检波设计 (14)3。
4 总电路图 (15)3。
5 元件清单 (17)问题与讨论 (18)心得体会 (23)参考文献 (24)第1章概述1。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调幅发射机与接收机整机设计
提供全套毕业论文,各专业都有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课题:调幅发射机与接收机整机设计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姓名:组员: 5二零一四年十一月摘要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利用高频载波的克拉泼震荡电路产生正弦波,利用共集电极调幅电路进行调幅,产生AM调幅波。
然后将调幅波通过包络检波器进行包络检波,由于波形失真较严重,我们在后面添加了LC式集中选择性滤波器。
借助Multisum12.0仿真软件进行仿真。
得到了较理想的波形。
【关键词】Multisum AM波调制解调多级RC滤波器一.设计目的1.熟悉使用仿真软件Multisum12.0,掌握仿真操作;2.加深对通信电子线路设计的认识;3.加深对振荡器,调幅电路,解调的理解;4.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参数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二.设计的实现1.系统概述调幅波的设计可以分成两个主要的模块,高频载波信号采用了克拉泼震荡电路来产生;调幅电路由集电极调幅电路来产生。
克拉泼电路是西勒电路的进一步改进,提高了频率的稳定度,减少了外界的不稳定的因素,但是也存在少许误差。
集电极调制,调制信号控制集电极电源电压,以实现调幅。
优点,集电极效率高,晶体管获得充分的利用,缺点是,已调波的边频带功率由调制信号供给,因而需要大功率的调制信号源。
电路实现模块:如图调制信号集电极调制调幅波1、振荡电路原理分析:振荡电路一般分为两种工作原理,其一为反馈式振荡器,其二是负阻式振荡器,本实验中采用的是反馈式。
反馈型振荡器是由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组成的一个闭合环路。
它由放大器和反馈网络两大部分组成。
放大器通常以某种选频网络(如振荡回路)作负载, 是一种调谐放大器;反馈网络一般是由无源器件组成的线性网络。
其通过噪声产生起振,从而形成一个起振、非线性放大、反馈,再放大、最终趋于稳定的过程。
在该过程中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起振条件,平衡条件以及稳定条件。
起振条件要求AF>1,且相位相反(πφφn F A 2=+)。
AM调幅波设计电路高频电路课程设计
目录1.引言及课程题目的分析................................... 2课程题目的框图·····························3.课程设计的目的·····························4课程设计的内容………………………5课程设计的原理………………………6课程设计的步骤或计算………………7课程设计的结果与结论………………8参考文献………………………………一、引言在高频电子线路中的振幅调制、同步检波、混频、倍频、鉴频、鉴相等调制与解调的过程,均可视为两个信号相乘或包含相乘的过程[1]。
目前在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利用Multisim11 软件仿真平台,对MC1496 构成的调幅电路进行软件仿真和实际电路测试,并分析比较测试结果。
二、题目分析调幅调制和解调在理论上包括了信号处理,模拟电子,高频电子和通信原理等知识,涉及比较广泛。
在实际上包括了各种不同信息传输的最基本原理,是大多数设备发射与接收的基本部分,所以我们做的这个课题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本设计报告总体分为两大问题:信号的解调和调制。
在调制部分省略了载波信号的放大、功放部分,要调制的信号也同样省略了放大部分,所以在调制中保留了调制器中的主要部分—乘法器,在解调部分也只是保留了检波器部分,即二极管检波器。
AM收音机的制作
(2)瓷片电容和三极管旳脚剪旳长度要适中,不要剪旳太短,也不要留 得太长,它们不要超出中周旳高度。电解电容紧贴线路板立式安装焊接,太 高会影响后盖旳安装。能够利用万用表旳电容档对电容进行检验。
因为高放式收音机中高频放大器只能适应较窄频率范围旳放 大,要想在整个中波频段535kHZ—1605kHZ取得一致放大 是很困难旳。所以用超外差接受方式来替代高放式收音机。
2、超外差收音机
(1)基本原理及工作过程
将磁音高中性频将频天放中调线大频幅回调和波信路幅功变号,信成率选作号中频放用还频、是大原调放选旳成幅大台作音波。,用频,中并是信我频将放号国放信电大采大号压音用器经。旳频为过中以信绕 频LC频谐率振在固回磁定路棒号为为上以4负6旳推5载k次动H旳级z扬窄。线声带高圈放频器耦大和发合器中声到,频变。可调频有幅级效波克旳制包
▪ 检波电路
检波电路旳任务是把要接受旳广播电台音频信号从中频载 波中截取下来,以到达接受旳目旳。检波工作由三极管 BG3 旳 be结来完毕,再由 C5 滤去残余旳中频成份,在检波负载 W 上得到音频信号。 检波后,音频信号由C6 耦合到下一极去。
▪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旳作用是使收音机接受不同 电台旳音量相差旳幅度降低,并使同一电台旳音量 不至于明显地忽大忽小地变化。这是因为,当接受 强电台时,它能使收音机旳增益自动降低,不至于 使最终一级过载而失真;当接受若电台时,它能使 收音机旳增益自动增高,这么,当调台时,各电台 旳音量相差幅度就能够降低。
由调谐回路和本振电路组整天线所接受信号由L2 耦合到 BG1 旳基极,本机振荡信号经过 C3 耦合到 BG1 旳发射极。 两种频率旳信号在 BG1 中混频,混频后由集电极输出多种 频率旳信号。其中包括本机振荡频率和电台振荡频率旳差 额等于465kHz 旳中频信号。
AM振幅调制解调器的设计
AM振幅调制解调器的设计AM(Amplitude Modulation)振幅调制是一种常用的调制方法,用于在无线通信和广播领域传输音频信号。
AM振幅调制解调器的设计可以分为信号调制和解调两个主要部分。
信号调制部分的设计需要将音频信号与射频载波信号进行叠加,生成调制信号。
首先,需要将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以确保信号的幅度范围适合于调制过程。
放大可以使用放大电路或运放电路来实现,滤波可以使用滤波器电路来实现。
接下来,需要将调制信号和射频载波信号进行叠加,这可以使用一个调制电路来实现。
调制电路可以采用集成电路或者传统的离散元件电路,如二极管、晶体管等。
解调部分的设计需要将调制信号还原成原始的音频信号。
解调器的设计可以采用一些常用的解调方法,如幅度检波、包络检波等。
在幅度检波中,常用的解调器是使用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可以将调制信号的负半周置零,只保留正半周的信号,然后使用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噪声。
在整流电路中,可以使用二极管或者晶体管来实现整流功能,然后使用电容和电阻来构成低通滤波器。
在包络检波中,常用的解调器是使用包络检波电路。
包络检波电路可以提取调制信号的包络曲线,以还原原始的音频信号。
在包络检波电路中,可以使用二极管和电容来实现包络检波功能。
除了以上两种常用的解调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更复杂的解调方法,如同步检波、相干解调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更高的解调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此外,在AM振幅调制解调器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
例如,需要对射频载波进行稳定的频率控制,可以使用锁相环电路来实现频率稳定。
还需要考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以保证调制信号的功率满足传输要求。
总之,AM振幅调制解调器的设计涉及到信号调制和解调两个主要部分。
在信号调制中,需要将音频信号和射频载波信号进行叠加;在解调中,需要将调制信号还原成原始的音频信号。
除了这些主要部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射频频率控制和功率放大等。
设计一个高性能的AM振幅调制解调器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
AM调幅收音机设计报告(包括原理图)
创新性实验结题报告实验项目名称______AM调幅收音机专业_ ___通信工程班级____09级1 班_____ 指导教师及职称________开课学期___ 2011 至_2012 学年_1 _学期提交时间___ 2012 年__1 月__ 1 日调幅收音机具有多种设计方法,本设计是采用三级放大器,本振电路,MC1496芯片行和外围电路组成的解调器以及LA4012运算放大器和外围电路组成的功率放大器经过整联组成的调幅接收机。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可以更好的理解AM调幅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在复习高频课程知识的同时,增强动手能力及团队配合能力。
三、实验场地及仪器、设备和材料:1、实验原理根据调幅接收机工作原理和课题要求,给定的解调器件是模拟乘法器,模拟乘法器用作检波时必须有一与接收信号同频的本振信号,因此拟定的调幅接收机框图如下所示输入回路:选择接收信号,应将输入回路调谐于接收机的工作频率;高频放大:将输入信号进行选频放大,其选频回路应调谐于接收机的工作频率;解调:将已调信号还原成低频信号;本机振荡:为解调器提供与输入信号载波同频的信号。
1输入回路的设计2高频放大部分电路的设计3本机振荡电路的设计4解调电路的设计5音频放大部分电路的设计6整机电路的设计3、实验步骤1.1输入回路的设计输入回路应使在天线上感应到的有用信号在接收输入端呈最大值,设输入回路初级电感为L1,次级回路电感为L2,选择C1和C2使初级回路和次级回路均调谐于接收机的工作频率。
在设定回路的LC参数时,应使L 值较大。
因为Q=ωl/R(R为回路电阻,由回路中的电感绕线电阻和电容引线电阻形成),Q值越大,回路的选择行就越好,但电感值也不能太大,电感值大则电容值就应小,电容值的大小则分布电容就会影响回路的稳定性,一般取C>>Cie(Cie 为高频放大电路中晶体管的输入电容)1.2高频放大部分电路的设计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的稳定性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用作高频放大器时,晶体管反相传输导纳对放大器输入导纳的作用,会引起放大器工作不稳定。
课程设计---调频接收机的设计
课程设计---调频接收机的设计
调频接收机的设计
调频接收机(FMR)是一种用于接收调频(FM)信号的电路。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
个或多个检波器(AM)滤波器来提取调频信号,它们可以将非调频信号(如噪声)滤除掉,使只有调频信号能够经过接收机的接收集线器。
调频接收机的结构很简单,主要由振荡器、滤波器和放大器以及相关电路组成。
振荡
器有多种实现,一般采用电子频率锁定振荡器(PLL)来把调频信号转换为相位码;滤波
器用于把非调频信号滤除掉;而放大器则把调频信号放大使之能够经过接收机的接收集线器。
为了设计一种高效的调频接收机,第一步首先要确定信号源,以确定接收机的利用范围,比如调频广播的范围,以及信号的频率范围等。
然后,要设计振荡器,以精确收发指
定频段的调频信号;第三,要设计滤波器,以确保只有调频信号经过接收机;最后,设计
放大器将信号放大至足够能够经过接收机的接收集线器,使用户能够清晰的接收到信号。
由于调频接收机的功能关键,因此在设计之初,要慎重考虑要求并仔细检查每一项功
能及技术性能;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那就是尽可能地缩小振荡器整形带宽,这样可有效降
低接收机的泄漏和引入新噪声;同时,还要做好环境抗干扰,保障接收机能够正常地接收
信号。
总之,调频接收机的设计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参数,以确保它能够正常
接收到调频信号,提高用户的体验。
FMAM收音机原理与制作讲解
通信工程系电子综合实践课程设计FM/AM收音机原理与制作学生姓名学号所在系通信工程专业名称计算机通信班级指导教师二○一二年六月目录目录 (1)前言 (2)1 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通信的定义 (2)1.2 几个名词:信息、消息、信号 (2)2 通信系统 (3)2.1 通信系统的组成 (3)2.2 通信系统的分类 (3)3 无线电波信号 (5)3.1 无线电波 (5)3.2 无线电发射与接收基本原理 (6)3.3 无线电波的发射 (6)4 调幅收音机 (7)4.1 收音机原理图 (7)4.2 超外差式收音机 (9)5 输入调谐回路 (10)5.1 输入调谐回路的作用与要求 (10)5.2 输入调谐回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11)6 变频电路 (12)6.1 变频电路的基本组成 (12)6.2 变频原理 (12)7 中频放大级(是超外差式收音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3)7.1 中频放大级的作用 (13)7.2 对中频放大级的基本要求 (13)8 检波电路 (14)8.1 检波电路的作用 (15)8.2 检波电路的要求 (15)8.3 检波原理 (15)9 调试 (15)小结 (17)参考文献: (18)前言近几年来,鉴于以蜂窝移动为代表的各类无线通信业务猛增,人们已不满足于传送话音,还要求传送高速数据和活动图像。
因而,需要在有限的无线信道频带内,传送高速数据、宽带信号。
然而,高速、宽带信号,在通过移动的时变多径信道传输时,会引起严重的衰落现象,通信无法保证。
为此,通信理论工作者研究出了很多抗各类衰落和抗干扰的新对策,如:LDPC码、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载波调制、多天线系统、多用户检测、链路自适应技术等信理论和新技术。
20世纪,电信技术得到极大发展,特别是全球范围电话网络的形成,导致通信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即用同轴电缆代替双绞线,使系统的容量大大增加。
微波系统的产生于应用,使通信系统的容量进一步的增加。
AM接收机高频振荡器设计
目录第1章 AM调幅系统设计 (2)1.1 调幅发射机简介 (2)1.2 调幅接收机简介 (2)1.3 系统设计 (3)1.4 系统仿真 (3)第2章高频振荡电路设计 (6)2.1 电路形式选择 (7)2.2 晶体管的选择 (8)2.3 起始工作点和工作状态的选择 (9)2.4 晶体管负载R E的选择 (10)2.5 直流偏置的计算 (10)2.6 高频电路的计算 (11)2.7 反馈电路的计算 (12)2.8 元件的选取 (13)第3章附录 (14)第4章总结 (15)第5章参考文献 (16)第1章AM调幅系统设计1.1 调幅发射机简介发射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的电磁波。
通常,发射机包括三个部分: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电源部分。
高频部分一般包括主振荡器、缓冲放大、倍频器、中间放大、功放推动级与末级功能。
主振荡器的作用是产生频率稳定的载波。
为了提高频率稳定性,主振级往往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并在它后面加上缓冲级,以消弱后级对主振器的影响。
低频部分包括话筒、低频电压放大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与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
低频信号通过逐渐放大,在末级功放处获得所需的功率电平,以便对高频末级功率放大器进行调制。
因此,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也叫调制器。
调制是将要传送的信息装载到某一高频振荡(载频)信号上的过程,所以末级高频功率放大级则成为受调放大器。
1.2 调幅接收机简介调幅接收机是接收设备,是从信道上接收有用高频调幅信号并对其进行相关处理后,从中恢复出与发送端一致的原音频信号。
为此,它必须具有从众多信号中选择有用信号、抑制其它信号干扰的能力。
调幅接收系统具体包括输入回路,高频放大器,混频器,本地振荡,中频放大器,检波器,低频放大器。
各部分的功能如下:(1)输入回路:从接收天线上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出有用信号。
(2)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把输入回路收到的微弱信号放大。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之AM接收系统111
目录摘要 (1)第1章前言 (2)第2章基本原理 (3)2.1混频器 (4)2.2解调电路 (4)2.3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5)第3章单元电路模块设计及仿真 (6)3.1输入回路 (6)3.2变频级回路 (6)3.3解调电路 (7)第4章收音机的调试 (11)第5章课程设计体会 (12)第6章参考文献 (13)附录:元器件清单 (14)摘要人类自从发现能利用电波传递信息以来,就不断研究出不同的方法来增加通信的可靠性、通信的距离、设备的微形化、省电化、轻巧化等。
接收信息所用的接收机,俗称为收音机。
目前的无线电接收机不单只能收音,且还有可以接收影像的电视机、数字信息的电报机等。
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收音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收音机接收天线将广播电台播发的高频的调幅波接收下来,通过变频级把外来的各调幅波信号变换成一个低频和高攀之间的固定频率—465KHz(中频),然后进行放大,再由检波级检出音频信号,送入低频放大级放大,推动喇叭发声。
不是把接收天线接收下来的高频调幅波直接放大去检出音频信号(直放式)。
在设计中,是根据所要求的内容、指标进行各单元的设计,拟定单元电路,初步确定电路元件参数;再根据组合起来的系统电路进行核算,确定整机电路。
关键词:调幅;设计;仿真。
第1章前言人类自从发现能利用电波传递信息以来,就不断研究出不同的方法来增加通信的可靠性、通信的距离、设备的微形化、省电化、轻巧化等。
接收信息所用的接收机,俗称为收音机。
目前的无线电接收机不单只能收音,且还有可以接收影像的电视机、数字信息的电报机等。
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收音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自1920年开发了无线电广播的半个多世纪中,收音机经历了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收音机的三代变化,功能日趋增多,质量日益提高。
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音机又朝着电路集成化、显示数字化、声音立体化、功能电脑化、结构小型化等方向发展。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从此以后.开始了收音机的晶体管时代.并且逐步结束了以矿石收音机、电子管收音机为代表的收音机的初级阶段。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希勒振荡器+收音机制作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院(系)电子信息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学生姓名课设时间 2011.12.5-2011.12.16 指导老师提交时间 2011.12.16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4)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4)2.1仿真设计 (3)2.1.1设计内容 (3)2.1.2题目 (3)2.1.3小组分工 (3)2.2 AM广播接收机的制作 (3)2.2.1设计内容 (3)3.1仿真设计 (4)3.1.1设计题目 (4)3.1.2原理 (4)3.1.3参数确定 (7)3.1.4电路图如下 (8)3.2 AM广播接收机的制作 (8)3.2.1设计流程图 (8)3.2.2电路原理图 (10)3.2.3 HX108-2装配图 (9)3.2.4工作原理 (10)四、课程设计的要点 (12)4.1仿真设计 (12)4.1.1设计注意事项 (12)4.1.2调试过程及结果 (12)4.2 AM收音机的调试 (14)4.2.1调节中频频率 (14)4.2.2调整频率刻度 (14)4.2.3统调 (14)五、课程设计总结 (14)5.1仿真设计实验 (15)5.2 AM广播接收机的制作 (15)参考文献 (15)《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继《电路理论》、《电子线路(线性部分)》之后必修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内容学习结束,学生基本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后,通过完成特定电子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立进行资料查阅、电路方案设计及组织实验的能力。
通过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2.1仿真设计2.1.1设计内容:希勒振荡器的设计2.1.2题目:1、额定电压5.0V,电流1-3mA,输出中心频率7MHZ。
2、频率具有一定变化范围2.1.3小组分工1、查找资料:包晓燕2、绘制实验电路图:徐智英3、调试及完成报告:徐智英、包晓燕2.2 AM广播接收机的制作2.2.1设计内容:HM108-2AM收音机的制作、调试、使用和故障的排出。
超再生调幅(AM)接收机
超再生调幅(AM)接收机
AM接收电路
说明:
这是一个紧凑的三个晶体管组成的超再生调幅接收机。
它的原理类似ZN414无线电IC,但是现在不再可用。
设计简单的接收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都不错。
电路图
附注:
所有通用晶体管都可以用在这个电路中,我用了三个BC109C。
我从旧收音机中获得了一个铁氧体棒和调谐电容,调谐范围大约550 - 1600KHZ。
Q1和Q2形成一个复合晶体管,具有高增益和非常高的输入阻抗。
这是必要的,以便不恰当地加载储能电路。
120K电阻提供回馈。
晶体管Q3有双重目的,在同一时间放大音频信号和进行解调RF载波。
音频电平强弱依据收到的电台的信号强度,通常为10-40毫伏,这将可以直接驱动高阻抗耳机或可以被送入一个合适的放大器。
建设:
所有的连接线应该尽量短。
部分测量电压
Q1(B)1.31V
Q2(B)0.71V
Q2(C)1.34V
Q3(B)0.62V Q3(C)3.87V。
am调幅接收机课程设计
am调幅接收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调幅(AM)接收机的基本原理与组成,包括天线、调谐器、检波器和音频放大器等关键部分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描述调幅信号的特点及其调制与解调过程。
3. 学生能够解释影响调幅接收机性能的各种因素,如噪声、干扰和信号衰减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调幅接收机模型。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工具来测试并优化接收机的性能。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分析接收机电路,进行基本的信号计算和电路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培养对无线电通信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增强对科技进步的尊重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年级电子技术实践课程,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强调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基本的电子电路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和情感态度上均能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调幅接收机的设计原理与实践操作,依据课程目标进行如下安排:1. 理论部分:- 引导学生回顾并深入理解调幅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原理,参考教材第3章。
- 讲解调幅接收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工作原理,重点分析天线、调谐器、检波器和音频放大器等关键部分,对应教材第4章。
2. 实践部分:- 安排学生进行调幅接收机模型的搭建,使用教材第5章的实验指导,动手实践天线制作、调谐器调试等。
- 引导学生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设备进行接收机性能测试,优化电路,参考教材第6章。
3. 进度安排:- 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前2周重点复习调幅信号及接收机原理;- 第3至4周进行接收机模型的搭建与调试;- 第5周进行性能测试与优化,总结反馈。
AM解调接收机课程设计
AM解调接收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AM解调接收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调试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AM解调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2.分析并解释AM信号的调制和解调过程;3.识别并使用常见的AM解调接收机电路元件;4.设计和搭建一个简单的AM解调接收机实验电路;5.调试AM解调接收机,并分析接收到的信号质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AM解调接收机的基本原理:介绍AM解调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包括调制解调过程、电路结构等;2.AM解调接收机的组成部分:讲解AM解调接收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放大器、滤波器、检波器等,并介绍它们的功能和作用;3.AM解调接收机的调试方法:介绍如何调试AM解调接收机,包括调整放大器、滤波器和检波器的参数,以及评估接收到的信号质量;4.实验操作:进行AM解调接收机的实验操作,包括电路搭建、调试和信号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AM解调接收机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和调试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实验经验,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AM解调接收机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4.实验法:进行AM解调接收机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增强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框架;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3.多媒体资料:制作教学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4.实验设备:准备AM解调接收机实验所需的电路元件和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4.考试成绩:进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am广播接收机课程设计
am广播接收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AM广播的基本原理,包括调制、传输和接收过程;2. 使学生了解AM广播接收机的电路构成及其工作原理;3. 帮助学生理解无线电频率、电磁波传播、天线等基本概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AM广播接收机;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调试电路的能力;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对我国无线电事业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其爱国情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电子技术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电路设计中,提高其综合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1. AM广播原理:包括AM调制原理、信号传输过程、接收机工作原理等,涉及课本第3章相关内容;-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AM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接收机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2. AM广播接收机电路设计:介绍接收机电路的各个部分,包括天线、调谐器、放大器和检波器等,涉及课本第4章相关内容;- 天线的设计与制作;- 调谐器的作用和原理;- 放大器与检波器的设计。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动手搭建和调试AM广播接收机,巩固所学知识;- 电路图的识读与绘制;- 电子元件的选择与使用;- 电路搭建、调试与故障排查。
4. 评估与优化:对搭建的AM广播接收机进行性能评估,并提出优化方案;- 接收机的性能指标;- 信号接收效果的分析;- 优化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大纲安排:共4课时,第1-2课时学习AM广播原理和接收机电路设计;第3课时进行实践操作,搭建和调试接收机;第4课时进行评估与优化,总结课程学习成果。
AM接收机的中频谐振放大器设计
湖南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通信电路题目AM接收机的中频谐振放大器设计专业班级电子信息0781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审批任务书下达日期 2010 年12月27 日设计完成日期 2011 年01月 7 日目录任务书 (1)一、AM调幅系统设计 (6)二、中频放大电路设计 (7)2.1中频放大原理图 (7)2.2 选择半导体原件 (7)2.3 各个参数的计算 (8)三、利用SYSTEM VIEW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 (12)3.1 参数说明: (12)3.2 仿真电路图 (13)3.4 仿真结果 (14)心得体会 (16)参考文献 (17)一、AM调幅系统设计AM调幅接系统将信源带通滤波与放大的载波信号进行叠加,进行AM调制后,再通过复接器进行频分复接。
得到的高频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器后与本地振荡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将信号放大,解调,从而得到最终的信号。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系统框图二、中频放大电路设计2.1中频放大原理图本电路采用多级晶体管单调谐级联的方式来实现对中频信号60dB 的放大。
每一级的电路完全相同,谐振电压放大倍数Avo ≥20dB 。
原理图如图2图2 中频放大原理图2.2 选择半导体原件为了保证放大器工作稳定,应该选取Y re 小的半导体管(即Rbb和C bc 小的管子)。
为了能在给定的工作频率上正常工作,一般选用f T ≥(5~10)的0f 的管子。
在一般广播接收机中,为了降低成本,又应选用价格低廉的普通三极管。
根据这一参数,我选用3AG50,在f=465kHz ,,1mA I EQ =V V CE 6=时,该管的Y 参数为:mS g ie 84.0=, pF C ie 44=; S g oe μ17= ,pF C oe 0.4=mS y fe 41=, 15-=Φfe ; S y re μ180=, 90-=Φre 。
2.3 各个参数的计算假定稳定系数M=8,从本级基极到下级基极的最大稳定电压增益为:uY K =)]cos(1[2re fe re feM y y ϕϕ++=)]90cos(1[8101801040263-+⨯⨯⨯⨯⨯--=8.7 设共需n 级,则:10007.8≥n 当n=4时,已能满足总增益的要求。
调频接收机高频课程设计
目录一、设计目的 (2)二、调频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2)三、调频接收机组成 (3)四、单元电路设计 (4)五、实验内容 (21)六、实际电路结果 (22)七、multisim仿真电路及结果 (23)八、设计总结 (24)九、主要参考文献 (24)一、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与调试,提高动手能力,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能建立无线电调频接收机的整机概念,了解调频接收机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从而能正确设计、计算调频接收机的单各元电路:输入回路、高频放大、混频、中频放大、鉴频及低频功放级。
初步掌握调频接收机的调整及测试方法,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训练,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经验。
二、调频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调频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1、工作频率范围(fo=88 MHz~108MHz)接收机可以接受到的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称为接收机的工作频率范围或波段覆盖。
接收机的工作频率必须与发射机的工作频率相对应。
如调频广播收音机的频率范围为88 MHz~108MHz,是因为调频广播收音机的工作范围也为88 MHz~108MHz。
2、灵敏度(5~30uV)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称为灵敏度,通常用输入信号电压的大小来表示,接收的输入信号越小,灵敏度越高。
调频广播收音机的灵敏度一般为5~30uV。
3、选择性(中频干扰比>50dB)接收机从各种信号和干扰中选出所需信号(或衰减不需要的信号)的能力称为选择性,单位用dB(分贝)表示dB数越高,选择性越好。
调频收音机的中频干扰应大于50dB。
4、频率特性(2Δf=200KHz)接收机的频率响应范围称为频率特性或通频带。
调频机的通频带一般为200KHz。
5、输出功率接收机的负载输出的最大不失真(或非线性失真系数为给定值时)功率称为输出功率。
此外还要适当考虑输出波形失真等问题。
三、调频接收机组成1、调频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图10-1调频接收机组成框图一般调频接收机的组成框图如图10-1所示。
am和dsb振幅调制器的设计
1.设计要求AM和DSB振幅调制器的设计设计要求:用模拟乘法器设计一个振幅调制器,使其能实现AM和DSB信号调制。
主要指标:1. 载波频率:465KHz 正弦波2. 调制信号:1KHz 正弦波3.输出信号幅度:≥3V(峰-峰值)无明显失真2.原理分析2.1振幅调制产生原理所谓调制,就是在传送信号的一方将所要传送的信号附加在高频振荡上,再由天线发射出去。
这里高频振荡波就是携带信号的运载工具,也叫载波。
振幅调制,就是由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振幅,直至随调制信号做线性变化。
在线性调制系列中,最先应用的一种幅度调制是全调幅或常规调幅,简称为调幅(AM)。
为了提高传输的效率,还有载波受到抑制的双边带调幅波(DSB)和单边带调幅波(SSB)。
在频域中已调波频谱是基带调制信号频谱的线性位移;在时域中,已调波包络与调制信号波形呈线性关系。
2.2标准调幅波(AM)产生原理调制信号是只来来自信源的消息信号(基带信号),这些信号可以是模拟的,亦可以是数字的。
为首调制的高频振荡信号可称为载波,它可以是正弦波,亦可以是非正弦波(如周期性脉冲序列)。
载波由高频信号源直接产生即可,然后经过高频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作为调幅波的载波,调制信号由低频信号源直接产生,二者经过乘法器后即可产生双边带的调幅波.工作原理如框图所示。
基带调制信号乘法器加法器标准调制波设载波信号的表达式为: 调制信号的表达式为: 则调幅信号的表达式为: 式中,m ——调幅系数,m= 标准调幅波示意图如下:由图可见,调幅波中载波分量占有很大比重,因此信息传输效率较低,称这种调制为有载波调制。
为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广泛采用抑制载波的双边带或单边带振幅调制。
高频载波t Ucm t uc ωcos )(=t m U t u ΩΩ=Ωcos )(tt m ucm t uo ωcos )cos 1()(Ω+=tt Ucmma t t Ucmma t Ucm )cos(cos 21)cos(cos 21cos Ω-+Ω++=ωωωωωUcm Um2.3双边带调幅(DSB )产生原理在AM 信号中,载波分量并不携带信息,信息完全由便在传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1章 AM调幅系统设计 (2)1.1 调幅发射机简介 (2)1.2 调幅接收机简介 (2)1.3 系统设计 (3)1.4 系统仿真 (3)第2章高频振荡电路设计 (6)2.1 电路形式选择 (7)2.2 晶体管的选择 (8)2.3 起始工作点和工作状态的选择 (9)2.4 晶体管负载R E的选择 (10)2.5 直流偏置的计算 (10)2.6 高频电路的计算 (11)2.7 反馈电路的计算 (12)2.8 元件的选取 (13)第3章附录 (14)第4章总结 (15)第5章参考文献 (16)第1章AM调幅系统设计1.1 调幅发射机简介发射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的电磁波。
通常,发射机包括三个部分: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电源部分。
高频部分一般包括主振荡器、缓冲放大、倍频器、中间放大、功放推动级与末级功能。
主振荡器的作用是产生频率稳定的载波。
为了提高频率稳定性,主振级往往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并在它后面加上缓冲级,以消弱后级对主振器的影响。
低频部分包括话筒、低频电压放大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与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
低频信号通过逐渐放大,在末级功放处获得所需的功率电平,以便对高频末级功率放大器进行调制。
因此,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也叫调制器。
调制是将要传送的信息装载到某一高频振荡(载频)信号上的过程,所以末级高频功率放大级则成为受调放大器。
1.2 调幅接收机简介调幅接收机是接收设备,是从信道上接收有用高频调幅信号并对其进行相关处理后,从中恢复出与发送端一致的原音频信号。
为此,它必须具有从众多信号中选择有用信号、抑制其它信号干扰的能力。
调幅接收系统具体包括输入回路,高频放大器,混频器,本地振荡,中频放大器,检波器,低频放大器。
各部分的功能如下:(1)输入回路:从接收天线上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出有用信号。
(2)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把输入回路收到的微弱信号放大。
(3)混频器:将高频信号调制成中频信号。
(4)中频放大器:将中频信号的幅度进行放大。
(5)检波器:将调幅信号的载波去掉。
(6)低频放大器:将音频信号的幅度进行放大。
1.3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如图1:图1:系统设计原理框图1.4 系统仿真1、利用SystemView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步骤如下:⑴将频率相同的音频信号用三路频率不同的载波进行调制,并加上相应载波包络,成为调幅波。
⑵将三路调幅波用一个带通滤波器滤波,得到所需调幅波。
⑶将得到的调幅波与本地振荡混频,并进行滤波,得到中频信号。
⑷然后进行中频放大,经过包络检波,去掉载波,得到与音频同频信号。
⑸经过低通滤波,滤除噪音,然后低频功放得到原始音频信号。
2、系统仿真图如图2所示:图2:系统仿真图3、参数说明:⑴利用带通滤波器选取频段为300HZ~3KHZ的目的信号。
⑵目的信号的三个载波的频率分别为:55KHZ,65KHZ,75KHZ。
幅度都是1V。
⑶本地振荡频率:100KHZ⑷前三个带通滤波器均是上限频率3KHZ,下限频率300HZ,作用是选取目的信号。
第二个带通滤波器上限频率为35KHZ,下限频率为25KHZ,作用是对中频信号的滤波。
作为相干解调的低通滤波器中心频率为:5KHZ,用于解调的载波的频率为30KHZ。
⑸放大器模块分别为:34,35,36,37,作用是对信号幅度的放大。
4、仿真波形(1)模拟信号波形t28:(2)AM信号t29:(3)中频信号t21:(4)滤波后的中频信号t20:(5)检波后波形t10:第2章高频振荡电路设计2.1 电路形式选择我们主要是根据给定的频率范围以及对振荡频率的要求而确定采用哪种形式的振荡电路。
R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一般为210-。
低频正弦波振荡器10-~3一般就是采用的RC振荡电路。
RC振荡器又分为移相式RC振荡器和串并联RC振荡器(即文氏电桥振荡器)。
后者性能较好所以被广泛采用。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LC振荡电路,其一般采用的电路形式:电容回授三点式振荡器;变压器回授振荡器;电感回授三点式振荡器。
首先,运用较广的是电容回授三点式振荡器,其频率范围为几兆赫兹至几百兆赫兹。
工作频率可以做的很高,这种电路把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电容,引线分布电容并联在回路电路两端,构成反馈电容的一部分。
另外由于反馈电容对高次谐波呈现低阻抗,因此输出信号的波形好,频谱较纯。
并且在工作频率升高时,不会使反馈性质发生变化。
其次是变压器回授振荡器,在一般接受机本振电路中常采用这种电路形式。
它的工作频率较低,通常为几十千赫兹至几十兆赫兹。
它具有结构简单,频率调节方便,频率范围宽,易于起振等优点,不过频率再高就很难制作高频性能很好的变压器。
再者是电感回授三点式振荡器,它属于一种常用电路,因为这种电路波段较宽,调节频率方便。
它的工作频段为几兆赫兹至几十兆赫兹。
它不宜用在几十兆赫兹以上的频段。
另外,还有改进型回路回授电路,它主要在频率稳定度要求较高的场合采用,如西勒电路。
西勒电路具有调节频率方便,有一定的频率宽度,波段内振荡电压较平稳等优点,故用得非常广泛。
但本次课程设计因为振荡频率要求可调,波段覆盖系数不太大,频率稳定度要求又较高,故选择西勒电路,另外为了避免变化引起的频率不稳,采用射极输出电路。
西勒电路的基本构成如图3所示:图3:西勒电路2.2 晶体管的选择晶体管的选择,一般要求集电极耗散功率富裕量较大,热稳定性好,T f 要高,输入输出电容要小的。
一般而言,选择硅管就可以。
在通信系统中,一般要求设计高稳定度,小功率的振荡。
因此选用T f 高的晶体管成为选管的主要原则。
虽然晶体管的最大振荡频率R f 一般大于特征频率T f ,但当振荡器振荡在晶体管的T f 附近时,晶体管本身的相移成为不可忽略的因素,这样势必造成频率稳定度大大下降。
因此通常要求T f 大于三至十的最高振荡频率,即:max )10~3(f f T >因此,本次设计晶体管我们选用3DG4,这种晶体管的参数如下:200T f M H Z≥,30ceo BV V ≥,42ie h =Ω5ob C Pf ≥,20~180fe h =,ΩK 100h oe 1=显然m ax T f f >>(10MHz ),能符合振荡的要求。
另外选择硅管是因为硅管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2.3 起始工作点和工作状态的选择因为振荡器是工作在大信号状态,必然要进入晶体管的非线性区域,因此起始工作点和最后的工作状态是不同的。
为了提高振幅稳定度,一般均采用分压式偏置电路和发射极自给偏压电路。
1、起始工作点的选择原则:起始工作点是由静态偏置确定的,应该考虑 下列几点:(1)为了保证起振条件,即在起始工作点上晶体管有足够的放大倍数,使回归比T O =K O K fu >1,因此I co 不应选的太小。
(2)起始工作点的选择又应保证稳定状态时晶体管不工作到饱和区。
因为工作在饱和区的晶体管输出阻抗将大大减小,它并联在振荡回路两端会大大降低回路的Q 值,从而使输出波形变坏,频率稳定度下降。
所以我们不希望振荡器由进入饱和区来使振荡稳定。
基于这种考虑,Ico 不应选的太大。
考虑到这两个因素,在小功率振荡器中总是使起始静态工作点远离饱和区,而接近截止区,一般选Ico=0.5~2 mA2、稳定工作状态的选择:(1)为提高频率稳定度,一般不希望在稳定状态时晶体管进入饱和区。
(2)由于振荡器的效率不是主要要求,也不希望晶体管工作到通角很小的丙类状态。
一般设计在乙类或甲乙类的欠压状态。
稳定状态的确定决定于:起始工作点Ico 的选择和起振时回归比To 的选择。
一般根据经验选起振时的回归比:T o =K o K fu =2~5T o 选的大起振容易,振荡强,输出功率也较大,但容易进入饱和区,波形较差。
为了减小晶体管输入电阻hie 和输入电容Ci 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晶体管与回路的耦合因比较松,也就是Kfu 比较小,一般选: K fu =0.2~0.52.4 晶体管负载Re 的选择晶体管的选择我们可根据振荡器的振幅条件来确定。
因为负载电阻e R 的大小,会影响工作状态、输出功率和振荡器的起振。
e R 是根据回归比0fu T K K =和反馈系数fu K 的经验选择来决定的。
因此,当要求振荡器输出一定功率时,则e R 的选择应满足晶体管输出功率的要求,并应按高频功率放大器进行计算。
但稳定状态又是未 知的,因此要经过多次设计,反复的实验才能达到设计要求。
2.5 直流偏置的计算偏置电路的计算原则与放大器的分压式偏置电路的计算是一样的。
其基本估算的方法如下:发射极对地电压:0.2e c U E ≅ 集电极对地电压:(1~0.6)c U E ≅ , E c =12V 上偏置电阻中的电流1(5~10)b I I =(1)现选定I co =1.6mA ;0.2 2.4e c U E ==VR e =U e /I eo ≈Ue/I co =2.4V/1.6mA=1.5K Ω(2)选 0.70.7128.4c c U E V V ==⨯=R c =(E c -U c )/I co =(12V-8.4V)/1.6mA=2.25 K Ω(3)选I 1=6I bI b ≈I co /h fe =1.6mA/80=20uA I 1=6I b =6×20uA=120uAR 1=(E c -U b )/I 1=[E c -(U e +0.7)]/120mA=74.17 K Ω R 2=U b /(I 1-I b )=(U e +0.7)/(I 1-I b )=31.03 K Ω2.6 高频电路的计算谐振回路由0C 和C(123,,C C C 串联)并联再与L 并联组成。
如图4所示:图4: 等效并联谐振回路在选择L ,C ,0C 时有较大的灵活性。
L 选得较大,回路阻抗就高,0K 就大,反过来0C C 选得越大,晶体管输出输入电容以及杂散电容的影响就小,频率稳定度就高。
这个电路中我选L=8uH ,为了调节复盖系数,L 制成带磁芯的线圈,电感量可以通过调节磁芯的位置来进行微调。
f=f min =6MHZC0+C=1/(2πf min )2L=1/(2π×6M)2×8uH=126.7pF f=f max =12MHZC0+C=1/(2πf)2L=1/(2π×12M)2×8uH=22.01pFC0与C 的分配也有较大的灵活性:C 选得大些频率稳定度高,而0C 选的大些频率复盖就比较宽。
这里选0C 为4~110pF 的单连可变电容,因此选C=20pF 。
2.7 反馈电路的计算T 0=K o K fu =4, K fu =C1/C2=0.4, K o = (h fe /h ie )R e为了保证fe h 很小的晶体管也可以起振,所以fe h 取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