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塞腰鼓》教案(通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安塞腰鼓》教案(通用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塞腰鼓》,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及文化内涵;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相关语法知识。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表演形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安塞腰鼓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表演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安塞腰鼓表演视频、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表演者的动作、表情和鼓声。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表演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 自主阅读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表演形式。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
(1)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详细讲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
式和文化内涵。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讲解相关语法知识。

4. 小组合作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5. 随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选择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点评并讲解。

6. 情感体验
(1)再次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表演者的情感表达。

六、板书设计
1. 《安塞腰鼓》
2. 内容:
历史背景:陕北民间艺术
表演形式:鼓舞、舞蹈、演唱
文化内涵:勇敢、热情、豪放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安塞腰鼓的特点。

(2)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安塞腰鼓的短文。

2. 答案:
(1)安塞腰鼓的特点:鼓舞、舞蹈、演唱相结合;表演热情、豪放、激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安塞腰鼓,是我国陕北民间艺术的瑰宝。

它将鼓舞、舞蹈、演唱融为一体,表演热情、豪放、激昂。

观看安塞腰鼓表演,仿佛让人置身于热情奔放的陕北高原。

那铿锵有力的鼓声,传递着勇敢、坚定的信念,令人振奋。

我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感到自豪,更为那些为传承安塞腰鼓而努力的人们点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导入、自主阅读、课堂讲解、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

但在情感体验环节,部分学生对表演者的情感表达关注不足,需要教师在课后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
(1)了解其他民间艺术,如剪纸、皮影戏等,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组织学生参加安塞腰鼓表演活动,亲身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3)开展“我眼中的安塞腰鼓”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安塞腰鼓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关注细节
1. 情感体验环节中,学生对表演者情感表达的关注不足。

2. 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和表演形式的深入理解。

3. 课后拓展延伸活动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二、重点和难点细节补充与说明
1. 情感体验环节的关注
a. 播放视频前,教师简要介绍表演者的背景和经历,让学生
了解他们的付出和努力。

b. 观看视频时,教师适时暂停,引导学生观察表演者的表情、动作和鼓声,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2. 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表演形式的深入理解
a. 历史背景:介绍安塞腰鼓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它在陕
北民间艺术中的地位。

b. 表演形式:详细讲解安塞腰鼓的鼓点、动作、队形变化等,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c. 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安塞腰鼓所蕴含的勇敢、热情、豪放
等精神品质,以及它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3. 课后拓展延伸活动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a. 活动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参观民间艺术展览、学习民间艺术制作等。

b. 活动组织:明确活动目标、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确
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c. 活动评价: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安塞腰鼓时,教师应运用激昂、热情的语言,以感染学生,传递表演者的情感。

2. 在提问和讨论环节,注意语速适中,语调亲切,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环节:约5分钟,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阅读:约10分钟,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约15分钟,深入讲解安塞腰鼓的相关知识。

4. 小组合作:约10分钟,促进学生交流分享。

5. 随堂练习:约10分钟,巩固所学知识。

6. 情感体验:约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表演者情感表达。

7. 课后拓展延伸:约5分钟,布置相关活动。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思考。

2. 注意提问的顺序,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理解安塞腰鼓的内涵。

3.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视频、图片等资源,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
其境地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2.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方面:本次课程对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和
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讲解,但部分知识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今后可以尝试简化表述,使之更易于接受。

2. 教学方法方面: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主阅读、小组
合作、课堂讲解等,但时间分配上可能存在不合理之处,今后需进一
步优化。

3. 学生参与度方面:课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仍有个别学生
表现较为沉默,教师应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课后拓展延伸方面:课后活动的设计较为丰富,但实际执行过
程中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价,确保活动
效果。

5. 教学评价方面:本次课程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操作,
但在评价方面仍有待完善。

今后可以设置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
生互评、小组评价等,以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