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少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春来了》
单元总要求: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春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春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本单元歌曲。
教学难点:
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准备:
钢琴、CD、VCD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
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2、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学会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内容。
3、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再见吧冬天》并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重点:
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再见吧冬天》。
教学难点:
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准备:
钢琴、CD、VCD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
1、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2、请学生拍一拍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以及2/4拍和3/4拍的强弱规律。
3、感受三拍子的韵律,选择合适的方法给歌曲伴奏(《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同时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二、复习几首有关冬天的歌曲
1、唱歌曲《堆雪人》
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欣赏《雪花飞舞》
这一首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三、歌曲《再见吧,冬天》
1、冬天,我们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游戏: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现在冬天已经渐渐离开我们了,老师要对冬天说一句话:“再见吧,雪花”;你能对冬天说一句话吗?
2、指名请学生回答
3、听教师范唱歌曲《再见吧,雪花》
4、学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课你们喜欢吗?谁来说一说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独奏《小松树》
2、唱《小小雨点》
3、节奏创编《小雨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了解木琴音色,感受乐曲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2、通过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能利用打击乐器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通过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利用打击乐器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钢琴、CD、VCD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再见吧,冬天》
1、集体齐唱歌曲。
2、创编歌曲《快来吧,春天》
3、请2~3位学生进行表演。
二、初步熟悉音乐,请学生听音乐说一说春天我们能看到一些什么?
1、桃花开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闭上眼睛听一听,仿佛看到了春天的……
2、教师用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音区弹奏《小小雨点》旋律,并请学生讲一讲
3、指名请一些学生根据老师弹奏的音乐,用自己的动作表演这些事物,初步要求动作和音乐合适,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变化。
三、歌曲《小小雨点》
1、听教师范唱(听还有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2、学生仔细聆听并回答
3、教师演唱,请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编几个简单的动作加以表演。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集体演唱《小小雨点》
6、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7、指名请学生演唱。
8、请学生给歌曲创编一些动作并加以表演
9、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10、完成课后练习“我的创造”。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课后请练习一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2、动集体舞《小树快长高》
3、拓展有关植树节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初步养成主动倾听音乐的习惯,并乐意与他人合作。
通过演唱《小
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问”与“答”,“领”与“齐”的部分能准确切入。
3、参与游戏后能分辨常见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教学重点:
“问”与“答”,“领”与“齐”的部分能准确切入。
教学难点:
参与游戏后能分辨常见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教学准备:
钢琴、CD、VCD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小雨点》
1、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2、指名请学生进行歌表演。
二、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
1、教师导入
2、初步熟悉旋律
(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棵小树,听音乐告诉老师小树在干什么)
教师结合速度、力度等等不同的音乐要素弹奏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并请学生讲一讲。
3、创设情景,教师可以把歌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进行表演
可以请几组学生进行表演(把《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穿插在故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4、教师范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5、出示歌词,跟老师按照歌曲节奏读歌词
6、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7、反复练习
8、集体演唱歌曲
9、请学生想一想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这一首歌曲。
10、指名请学生演唱
四、律动、集体舞《小树、小树快长高》
分别请学生扮演小树,和小朋友加以表演。
五、课堂小结。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练习一下。
第二单元妈妈的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了解尊敬长辈,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
2、通过角色表演,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常识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3、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通过角色表演,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常识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教学准备:
钢琴、CD、VCD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轻轻地随着音乐的旋律摇摆,也可以闭上眼睛感受乐曲的优
美意境。
2、说说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让你想到了怎样的情境?
3、聆听歌曲,体验情绪。
听《摇篮曲》(舒)
4、用风琴伴奏唱旋律。
来做一会回“小妈妈”
听到歌里唱些啥?
用哼名跟着旋律轻轻哼唱。
一边唱一边闭上眼睛想象夜晚妈妈哄小
宝宝入睡的情景。
学生各抒己见
5、听黎族民歌摇篮曲
有啥一样有啥不一样呢?
二、故事导入,学唱新歌
1、说说“大树妈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请小朋友都来扮演大树妈妈,一边做摇篮的动作,一边跟着老师用
轻柔的声音读歌词。
3、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三、分组创编,角色表演。
四、听听唱唱,课堂拓展。
1、你们还听过或唱过那些摇篮曲。
能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
2、感受音乐,熟悉旋律
3、熟悉歌词,体验八分休止符。
4、学唱
5、分组合作编排歌表演
五、课堂小结
课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自己练习一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到母亲的温情与慈爱,懂得尊敬长辈、关爱他人是美好的品质。
2、乐于参加歌表演、音乐游戏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
3、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并能用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重点:
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并能用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乐于参加歌表演、音乐游戏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
感悟到母亲的温情与慈爱,懂得尊敬长辈、关爱他人是美好的品质。
教学准备:
钢琴、CD、VCD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画面,画面中有月亮,白云和闭眼的小星星,也有磕睡的小虫和
小鸟。
二、新授
1、介绍歌词,突出“睡了”,“动了”,“不叫了”,“不飞了”在此基础上
范唱。
将学生带进宁静安祥的气氛中去。
2、师生接唱
3、帮助他们辨别应该用哪种方式演唱最合适。
4、听《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组织讨论:妈妈用爱抚育我们长大,我们打算用什么来回报妈妈的爱呢?
你还知道那些赞美妈妈的歌?
向大家介绍歌曲的名字,并唱上两句。
三、拓展活动:
献给妈妈的礼物
1、聆听
2、感受
3、用轻轻拍手,拍腿的形式搭拍子。
4、用哼鸣跟随音乐,然后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5、师生接唱
四、课堂小结:
妈妈用爱抚育我们长大,我们打算用什么来回报妈妈的爱呢?请同学们回去想一想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第三单元唱着歌儿去劳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本节课通过舞蹈、手语以及手工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的双手不但能劳动,从事艺术活动,还能传达情感。
使学生有把自己的手变成一双勤劳、能干的双手的意识与愿望。
教学重点:
学生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到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到创造财富的愉快,并产生把自己的手变成一双勤劳,能干的双手的意识与愿望。
教学难点:
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自己的双手进行创造,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钢琴、CD、VCD
教学过程:
一、我们的双手会做事:
1、音乐律动:《手操》拍手、转手、举手、压手指、做小螃蟹、小鸡嘴……
2、导语:师:刚才我们的双手做了很多动作,那你知道在生活中手还能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小的一双手怎么可能会做这么多事情呢!老师不太相信,有的小朋友只会用嘴巴说,根本就不会做,那你们一定要做给老师看了我才能相信你们。
下面我们分小组准备,看哪个小组想出来的动作最多,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最能干。
3、小组讨论。
(音乐《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第一组:劳动的(扫地、擦窗、……)
第二组:生活的(吃饭、穿鞋子……)
第三组:工作的(司机、警察……)
第四组:艺术的(舞蹈、手工制作……)
第五组:运动的(跑步、游泳……)
第六组:游戏的(手影、老鹰捉小鸡……)
4、个别表演:每小组上来排一横排一个一个表演自己想出来的动作,下面的同学模仿。
5、集体表演:随着《我有一双万能的手》表演手可以做的动作。
6、学唱《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二、我们的双手会说话:
师:小朋友的双手真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那你知道不知道手还可以讲话呢!生活中那些人是要用手来讲话的?(聋哑人)那他们为什么一定要有手讲话呢?(因为他们听不见,讲不出话来……)有些小朋友一生出来就是聋哑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没有人讲话、没有音乐听、自己有许多话要说却不会说,真可怜呀!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小朋友也不能去歧视他,我们还是要跟他们交朋友,用我们的爱去帮助他们!
三、能干的双手做游戏:
1、宣读游戏规则: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四道题目,每小组就分别请四位同学上来猜,其他组员用动作提醒他答案,一定不能用嘴巴说,否则做弃权。
看最后哪组猜对的题最多便获胜。
2、游戏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课,你学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唱歌,能熟练的背唱有表情的演唱《懒惰人与勤快人》
2、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自己的双手进行创造,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并能用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准备:
钢琴、CD、VCD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笔画空房子。
师:你能使空房子变漂亮吗?生讨论
2、听音乐。
3、一部分学跟录音唱《粉刷匠》,另一部分学生按节奏轻轻为歌曲伴奏以“刷—︱刷刷”的声音或“ 刷刷︱刷刷”
二、新授
1、师:粉刷匠很爱劳动,人人都称赞他是个勤劳的好孩子。
勤劳的人
总会有很多收获。
听《懒惰人与勤快人》
2、你又听到了哪一种人?懒惰人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3、学习歌曲
a师范唱,生为师伴奏。
B生学唱。
C自由做动作。
D两两面对面分别做勤快人与懒惰人表演。
4、勤快人还会做哪些活呢?{自编歌词}
A小组讨论
B分4小组回答讨论结果
C4小组唱出自编歌词
D学生评价
三、我的创造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再让学生按一定节奏朗读,请学生说哪种读法更具音乐性。
2、让学生按课本上图示练习二声部朗读{制作卡片}
3、请学生按自己的设想移动卡片上的文字,并按新排列节奏作诵读练习。
四、课堂小结:
大家愿意做懒惰人还是勤快人呢?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有感情演唱《快乐的小木匠》,并从中体验到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
2、通过听赏《铁匠波尔卡》,学生能感受到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着音乐即兴表演。
3、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并能用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教学准备:
钢琴、CD、VCD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律动《铁匠波尔卡》
2、导语
师:课本上有三幅图,图中人们在干什么?[生答]
师:对,他们正在辛勤的劳动,享受着劳动的喜悦。
3、揭示新课内容
师:小朋友,在这片密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动物。
他是谁?
二、新授
1、初步感受歌曲。
师:他在干什么?
师:原来小熊猫是位木匠师傅,他以前干活很马虎,他以为木匠活很容易做,结果做出来的东西既粗糙有不牢固,出尽洋相。
后来,他改正了错误,专心干活,做出来的东西既漂亮有牢固。
2、发声练习
53 16︱ 53 2︱ 53 2︱ 53 16 ︱52 1︱ 52 1︱
3、节奏练习
a听辨模仿
刨木花:嚓嚓嚓嚓︱嚓嚓嚓︱
拉大锯:沙沙︱沙沙︱
钉小钉:叮叮叮叮叮︱叮叮叮︱
b综合创造训练。
学生把以上几种节奏连起来读,然后按几种节奏创作小快板
4、学唱歌曲
a理解歌词分角色读歌词,齐读歌词
b范唱
c模唱歌曲
d歌曲处理。
三、课堂小结:
课后,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学请多多练习一下,增强自己的节奏感。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大鹿》
2、创编歌表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
2、通过演唱歌曲、律动、歌表演,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
生的想象
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悦。
3、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教学重难点:
演唱歌曲、律动
教学准备:
钢琴、CD、VCD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小红帽》。
二、新课导入:
1、师:介绍小动物
请个别学生看一下动物名称,加以模仿。
小动物分别是:小狗、小猫、小鸭子、小猴子
2、请小朋友讲讲小白兔在森林里干什么?
3、师:“就在小动物们高高兴兴的在林子里游玩的时候,来了一个狡猾的猎人,他正向小动物们靠近。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随意发挥想象。
4、师:“小兔在猎人的追赶下。
只好拼命地逃!那么小兔子逃到哪里去了?是谁救了它?大家根据图上的内容编一个小故事,相互讲一讲
5、证实学生的猜想,揭示歌曲《大鹿》。
三、新歌教学
1、听一遍录音
2、朗读歌词,突出最后
(1)跟老师读一遍,解决节奏
(2)全体学生读,个别学生读,师生共同探讨用怎样的语气来突出歌曲的
3、跟琴逐句唱歌词,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把它唱给大家
4、师:“小白兔被谁救了?(生答大鹿)我们把大鹿救小兔的一句再
来唱一唱。
”(由此突破难点,让学生容易掌握)
33 33 | 32 4 44 |55 67 | 1-
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
5、录音范唱,学生仔细聆听,比一比谁的歌声更动听,然后在比较中
知道小兔的话加快速度可以表现出它的
6、模仿小兔、猎人和大鹿的动作。
四、创编表演
表演:
分组上台,模仿小兔、猎人、大鹿的形象,并引申出树林中还有大
鹿
的房子、茂密的大树、盛开的花朵,学生进行创遍活动,鼓励不同的形式创遍。
五、课堂小结
师:学习完了这首歌曲,大家都明白了大鹿是非常的有爱心,也很勇敢,我们小
朋友以后也要以大鹿为榜样,互帮互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龟兔赛跑》。
2、律动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中不同的节
奏、旋律、
速度及不同乐器的音色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并理解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在欣赏中,通过律动表演,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从而使学生明白“虚心使人
进步,骄
傲使人落后”道理。
教学重难点:
欣赏音乐
教具准备:
钢琴、CD、VCD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龟兔赛跑》律动曲,
2、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龟兔赛跑》的故事,最后是什么结果。
2、引导学生欣赏小兔和乌龟的主题音乐。
3、介绍单簧管(兔子)、大管(乌龟)两种乐器的特点。
聆听音乐,初步感知小兔和乌龟的主题音乐。
4、教师提问小结;单簧管用善变的音色吹奏出小兔怎样的音乐形象;
大管用低沉的音色吹奏出乌龟怎样的形象。
学生复听小兔和乌龟的主题音乐。
小兔“轻快活泼”,乌龟“缓慢低沉”。
三、新歌教学
1、欣赏全曲,边听故事边听音乐,联系语文课中的故事情节。
2、分段欣赏
⑴第一个片断:“森林的早晨”。
⑵教师分析小结。
⑶第二个片断:“龟兔赛跑”
⑷教师小结:音乐真有趣,不同的节奏速度、旋律就表现出了不同的音乐形象。
⑸第三个片断:欢乐的群舞。
⑹复听“森林的早晨”、“龟兔赛跑”、“欢乐的群舞”三个片断。
四、创编表演
1、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龟兔赛跑》的场面,学生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
2、你知道乌龟为什么会赢吗?学生讨论得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五、课堂小结
学生做歌表演《龟兔赛跑》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守株待兔》,让学生明白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教学重难点:
学唱《守株待兔》
教具准备:
钢琴、CD、VCD、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守株待兔》的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请同学讲一讲《守株待兔》的故事。
2、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揭示课题《守株待兔》
三、新歌教学
1、听录音,联系故事情节。
2、朗读歌词。
3、分段教学。
4、完整地演唱歌曲,让学生注意歌曲情绪。
高兴、焦急、讽刺等。
四、表演
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歌声进行不同形式的表演。
五、课堂小结
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第五单元唱吧跳吧
一、单元目标:
1、学生在演唱、欣赏、集体舞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到生活的幸福。
2、通过接触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化有初步的了解。
3、学生能够积极自信地参与歌表演、集体舞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音乐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
4、能专注聆听音乐,整齐地演唱《哈里罗》、背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并能用动作或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二、单元重点、:
1、通过开展丰富有趣的音乐律动、歌表演活动和音乐创造活动,增强学生表演欲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表演的自信和兴趣。
2、通过让学生接触少数民族音乐作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从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感受、体验其共同蕴涵的欢乐情趣。
三、单元难点:
学生能够积极自信地参与歌表演、集体舞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音乐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从音乐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四、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听唱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听《快乐的罗嗦》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学生能安静一聆听乐曲《快乐的罗嗦》,感受到乐曲折表现的情绪。
初步养成听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3、学生能较准确地把握“×××”和“ ××××”的时值,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能用恰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具有彝族舞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采用典型的彝族民歌音调和节奏写成,矩小简洁,很适合边歌边舞。
《快乐的罗嗦》也是一首富有彝族特色的乐曲。
通过这两个音乐作品,可以使学生对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
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难点
让学生大胆自信地表现;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
教师带领学生进教室,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律动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
二、创编节奏,为乐曲伴奏。
师:同学们,要是能给这段音乐配上打击乐器,效果会更好,找一找,你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用用作打击乐器?
师:试一试,你能用什么样的节奏为这段音乐伴奏呢?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敲击各种节奏。
2、选择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引导学生寻找身边合适的音源,如凳子、文具盒等,为歌曲伴奏。
三、歌曲新授
1、导入
师:这么美的乐曲要是配上歌词就更美了!大家想听吗?
2、范唱(教师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3、学唱歌曲
A让学生随琴完整学唱歌曲
B对于个别难唱的乐句采用分句模唱法教唱。
C要求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衬词“阿里里”。
4、表现
A歌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自行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唱。
B分组合作,表现歌曲
部分学生演唱歌曲,部分学生为歌唱伴舞,同时部分学生运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欣赏《快乐的罗嗦》
1、导入
师:你们真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彝家娃娃!彝族的风格文化多姿多彩,彝族的歌舞美妙动人。
听,那边的山寨里又传来了什么音乐?
2、感受
播放乐曲《快乐的罗嗦》,进行整体听赏。
3、交流感受,表现乐曲
A师: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B让学生采用相应的手段(如:色彩、肢体语言、表情等)不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变化,并随着乐曲表演。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哈里罗》
教学内容
唱《哈里罗》
听《法朗多尔舞曲》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专注地聆听乐曲《法朗多尔舞曲》,感受乐曲所表现的
情绪。
2、整齐地演唱《哈里罗》,并能用动作或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材分析
《哈里罗》是一首特立尼达民歌,描绘了特立尼达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表现了当地人民乐观、奔放的性格。
整首歌曲短小精悍,所用的音乐材料十分简洁,在每个乐节尾部使用的切分节奏“××·”,伴奏“ ×× ”的设计,以及在第二、四乐节开头出现的“ ×××× ”使歌曲别具特色,饶有情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切分音要稍加强力度,突出这一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 ×× ”处创编各种动作,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听听想想——感受音乐
1、听音乐做律动,放《彝家娃娃真幸福》的音乐。
随着音乐节奏变换动作进教室。
感受乐曲的欢快、热烈。
2、欣赏《法朗多尔的舞曲》
法朗多尔舞曲是法国作家比捷的名作《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最后一段,乐曲描写了在获得丰收后人们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四幅图画进行听赏。
初听后,与学生讨论:音乐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