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1它在哪里-湘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在哪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能用语言、路线图等方式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利用导游图、路线图寻找物体位置。
(3)培养学生辨认位置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能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生活中的作用。
3、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
(2)了解人们确定位置的一些方法。
(3)知道精确描述物体位置时要说明参照物及与参照物的距离、方位。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知道精确描述物体位置时要说明参照物及与参照物的距离、方位。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花1盆、全套教学。
2、学生准备每个实验组路线图一张,导游图一张,两支颜色不同的彩笔,直尺1根、棉线1根、记录单1张。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动画导入(两个小朋友的电话联系)。
小红:小明,你快到了吗?小明:快了快了,你在哪儿呀?小红:我不就在雨湖公园等你嘛。
小明:你在雨湖公园什么位置呀?
小红:不就在这儿嘛,快来快来,就等你了。
师:雨湖公园那么大,小明能找到他的朋友吗?为什么找不到?(生答)
师:生活中呀我们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那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它在哪里。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
动画中小红具体位置交代不清,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要探
究的科学问题。
(一)活动一说说它在哪
1、认识参照物。
(1)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讲台上花的位置。
生答,板书:花在讲台的上面花在投影机的下面花在水龙头的旁边
(2)让学生找出几种描述的相同点,进而引导学生总结描述位置的方法。
师:这几种描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同桌轻声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都描述了方位(板书:方位),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描述的。
揭示“参照物”概念。
师:我们给讲台、投影机、水龙头这三个物体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参照物。
(板书:参照物)(出示“参照物”概念。
)
设计意图:对于参照物的认识,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出发,关注学生的前概念水平,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具体情境,通过对一盆花的不同方式的位置描述,采用师生讨论、演示等帮助学生提升、建立科学概念—参照物。
2、学会精确的描述物体的位置。
师:有了参照物和方位,是不是就能精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呢?
(1)问:湘潭雨湖公园我们都去过吧?我们从学校出发,到雨湖公园,怎么走?谁能来帮我们指路?出示路线图:金庭学校——雨湖公园学生描述。
(2)师问:我们在描述雨湖公园的位置时,除了参照物和方位外,还明确了什么?生答后,板书:距离问:现在,我们能找到雨湖公园了吗?
总结:要精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我们需要明确参照物、方位、距离。
(板书:精确描述位置)
设计意图:此环节将原教材中去猴山的内容改为去雨湖公园,用意是紧紧围绕去雨湖公园游玩这一主线,雨湖公园是湘潭市最大的公园,学生们很熟悉,又很喜欢去这个公园游玩。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指引路线体会到,要精确描述物体的位置需要明确参照物、方位和距离。
(二)活动二想想去哪玩师:到雨湖公园门口了,同学们想不想进去玩玩呀?(出示路线图)
学生练习描述路线。
师:公园里这么多景点,你们最想去哪里玩呢?请同学们仔细看清活动要求。
出示活动要求:从公园门口出发,到你最想玩的地方,该怎么走。
同桌讨论,相互描述路线。
描述时,看清图中的指向标,明确参照物、方位和距离。
学生拿出资料一(路线图),分组描述路线。
指学生汇报,再奖励玩该项目。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练习精确描述物体的位置,为让学生在快乐中练习,教师紧扣雨湖公园这个整体教学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安排了七个好玩的景点,让学生自由的描述自己想走的路线。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效巩固了知识点。
(三)活动三怎样去餐厅1、认识导游图。
师:玩了这么久,同学们一定累了,也饿了,我们一起去餐厅吧。
(出示:导游图)
(1)提问:这幅导游图,同刚才的路线图相比,有什么不同呢?(用图标表示物体)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图标?为什么要用图标表示物体呢?
(2)认识图标。
学生拿出资料二(导游图),看这些图标分别表示什么物体。
分小组开火车比赛,指认图标。
2、寻找路线,画出路线图并描述。
(1)找到餐厅和西门的图标,并标记。
师:请同学们分别找到西门门卫室和餐厅的图标,用笔标出来。
(两处位置分别闪两下)
(3)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图上画出两条从西门到餐厅的路线,并所画描述路线。
师:从西门到餐厅,你会怎么走呢,请仔细看清活动三的要求。
出示活动要求: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图上画出两条从西门到餐厅的路线。
画好后,同桌相互描述路线。
注意看清图中的指向标。
学生分组活动。
3、选择路线。
(1)叫1组汇报。
学生上台展示所画路线,并描述路线。
(两条线路,长短明显可以看出。
)
(2)再叫1组汇报。
学生上台展示所画路线,并描述路线。
(两条线路,长短相近。
)师:你们这两条路线,哪一条远哪一条近?(生答,两人有争议。
)师:他们俩意见不一致,同学们你们的意见呢?(生答)。
你们的意见也不一致。
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的比较出两条路线的远近呢?有办法吗?学生想办法,汇报。
(1、用尺子量。
2、用棉线量,打好记号,再用尺子量出长度。
)
(3)测量路线。
师:请同学们从实验桌的抽屉内拿出信封来,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呢?(准备了1根棉线,1把尺子,1张记录表。
)我们量一量,比一比,然后把记录单填写完整。
生动手操作,并填好记录单。
记录员:路线路线1 路线2 棉线测量图中路线长度的结果(厘米)
我们的发现:我们的选择: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抽2个组学生汇报展示,教师适时点评。
)
师:同学们画的路线各不相同,在选择的时候一般都选择了近的那一条。
为什么呀?(生答)
小结:在生活中,去同一个地方可能有几条不同的路线,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选择最近的那条,这样会既省时间又省力气。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上台汇报展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要精确描述物体的位置需要明确参照物、方位和距离。
在比较路线的远近时,教师有意挑选两条路线长短相近的小组上台汇报展示,让学生们引起争议,自己想办法设计实验解决问题,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其他定位法
1、师:除了利用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外,生活中还有很多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你知道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的内容,用实物投影仪或用展示有关定位方法,如有序数对定位法人、经纬定位法、GPS介绍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鼓励学生积极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课堂结束语师:同学们,长大以后呀,我们很可能会走遍全国各地,也会走出国门,畅游世界。
无论走到哪里,都将运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精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循环播出各地名胜古迹。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学生放眼世界,放眼未来。
课外拓展:布置学生回家精心为老师设计一张家访路线图。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外拓展,充分展现科学的应用价值,同时有效培
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它在哪里》是四年级下册“位置与运动”单元的第一课,本课安排两课时,本堂课为第一课时,由“它在什么位置”,“餐厅在哪里”2个活动构成。
2个活动安排的层次体现为学会—应用,即先让学生懂得正确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选定一个参照物,还要说明被描述的物体距离参照物有多远,在它的什么方位。
然后运用所学在导游图上寻找餐厅。
本课还安排了一个课后拓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为老师精心设计一张家访路线图。
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是,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本课的着力点在如下几个方面:(1)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创设了整体课堂教学情境。
本堂课以湘潭雨湖公园为整体教学情境,以两个小朋友相约去湘潭雨湖公园玩的电话对话引入课题《它在哪里》,在建立“参照物”概念后,借助引导学生描述从金庭学校出发去雨湖公园的路线,让学生知道精确描述物体位置时要说明参照物及与参照物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