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西周平息以原殷商遗民为主的武庚叛乱后,周公把原商王畿的一部分封给原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让他建立了宋国统治殷商遗民。

这个事件可以说明
A.分封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 B.西周时期宗法制渐趋衰落
C.诸侯纷争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出现 D.周公畏惧商纣王的势力
2.西周时,丞相姜尚被封于山东。

后因为管叔和蔡叔叛乱,周天子允许齐国对附近的“五侯九伯,汝实征之”,齐国“由此得征伐,为大国”。

据此可推知
A.齐国始终拥有大国地位 B.西周在初期借助齐国稳定东方
C.齐国拥有征伐诸侯国的权利 D.齐国借西周内乱而强大
3.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4.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权力渐渐转移给了“君”,“君有合族之道”的观念也渐渐为世人所接受。

这反映了当时
A.君权专制中央集权开始形成B.分封制随着君权加强而瓦解
C.天子权威强化使宗法制消亡D.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制发展
5.吕思勉的《中国制度氏·宗族》记载:“正姓,若周姓姬,齐姓姜,宋姓子。

庶姓,若鲁之三桓,郑之七穆。

盖正姓所以表大宗,庶姓所以表小宗也。

”材料反映的制度
A.用血缘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
C.表明中央行政管理制度成熟D.标志“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6.据《左传》记载,当公元前661年狄人从北方侵略邢国和卫国时,管仲力劝齐桓公救邢国,理由是狄犹如豺狼,华夏诸国是兄弟之邦,齐国有责任援救邢国。

这说明当时
A.霸主有义务保护小国 B.分封制影响依然强大
C.形成华夏共同体观念 D.蛮族严重威胁华夏族
7.《诗·大雅·板》载:“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大宗:周王同姓的
宗族。

翰:栋梁。

怀德:有好的德行。

宗子:周王的嫡子。

)以下对材料中“宗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拥有王位继承权 B.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
C.政治上拥有特权 D.要为周王镇守疆土
8.《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

”这段记载反映了
A.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
B.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
C.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之间无政治隶属关系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

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

这反映出
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受到破坏 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
10.春秋战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晋国)遂灭祁、羊舌氏……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氏之田以为三县”。

这表明当时
A.设置郡县是诸侯争霸的目的
B.军功授爵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C.诸侯争霸的出现和宗法制的瓦解
D.血缘政治逐渐为官僚政治所取代
11.龙和凤是我国古代的两大图腾,北方(中原地区)尊龙;南方(尤其是楚地)崇凤。

据统计,在屈原的辞赋中龙和凤各出现了24次,但凤充当的是神使,龙只是凤的坐骑;所谓的龙舟也是凤站在龙头上充当舵手,驾驭着龙舟行驶。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南北地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B.传统的分封制遭到破坏
C.战国时政治中心已移至南方 D.周朝的礼乐制已分崩离析
12.《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13.《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