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五六单元复习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
学号: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50分)
1.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邹.忌(zōu)昳.丽(yǐ)朝服衣冠.(ɡuàn)
B.孰与(shú)弗.如(fú)入朝.(cháo)
C.窥.镜(kuì)期.年(qī)纳谏.(jiàn)
D.间.进(jiān)旦.日(dàn)暮寝.(qīn)
2.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吾孰与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
C.皆以美.于徐公
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战于.长勺苛政猛于.虎
B.公将鼓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 故.克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 齐师.败绩温故而知新,可心为师.矣
4.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3分)
A.《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墨家
学派的创始人。
B.《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思想。
D.《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收集庄子经典散文。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8分)
①公输盘.()②胡不见.我于
王()
③公输盘诎.()④禽滑.厘等三百
人()
⑤惠子相.梁()⑥朝.服衣冠
1 / 10
()
⑦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⑧惩山北之塞.()
⑨宛在水中坻.()
⑩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①舜发于畎.( )亩之中②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
③犀兕.( )麋.( )鹿满之④鱼鳖鼋鼍
..( )
⑤蹴.( )尔而与之
6.默写填空。
(16分)
①蒹葭,白露。
所谓伊人,。
②,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③使愚公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大山一定会铲除的重要依据
是
④,风多杂鼓声。
,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⑤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
临。
,。
(杜甫《登楼》)
⑥水是眼波横,。
欲问行人去那
边? 。
(王观《卜算子》)
⑦夏完淳的《别运间》中表达出诗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的诗句
是:
⑧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示获罪之快,人生变化无常的诗句
是,
⑨古代许多诗人、词人常常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或远大抱负,如曹操《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请根据你所读过的古诗、词,写出一句能表现作者的雄心壮志的诗句:⑩请选出你喜爱的古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自己对崇
高人生理想的追求,并写明出处和作者、作品名。
诗句:
作者:作品名:
7.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 / 10
3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
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
是:。
(2分)
(2)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4分)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8.仿照下列句式,写出平时对生活现象的点滴感悟。
(2分)
例句:飞瀑之所以能飞流直下,除了它有无穷积聚之外,就是因为它选准了一个突破口。
之所以能,除了,就是因为
之所以能,除了,就是因为
9.甲乙两班同学为争得一面“精神文明奖”的流动红旗发生了争执,而且越争越激烈。
你想劝劝他们,应该怎样说?(不超过15个字)(3分)
10.看下面这三则广告后,你最想说点什么?(3分)
①在美国的珍珠港②在巴黎
③在泰国
二、文言文阅读(100分)
(一)曹刿论战(共16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2分)
又何间.焉肉食者鄙.
小惠未徧.小大之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
①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理解填空。
(4分)
①“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4.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2分)
我的理解:
5.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再举另两个这样的例子
我的积累:
(2分)
6.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
4 / 10
么?结合实际谈谈。
(2分)
获胜原因:
我的感受: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共25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按论证的顺序,将文段分为三层并写出层意。
(6分)
第一层(开头至):
层意:
第二层(“”至
“”):层意:
第三层(“”至
“”):
层意: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6分)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②是.天时不如地利
也()
③池.非不深也()④兵革
..非不坚利也()
⑤委而去.之()⑥亲戚
..畔之
()
3、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
译:
5 / 10
4、本文论述了“人和”的重要性,所谓“人和”就是文中所说的和,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的政治思想。
(3分)
5、本文采用什么方法来论证观点?(2分)
答:。
9、请你结合文中的例子就文章语言特色,写一段欣赏文字。
(4分)
答:
(三)《鱼,我所欲也》(共2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选自,作者(姓名),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家,家。
他与合称为思想代表。
(3分)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2)万钟
..则不辩礼义()
(3)与我何加.焉()(4)得.我与?()
3、依文中内容用“义”与“利”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2分)
义,
6 / 10
利。
4《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舍生取义的人物,其中“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又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哪个人物?该人物冒杀头危险义释了谁?(2分)答:。
5、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3分)
答:。
6、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其对我们有什么启发?(3分)
答:。
7、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
是:。
(2分)
8、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2分)
答:
9、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
因是什么?(2分)
答:
10、文章阐述“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
此文后你有何见解?(2分)
答:。
(四)阅读《公输》选段,回答9~12题。
(12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
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
7 / 10
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
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愿.借子杀之愿:
(2)公输盘不说.说:
(3)不可谓智.智:
(4)胡不见.我于王见: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吾从北方闻子为.梯B.将以.攻宋臣以.王之攻宋也
C.子墨子闻之.愿借子杀之.
D.子墨子起,再.拜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3.请将选文中“夫子何命焉为?”和“吾既已言之王矣”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2分) 4.选文中,(1)墨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推论,使公输盘折服的?(原文字词回答)
(2)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
(4分)
(五)对比阅读(共12分)
【甲文】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文】
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
8 / 10
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
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
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⑨由:遵循大道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是亦不可以已.乎?
(3)往之.女家(4)以顺.为正者,妾归之道也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2分)
4.孟子在文中提出的观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已
演变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后世产生了良好影响,古今许多仁人志士和革命者把它奉为行为准则。
请你举出两位仁人志士或革命者及其言论。
(2分)
(六)课外阅读(10分)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
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
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
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
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hán dān):地名,赵国的都城。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
9 / 10
(2分)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去:距离
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议:诽谤
C.愿王察之察:观察
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罢:结束
2.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2分)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
想顾虑? (3分)
4.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
这
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3分)
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