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第2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 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 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 :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
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

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
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
◦ 分布式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协议解决方式
◦ 语言及非语言行为的任务,包括说了什么、眼神和眨眼等 暗示什么、什么是没有说出来的
◦ 使用的各种协调机制,如规则、规程 ◦ 协作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将用到的各种通信路径 ◦ 如何共享和访问信息
◦ 人机交互过程中人们经常利用的感知有哪几种?每种感知 有什么特点?
在理想情况下,用户开发的思维模型应与设计人员 开发的概念模型相符,如何帮助用户达到这个目标 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 一个交互式系统在设计时,应该开发一个易于用户理解的 系统映像,应该做到及时响应用户的输入并给出有用的反 馈;提供易于理解的、直观的反馈信息。
◦ 此外,一个好的交互系统还需要提供正确的信息类型以及 正确的信息层次,以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不同层次 的系统透明度。这方面包括:
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
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
目前,日益被人们认同的是在认知发生的上下文中 研究、分析认知过程。主要目标是分析环境中的结 构如何帮助人类认知,并减轻认知负担。
外部认知是要解释人们在与不同外部表示相交互时 涉及的认知过程。其主要目的是要详细说明在不同 的认知活动、认知过程中使用不同表示的好处,主 要包括:
◦ 将信息、知识表面化以减轻记忆负担; ◦ 设计有利于人的信息表示及处理工具,减轻计算负担; ◦ 标注和认知追踪。
◦ 视觉感知特点:一方面,眼睛和视觉系统的物理特性决定 了人类无法看到某些事物;另一方面,视觉系统进行解释 处理信息时可对不完全信息发挥一定的想象力。进行人机 交互设计需要清楚这两个阶段及其影响,了解人类真正能 够看到的信息。
听觉
◦ 听觉感知传递的信息仅次于视觉,可人们一般都低估了这 些信息。人的听觉可以感知大量的信息,但被视觉关注掩 盖了许多。
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
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
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
“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
信息处理模型的步骤





响应



选择



响应

执行


“信息处理模型”是不是正确地反应了人们日常的认 知活动呢? 它能否解释真实世界中的认知现象,又 能否解释人们与计算机交互时的认知活动呢?
◦ 有些研究人员认为,“信息处理”方法没有说服力,因为 这种方法只是考虑纯粹的智能活动,把这种活动同外界的 干扰源以及人工辅助物隔离开来。
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
第2章 感知和认知基础
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
人的感知 认知过程与交互设计原则 概念模型及对概念模型的认知 分布式认知
视觉
◦ 视觉是人与周围世界发生联系的最重要的感觉通道。外界 80%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得到的,因此视觉显示是人机交 互系统中用的最多的人机界面。
◦ 视觉感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受到外部刺激接收信息阶段 和解释信息阶段。
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种用户能够理解的系统描述, 它使用一组集成的构思和概念,描述系统做什么、 如何运作、外观如何等。
设计概念模型的关键过程应包括如下两个阶段:
◦ 了解用户在执行日常任务时做什么;
◦ 选择交互方式,是主动式的提问方式,还是被动式的填表 进行检索方式;并决定采用何种交互形式。
有关交互方式的决策与有关交互形式的决策是不相同的。前 者是更高层次的抽象,它关心的是要支持的用户活动的本质 ,而后者关心的是特殊的界面类型。
◦ 触觉的感知机理与视觉和听觉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非局部 性
温度感受器-冷热 伤害感受器-疼痛 机械刺激感受器-压力
◦ 实验表明,人的手指的触觉敏感度是前臂的触觉敏感度的 10倍。对人身体各部位触觉敏感程度的了解有助于基于触 觉的交互设备的设计。
认知是人们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发生于头脑中的事情 ,它涉及认知处理,如思维、记忆、学习、幻想、 决策、看、读、写和交谈等。
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
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
便于交互的学习系统
分布式认知法描述的是认知系统中发生了什么,它 通常描述人员之间的交互,人们使用的物品及工作 环境。例如,要驾驶飞机这个活动涉及:
◦ 驾驶员、副驾驶员和空中交通管制员之间的交互; ◦ 驾驶员、副驾驶员与驾驶舱内各种仪表的交互;
◦ 驾驶员、副驾驶员与飞机所处环境的交互,如空中航线、 跑道。
情感
◦ 情感因素会影响人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如积极的情感会使 人的思考更有创造性、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更强,而消极 的情感使人的思考更加片面,还会影响其他方面的感知和 认知能力。
人的个性差异
◦ 个性差异可能是长期的,如性别、体力和智力水平;也可 能是短期的,如压力和情感因素对人的影响;还可能是随 时间变化的,如人的年龄等。
◦ 听觉所涉及的问题和视觉一样,即接受刺激,把它的特性 转化为神经兴奋,并对信息进行加工,然后传递到大脑。
◦ 人类听觉系统对声音的解释可帮助设计人机交互界面中的 语音界面。
触觉
◦ Touch 或者 Haptic perception
◦ 触觉在交互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尤其对有能力缺陷的 人,如盲人,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系统能够做到让用户感到满意,除了在设计开 始阶段建立一个好的概念模型以外,还应该考虑如 何根据人的认知特点,提供多种手段,使用户能尽 快理解关于系统外观及行为即概念模型的构思,这 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
三个相互联系的概念模型
◦ 设计模型——设计师设想的模型,说明系统如何运作。
◦ 系统映像——系统实际上如何运作。
注意
◦ 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 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记忆
◦ 记忆就是回忆各种知识以便采取适当的行动。
问题解决
◦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 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 得以解决的过程。
语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
◦ 阅读、说话和聆听这三种形式的语言处理具有一些相同和 不同的属性。相似性之一是,不论用哪一种形式表示,句 子或短语的意思是相同的。但是,人们对阅读、说话和聆 听的难易有不同的体会。
有条理的、易于理解的说明
合适的在线帮助和自学教程
上下文相关的用户指南,即,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解释在 不同的任务阶段应如何处理各种情况
人们把大脑视为一个信息处理机,信息通过一系列 有序的处理阶段进、出大脑。在这些阶段中,大脑 需要对思维表示(包括映像、思维模式、规则和其 他形式的知识)进行各种处理(如比较和匹配)。
分布式认知的主要目的是要从信息传播媒介的角度 来描述交互。也就是说,它考虑的是信息如何表示 ,信息在流经不同个人以及使用不同物体时是如何 重新表示的。这类信息的转变也称为“表示状态的 转变”。
表示 处理 输入
处理
输入 (感官)
表示
输出 (动作)
表示
传统模型
表示 分布式模型
处理 输出
在进行分布式认知分析时,通常需要考查:
◦ 用户模型——用户如何理解系统的运作。

从人们不同的认知特点,讨论用户如何理解系统概 念模型,它们是:
◦ 思维模型 ◦ 信息处理模型 ◦ 外部认知模型
用户思维模型:人们在学习和使用系统的过程中, 积累了有关如何使用系统的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 上,也积累了有关系统如何工作的知识。
在认知心理学中,思维模型被认为是外部世界的某 些因素在人脑中的反映,掌握和运用思维模型使得 人们能够进行推测和推理。思维模型牵涉到两个过 程—“构建”和“运用”过程,人们既可能进行有意 识的思维处理,也可能进行无意识的思维处理。
Norman把认知划分为两个模式
◦ 经验认知:有效、轻松地观察、操作和响应周围的事件, 它要求具备某些专门知识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如使用 Word字处理系统编辑文档等。
◦ 思维认知:涉及思考、比较和决策,是发明创造的来源, 如设计创作等。
感知和识别
◦ 人们可以使用感官从环境中获取信息,并把它转变为对物 品、事件、声音和味觉的体验。
使用基于外部认知的方法进行交互设计时,总体原 则是要在界面上提供外部表示,以减轻用户的记忆 和计算负担。为此,设计人员需要开发不同类型的 可视化信息,以便用户解决某个问题,扩充和增强 认知能力。
◦ 信息和可视化技术,可用于表示大量的数据,同时允许用 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交叉比较。
◦ 设计良好的GUI也能大大减轻用户的记忆负担,用户能够 依赖外部表示提供的线索,与系统进行交互。
◦ 人的认知过程分为哪几类?
◦ 什么是概念模型和分布式认知模型?举例说明分布式认知 在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11 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

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