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循环流化床锅炉落渣管堵塞解决方案的设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渣管堵塞及喷渣问题的方案设想
循环流化床锅炉放渣管喷渣原因分析:
1、床料太薄;
2、一次风偏大;
3、入炉煤粒度太大;
4、排渣开度太大,形成旋窝,流化风倒贯进落渣管所致;
5、落渣管有开裂;
6、落渣周围风帽流化不良有大块礁或渣。
其中前四项原因与运行调整和设备操作有关,后两项与设备革新改造有关。
以下是对各项进行的分析及相应措施:
一、床料太薄:从调试至今,从锅炉各项运行参数以及实际放渣控
制来讲,前期锅炉的料层差压有些偏低,对于近期的运行方式来看,料层现在维持高后,放渣相对前期要好,且喷渣现象有所好转,根据生产厂家的技术资料来看,是否可以考虑将锅炉的料层差压控制在最低6.5—7.0KPa,最高控制在8.5—
9.0KPa。
二、一次风偏大:对于一次风量的数据,建议每次启动应做一次流
化风量试验,在正常运行中,一次保证物料的流化就可以,保
证不低于最小流化风量,一次二次进行合理配比,不能过于认
为一次风的风量过小,应用数据说话,保证冷态流化试验数据
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每次启动应养成做流化试验的良好习惯,
并对每次试验数据进行详细记录。
三、入炉煤粒度太大:粒度越大堵塞的可能性越大,且燃烧越不宜
完全。
因而尽可能要求燃料车间对上煤的粒度进行严格控制,
保证煤的粒度在13mm以下。
四、排渣开度太大,形成旋窝,流化风倒贯进落渣管:如有大块炉
渣和礁积聚在附近,放渣口有堵塞现象,如果放渣过快,放渣
口没有填满渣,极易容易造成喷渣;此项可以严格要求各班组
对尼方除渣除灰人员进行要求,在放渣时严格控制渣门的开度,保证炉渣连续缓慢流出,切忌不可将渣门全部打开进行放底料。
五、渣管有开裂:放渣管上部与布风水冷壁焊接、下部与水冷风室
底部膨胀节焊接,放渣时该放渣管膨胀量增加,由于放渣管穿
过水冷风室底部处阻碍膨胀,经常出现布风水冷壁与放渣管焊
接处拉裂,造成放渣管漏风影响放渣。
在后期锅炉停炉后检查
发现,渣管开裂现象普遍存在。
建议在风室内放渣管中间部位加设一个膨胀节,消除膨胀造成
的影响,应该可避免热膨胀造成布风水冷壁管与放渣管焊接管
壁涨裂。
以下是在网上查找的有关些类技术的应用:
如下图所示:炉膛1底部安装放渣管3,穿过下层风室5直接
通到炉底外面,放渣管2中段安装膨胀节4。
炉膛1中燃烧过
的炉渣通过放渣管排出,炉渣放出时温度为900-950℃,在放渣
管3中通过时放渣管因受热形成热膨胀现象。
没有安装膨胀节
4时,会经常出现布风水冷壁管2与放渣管3焊接出拉裂的现
象。
在放渣管3中间焊接迷宫式膨胀节4,热膨胀变形由上管
节6与下管节7分别消除,如此可避免热膨胀造成布风水冷壁
管2与放渣管3焊接出管壁涨裂。
迷宫式膨胀节,由稀土高铬镍氮耐热铸钢制造,耐高温性能良好。
由于采用迷宫式结构,插入足够的深度保证实际运行中不漏风。
迷宫式结构内外套圈互不接触,保证膨胀自如。
现场应用方法:将原放渣管中间割除相应部分,膨胀节上下与原
放渣管焊接牢固即可。
七、落渣口周围流化不良有大块礁或渣:个人认为锅炉放渣管设计存在如下问题:①放渣管上口附近由于风帽布置数量少,容易造成流化不良,大块炉渣和礁块容易积聚在附近,放渣口容易出现堵塞现象,加上放渣过快,放渣口没有填满渣,容易造成喷渣;②放渣管上长时间经受高温灼烧,易于向内翻边变型,造成放渣不通畅。
查找相关锅炉技术资料,在放渣管顶部安装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放渣流化装置,消除原放渣管顶部局部流化不良造成的结焦和大块颗粒积聚,以及放渣管上沿内翻变型造成的放渣不畅的现象。
相关资料如下:
图1为放渣管风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循环流化床锅炉放渣流化装置结构图如图1,由稀土高铬镍氮耐热铸钢制造,耐高温性能良好。
该放渣管风帽由外套7和筒体8组成,双层上节构成,锅炉风室的一次风通过该间隙向上,由顶部侧面12个φ6mm的小孔向锅炉炉膛喷出,保障了放渣管周围物料的正常流化。
该放渣管风帽位于锅炉炉膛内的部分通过一次风的冷却,保障了不变型。
图2 放渣管流化装置在锅炉的安装图
放渣管流化装置在锅炉的安装图见图2,将原放渣管5的上部相应部分割除,将布风板3的原孔加大到比本专利装置外套7的外径大
5—6mm,将装置的下沿与原放渣管5焊接,装置外套7与布风板3焊接,将原来的浇注料恢复,即为安装完毕。
六、提高放渣口高度:从固体流动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粗大的固体
颗粒在管道里流动易堵塞。
粒度越大堵塞的可能性越大。
固体颗粒在有锥度的管子里流动时从大管端流向小管端易堵塞,而从小管端流向大管端时则不易堵塞。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要减少循环流化床锅炉落渣管堵渣的可能性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阻止床料中粗大的杂物(诸如炉内脱落的耐火材料、运行中产生的局部小焦块等)进入落渣管;二是避免排渣过程形成类似从大管流向小管的情况存在。
气固两相处于快速流化状态时固体颗粒有类似于液体的特征,密度大的固体颗粒会沉入底部并有向容器底部最低点运动的趋势。
利用这一原理我们只要将落渣管的开口开在比布风板稍高的地方就能保证床层中的粗大杂物不能进入落渣管形成堵渣。
另一方面要防止排渣过程形成类似从大管流到小管的情形,则只需在落渣管的入口处进行缩口即可。
改造过后将落渣管伸到布风板之上,床层内的焦块等杂物无法进入落渣管构成堵渣,同时在落渣管入口形成缩口进一步减小了堵渣的可能性。
伸入炉膛内的部分落渣管材质必须是可以耐1000℃以上的金属材料,否则会因落渣管烧断而改造失败。
个人认为当选用的落渣管材料为耐磨金属时可以不考虑在伸入炉膛内的落渣管外敷设耐磨浇注料对落渣管进行防磨保护,改造后示意图如下:
考虑改造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1、我们假想如果存在局部结小焦块的可能,我们的流化风不能使其在底部移动,或者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把结的小焦块使其运动到下渣口,那么焦块的粘和力会使焦块越来越大。
2、由于采用将落渣管的开口开在比布风板稍高的地方,保证了床层中的粗大杂物不能进入落渣管形成堵渣的现象,可如果长期不能将大颗粒或部分小焦块及时排出炉外,积累太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流化质量,存在结焦的可能性,有一定的风险。
再加上大颗粒在风帽的部位上下翻腾,对风帽的磨损是很大的。
3、将落渣口的开口位置和缩口是否有必要同时采用,如果只采取提高落渣口位置方案是否可行,应进行必要的考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