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德避暑⼭庄康熙三⼗六景
第⼀景:烟波致爽
烟波致爽在避暑⼭庄正殿澹泊敬诚殿之后。
为清帝的寝宫。
建于康熙四⼗九年(1710年),为“康熙三⼗六景”第⼀景。
⾯阔7间,进深3间,康熙帝谓此“四周秀丽,⼗⾥平湖,致有爽⽓”,殿因此得名。
正殿东西两侧各有⼀⼩跨院,为后、妃居住之所。
咸丰⼗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北京,咸丰帝携东、西宫等后妃出北京⾄热河避难,即居于此殿。
嘉庆和咸丰帝病逝于此。
第⼆景:芝径云堤
在避暑⼭庄万壑松风之北。
建于清康熙四⼗⼆年(1703年)。
为“康熙三⼗六景”第⼆景。
是仿效杭州西⼦湖的苏堤构筑的,夹⽔为堤,逶迤曲折,形似芝字。
此堤连接三岛:采菱渡、⽉⾊江声、如意洲。
堤穿湖⽽⾏,为湖区主要风景观赏路线。
⼊夏以后,漫步长堤,满眼苍翠碧绿,四周胜景层层,步挪景动,百态千姿,绿柳袅袅,⼤有西⼦湖中“苏堤春晓”之风韵。
康熙帝初建避暑⼭庄,疏导湖区时,亲⾃度量设计,其《芝径云堤》诗云:“命匠先开芝径堤,随⼭依⽔揉幅奇。
”此堤对⼭庄湖区各处风景实有管理全局之妙。
第三景:⽆暑清凉
如意洲之门殿,是⼀组三进庭院的主体建筑,南阔5间,进深1间。
殿本⾝“⼴厦洞辟,不施屏蔽”,四⾯皆⽔,景⾊秀美,夏⽇凉爽清幽。
门殿题额“⽆暑清凉”,为“康熙三⼗六景”之第三景。
康熙称此处“三庚退暑清风⾄,九夏迎凉称物芳”。
第四景:延薰⼭馆
门殿北为正殿,名延薰⼭馆,⾯阔七楹,进深两间,前有五槐抱厦,前后设廊,单檐歇⼭。
有联“云移溪树侵书幌,风送岩泉润墨池”。
此处为早年康熙接见少数民族⾸领和处理朝政的主殿。
它⾯阔七楹,外加抱厦。
此抱厦是乾隆三⼗⼋年改建的。
现门外对联⼀幅,系后殿的楹联联,为便于保管及⽂物安全放到此殿。
为乾隆所题,上联是:乐寿协那居结符仁智;下联是:清宁昭丽象道体公明。
现殿按内按乾隆年间风格复原陈列。
北部中间⼀座床,上有坐褥、靠背、迎⼿,前边有些宫廷陈设品,北墙上⽅横匾为康熙所题“敷畴丰泽”意思是让皇帝的恩泽布满全国,让传统的道德⽂化陶冶百姓。
横联下是乾隆的贴落与对联。
对联是:篆袅猊罐知⽇咏,风清虬漏报春深。
第五景:⽔芳岩秀
⽔芳岩秀为如意洲后殿。
⾯阔7间,前出厦5间,后出厦3间。
殿内正中挂康熙皇帝题写
的“奉三⽆私”匾。
其联是“⾃有⼭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
这⾥曾是康熙皇帝早期居住和读书的地⽅。
该殿位处如意洲最深处,“镜波绕岸,瑶⽯依栏”。
康熙皇帝称赞这⾥:“⽔清则芳,⼭静则秀。
”乾隆皇帝的母亲也曾在此居住,为祈愿其母长寿,故⼜题匾为“乐寿堂”。
第六景:万壑松风
万壑松风在避暑⼭庄松鹤斋之北。
建于清康熙四⼗七年(1708年),是宫殿区最早的⼀组建筑。
由万壑松风殿、鉴始斋、静佳室、颐和书房、蓬阆咸映等建筑组成,踞岗背湖,布局灵活,具有南⽅园林特点。
周围古松甚多,故有此题名。
这组建筑是康熙帝批阅奏章、召见百官和眺望湖光⼭⾊之地,为“康熙三⼗六景”第六景。
万壑松风为正殿,风景极佳。
乾隆帝髻龄常在此聆听祖训,即位后改名纪恩堂,并作《御制避暑⼭庄纪恩堂记》⼀⽂纪念乃祖。
殿后为鉴始斋,系乾隆幼年在⼭庄读书之所。
第七景:松鹤清樾
出正宫后门,下⽟麟坡西⾏即进⼊榛⼦峪,过隘⼝再西为西峪。
进榛⼦峪百余步,⾯南建四合院⼀处,前殿名松鹤清樾,有联:“奇花⽂⽯娱朝⼣,⽩鹤苍松永岁年”,后殿五楹名静余轩。
康熙时期此处是皇太后起居之所。
第⼋景:云⼭胜地
云⼭胜地在避暑⼭庄烟波致爽殿后。
清康熙四⼗九年(1710年)建。
是“康熙三⼗六景”第⼋景。
楼两层,⾯阔5间,进深1间。
不设楼梯,⽽以假⼭为⾃然磴道。
因其踞岗背湖,居⾼临下,有“俯瞰群峰,⼣霭朝岚,顷刻变化,不可名状”的意趣,故有此名。
楼上西间原为佛堂莲花室,内供青⽟观⾳⼀尊,每当中秋⽉夜,后妃于此祭⽉祈福。
从楼北出岫云门,即达湖区。
第九景:四⾯云⼭
⼭庄西北隅最⾼处,⼀峰拔地,构亭其上,圣祖题额‘四⾯云⼭’。
联⽈:‘⼭⾼先得⽉,岭峻⾃来风’。
是亭切汉凌霄,群⼭拱揖,各开⽣⾯。
东眺天桥,云垂檐际:南则⽟冠诸峰,望如屏列;北则⾦⼭、⿊⼭屹峙;⼴仁岭迤西诸峰,盘礴案衍,络绎奔赴。
凭虚纵览,万景天全。
”此亭“出众⼭之巅,诸峰罗列,若揖若拱;天⽓晴朗,数百⾥外峦光云影,皆可远瞩。
亭中长风四达,伏暑时萧爽如秋。
”亭是清帝每岁重阳时节登⾼处。
为康熙三⼗六景第九景。
第⼗景:北枕双峰
青枫绿屿北⼭之巅有双排柱攒尖⽅亭,康熙题名北枕双峰,南与南⼭积雪亭相对,东与罄锤峰相望,是⼭庄东北的制⾼点,也是⼭庄主要借景点之⼀。
亭前⽴两通⾃然形⽯碑,分别镌刻康熙、乾隆题诗。
第⼗⼀景:西岭晨霞
西岭晨霞是康熙御题三⼗六景之第⼗⼀景,建于康熙四⼗⼆年⾄四⼗七年(1703年-1708年)间。
⾬后初霁的凌晨,奇妙变幻的朝霞映照西⼭,林影错绣。
第⼗⼆景:锤峰落照
位于避暑⼭庄南部松鹤清樾北⼭峰顶。
是“康熙三⼗六景”第⼗⼆景。
为⼀⽅亭。
每当⼣阳西照,漫天红紫。
此时,东⼭的磬锤峰⾦碧辉煌,宏伟壮丽。
康熙、乾隆、嘉庆曾在近黄昏时率⽂武百官及少数民族王公贵族,登亭举⾏蒙古风味的野宴,并观看磬锤峰落⽇余下的雄奇俊秀的景象。
此亭与“北枕双峰”、“南⼭积雪”、“四⾯云⼭”三亭均位于⼭庄岗峦之巅,遥相互应。
第⼗三景:南⼭积雪
青枫绿屿之南的⼭峰有亭⼀座,康熙皇帝题⽈“南⼭积雪”。
塞北地⾼⽓寒,秋末即雪,积雪期长,⾄春经久不融,登亭环视,楼阁轩斋,皓洁凝素,⽩雪缀松,⽟碧相映,远眺,积雪皎然,⽟岭环列。
康熙帝曾赋诗:“图画难成丘壑容,浓装淡抹耐寒松。
⽔⼼⼭⾻依然在,不改冰霜积雪冬。
”
第⼗四景:梨花伴⽉
翠绿的北⼭坡上有⼀组殿堂,⼤殿五间,康熙题额“梨花伴⽉”。
被康熙定为第⼗四景。
内殿名“永恬居”,为乾隆第三⼗六景。
后殿为乾隆第三⼗五景:“素尚斋”。
梨花伴⽉院内,池⽔清冽,假⼭错落,院外是梨园。
初春,满坡梨花清⾹净⾕,配以⼭花野草,景⾊素淡清幽,⼣阳西下,万籁俱静,梨花万树,同微云淡⽉融合在⼀起,加之清⾹袭⼈,令⼈不饮⾃醉。
第⼗五景:曲⽔荷⾹
曲⽔荷⾹是康熙御题三⼗六景之第⼗五景,建于康熙四⼗⼆年⾄四⼗⼋年(1703-1708年)间。
碧溪清浅,随⽯盘折流为⼩池,荷花⽆数,绿叶参差,正所谓“荷⽓参层远益清,兰亭曲⽔亦虚名”。
第⼗六景:风泉清听
位于松鹤清樾西,门殿三楹名风泉清听,有联:“素影写波境原⽆暑,清风佛林爽⽓最宜秋”。
主殿五楹名秋澄斋。
清代,在这组建筑物之前有清溪流出,⽔滴⽯板,叮咚作响,如⿎瑟弹琴,因⽽得名。
第⼗七景:濠濮间想
澄湖的北岸、⾯对烟⾬楼有⼀座四⾯有窗的六⾓重檐亭,康熙题名濠濮间想。
此景周围长满了茂密的林⽊,鸟⼉在枝头清脆地啼鸣,鱼群出没在平静的湖波中。
康熙在此处感到安恬舒适,产⽣出了庄周在濠濮之间“超然物外,⾃得其乐”的想法。
他修建此亭,以便常来放松精神,愉悦性情。
第⼗⼋景:天宇咸畅
澄湖东⾯⾦⼭岛的⼭顶平台上,有⼀座⾯阔3楹、进深两间、四周围廊⾯南⽽建的⼤殿,康熙题额为天宇咸畅。
此殿居⾼临下,在此仰望只见天空⼴阔⽆垠、异常明朗,阳光辉煌灿烂。
俯瞰湖⼭洲岛、鸟飞鱼跃,更觉风景壮丽,令⼈有胸襟为之⼀豁的感觉。
⼈到此处,仿佛已经到了天宇中,四周是⽆限的通达畅远的空间。
殿内曾经摆设⼀张紫檀罗汉床,⼏把梨⽊椅,供皇帝⼤⾂们休息时⽤。
第⼗九景:暖流暄波
位于永佑寺北,惠迪吉门南侧,是建于宫墙之上的重层楼阁,阁下有⽔。
武烈河经此注⼊⼭庄,沿暗沟流向⽂津阁前的长条湖。
这是⼭庄湖⽔的补充⽔源之⼀。
清初,武烈河上游有汤泉两处,因此也被称作热河。
清晨,流⾄⽔门附近的武烈河,⽔汽蒸腾,犹如云雾;⽔流之下,好似漱⽟液,溅飞珠,故名“暖流暄波”。
为“康熙三⼗六景”第⼗九景。
第⼆⼗景:泉源⽯壁
与暖溜喧波相对的北⼭⼭脚崖壁上,原先镌刻着康熙御笔题写的“泉源⽯壁”4个66.66厘⽶见⽅的⼤字。
此处⼭势险峻,⽯崖像墙壁⼀样峭直,旁边没有路径通⾏。
⼀株株古树倒挂在⽯壁上,树根在⽯缝间伸展盘结。
苍苔和藓类植物在这⾥旺盛地⽣长着。
有⼀股泉⽔从崖顶喷涌⽽出,向⼭下奔流,注⼊崖下的半⽉湖中。
此景和半⽉湖今已不存。
第⼆⼗⼀景:青枫绿屿
北枕双峰亭与南⼭积雪亭之间的⼭鞍部,为⼀处庭园,下为悬崖绝壁。
此处多枫树,叶茂荫浓完全可与江南的梧桐和芭蕉相媲美。
庭园南部是半圆形的篱笆墙,进⽉门,东侧有殿3间,⾯西额题“霞标”。
每年中秋佳节,乾隆皇帝策马登⼭,临此听鸟观⼭,登⾼赏⽉,吟诗诵赋。
篱笆门的正⾯有南向殿3间,额题“青枫绿屿”,殿后粉墙横隔,墙根⼭⽯疏点,过圆洞门,便是5间⼤殿,殿额为“ 风泉满清听”。
院西有吟红榭殿,每当霜秋,锦树分丛,丹霞沉彩。
乾隆帝常临此殿,透窗欣赏。
第⼆⼗⼆景:莺啭乔⽊
在避暑⼭庄澄湖北岸,位于濠濮间想之东,北依万树园。
是“康熙三⼗六景”第⼆⼗三景。
系⼋⾓卷棚式敞亭。
此处百鸟争鸣,湖泊荡漾,恰似“⼭中⼀部笙笛”。
乾隆亦有诗赞道:“⼭深悦鸟性,乔⽊早迁莺。
”
第⼆⼗三景:⾹远益清
由⾦⼭沿澄湖东岸北⾏有⼀组建筑名⾹远益清,是东线的结景。
前殿五楹,前后⽔池植荷。
康熙取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远益清”句题名⾹远益清,联⽈“远见波光来⽟涧,近临⼭翠⼊书窗”。
后殿三楹名紫浮,紫浮西有殿五楹,名依绿斋,联⽈“乔⽊佛窗连翠岭,澄波映槛接天光”。
由此沿东廊南⾏,可达⽔中⽅亭,名流杯亭,康熙题名曲⽔荷⾹,后乾隆改名含澄景,曲⽔荷⾹匾额挪⾄⽂津阁前⼀组建筑。
第⼆⼗四景:⾦莲映⽇
⾦莲映⽇位于观莲所北,⾯西殿堂5间,前有抱厦,康熙皇帝题名“⾦莲映⽇”。
殿前⼴庭数亩,植⾦莲花万株。
此原出五台⼭,枝叶⾼挺,花朵呈⾦黄⾊,圆径⼆⼨多,夏⾦莲花盛开之际,登楼下视,如黄⾦满地。
康熙皇帝有诗赞美:“正⾊⼭川秀,⾦莲出五台。
塞北⽆梅⽵,炎天映⽇开。
”
第⼆⼗五景:远近泉声
远近泉声建于康熙四⼗四年(1705年),为避暑⼭庄康熙三⼗六景第⼆⼗五景。
整组建筑由南⾄北依次排列三进殿堂,最南为门店,康熙题额为“招凉榭”,榭后为主殿,康熙题额为“远近泉声”,东侧为“聚⾹斋”。
当年这⾥既能感受⼭⾕中⽔势的奔涌,⼜能聆听到瀑布的叮咚声,故康熙⽤“远近泉声”命名了此景。
第⼆⼗六景:云帆⽉舫
在如意洲⾦莲映⽇西⾯、如意湖边,原有⼀座⾯北的⼆层船形楼阁。
下层是船形舱室,上层为楼。
东西宽⼀间,南北长七楹,楼阁周围有⽯栏环绕。
⾼⾼的楼阁倒映⽔中,与⽔中悠悠⽩云的影⼦交杂颤动,⽉明之夜,⽉影和楼影在湖⽔中混融为⼀体,船楼颇有在⽩云明⽉之间穿⾏飘浮的感觉,所以康熙题此景为云帆⽉舫。
此景前⾯是波平如镜的湖⾯,楼阁仿佛是停泊湖边的⼀条画船,给⼈以⽆尽的暇想。
楼中有三副楹联,描述出了当年的景象,⼀为“似疑画楫浮天上,欲挂轻帆⼊镜中”;⼀为“秋⼼宛在⽔精域,晴⾊遥呈罨画天”;⼀为“照涧波萦青雀舫,轻挠⾹趁⽊兰堂。
”这是⼭庄惟⼀的⼀座船形建筑,已毁于民国军阀统治时期,现只存遗址。
第⼆⼗七景:芳渚临流
芳渚临流⾃如意湖亭沿湖边林荫道北⾏,湖滨的天然巨⽯上,有⼀座重檐⽅形亭,名“芳渚临流”。
亭三⾯临⽔,巨⽯嵌空,或空兀于⽔,或横亘于岸,⽯上苍苔紫藓,⾃然天成,临流⼩憩,⼼静神清。
第⼆⼗⼋景:云容⽔态
旷观西南,有室东向,背⼭⾯⽔,敞厅五楹,名云容⽔态。
“缘坡下望,绿树为⽥,青峰如
堵。
川流溶溶,⽩云冶冶,不知孰为云,孰为⽔也。
由长桥⽽渡,疑⼊四明⼭中。
”云容⽔态西南⼭坡上⼀亭,名凌太虚。
此亭“拔地倚天,岩峦如揖,凭虚构极,灏⽓清英,飘飘然有凌云之致。
”亭下有殿五楹,名清溪远流,有联“赴⾕远因探放之⽽准,在⼭清可会逝者如斯”。
殿东有院,主殿⾯北三楹,名含粹斋,康熙、乾隆均在此研究过易经。
第⼆⼗九景:澄泉绕⽯
在梨花伴⽉前⾯,有⼀座3间敞亭,亭前有⽯池,蓄满泉⽔,康熙题额为澄泉绕⽯,意思是清澈的泉⽔随⼭⽯⽽回转。
亭前的泉⽔来源于亭西⼆⾥多远处的岩⽯缝隙中,泉⽔在弯弯曲曲的⼭路上通过架设、接连在⼀起的⼤⽵竿流淌⽽⾄。
为保证清泉不被⾬后⼭洪挟带的泥沙污染,还修筑了⼏道⽯堰来防护,所以池中的⽔总是清澈澄明。
此处,林⽊遮天蔽⽇,雉雀穿⾏在中间,绿葱葱的野草中点缀着各⾊鲜花。
夜晚,露⽔从天⽽降,落到池中的荷叶上,像珍珠⼀样滚动。
或凝在树⽊的梢头,闪着清光,景致雅洁⽽恬静。
但此景最吸引⼈的,还是泉⽔冲击池中浓绿洁净的⼭⽯时发出的如同弹古琴般美妙的⾳响和⽔流绕⽯的绝妙形态,这常引得清帝驻⾜观赏。
此景现已不存。
第三⼗景:澄波叠翠
在如意洲东北⾓、澄湖岸边的⼟丘之上,有⼀座3楹⽅亭,亭边有⼀合抱粗的古松,康熙题此景为澄波叠翠。
澄湖的⽔洁净清澈,能直见湖底。
⽔中倒映出的亭⼦与北⾯相互接连在⼀起,像屏幛似的青翠的⼭峦。
碧绿的⼭、树的倒景重重叠叠,随着明洁的⽔波轻轻摇荡,形成了“澄波叠翠”的景观。
康熙喜爱此景幽深宁静的意境,每次坐⼩船经过,总是停⾈流连观赏。
⼤⽚⼤⽚浓绿的倒影令⼈⼼醉,湖⾯上有时还闪烁着紫⾊的波光。
特别是在⼣阳西下时,景物逐渐朦胧,湖⾯上染着霞的红、云的紫,衬托着不时变幻着⾊彩的天空,使此处如同超离尘世的仙境。
康熙题澄波叠翠诗云:“叠翠耸千仞,澄波属紫⽂。
鉴开倒影列,返照共氤氲。
”形象⽣动地描绘了这⾥⼭峦起伏、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微风轻拂,⽔中倒影,变化⽆穷的美丽风
光,遗憾的是此景观现已不存。
第三⼗⼀景:⽯矶观鱼
在内湖西侧,倚⼭临溪⽔处,原有东向敞亭⼀座,康熙题名为⽯矶观鱼。
这⾥有⼀块平滑的巨⽯,是赏鱼、钓鱼的好地⽅。
清代皇帝经常在⽯上垂钓,有时在亭中休息游玩。
亭前的溪⽔很清澈,或细长或肥⼤的鱼⼀尾接⼀尾地游动在碧绿轻柔的荇藻之间。
岸上的⼈可以⾮常清楚地观赏到它们悠闲优美的姿态。
观鱼使帝王们都有所感悟,康熙诗云“羡鱼结⽹何须计,备有长竿坠钓肥”。
意思是说因喜爱鱼⽽去结⽹捕捞的事何必思虑,⾃⼰早备好了鱼竿去钓这些鲜肥的鱼⼉。
这实际上表达出了他作为卓越政治家的⾃信⼼,他领悟到的是凡事有备才能⽆忧⽆患。
乾隆诗云“坐矶竿不把,适可悟《南华》”。
意为坐在⽯矶上却并不垂钓,此时可以深⼊领会《庄⼦》⼀书的旨趣。
诗句写出了⼈⾯对⾃然美景产⽣的恬淡、虚静的⼼态。
第三⼗⼆景:镜⽔云岑
在澄湖东⾯的⾦⼭岛西侧,有⼀座倚靠⾼耸的假⼭⽽建的⼤殿,康熙题名为“镜⽔云岑”,意思是“如镜的湖⽔、云雾缭绕的⼭峰”。
此殿坐东朝西,长5楹,进深两间,殿周围有回廊环绕,殿前有7间敞厅门殿。
有联“双涧常流⽉,千峰⾃合云”。
此景三⾯临湖,彩绘鲜明的回廊倒映在⽔中,栏杆的阴影错落地印在地⾯和建筑上,景致⼗分幽丽。
殿外远眺可见湖区的烟⾬楼,⼭区的南⼭积雪等景,湖⼭相互映衬,显得多姿多彩。
⽽波光和远处⼭峦间云烟的变幻更是层出不穷,让⼈⽬不暇接,如同在欣赏镇江⾦⼭岛的佳景。
门殿前有⽯阶通向⽔滨,游⼈可在此处乘船,游览澄湖
第三⼗三景:长虹饮练
位于内湖、如意湖之间的长桥上建有两座⽊牌坊,桥南牌坊上康熙题额为“长虹饮练”,意思是说长桥像彩虹饮⽔⼀样架在⽩绢般的湖⾯上。
所谓彩虹饮⽔其实是⼀种⾃然景象,每当⾬过
乍晴的时候,空中常常出现拱桥状的七⾊彩虹,其中⼀头在湖⽔或泉⽔之中,远远望去像是在饮⽔吸波。
康熙以桥喻虹,⽤个“饮”字将静物写活,⼗分⽣动。
清代时长桥以南湖中种植着⼤⽚⼤⽚的敖汉莲。
敖汉是地名,位于今⽇内蒙昭乌达盟地区。
那⾥所产的莲花⾊彩异常鲜艳,花朵硕⼤,是荷花中的名种。
在艳丽的敖汉莲中⼜杂种着⽩莲,望去像是天上的⽩云彩霞交错连接在⼀起。
清帝常到此处观荷,欣赏微风吹皱的碧绿湖波。
第三⼗四景:甫⽥丛樾
甫⽥丛樾是万树园南侧的⼀座单檐攒尖顶的四⾓⽅亭。
这⾥草⽊丰茂。
⿅兔成群,东⾯有"御⽠园"数亩,北⾯有万树园千倾绿荫。
亭内陈设紫檀宝座,四周悬挂⽵帘,是当年皇帝赏景,呤诗和休息的地⽅。
第三⼗五景:双湖夹镜
双湖夹镜与长虹饮练临芳墅之西有条⽯垒砌的堤桥⼀座,西湖之⽔由桥孔注⼊东湖。
堤桥两端竖宝坊两座,北⽈“双湖夹镜”,南⽈“长虹饮练”,均为康熙皇帝所题。
桥南种植敖汁荷花万枝,间以内陆⽩莲,红、⽩相间,清芬袭⼈。
第三⼗六景:⽔流云在
⽔流云在位于⾃暖溜暄波引武烈河⽔汇⼊澄湖处,是澄湖北岸最西⼀亭,为四⾯凸出、中呈⽅形的亭⼦。
这⾥湖⽔连空,⽔流云静,取杜甫诗“⽔流⼼不竞,云在意俱迟”的意境⽽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