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初三初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初三初中生物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

下列猜测符合化石特征的是:()
A.“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工具
B.“露西”时代的古人类的手臂已开始变得灵巧
C.“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直立行走
D.“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大脑已经很发达
2.“请不要在孕妇身旁吸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孕妇影响胎儿.孕妇和胎儿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卵巢B.胎盘C.子宫D.输卵管
3.同学们正处在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青春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功能增强
B.男生、女生的性器官停止发育
C.身高突增,体形开始发生变化
D.男生、女生心理发生明显变化
4.营养学家建议青少年学生要多食用牛奶、蛋、鱼、瘦肉等,主要原因是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A.蛋白质B.水分
C.脂肪D.糖类
5.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乳化脂肪
B.④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可消化多种营养物质
C.⑤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⑥是大肠,它能消化小肠没有消化完的营养物质
6.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

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担忧。

如图表示不同人群每天摄入的食物比例,有关说明正确的是
A.水果、蔬菜只为人体提供水和无机盐两类营养
B.粮谷类食物中含蛋白质较多
C.肥胖患者应减少粮谷类及肉类的摄入量
D.营养不良的原因是水果、蔬菜摄入量较粮谷类少
7.下列各项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的特点是:()
①成人的小肠一般有5~6米长
②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
③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③
8.消化道中,消化蛋白质和淀粉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 )
A.小肠和口腔B.胃和口腔
C.口腔和胃D.口腔和小肠
9.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该结构的名称及其能够吸收的部分物质分别是()
A. 小肠皱襞;甘油、氨基酸
B. 小肠绒毛;脂肪微粒、水
C. 小肠绒毛;维生素C、脂肪酸
D. 十二指肠;葡萄糖、无机盐
10.6月是“食品安全月”。

以下做法与“食品安全”要求不符的是
A.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
B.就餐时,只注重菜肴的口感和色泽
C.购买进口食品时,要选择经过检疫的
D.购买食品时,要关注出厂日期和保质期等
11.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每分钟呼吸16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
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不需要防护
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12.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气管和支气管中对痰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气管黏膜上的纤毛等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C.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
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
13.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
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
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
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
14.下列关于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人体一次呼吸过程中,吸气结束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B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成分依次是氮气、二氧化碳
C .呼吸运动需要肋间肌和膈肌提供动力
D .人工呼吸依据的是呼吸运动原理
15.近几年,雾霾在我国华东、华北地区时有发生。

我市在治理雾霾方面采取了“严禁焚烧秸杆”“严禁小锅炉取暖”等措施,使雾霾天气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某同学在“关注雾霾”主题班会上,提出的下列治霾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 .增加火力发电 B .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 C .扩大绿化面积 D .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二、综合题
1.下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 、B 、C 、D 、E 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请你据图思考
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 曲线表示淀粉消化过程。

(2)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分别在消化道的 、 、 开始被消化。

(3)图中的D 中含有 、 、 消化液。

2.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是图______,在此变化中,血液不断地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其结果是由__________血变成了__________血。

(2)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体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表示组织处气体交换的是图_____,氧最后在细胞中的______处被利用.
三、探究题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上述试验中,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口腔中唾液里的 酶将馒头中的淀粉转变成 的缘故。

(2)5~10分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 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后不变蓝; 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色; 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

(3)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口腔中 的搅拌、 的咀嚼以及 的分泌都有关系。

江西初三初中生物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

下列猜测符合化石特征的是:()
A.“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工具
B.“露西”时代的古人类的手臂已开始变得灵巧
C.“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直立行走
D.“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大脑已经很发达
【答案】C
【解析】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的髋骨前后扁,左右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说明她已直立行走。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2.“请不要在孕妇身旁吸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孕妇影响胎儿.孕妇和胎儿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卵巢B.胎盘C.子宫D.输卵管
【答案】B
【解析】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烟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胎盘、脐带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健康。

【考点】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3.同学们正处在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青春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功能增强
B.男生、女生的性器官停止发育
C.身高突增,体形开始发生变化
D.男生、女生心理发生明显变化
【答案】B
【解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内脏器官功能趋于完善,功能得到加强,A不符合题意;在童年时期,生殖器官发育处于停滞状态,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所以青春期生殖器官停止发育是错误的,B符合题意;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是青春期形态发育的一个显著特点,C不符合题意;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考点】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4.营养学家建议青少年学生要多食用牛奶、蛋、鱼、瘦肉等,主要原因是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A.蛋白质B.水分
C.脂肪D.糖类
【答案】A
【解析】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要多食用牛奶、蛋、鱼、瘦肉等含蛋白质丰富。

可见A符合题意。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5.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乳化脂肪
B.④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可消化多种营养物质
C.⑤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⑥是大肠,它能消化小肠没有消化完的营养物质
【答案】D
【解析】【考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分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图中结构:①咽,②肝脏,③胃,④胰腺,⑤小肠,⑥大肠,
解答:
A、②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流入小肠后,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A正确;
B、④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可消化多种营养物质,B正确;
C、⑤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C正确;
D、⑥是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D错误,
故选:D,
6.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

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担忧。

如图表示不
同人群每天摄入的食物比例,有关说明正确的是
A.水果、蔬菜只为人体提供水和无机盐两类营养
B.粮谷类食物中含蛋白质较多
C.肥胖患者应减少粮谷类及肉类的摄入量
D.营养不良的原因是水果、蔬菜摄入量较粮谷类少
【答案】C
【解析】水果、蔬菜主要为人体提供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营养,故A不符合题意;蛋白质主要从瘦肉、鱼、奶、蛋、豆类和谷类等食物中获得,而粮谷类食物中含的淀粉比较多,故B不符合题意;从图形可知,肥胖患者的饮
食中粮谷类和肉类的摄入量较正常人偏多,各占44%和15%,粮谷类含较多的淀粉,在体内转化成糖,肉类含较
多的脂肪,多吃易导致肥胖,因此,肥胖患者应减少粮类谷及肉类的摄入量,故C符合题意;人体需要的水果蔬
菜和粮谷的量是不一样的,在同一层面,不能单纯比较,故D不符合题意。

故C符合题意。

7.下列各项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的特点是:()
①成人的小肠一般有5~6米长
②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
③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③
【答案】B
【解析】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
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8.消化道中,消化蛋白质和淀粉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 )
A.小肠和口腔B.胃和口腔
C.口腔和胃D.口腔和小肠
【答案】B
【解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9.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该结构的名称及其能够吸收的部分物质分别是()
A. 小肠皱襞;甘油、氨基酸
B. 小肠绒毛;脂肪微粒、水
C. 小肠绒毛;维生素C、脂肪酸
D. 十二指肠;葡萄糖、无机盐
【答案】C
【解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
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小肠吸收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10.6月是“食品安全月”。

以下做法与“食品安全”要求不符的是
A.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
B.就餐时,只注重菜肴的口感和色泽
C.购买进口食品时,要选择经过检疫的
D.购买食品时,要关注出厂日期和保质期等
【答案】B
【解析】食品安全是指购买安全食品;预防食物中毒;防止食品污染。

为了一味的追求口感和色泽,往往在食品中添加很多添加剂,添加剂可以使食品“色、香、味”俱全,但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不能任意加入添加剂,如
大量使用防腐剂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就餐时,不能只注重菜肴的口感和色泽。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关注食品安全
11.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每分钟呼吸16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
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不需要防护
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答案】C
【解析】人体内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A正确;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胸腔容积扩大,气体进入肺,B正确;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
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

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

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需要防护,C错误;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

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D正确。

【考点】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12.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气管和支气管中对痰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气管黏膜上的纤毛等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C.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
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
【答案】B
【解析】气管和支气管中对痰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腺细胞和纤毛,A正确;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湿润吸入的空气而温暖吸入空气的是毛细血管,B错误;
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C正确;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D正确。

【考点】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13.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
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
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
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
【答案】C
【解析】图中甲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图中乙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

【考点】呼气和吸气。

14.下列关于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人体一次呼吸过程中,吸气结束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成分依次是氮气、二氧化碳
C.呼吸运动需要肋间肌和膈肌提供动力
D.人工呼吸依据的是呼吸运动原理
【答案】B
【解析】吸气结束的一瞬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0,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既不吸气也不呼气,A正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最多的两种成分依次是氮气、氧气,B错误;
呼吸肌包括肋间肌和膈肌,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为呼吸运动提供动力,C正确;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从而使患者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也称肺的通气.D正确。

【考点】呼气和吸气。

15.近几年,雾霾在我国华东、华北地区时有发生。

我市在治理雾霾方面采取了“严禁焚烧秸杆”“严禁小锅炉取暖”等
措施,使雾霾天气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某同学在“关注雾霾”主题班会上,提出的下列治霾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增加火力发电B.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
C.扩大绿化面积D.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答案】A
【解析】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汽车尾气排放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都可能引起大气污染,因此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大力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绿色出行,可减少能源的消耗,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二、综合题
1.下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请你据图思
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表示淀粉消化过程。

(2)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分别在消化道的、、开始被消化。

(3)图中的D中含有、、消化液。

【答案】(1)Y (2)口腔小肠胃(3)胆汁胰液肠液(顺序可调整)
【解析】淀粉、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在消化道中,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其中具有消化作用的器官是口腔、胃、小肠,且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由图示可以看出,食物在A、C、D器官中被消化,所以A是口腔,C是胃,D是小肠,B是食道,E是大肠.(1)淀粉是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所以曲线X是淀粉的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
曲线Y是脂肪的消化.
(2)淀粉是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蛋白质是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3)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导管进入小肠,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小肠里有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胰液也是通过导管进入小肠里,肠液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是图______,在此变化中,血液不断地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其结果是由
__________血变成了__________血。

(2)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体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表示组织处气体交换的是图
_____,氧最后在细胞中的______处被利用.
【答案】甲静脉血动脉血乙线粒体
【解析】(1)能够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是图甲,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
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如图: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呼气排到体外,进入血液的氧气随着血液循环不断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被利用。

在此变化中,血液不断地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其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2)表示组织处气体交换的是图乙。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而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泡,因此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

空气中的氧气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最后在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利用;同时各组织中的二氧化碳也进入到肺内,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

三、探究题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上述试验中,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口腔中唾液里的酶将馒头中的淀粉转变成的缘故。

(2)5~10分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后不变蓝;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色;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

(3)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口腔中的搅拌、的咀嚼以及的分泌都有关系。

【答案】(1)、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2)、2、3、1
(3)、舌、牙齿、唾液淀粉酶
【解析】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能够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促进化学性消化的进行.
(1)上述实验中,只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的是2号试管.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1号试管3号试管形成的对照实验中,1号试管的实验组,3号试管起对照作用,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使馒头在口腔中变甜.
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1号试管3号试管形成的对照实验中,1号试管的实验组,3号试管起对照作用,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通过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比较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1号试管3号试管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故实验结论是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
故答案为:(1)1、3;对照;
(2)1、3、2
(3)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