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基础巩固
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民主法制在某一历史时期曾经遭到严重破坏。
这一历史时期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出现了特殊的集党、政、军、司法等大权于一体的“革命委员会”一元化体制。
它对中国民主的最大危害是( )
A.维护和发展了个人崇拜
B.冲击了中国的法制与宪政
C.使地方政府的权力削弱
D.导致全国出现了严重动乱
3“文化大革命”十年,“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步步升级,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体制趋于解体,民主与法制荡然无存。
其表现不包括(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能正常召开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无法实行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遭到破坏
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84年颁布实行的,不可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破坏。
4下列条款,出现在1982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是( )
A.“合作社经济为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应扶助其发展”
B.“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
D.“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年,国家在吸取“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上,对宪法进行了修订。
本次修订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同时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 项正确;A项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内容,C、D两项属于1954年宪法的内容。
51986~2000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加强立法工作
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6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与完善,其中创新性的重大举措是( )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国家领导体制
B.逐步建立村民自治制度
C.加强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健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对下图的解读错误的是( )
A.反映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日益完善
B.图中成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有直接关系
C.基本改变了村委会干部由上级政府任命的方式
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今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只是
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故选D项。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
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1)材料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
(2)概述在上述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成就。
加强法制建设。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2)提出新时期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修订宪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
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
B.没有制定法律
C.“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D.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2右图是丰子恺的漫画《留得残枝叶自生》。
对此,有人加划了大大的“×”线,认为:“这是丰子恺之流顽强地保存他们的反革命力量,以图有朝一日东山再起的反革命阴谋。
”这一现象应当出现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文化大革命”期间
C.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D.改革开放新时期
3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
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
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4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地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
俞可平认为( )
A.中国的民主模式是最佳模式
B.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须借鉴西方
D.“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
,他认为“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地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这充分表明他认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渐进过程。
二、非选择题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八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材料二1983~1993年全国人大、政协召开情况简表
材料三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和200多件关于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哪些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并说明民主法制建设“开始进入一个新时代”的基本前提。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简要分析我国新时期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意义。
现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受到摧残。
主要原因:“左”倾错误的恶性发展;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利用。
(2)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日趋制度化、法律化;加快立法工作,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基本前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