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6化学反应7图像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物质的应用(无答案)(2021年整理)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物质的应用(无答案)(2021年整理)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 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 酸碱盐和氧化物物质的应用(无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 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 酸碱盐和氧化物物质的应用(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 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 酸碱盐和氧化物物质的应用(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酸碱盐和氧化物
(18苏州)14、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B。

聚氯乙烯可用来包装食品
C.氢氧化钠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D。

铝制容器可用来长期存放酸性食物
(18德州)17.(4分)从①熟石灰、②硝酸钾、⑧金刚石、④小苏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化学式):
(1)常用于发酵粉的是;(2)可用来裁玻璃的是;
(3)可用作复合肥的是 ;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5具体物质盐无答案-2019word版可打印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5具体物质盐无答案-2019word版可打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8)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下列认识或理解正确的是
(18台州)30.《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在6克以下。据调查,我国成人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为10.5克。
(1)高盐饮食容易引发______。
A.传染病 B.遗传病 C.心血管疾病
(2)人体摄入食盐后,主要在______被吸收进入血被循环。
(3)某品牌低钠盐含氯化钠70%,氯化钾30%。若某人每天摄人食盐6克,现以该低钠盐代替食盐,则每天可减少多少克钠元素的摄入? (结果精确到0.1)
(20xx•无锡) 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玻璃、洗涤剂、肥皂、制革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I、吕布兰法
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
(1)碳酸钠俗称

(2)在高温条件下,②中发生两步反应,其中一步是Na2SO4和木炭生成Na2S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③中“水浸”时通常需要搅拌,其目的是
(4)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

Ⅱ、索尔维法
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原理如下: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5具体物质物质的用途无答案-2019word版可打印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5具体物质物质的用途无答案-2019word版可打印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5具体物质物质的用途无答案-2019word版可打印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8南京)10.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
C.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18天津)24.(7分)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E,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
①X的化学式为 。
②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l0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休质量为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 (写最简比)。
实验
A+B
A+C
A+D
B+C
现象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①写出溶液B、C中溶质的化学式: B,C。
②写出溶液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主要化学原理:
NaCl+H2O+NH3+CO2=NaHCO3↓+X; 2NaHCO3Na2CO3+H2O+CO2↑等。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1物质的分类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1物质的分类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1物质的分类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18扬州)2、第19届省运会在我市拉开帷幕,游泳比赛的池水中含4%左右的CuSO4。

CuSO4属于A.酸B.碱C.盐D.有机物(18广州)9.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A. H2OB. NaHCO3C.Ca(OH)2D.H3BO3(18重庆B)6.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葡萄糖-有机物B.氯酸钾-氧化物C.纯碱-碱D.液氧-混合物(18泸州)8.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对应的类别不正确的是选项 A B C D物质H2O2O3CH3COOH Cu(OH)2类别氧化物化合物酸碱(18咸宁)7、下列各选项中,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选项单质氧化物化合物混合物A 铝合金五氧化二磷盐酸空气B 水银水硝酸铵冰水混合物C 金刚石干冰氧化铜生理盐水D 钢生石灰火碱煤(18黄石)7.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选项物质分类A 石油、煤、氢气化石燃料B C60、H2、水银单质C 纯碱、烧碱、Ba(OH)2碱D CH4、Fe3O4、醋酸有机物(18兰州)13.分类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种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是()(18济宁)4.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A. H2O、MgO、H2CO3都属于氧化物B. H2S、H2SO3、H2SO4 都属于酸C. NaOH、Ca(OH)2、Fe(OH)2 都属于碱D. NaCl、Na2CO3、NaHCO3 都属于盐(18包头)2.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生铁、黄金、金刚石——合金B.纯碱、烧碱、熟石灰——碱C.氮气、红磷、铝——单质D.水、干冰、氯酸钾——氧化物(18衡阳)16.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合金、塑料、合成纤维均属于合成材料B.清净的空气牛奶、冰水混合物均属于混合物C.纯碱、烧碱、熟石灰均属于碱D.氧化铜、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均属于氧化物(18安顺)7、(4分)在下面两组物质中,每组均有一种鱼其他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写出这种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

【2019最新】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综合无答案

【2019最新】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综合无答案
【探究二】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如表
加入盐酸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混合溶液温度 T/℃
15.2
19.6
22.0
26.0
28.2
26.7
25.7
24.7
23.7
22.9(3)反应的Fra bibliotek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猜想IV:NaCl 、CaCl2 和Na2CO3
小明认为猜想IV定不成立,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②成立
ⅱ.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①
有气泡产生
①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加入Ba(OH)2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③溶液X中含们哪些杂质?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4)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0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
放人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
,溶液的酸碱性,对生活、生产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把pH_为酸雨;
(2)现有:火碱溶液、Ba(NO3)2溶液、Na2CO3溶液、CuSO4溶液、稀硫酸,从以上5种物质中选出一种碱与一种盐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3)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其主要成分为甲烷(CH4)。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对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进行探究。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考点14 酸碱盐和氧化物 综合(无答案)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考点14 酸碱盐和氧化物 综合(无答案)

酸碱盐和氧化物(18河南)25.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其俗名为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纯碱b.烧碱c.苏打 d.小苏打(2)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时溶液pH变化的示意图。

①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______________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②滴人溶液体积为Vml时,溶液屮的溶质为____________。

(3)为除去粗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MgSO4、CaCl2,某化学小组设计了以下方案:①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加入Ba(OH)2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③溶液X中含们哪些杂质?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4)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0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人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6.7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8贵阳)1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1)实验现象为试管内液面上升,甲同学由此判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小组内其他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完善,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探究二】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如表(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混合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溶液溶液升高;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故后逐渐下降。

(5)小组内其他同学提出“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不合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考点14 酸碱盐和氧化物 6化学反应 氢氧化钠变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考点14 酸碱盐和氧化物 6化学反应 氢氧化钠变

酸碱盐和氧化物
(18呼和浩特)10.实验室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成功探究出了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可以选择稀盐酸或CaCl2溶液(查阅资料得知:CaCl2溶液显中性)
B.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
C.D物质可能是气体,也可能是沉淀
D.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
(18陕西)22. (7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I.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

II.打开K,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

III.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甲组的探究乙组的探究
[提出问题] 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反思交流】(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NeCl。

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实验步骤]中的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____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2。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6化学反应二氧化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6化学反应二氧化

酸碱盐和氧化物本卷贰O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18〕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被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展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

(注:BaCl2溶液呈中性)(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局部变质〞。

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_______。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参加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

请在丙图中面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参加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_______。

〔8〕31、〔5分〕比照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响,设计了以下二组实验。

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答复以下问题:【设计与实验】实验序号实验步骤一实验步骤二实验序号实验步骤一实验步骤二实验I 实验II【探究与结论】〔1〕实验I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那么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在实验Ⅱ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响,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现有以下信息:资料卡片一20℃NaOH、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物质溶解度〔S〕/gNaOH 109Na2CO3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料信息再设计实验Ⅲ,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响。

实验Ⅲ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9.(9分)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响,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展实验。

【配套K12】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6化学反应二氧化碳

【配套K12】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6化学反应二氧化碳

酸碱盐和氧化物(18衢州)28.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被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

(注:BaCl2溶)液呈中性(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_______。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

请在丙图中面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_______。

(8黄冈)31、(5分)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二组实验。

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设计与实验】【探究与结论】(1)实验I 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在实验Ⅱ的步骤一中CO 2和NaOH 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料信息再设计实验Ⅲ,证明CO 2确实与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泰州)19.(9分)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Ⅰ.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见下表:Ⅱ.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实验探究】(1)实验一:小雨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小雨采用两只矿泉水瓶做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7中和反应综合

【2019-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7中和反应综合
(3)图2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此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_________(合理答案即可)。
【答案】【猜想假设】NaOH+HCl=NaCl+H2O;【实验探究】锌粒(Zn)或CaCO3或Na2CO3(碳酸盐),三;【评价反思】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拓展延伸】(1)A,(2)氯化钠(NaCl),(3)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溶液无变化
猜想一成立
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有气泡生成
猜想二成立
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CuSO4溶液
没有蓝色沉淀产生
猜想____不成立
【评价反思】老师看了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报告,指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准确,请你分析甲同学实验结论不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酸碱中和反应过程的探究,中和反应的实质;【猜想与假设】猜想四中含有NaCl、NaOH和HCl,其中NaOH和HCl在溶液中不能共存,会发生化学反应:NaOH+HCl=NaCl+H2O;【实验探究】猜想二中有HCl,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气泡,也可以和碳酸盐反应生成气泡;加入CuSO4溶液,没有出现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没有NaOH,故猜想三不成立;【评价反思】酚酞试液不变色,不能说明溶液呈中性,在酸性溶液中酚酞试液也不变色;【拓展延伸】(1)有图像可知,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所以选A;(2)由图像可知b点是溶液的pH等于7,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生成物氯化钠;(3)有图像可知,反应前的离子有氯离子、氢离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考点14 酸碱盐和氧化物 1物质的分类(无答案)

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 我们身边的物质 考点14 酸碱盐和氧化物 1物质的分类(无答案)

酸碱盐和氧化物(18扬州)2、第19届省运会在我市拉开帷幕,游泳比赛的池水中含4%左右的CuSO4。

CuSO4属于A.酸B.碱C.盐D.有机物(18广州)9.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A. H2OB. NaHCO3C.Ca(OH)2D.H3BO3(18重庆B)6.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葡萄糖-有机物B.氯酸钾-氧化物C.纯碱-碱D.液氧-混合物(18泸州)8.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对应的类别不正确的是(18咸宁)7、下列各选项中,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18黄石)7.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18兰州)13.分类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种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是()(18济宁)4.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A. H2O、MgO、H2CO3都属于氧化物B. H2S、H2SO3、H2SO4都属于酸C. NaOH、Ca(OH)2、Fe(OH)2都属于碱D. NaCl、Na2CO3、NaHCO3都属于盐(18包头)2.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生铁、黄金、金刚石——合金B.纯碱、烧碱、熟石灰——碱C.氮气、红磷、铝——单质D.水、干冰、氯酸钾——氧化物(18衡阳)16.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合金、塑料、合成纤维均属于合成材料B.清净的空气牛奶、冰水混合物均属于混合物C.纯碱、烧碱、熟石灰均属于碱D.氧化铜、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均属于氧化物(18安顺)7、(4分)在下面两组物质中,每组均有一种鱼其他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写出这种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

(1)食醋、牛奶、乙醇中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

(2)氧化镁、氢氧化铝、干冰中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

(18苏州)26、(5分)请用线段连接有对应关系的相邻两行间的点(每个点只能连接1次)。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5具体物质3碱无答案word版本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5具体物质3碱无答案word版本

酸碱盐和氧化物(18南宁)14.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3.(2018恩施州,15,2分)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改良酸性土壤 B.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C.能去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 D.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答案】A【解析】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钠价格高、腐蚀性强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A错;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故B正确;氢氧化钠与油污反应,可以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故C正确;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故D正确。

【知识点】氢氧化钠性质(18桂林)11. 氢氧化钠的俗名是()A.烧碱B.苏打C.小苏打D.熟石灰(18北京)7、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A.FeB.CO2C.Fe2O3D.NaCl(18广州)18.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2mL氢氧化钾溶液与1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29.(2018广西省玉林市,题号29,分值10)小杨往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无明显变化,他和小组同学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_____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实验二]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利用NaOH溶液、CuSO4溶液、稀盐酸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其中试剂丙是_____。

[拓展延伸]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小组同学对此继续探究[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实验三]小组同学设计了多角度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实验三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6化学反应7图像题无答案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6化学反应7图像题无答案

酸碱盐和氧化物(18 昆明) 18.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 随稀硫酸的加入的变化状况以以下图,则y 表示()A.积淀的质量B.氢氧化钡的质量C.溶液的pH D.溶质的质量(18 陕西)15. 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响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由线以以下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B.n 点和 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C.n 点和 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获得的固体成分同样D.该曲线不可以反响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18 衡阳) 23. 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杂溶液,向此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积淀质量与滴入 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 c 克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响为CaCl2+Na2CO3=2NaCl+CaCO3↓B. 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 b 克时,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C. 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 a 克时,溶液质量比原混杂溶液质量大D. 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 c 克时,溶液呈中性(18 德州) 11.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 后溶液的pH 变化如右图。

试剂X 可能是以下物质中的()A.H2O B.H2SO4C . NaOHD . CaCO3(18 德阳) 17.向必定质量的CaCl2和 HCl 的混杂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 N 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积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P 点时的溶液只含一种溶质B. R 点对应横坐标的数值为 180C. 0 至 P 过程中溶液的 pH变大D. Q至 R 段表示生成积淀的过程(18 重庆 B) 14. 必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以下固体,其对应关系正确的选项是(18 泰安) 20、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杂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积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以以下图。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6化学反应7图像题试题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6化学反应7图像题试题

酸碱盐和氧化物〔18〕18.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参加稀硫酸,某个量y随稀硫酸的参加的变化情况如下图,那么y表示〔〕A.沉淀的质量B.氢氧化钡的质量C.溶液的pH D.溶质的质量〔18〕15.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响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是的变化由线如下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18〕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创作;朱本晓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响为CaCl2+Na2CO3=2NaCl+CaCO3↓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b克时,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时,溶液质量比原混合溶液质量大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克时,溶液呈中性〔18〕11.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参加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右图。

试剂X可能是以下物质中的〔〕A.H2O B.H2SO4C.NaOH D.CaCO3〔18〕17.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参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参加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者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P点时的溶液只含一种溶质B.R点对应横坐标的数值为180C.0至P过程中溶液的pH变大D.Q至R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18B〕14.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参加足量的以下固体,其对应关系正确的选项是创作;朱本晓〔18〕20、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参加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参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B. bc段(不含b点)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2NaOH==Mg(OH)2↓+2NaCl励志赠言经典语录精选句;挥动**,放飞梦想。

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关于努力学习的语录。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留下如头悬梁锥刺股的经典的,而近代又有哪些经典的高中励志赠言出现呢?小编筛选了高中励志赠言句经典语录,看看是否有些帮助吧。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考点14 酸碱盐和氧化物 6化学反应 7图像题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考点14 酸碱盐和氧化物 6化学反应 7图像题

酸碱盐和氧化物(18昆明)18.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随稀硫酸的加入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表示()A.沉淀的质量B.氢氧化钡的质量C.溶液的pH D.溶质的质量(18陕西)15.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由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18衡阳)23.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CaCl2+Na2CO3=2NaCl+CaCO3↓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b克时,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时,溶液质量比原混合溶液质量大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克时,溶液呈中性(18德州)11.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右图。

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A.H2O B.H2SO4C.NaOH D.CaCO3(18德阳)17.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 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点时的溶液只含一种溶质B.R点对应横坐标的数值为180C.0至P过程中溶液的pH变大D.Q至R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18重庆B)14.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固体,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18泰安)20、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 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2NaOH==Mg(OH)2↓+2NaCl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6化学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6化学

酸碱盐和氧化物
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
〔2021•龙东地区〕
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展如下图实验:
此时观察到U型管左右两侧产生的现象分别是
;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型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将混合物过滤后,同学们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重的兴趣,于是进展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溶质?
【猜测与假设】猜测一:溶质为NaCl
猜测二:溶质为NaCl和BaCl2
猜测三:溶质为NaCl、BaCl2和HC1
【评价与交流】:你认为以上猜测
不合理,理由是
;那么你的猜测为

【实验探究】小红为了验证滤液成分,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

由此得出结论:猜测一成立,小刚认为小红的结论不严密,因为。

为验证你的猜测请填写上如表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响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7中和反应图像试题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7中和反应图像试题

酸碱盐和氧化物〔2021•〕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响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B. 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C. 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响D. 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18〕1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响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I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响〔18〕19、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参加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参加溶液体积关系如右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创作;朱本晓A.反响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18〕17.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响时,测得烧杯中溶液pH 的变化如下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a 点所示溶液呈酸性B.向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C.该实验是将N aOH 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D.c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 a2SO4 和N aOH〔18〕13.以下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响的曲线。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创作;朱本晓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假设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响速率一样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18〕14. 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以下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者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盐和氧化物
(18昆明)18.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随稀硫酸的加入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表示()
A.沉淀的质量B.氢氧化钡的质量
C.溶液的pH D.溶质的质量
(18陕西)15.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由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
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18衡阳)23.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CaCl2+Na2CO3=2NaCl+CaCO3↓
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b克时,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时,溶液质量比原混合溶液质量大
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克时,溶液呈中性
(18德州)11.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右图。

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A.H2O B.H2SO4
C.NaOH D.CaCO3
(18德阳)17.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 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点时的溶液只含一种溶质
B.R点对应横坐标的数值为180
C.0至P过程中溶液的pH变大
D.Q至R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18重庆B)14.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固体,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18泰安)20、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2NaOH==Mg(OH)2↓+2NaCl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