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案例分析——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案例分析——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
当摈弃落后教学方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运用在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小组合作
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从而掌握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地理
核心素养以及小组协作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小组合作;案例分析
合作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为完成共同任务,从而明确划分责任的互助性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均应当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讨论、探究以及分
析等方式,进一步掌握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交流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大大提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若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则教学
质量低下,学生无法有效掌握地理知识。
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能够通
过小组合作方式对知识进行探究,能够很好掌握地理知识,课堂效率以及课堂氛
围大大提升。
一、案例背景与课堂简记
(一)案例背景
在本次教学案例分析中,主要选择《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内容,这一节内
容知识点较为形象与直观,同时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性,选取这一
小节内容,便于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与分析,同时阐述自己的见解,加强学生间的
沟通。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共同性学习目标,使所有学生均能够掌握这
一知识点。
(二)课堂简记
为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可将所有学生划分学习小组,分为6人一组。
首
先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通过相关视频,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导入,并引出水资
源对人类的重要性这一观念。
其次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述水资源的相
关概念,并引导学生通读教材内容后,回答地球主要的水体以及比例。
当学生对
这一内容有了基础了解后,教师提问,地球上的冰山水资源储量最多,为什么人
类日常生活以及生产过程中,主要运用淡水湖泊、河流以及地下水呢?教师提问后,可引导小组进行讨论并记录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巡视,对学生
进行指导。
讨论完成后,教师可对学生讨论成果进行归纳与总结。
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绘制地球水循环的示意图并讨论水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学生通过书本内容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答案,教师针对学生回答中的不足之处,
需要进行补充。
继而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为水循环主要可
分为几种类型,并详细阐述循环过程中的环节。
在学生讨论阶段,教师可在班级
内巡视,对学生讨论进行引导。
学生讨论完成后,每一学习小组均需要派出一名
代表上台阐述答案,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课堂最后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
水循环的意义,并进行阐述。
最后教师可对小组表现情况展开评价,对学生给予
肯定。
(三)案例评价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转变传统教学中的
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方式,逐渐转变为双向交流,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流大大提升。
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及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够提升学生交
流能力。
本次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
这一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则起到一定引导作用,通过引导学生通过
小组合作方式探究知识,课堂效率大大提升,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中地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有效建议
(一)培养学生交流习惯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时,应当重视学生交流
习惯的引导与培养,主要包含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还需要认
真倾听他人发言,并且学生还需要具备敢于质疑的勇气等。
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
学习时,学生不仅需要认真聆听他人的简介,还需要敢于思考,当组内出现意见
分歧时,不仅需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同时也需要积极听取他人意见。
小组
在讨论问题阶段,应当合理分工,保证每一成员都有问题进行探讨。
在问题探讨
结束后,小组应当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
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重
视知识传授,还重视学生交流习惯培养,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精心设计问题,创设合作情境
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为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应当为学生
创设良好的合作环境,因此教师可从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以及合理安排两方面入手。
为保障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可实现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同时还应当创
设出良好的合作环境。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保证问题设计的价值,积极推
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在设计问题时,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但也需要具备一定探究价值。
若问题简单,则不具备思维价值意义,限制学生思
维能力发展,若问题难度较大,则会导致学生探究难度增大,使学生丧失探究积
极性,因此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一般难度的问题。
总结: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保证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但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交流习惯培养,为学生创建合作情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提汝媛. 让地理课堂“动”起来——谈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课堂
中的应用[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09):57-59.
[2]邹婷婷. 高中地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案例分析——以《自然界的
水循环》为例[J]. 城市地理,2017,(20):208-209.
[3]戴成.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知识文库,2016,(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