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陶瓷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实践报告
调查题目:“您了解潮州文化么”
调查目的:通过了解潮州人对自己地方文化的认识,分析他人对本地文化的重视
程度,从而透视当代人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调查流程:
一.制作调查问卷
二.进行问卷调查
三.总结分析调查结果
四.反思自己
五.展望未来
调查成果报告:
一.本次调查,我们小组关于“您了解潮州文化么?”的调查是以以下这份调查问卷开始的:
“您了解潮州文化么”调查问卷
1.您认为潮州文化丰富么?
A.非常丰富 B.差不多 C.不了解
2.您对潮州文化有兴趣么?
A.很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3.您在日常生活中有专门研究过咱们本地的文化么?
A.经常 B.偶尔 C.很少 D.根本不
4.您对下面那几种潮州文化比较感兴趣?(可多选)
A.潮州方言 B.潮州音乐 C.潮州建筑 D.潮州人文 E.潮州工艺 F.潮州民俗 G.潮州饮食 H.潮州赋
3. 产业集群与空间分布
产业空间分布状况
在产业的布局上,目前潮州把枫溪定位为全市陶瓷产业三个中心的核心层,集研发、制造、集散功能于一身。而潮安定位为以卫生陶瓷为主的制造基地,饶平定位为以日用玻璃陶瓷为主的制造基地。另外,产业空间布局总体上遵循着点-轴-面模式。其中,枫溪是潮州陶瓷产业的增长极,潮安区的古巷镇、凤塘镇则是经济活动相对集中的点,成为本地区陶瓷产业的次中心区,湘桥区的凤新街道以及饶平北部山区的三饶镇、新丰镇则是传统的潜力发展区,最终形成主次有别的点。由图1可以看到,潮州陶瓷产业集群分布明显,集中于运输便利的交通枢纽,并沿铁路、公路干线延伸和扩散。
关键词:潮州陶瓷 企业竞争力 产业集群 政府 改革升级
1. 潮州陶瓷发展概况
发展历史悠久
潮州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素与景德镇齐名。出土文物显示,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潮州地区已有制陶手工业的出现;唐宋时期,潮州已经成为南方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潮州陶瓷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到南洋诸国。据记载,公元960年,印尼商人李甫专程经过两个月的海上航程到达潮州,用香料、犀角和象牙换取潮州陶瓷。
5.您对上题的哪种文化比较熟悉?
6.您认为潮州饮食包括哪些?(多选)
A.潮州菜 B.潮州小吃 C.潮州打冷 D.工夫茶
7.您认识下面哪几种潮州小吃?(可多选)
A.炒糕粿 B.尖米丸 C.红桃粿 D.鼠粬粿 E.粿汁
8.您认识的潮州文化存在哪些问题?
9.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文化?
2. 潮州陶瓷产业市场分析
新千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引发了对卫生陶瓷、建筑陶瓷、日用陶瓷、美术陶瓷以及电子陶瓷的巨大需求。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也带来陶瓷国际贸易的迅猛增加,占有区位优势的潮州陶瓷,出口历来是其销售主渠道之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促使潮州陶瓷走上了规模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之路。
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潮州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产区之一,也是中国陶瓷出口量最大地区、最大的卫生洁具生产基地、最大的电子瓷基板生产基地。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再到销售,配套设施齐全,产业链日趋完善。目前,潮州陶瓷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产值都超越了著名陶瓷产地景德镇。陶瓷及其附属产品年产值约 500 亿元,全市每年生产的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和卫浴洁具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 25%、30%和 50%。经过多年来积累,潮州市陶瓷产业的发展备受外界肯定。在20XX年召开的全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上,潮州荣获先进特色
潮州已建成专业的陶瓷工业园区有枫溪区的如意工业园、火车站工业园、东云
片工业园、饶平的钱东工业园、三饶工业园等,但许多企业仍然是分散经营,难以统一管理和监督。由于潮州早期缺乏对土地的统一规划,目前除了饶平县,其它县区均出现用地紧张的问题,陶瓷企业缺乏扩建规模的用地,便向周边郊区和乡镇扩散,企业布局出现“小而全”、“遍地开花”的现象,其中不乏生产效率低下的小企业,不利于形成有机的集群效应,造成能源与原料的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
国内市场
日用瓷、艺术瓷和卫浴瓷是潮州陶瓷的三大特色产品,但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创新品种,同时也生产仿古瓷、环保瓷、骨灰瓷、电子陶瓷等多个门类的系列产品。随着国内经济增长、交通完善和物流行业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潮州陶瓷企业不仅通过批发和零售店开拓市场,也通过网络业务占据国内较大市场份额,省去流通中层层附加,厂家直销,使潮州陶瓷以物美价廉赢得国内消费者的青睐。而同时,中国消费者的观念越来越国际化和多样化,对于家用容器的购臵、厨房和卫生间布臵不再是传统的以瓷为主题的追求,基于对性能、创意、安全和实惠的考虑,不少新材料或者新形式的产品正在挑战传统瓷器的权威,一方面给陶瓷产业,尤其是像潮州大部分模仿加工企业造成压力,另一方面也促使陶瓷生产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国外市场
近十年来,潮州陶瓷产业以出口为导向,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出口产品种类繁多,工艺精美,销往世界各地,以美国、欧洲、东盟和中东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本市日用陶瓷出口到世界 166 个国家和地区。20XX 年,潮州市陶瓷商品总出口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是广东省陶瓷出口额
的%,全国陶瓷出口总额的 %;出口额位列潮州市八大支柱行业出口额第一位,是该市服装出口额的 倍,机电产品的 倍,鞋类的 %4倍,支柱产业效应显著。但从出口趋势看,20XX 年潮州陶瓷出口额为6 亿美元,此后连续三年持续增长,至 20XX年达 亿美元"受国际经济放缓及国外市场需求走弱的影响,20XX 年出口额降至亿美元,20XX年虽略有增长,但增幅微弱,仅为%。面对国外反倾销和市场疲弱的局面,潮州陶瓷依靠性价比优势出口的出口方式亟需改变。
4. 潮州陶瓷生产企业竞争力分析——依据波特五力分析思路
产业内竞争激烈
在国内,主要的的陶瓷产区分布在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淄博、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潮州、广西北流、福建德化、湖南醴陵等地,众多地区在陶瓷产业上群雄逐鹿,竞争十分激烈。以佛山为例,其陶瓷企业数量多、规模大、集中度高、综
合服务配套能力强、物流业发达,以中高档产品为主,拥有东鹏、鹰牌、新中源、钻石等诸多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综合实力非常强。
产业集群称号。潮州市共有民营陶瓷企业10000多家,相关从业人员达40 万之众。全市陶瓷区域性布局已经形成以枫溪为龙头带动其它县区共同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产业空间特征明显,各县区、乡镇呈现出明显的专业化特色。饶平县、潮安县的古巷镇、凤塘镇分别获得“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和“中国陶瓷重镇”等称号,拥有恒洁、长城、四通、梦佳、泰陶、鹏佳、欧美尔、建厦、三元等知名品牌。
集群与集聚效应
产业集群是指在生产或分配上具有紧密联系或者在布局上具有相同指向性的产业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规模集中在拥有特定优势的区位。而这种集中往往带来集聚效应,例如充分共享基础设施和市场,技术交流和良性竞争带来的效益的增加。
目前,潮州陶瓷产业集群的格局是大型企业稀有,中型企业不多,小型企业为主。企业层次较低,而陶瓷生产企业之间往往由于竞争、防止技术外溢等因素未能形成合力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主体,而是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产业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但企业并没有有机地聚集在一起。上下游企业也未能有机衔接,许多企业由于配套企业的档次较低、质量不高或为了降低成本转向纵向一体化经营不利于陶瓷生产企业与上下游配套企业之间的联系。另外,潮州陶瓷多以加工出口为主,专业市场在衔接下游贸易销售环节所起到的作用仍非常有限,与生产基地联系并不紧密。如此一来,“小而全”的产业特点更为突出,相关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性不强,无法真正形成有机的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无法形成强大的区域产业竞争力,作为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也十分有限,无法将竞争优势传递给其它产业。
潮州陶瓷调查报告
篇一:潮州陶瓷产业分析报告——探索改革升级之路潮州陶瓷产业分析报告——探索其改革升级之路
20XX31140801 陈邦炼农林经济管理丁颖班
摘要:潮州市于20XX年被评为“中国瓷都”,近十年来,陶瓷产业发展速度迅猛,是广东乃至中国陶瓷最主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陶瓷产业作为潮州市首要的支柱产业,一直以来受到潮州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已经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明显,但是却无法很好地发挥集聚效应,以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和塑造区域品牌。本文基于对潮州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海内外市场、产业集群与空间分布以及生产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结合政府的导向和扶持政策,运用迈克尔 波特的五力分析思路,探讨潮州陶瓷产业应该如何进行改革升级。
品牌对比
潮州陶瓷在产业内的知名度很高,但是对一般消费者来说,名气并不响亮,或者说名声并不是很好——潮州长期以来的家族式作坊运作和贴牌生产方式,自主产品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中低端产品,品牌形象羸弱,“潮州陶瓷”无法真正作为一个区域品牌植入消费者脑中。但是像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作为一个响亮区域品牌已经深入人心,除了历史的积淀之外,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的品牌塑造和技术创新,由于陶瓷产业进入壁垒低,各省市纷纷制定陶瓷发展战略,业内竞争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景德镇陶瓷企业以意识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更加注重产品文化内涵和满足市场消费心理,以高端瓷器著称。
质量与技术创新
篇二:潮州文化调查报告
关于潮州文化的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 “您了解潮州文化么”
班级: 高二(16)班 调查人:蔡漫佳
完成时间:20XX 7 25
目录
1.
2.
3.
4.
5.
6.
7.
8. 调查目的-----------------------------------------------------------------3 调查流程-----------------------------------------------------------------3 调查问卷-----------------------------------------------------------------4 调查过程-----------------------------------------------------------------5 总结分析调查结果-------------------------------------------------------6 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12 反思自己,展望未来----------------------------------------------------13 我的最终收获---------------------------------------------------------14
不仅如此,“景德镇瓷器”这一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有机发展的产物,成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外在体现,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区域品牌更直接、更形象,是整个区域行业共同的品牌资产。区域品牌不仅对一个地区的产品有识别、保护的功能,对消费者也起到承诺和培养忠诚度的功能。与潮州陶瓷产业规模大、企业多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潮州知名的陶瓷品牌屈指可数,区域性品牌一直空白,没有品牌就意味着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一件同等质量水平和外观瓷器,来自景德镇要比来自潮州获得青睐度高得多,要价也可能是几倍以上。
当然在塑造区域品牌之前,总是先由一批先进的龙头企业带动区域产业在数量、质量和知名度上提高。以广东为例,潮州和佛山作为陶瓷产地,竞争是直接和明显。佛山主要生产和出口建筑陶瓷,并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优质企业。20XX年全国十大陶瓷企业中,以东鹏为首的7家企业来自佛山,同时佛山还拥有一大批一二线优秀品牌企业。而潮州陶瓷产业已经培养出如四通、松发、三元、长城、伟业等一系列龙头企业,为潮州陶瓷实现了“国字号”名牌名标“零”的突破,拿下了多项“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省级以上名牌名标也由原来的个位数增至二百多个。此外,潮州还是“国家免检”最多和商务部重点培育发展的出口名牌最多的陶瓷产区之一。相比之下,潮州陶瓷的品牌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相比于高端品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调查题目:“您了解潮州文化么”
调查目的:通过了解潮州人对自己地方文化的认识,分析他人对本地文化的重视
程度,从而透视当代人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调查流程:
一.制作调查问卷
二.进行问卷调查
三.总结分析调查结果
四.反思自己
五.展望未来
调查成果报告:
一.本次调查,我们小组关于“您了解潮州文化么?”的调查是以以下这份调查问卷开始的:
“您了解潮州文化么”调查问卷
1.您认为潮州文化丰富么?
A.非常丰富 B.差不多 C.不了解
2.您对潮州文化有兴趣么?
A.很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3.您在日常生活中有专门研究过咱们本地的文化么?
A.经常 B.偶尔 C.很少 D.根本不
4.您对下面那几种潮州文化比较感兴趣?(可多选)
A.潮州方言 B.潮州音乐 C.潮州建筑 D.潮州人文 E.潮州工艺 F.潮州民俗 G.潮州饮食 H.潮州赋
3. 产业集群与空间分布
产业空间分布状况
在产业的布局上,目前潮州把枫溪定位为全市陶瓷产业三个中心的核心层,集研发、制造、集散功能于一身。而潮安定位为以卫生陶瓷为主的制造基地,饶平定位为以日用玻璃陶瓷为主的制造基地。另外,产业空间布局总体上遵循着点-轴-面模式。其中,枫溪是潮州陶瓷产业的增长极,潮安区的古巷镇、凤塘镇则是经济活动相对集中的点,成为本地区陶瓷产业的次中心区,湘桥区的凤新街道以及饶平北部山区的三饶镇、新丰镇则是传统的潜力发展区,最终形成主次有别的点。由图1可以看到,潮州陶瓷产业集群分布明显,集中于运输便利的交通枢纽,并沿铁路、公路干线延伸和扩散。
关键词:潮州陶瓷 企业竞争力 产业集群 政府 改革升级
1. 潮州陶瓷发展概况
发展历史悠久
潮州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素与景德镇齐名。出土文物显示,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潮州地区已有制陶手工业的出现;唐宋时期,潮州已经成为南方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潮州陶瓷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到南洋诸国。据记载,公元960年,印尼商人李甫专程经过两个月的海上航程到达潮州,用香料、犀角和象牙换取潮州陶瓷。
5.您对上题的哪种文化比较熟悉?
6.您认为潮州饮食包括哪些?(多选)
A.潮州菜 B.潮州小吃 C.潮州打冷 D.工夫茶
7.您认识下面哪几种潮州小吃?(可多选)
A.炒糕粿 B.尖米丸 C.红桃粿 D.鼠粬粿 E.粿汁
8.您认识的潮州文化存在哪些问题?
9.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文化?
2. 潮州陶瓷产业市场分析
新千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引发了对卫生陶瓷、建筑陶瓷、日用陶瓷、美术陶瓷以及电子陶瓷的巨大需求。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也带来陶瓷国际贸易的迅猛增加,占有区位优势的潮州陶瓷,出口历来是其销售主渠道之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促使潮州陶瓷走上了规模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之路。
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潮州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产区之一,也是中国陶瓷出口量最大地区、最大的卫生洁具生产基地、最大的电子瓷基板生产基地。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再到销售,配套设施齐全,产业链日趋完善。目前,潮州陶瓷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产值都超越了著名陶瓷产地景德镇。陶瓷及其附属产品年产值约 500 亿元,全市每年生产的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和卫浴洁具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 25%、30%和 50%。经过多年来积累,潮州市陶瓷产业的发展备受外界肯定。在20XX年召开的全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上,潮州荣获先进特色
潮州已建成专业的陶瓷工业园区有枫溪区的如意工业园、火车站工业园、东云
片工业园、饶平的钱东工业园、三饶工业园等,但许多企业仍然是分散经营,难以统一管理和监督。由于潮州早期缺乏对土地的统一规划,目前除了饶平县,其它县区均出现用地紧张的问题,陶瓷企业缺乏扩建规模的用地,便向周边郊区和乡镇扩散,企业布局出现“小而全”、“遍地开花”的现象,其中不乏生产效率低下的小企业,不利于形成有机的集群效应,造成能源与原料的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
国内市场
日用瓷、艺术瓷和卫浴瓷是潮州陶瓷的三大特色产品,但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创新品种,同时也生产仿古瓷、环保瓷、骨灰瓷、电子陶瓷等多个门类的系列产品。随着国内经济增长、交通完善和物流行业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潮州陶瓷企业不仅通过批发和零售店开拓市场,也通过网络业务占据国内较大市场份额,省去流通中层层附加,厂家直销,使潮州陶瓷以物美价廉赢得国内消费者的青睐。而同时,中国消费者的观念越来越国际化和多样化,对于家用容器的购臵、厨房和卫生间布臵不再是传统的以瓷为主题的追求,基于对性能、创意、安全和实惠的考虑,不少新材料或者新形式的产品正在挑战传统瓷器的权威,一方面给陶瓷产业,尤其是像潮州大部分模仿加工企业造成压力,另一方面也促使陶瓷生产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国外市场
近十年来,潮州陶瓷产业以出口为导向,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出口产品种类繁多,工艺精美,销往世界各地,以美国、欧洲、东盟和中东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本市日用陶瓷出口到世界 166 个国家和地区。20XX 年,潮州市陶瓷商品总出口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是广东省陶瓷出口额
的%,全国陶瓷出口总额的 %;出口额位列潮州市八大支柱行业出口额第一位,是该市服装出口额的 倍,机电产品的 倍,鞋类的 %4倍,支柱产业效应显著。但从出口趋势看,20XX 年潮州陶瓷出口额为6 亿美元,此后连续三年持续增长,至 20XX年达 亿美元"受国际经济放缓及国外市场需求走弱的影响,20XX 年出口额降至亿美元,20XX年虽略有增长,但增幅微弱,仅为%。面对国外反倾销和市场疲弱的局面,潮州陶瓷依靠性价比优势出口的出口方式亟需改变。
4. 潮州陶瓷生产企业竞争力分析——依据波特五力分析思路
产业内竞争激烈
在国内,主要的的陶瓷产区分布在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淄博、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潮州、广西北流、福建德化、湖南醴陵等地,众多地区在陶瓷产业上群雄逐鹿,竞争十分激烈。以佛山为例,其陶瓷企业数量多、规模大、集中度高、综
合服务配套能力强、物流业发达,以中高档产品为主,拥有东鹏、鹰牌、新中源、钻石等诸多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综合实力非常强。
产业集群称号。潮州市共有民营陶瓷企业10000多家,相关从业人员达40 万之众。全市陶瓷区域性布局已经形成以枫溪为龙头带动其它县区共同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产业空间特征明显,各县区、乡镇呈现出明显的专业化特色。饶平县、潮安县的古巷镇、凤塘镇分别获得“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和“中国陶瓷重镇”等称号,拥有恒洁、长城、四通、梦佳、泰陶、鹏佳、欧美尔、建厦、三元等知名品牌。
集群与集聚效应
产业集群是指在生产或分配上具有紧密联系或者在布局上具有相同指向性的产业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规模集中在拥有特定优势的区位。而这种集中往往带来集聚效应,例如充分共享基础设施和市场,技术交流和良性竞争带来的效益的增加。
目前,潮州陶瓷产业集群的格局是大型企业稀有,中型企业不多,小型企业为主。企业层次较低,而陶瓷生产企业之间往往由于竞争、防止技术外溢等因素未能形成合力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主体,而是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产业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但企业并没有有机地聚集在一起。上下游企业也未能有机衔接,许多企业由于配套企业的档次较低、质量不高或为了降低成本转向纵向一体化经营不利于陶瓷生产企业与上下游配套企业之间的联系。另外,潮州陶瓷多以加工出口为主,专业市场在衔接下游贸易销售环节所起到的作用仍非常有限,与生产基地联系并不紧密。如此一来,“小而全”的产业特点更为突出,相关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性不强,无法真正形成有机的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无法形成强大的区域产业竞争力,作为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也十分有限,无法将竞争优势传递给其它产业。
潮州陶瓷调查报告
篇一:潮州陶瓷产业分析报告——探索改革升级之路潮州陶瓷产业分析报告——探索其改革升级之路
20XX31140801 陈邦炼农林经济管理丁颖班
摘要:潮州市于20XX年被评为“中国瓷都”,近十年来,陶瓷产业发展速度迅猛,是广东乃至中国陶瓷最主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陶瓷产业作为潮州市首要的支柱产业,一直以来受到潮州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已经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明显,但是却无法很好地发挥集聚效应,以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和塑造区域品牌。本文基于对潮州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海内外市场、产业集群与空间分布以及生产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结合政府的导向和扶持政策,运用迈克尔 波特的五力分析思路,探讨潮州陶瓷产业应该如何进行改革升级。
品牌对比
潮州陶瓷在产业内的知名度很高,但是对一般消费者来说,名气并不响亮,或者说名声并不是很好——潮州长期以来的家族式作坊运作和贴牌生产方式,自主产品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中低端产品,品牌形象羸弱,“潮州陶瓷”无法真正作为一个区域品牌植入消费者脑中。但是像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作为一个响亮区域品牌已经深入人心,除了历史的积淀之外,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的品牌塑造和技术创新,由于陶瓷产业进入壁垒低,各省市纷纷制定陶瓷发展战略,业内竞争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景德镇陶瓷企业以意识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更加注重产品文化内涵和满足市场消费心理,以高端瓷器著称。
质量与技术创新
篇二:潮州文化调查报告
关于潮州文化的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 “您了解潮州文化么”
班级: 高二(16)班 调查人:蔡漫佳
完成时间:20XX 7 25
目录
1.
2.
3.
4.
5.
6.
7.
8. 调查目的-----------------------------------------------------------------3 调查流程-----------------------------------------------------------------3 调查问卷-----------------------------------------------------------------4 调查过程-----------------------------------------------------------------5 总结分析调查结果-------------------------------------------------------6 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12 反思自己,展望未来----------------------------------------------------13 我的最终收获---------------------------------------------------------14
不仅如此,“景德镇瓷器”这一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有机发展的产物,成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外在体现,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区域品牌更直接、更形象,是整个区域行业共同的品牌资产。区域品牌不仅对一个地区的产品有识别、保护的功能,对消费者也起到承诺和培养忠诚度的功能。与潮州陶瓷产业规模大、企业多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潮州知名的陶瓷品牌屈指可数,区域性品牌一直空白,没有品牌就意味着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一件同等质量水平和外观瓷器,来自景德镇要比来自潮州获得青睐度高得多,要价也可能是几倍以上。
当然在塑造区域品牌之前,总是先由一批先进的龙头企业带动区域产业在数量、质量和知名度上提高。以广东为例,潮州和佛山作为陶瓷产地,竞争是直接和明显。佛山主要生产和出口建筑陶瓷,并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优质企业。20XX年全国十大陶瓷企业中,以东鹏为首的7家企业来自佛山,同时佛山还拥有一大批一二线优秀品牌企业。而潮州陶瓷产业已经培养出如四通、松发、三元、长城、伟业等一系列龙头企业,为潮州陶瓷实现了“国字号”名牌名标“零”的突破,拿下了多项“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省级以上名牌名标也由原来的个位数增至二百多个。此外,潮州还是“国家免检”最多和商务部重点培育发展的出口名牌最多的陶瓷产区之一。相比之下,潮州陶瓷的品牌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相比于高端品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