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汗与不可发汗,弦脉与蛇脉,在痉病中有着微妙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汗与不可发汗,弦脉与蛇脉,在痉病中有着微妙的关系
接着说说《金匮要略》中的痉病
原文: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
必拘急。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也痉。
按:以上两条经文说明了痉病的原因,即津液流失而导致筋经失养,因失养继而失用,则为痉。
发汗必会导致津液外散,而风为阳邪,必会伤阴,灼烁津液,如果再用攻药下之,必会更加伤阴,如果再复发汗,则津液更加流失,则必会导致痉病,使筋部失养而拘急。
至于疮家,本就气阻而聚,进而伤血。
如此情况,即使身疼痛有表证之征,亦不可发汗,因为汗出伤津液,即血之化源,阴津阴血伤之太过,则会致痉,所以《内经》中有亡血不亡汗,亡汗不亡血的说法。
原文: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
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暴腹胀大者,为欲解。
脉如故,反伏弦者,痉。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按:阳独在上而不下,阴独在下而不上,则致身热足寒,颈项强急,头热,面赤目赤,头动摇,口噤,背反张。
这是因为阳主温煦,阴主濡养,上有阳而无阴,则失其濡养,下有阴无阳,则失其温煦。
无阴而失濡养之用,即为痉病本源。
至于恶寒,是卫阳伤所致。
阴阳相离,则阳气失守而浮越外泄,必使卫阳伤而恶寒。
卫伤则寒袭,发汗则表濡,所以导致寒湿相得。
得有搏、合的意思。
发汗致卫阳更虚,失御外之力,于是则恶寒甚。
暴腹胀大,是阴复来之象,阴来和阳,则复其濡养之职,所以说为欲解。
说说脉象。
痉病之脉,如其在表之象,亦显强直紧急,且因无阴,而致在下无基垫,故其脉伏弦,即如经文所说,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至于其脉如蛇,则是脉象由紧急而变舒缓之象,亦即痉病欲解之征。
蛇脉者,寸关尺三部有起有伏,抑扬高下,不似弦脉之直上直下,所以弦脉为痉病之脉,蛇脉则为痉病欲解之脉。
至于原文为什么说发其汗已,其脉如蛇?是因为阴阳相离,荣卫相乖,发汗有法,则能调和阴阳荣卫,而且痉病本为太阳病,汗表之法,不失正治。
所以且不论源流标本,必能使痉病有缓解之象而显蛇脉,是为理有固然,事有必致。
况且说发汗已,其脉如蛇这条,并未如上几条那样特意强调发汗太多致痉,下之则痉复发汗,疮家不可发汗等,所以又有何疑虑呢?况且原文接下来就要说发汗之法了,比如栝蒌桂枝汤,葛根汤,具体咱们下次再说。
原创公众号——清源经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