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记录】课外活动记录表及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活动记录】课外活动记录表及内容
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又指出:“物理课程必须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反映物理学与技术、社会的广泛联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初中物理二期课改新教材有很多应用知识,它包括概念、规律等基本知识的应用,物理现象的研究和物理问题的解决。

物理实验的拓展等等。

这些都是开展物理课外活动的极好材料。

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丰富多彩,新教材活动卡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多种多样。

可以是实验、制作等操作类活动,观察、测量的研究类活动,讨论、评论、辩论的交流类活动。

因此挖掘新教材物理课本知识的应用性因素来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很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下面是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些做法与情况。

二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活动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物理知识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初中物理新教材内容也有着与基础知识紧密联系的实际知识。

无论是概念、规律、实验、习题及阅读材料等,都有很多的应用性因素。

针对这些知识的应用或与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通过设计,可组织许多活动课。

例如,在上初二物理“物体运动快慢——速度”这一节时,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使用卷尺、秒表等测量工具,完成测量跨步的距离,操场的周长,步行的速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及自行车的速度等。

在学“力
的合成和分解”时,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分力可以大于合力”这一事实,先提出能否用小力得到大力这一问题,然后组织了一场特殊的拔河比赛,当两队学生都在相持不下时,教师一人突然从绳的中间推向侧向,两队同学都招架不住,同学门都兴趣盎然。

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和领悟所学知识,都感到上了一堂生动活泼,收效显著的物理活动课。

又如在上“串并联电路”时,我们先把电源、二个小电灯、
电键,导线,都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搭电路。

教师先不讲该怎么连接。

只要求灯泡发光,且接法越多越好,灯亮了就把实物图画下来。

其结果五花八门,有五、六种接法。

(当然有短路的,但有保护装置,仅灯不亮。

)然后大家分析比较,最后归纳出最典型两种——串并联,且同时又讨论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又如在讲“浮力”这一章时,我们又设计活动课。

要求学生分别测出木块、石头、铁块等物体浸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教师只提供器材,不提供方法。

而且要求简单明了。

方式越多越好。

结果同学们普遍用四五种以上的方法测定浮力。

其中阿基米德原理在传统教学中被认为是较难学的内容,在学生的课外活动课上被潜移默化的接受了。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规律的发现和确立,主要依赖于实验。

而初中物理老教材中安排实验相对太少,而且每个实验都讲的十分清楚,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

这样的实验只能增加同学的感性认识,而学生探究、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很不够的,也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结合活动卡开设课外活动,既弥补了课堂实验的这些不足,又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个碰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这样的课外活动课,对增强学生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三绘制物理教学挂图,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在物理教学中,许多物理定律,公式及物理问题可以用图形来描述。

许多复杂的物理问题,如果对其物理规律没有一定层次的理解,解决起来常常束手无策。

如果采用图形来描述,常常可使物理问题简单化。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每幅插图设计精细,知识丰富,寓意深刻,科学性强。

如果真正读懂,深刻理解图中蕴涵的知识内容,并能亲自把它绘制出来,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组织学生通过对电流表,电压表,多用表的表面刻度盘的绘制。

弄清了“欧姆档”刻度的计算方法,及电流、电压、电阻各刻度的对应位置和读数方法。

扫清了实验操作和读数的阻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对U型管压强计,液压机的绘制,弄清了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方法,加深了对液体内压强规律的理解。

在课余时间我们还绘制了物
体沉浮条件示意图,潜水艇,各种类型的杠杆,及电学中较为典型的电路图及与此相对应的实物图,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图等等。

对图中反映的物理规律及相关知识的理解,是单纯靠课本,死记硬背和老师讲解
所达不到的效果。

近年来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共绘制了几十幅图。

通过教学挂图的制作,使学生受到描图制作的技能训练,耐心、细致的心理素质训练,严密、准确的科学态度的训练。

四开展物理课外小制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物理课外小制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器材,条件不受限制。

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益活动。

我们组织学生成立了电子制作的小组、船模航模小组、自制教具小组。

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搞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近年来学生制作的有:记数器、音乐门铃、各种不同类型的报警器、教具制作方面有:惯性演示器、研究物体沉浮的潜水艇模型、光学中的潜望镜、望远镜、电学中的电铃、验电器等等。

尤其是同学们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制造的小火箭。

在学校召开的“艺术节”上大出风头。

望着一支支小火箭,“嗖、嗖”地刺破蓝天飞向天空时,令参加活动的校长及学生家长们也惊呆了。

学生们也欢呼雀跃,因为为了解决火箭尾翼的定位问题,学生们改了又改,不知试了多少回。

通过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掌握了常用工具的使用和制作技能,充分发挥同学的聪明才智。

展示了学生心灵手巧的创造才华。

在作“电荷间相互作用”实验时,教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

但此实验经常都不能观察到很明显的现象,学生也感到很茫然。

活动课上,老
师叫同学们设计实验来证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第二天,一个同学交来了一只小烧杯、一只小灯泡、二片泡沫薄塑料片,并滔滔不绝的讲解起来:首先,将一只白灯泡放入烧杯,取两张泡沫薄塑料片,用丝绸分别摩擦后,将其中一块小心地放在灯泡上面,把另一块靠近第一片,可非常明显的发现互相排斥现象,由此实验现象可
得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其次,取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让它靠近灯泡上的塑料片(事先和丝绸摩擦过)可明显地发现互相排斥现象,由此可证明橡胶棒上带的电荷与塑料带的电荷相反。

接着,取一根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让它也靠近灯泡上的塑料片,可明显发现它们之间是相互吸引的。

由此可证明玻璃棒上带的电荷与塑料片上的电荷不一致,是异种电荷。

那么当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靠近时,它们将互相吸引。

由于塑料片与灯泡的摩擦力极小,实验现象很明显。

还有一个同学想出的一种摩擦起电的方法更令人叫绝,他用一些塑料纸绳扎成一束,然后将每根塑料绳分的细细的。

用手用力摩擦细细的塑料绳,它会马上带同种电荷而蓬松地分开成一大束。

其形状犹如敞开的伞骨,然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判断带电的性质。

如此实验取材方便,简单易做。

又能使每个同学可直接观察到正负电荷的判断过程。

连退休老教师看了演示都拍案叫绝。

同学还利用重力的竖直方向制成了水平仪,利用电学
知识制成了串并联电路演示器,家庭电路的示教板,这些成果都反映了学生中隐藏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组织参观、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物理课堂教学传授书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认识水平,笔者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开展调查等。

使理论联系实际,获得实践知识,提高学用结合的实践工作能力。

如我们在学习“电功和电功率”一章时,要求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里的各种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电度表及用电情况,同时又参观了学校的配电室,请电工叔叔讲解班级、整个教学大楼、校办工厂、及全校的配电情况,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对所学的内容掌握的极其明了,决不会再出现“实验室小灯泡为几千瓦特”或“家里的洗衣机为零点几瓦特”的笑话了。

又如在学习“简单机械”一章时,就在学校不远的一个简单的建筑工地上学到关于杠杆、滑轮、轮轴、斜面、螺旋等简单机械应用的知识,较课堂上的
演示与讲解丰富直接的多。

在讲“帕斯卡定律”时,观看了学校的车队的油压千斤顶,在学电学时,又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对所在里弄或亲戚家进行社会调查,统计了电脑、大屏幕彩电、高级音响、DVD 等高级家用电器进入家庭的重要统计数据,并让学生写出调查报告。

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知识,又增长了才干。

六主编
物理小报,撰写物理小论文,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办物理小报也是物理课外活动中的很有意义的活动方式。

如果学生仅仅靠上课听讲做笔记,课后复习做作业,完成这些传统的常规行为,很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如能在学习课本深入钻研的基础上,对某些物理规律,某些实验及其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并从中有所发现,有独立见解。

那样做就更能提高学生能力。

学生自己主办的小报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自己撰写的小论文,上网搜集整理的资料,科学家轶事,知识趣闻等。

有时还出专刊,例如学生曾经出过一期“到太空中做物理实验”的专刊。

搜集了全校几十种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虽然未能实现,但大家还是兴趣盎然。

有的学生自己选材,自己设计,自己抄写。

甚至有的学生自己制作电脑软件。

用Power point 排版,配有丰富的插图,颇有报纸风味。

这些小报或张贴在“学习园地”或缩影复印成册,收藏保留。

办物理小报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综合性,创造性活动。

确实起到了培养能力,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

七积极开展物理课外活动与学生学习物理效果调查情况对比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对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表现出来的特殊认识倾向,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常常表现为他们喜欢物理课外活动,并通过与物理活动有联系的情
绪体现出来。

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是影响物理学习效果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笔者采用自陈问卷的形式,从几个侧面对当前中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和参加物理课外活动状况进行调查对
比。

调查研究对象:本校初二年级四个班,初三年级四个班,每班五十人,共四百人。

研究方法:采用自陈问卷方法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问卷列举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参加物理课外活动兴趣这两种典型的行为特征及学习效果。

其中学习效果即为期中期满末考试的班平均成绩。

调查结果如下:表一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初二年级初三年级一班二班三班四班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很感兴趣39 38 40 38 36 35 38 37 基本感兴趣8 8 7 11 9 10 10 10 基本不感兴趣3 2 3 1 4 5 2 2 完全不感兴趣0 0 0 0 1 0 0 1 初二和初三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无明显差异,总体来说物理学科对初中学生是启蒙学科绝大多数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是感兴趣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直接兴趣,逐渐转化为间接兴趣,使学生真正感到物理有趣、好学、易懂、有用,从而避免初中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的分化现象。

这是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表二学生对物理课外活动的兴趣初二年级初
三年级一班二班三班四班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很
感兴趣35 34 40 41 30 32 38 39 基本感兴趣5 7 8 9 8 6 10 10 基本不感兴趣5 6 2 0 8 6 2 1 完全不感兴趣2 3 0 0 4 6 0 0 由表二可看出,对物理课外活动的兴趣,初二学生是热情高涨,而初三学生对物理课外活动的兴趣有降低趋势,这与学生的学习负担,面临中考和升学的压力及其它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有关。

对物理课外活动兴趣的减弱也不足为奇。

表三对初二,初三第一学期期中期末物理成绩的统计初二年级初三年级一班二班三班四班一班二班三班四班期中成绩83 83 88 90 84 85 89 88 期末成绩84 84 90 89 83 84 90 88 学期总评83.5 83.5 89 89.5 83.5 84.5 89.5 88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和检验,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但就目前来说,学校还是主要通过考试来检验。

表三反映的数据虽不能直接或完整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最起码间接的说明了积极开展物理课外活
动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应该指出的是,物理学课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

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对自然科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物理实验都愿意亲自动手操作,来碰一碰,做一做。

一方面物理课外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通过用脑思考,动手操作,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物理课外活动的广阔题材,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诸如独立思考
与工作能力、能力、创造能力等。

这一代的青年学生都将在下一世纪担负起重要的社会职责,新的时代要求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能在各种学科中做到融会贯通,成为具备多学科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应以此为目标去落实每门学科的教学,这便是笔者撰写此文的初衷和出发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