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3历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包头卷)化学(带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23历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包头卷)化学(带解析)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10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C.在复分解反应中,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发生变化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后,可变废为宝,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现有氢氧化铜、硫酸铜、氯化铜三种物质,分别将它们依次加入到A、B、C 三种无色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均得到同一种溶质溶液,则A是溶液,B是溶液,C是溶液.
3.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
B.10克碳酸镁和碳酸钠
C.5.5克氧化铜
D.10克镁粉和铜粉
4.将硫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35克放入烧杯中,加入161.6克水后,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取此溶液一半,加入75克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2 3.3克.计算:
(1)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往上述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再加5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5.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Na,O,C,H,C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各物质的化学式:
最简单的有机物;具有还原性的有毒气体;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小苏打.
(2)鸡蛋腐败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H2S),溶于水后形成氢硫酸.硫化氢气体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在点燃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一种无色液体,把硫化氢气体通入浓硫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H2SO4=SO2+S↓+2X
①写出硫化氢气体在空气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硫化氢气体与浓硫酸反应时,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根据上述反应,硫化氢气体不用浓硫酸吸收,原因是,为有效防止硫化氢气体污染空气,可用溶液吸收(填一种具体物质的化学式).
6.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Na2SO4,H2SO4, KCl
B.NaCl,Cu(NO3)2,Mg(NO3)2
C.CaCO3,Ba(OH)2,ZnCl2
D.K2CO3,NaCl,Ca(OH)2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含铵根离子的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实验步骤是:先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D.可用水来鉴定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氯化钠四种白色固体
8.由一种可溶性碱和两种可溶性盐组成的固体混合物A,为探究组成,取适量混合物A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推断:
(1)蓝色沉淀是;
(2)原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一种物质是;另外两种物质可能的组合是或或或.
9.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冰、干冰、盐酸
B.红磷、纯碱、石油
C.水银、生石灰、天然气
D.金刚石、熟石灰、空气
10.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B.乙表示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C.丙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
D.丁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第1卷参考答案
一.参考题库
1.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离子、原子,故A正确;
B、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轮胎爆炸就不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所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发生变化,故C正确;
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所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后,可变废为宝,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构成及构成微粒之间的关系,能够指出常见物质的构成微粒
2.参考答案:硝酸、硝酸钡、硝酸银试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结合题目中现有的三种物质都含有铜元素,其中氢氧化铜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碱,所以断定A是一种酸;硫酸铜溶液能与可溶性的钡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铜能与可溶性的银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综合以上考虑,A、B、C三种无色溶液中的阴离子均为硝酸根离子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解决.
3.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设左边烧杯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0g x
x=4.4g
左边烧杯的质量增加量为:10g﹣4.4g=5.6g,也就是说右边烧杯的质量增加量也为5.6g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A、由于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所以要想在加入10g碳酸盐的混合物生成的二氧化碳也是4.4g,必须是两种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大于100另一个小于100,而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8、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都大于100,故该选项错误;
B、由A的分析进行判断,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所以加入10克碳酸镁和碳酸钠有可能使天平平衡;
C、氧化铜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气体,所以加入5.5克氧化铜则右盘会增重5.5g ,所以天平不会平衡;
D、由于镁与盐酸反应能生成氢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假设该金属全部是镁,设生成氢气的质量是y
Mg+2HCl═MgCl2+H2↑
24 2
10g y
y=0.83g
故不管是镁铜以何种比例混合右盘的增重一定大于5.6g;天平不能平衡;
故选B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此题是一道天平问题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天平两端质量的增加值相等这一关系,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综合训练题.
4.参考答案:(1)81.1% (2)10% (3)7.5%试题分析:(1)设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BaCl2+Na2SO4=BaSO4↓+2NaCl
142 233 117
x 23.3g y
x=14.2g
y=11.7g
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100%=81.1%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14.2g+11.7g=15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75g﹣23.3g=150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再加5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7.5%
答:(1)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1.1%.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3)往上述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再加5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7.5%.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属于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是中考计算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做题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要写正确,始终不要忘记质量守恒定律.本考点主要出现在计算题中.
5.参考答案:(1)CH4;CO;Ca(OH)2;(2)①2H2S+3O2
2SO2+2H2O;②H2S;硫化氢气体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Na OH.试题分析:(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一氧化碳是具有还原性的有毒气体,其化学式为:CO.
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
(2)①硫化氢气体在点燃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一种无色液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液体应为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
②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H2SO4=SO2+S↓+2X,反应物中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硫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S.
由于硫化氢气体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故硫化氢气体不用浓硫酸吸收.
硫化氢溶于水后形成氢硫酸,可以用碱液吸收,如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解题(1)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
6.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Cu(NO3)2溶于水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C、CaCO3不溶于水,搅拌后溶液变浑浊,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选项错误.
D、K2CO3和Ca(OH)2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7.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含铵根离子的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正确.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火焰熄灭,不能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因为氮气、稀有气体等物质也不能支持木条燃烧.不正确.
C、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时,能够把氢氧化钠除去,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时,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因为硝酸钠、稀硝酸不能和硝酸银反应,而氯化钠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正确.
D、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碳酸钙不溶于水,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现象,可以用水来鉴定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氯化钠四种白色固体.正确
故选:B.
考点:铵态氮肥的检验;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酸、碱、盐的鉴别.
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
8.参考答案:(1)氢氧化铜;(2)氢氧化钠;硫酸铜和硫酸钠、硫酸铜和硝酸钠、硫酸铜和硝酸铜、硫酸钠和硝酸铜试题分析:由于A加入水后生成蓝色沉淀,则可知固体中含有可溶性的铜盐,由于混合物加水后生成的无色溶液加入硝酸钡能够生成硝酸钠,则可知固体A中一定含有钠元素,所以A中的可溶性碱是氢氧化钠,另一种可溶性盐也是钠盐,由加硝酸钡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所以该沉淀是硫酸钡沉淀,从而可知固体混合物A中含有氢氧化钠、铜离子、钠离子(也可以没有)和硫酸离子,故这两种盐可以是硫酸铜和硫酸钠、硫酸铜和硝酸钠、硫酸铜和硝酸铜、硫酸钠和硝酸铜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为框图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应找出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中间向两边推,进行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9.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冰是水的固态,属于氧化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属于氧化物;盐酸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红磷属于单质;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不属于氧化物;石油属于混合物,故B错;
C、水银属于单质;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故C对;
D、金刚石属于单质;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不属于氧化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点评:应抓住概念的要点来判断物质的类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
10.参考答案:AD试题分析:A、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大,当碳酸钠与盐酸和氯化钙完全反应时,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大.图象正确.
B、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镁与稀盐酸反应需要的时间比锌与稀盐酸反应需要的时间短,等质量的镁和锌分别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时,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图象不正确.
C、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氢氧化钡不断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的质量减小,质量分数也减小,当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完全反应时,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质量分数应该由小变大,图象不正确.
D、加热高锰酸钾时,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高锰酸钾开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变化.图象正确.
故选:AD.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