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3全册同步练习琵琶行(并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第六课琵琶行(并序)2
一、双基夯实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憔.(qiáo)悴管弦.(xián)
曲.(qū)罢悯然
B.幽咽.(yàn) 冷涩.(sè)
转轴.(zhóu)拨弦
C.铁骑.(jì) 教坊.(fāng)
春江花朝.(zhāo)
D.红绡.(xiāo) 掩抑.(yì)
虾.(xiā)蟆陵下
【答案】C(A.曲:qǔ;B.咽:yè;D.虾:há)
2.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节.(节拍)碎低眉信.(随便)手
B.添酒回.(拿回)灯向前
..(刚才)声
C.漂沦.(沦落)憔悴恬然
..(淡泊宁静的样子)自安
D.却.(退回)坐每.(每次)被秋娘妒
【答案】B(回:重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B.转轴拨.弦三两声
曲终收拨.当心画
C.冰泉冷涩弦凝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如听仙乐耳暂.明
妇人暂.而免诸国
【答案】D(两个“暂”字都当“一下子”讲。

)
4.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A.稍稍宾客
..其父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骊山北.构而西折
【答案】D(例句和D都是名词作状语。

)
5.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浔阳”两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景色,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写出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

C.第三段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用年轻美貌衬年老色衰;用门庭若市衬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不仅写出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同时将自己的不幸和失意的心情,将自己的不平和愤懑倾泻出来。

【答案】C(是对比,不是映衬。

夜梦往事表现的是寂寞伤感的情怀。

)
6.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是一个演奏技艺精湛卓绝,身世悲凉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的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答案】B(不是为了衬托琵琶女的形象。

)
7.诗的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

B.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

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幽愁暗恨”。

【答案】B(没有“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这层含义。

)
8.对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身世的询问和肖像描写,采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表现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和难言之痛。

B.文中着力描写琵琶女的弹奏情态,意在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从而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C.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典型。

诗人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艺人们的命运。

D.作者写琵琶女这个人物,实际上就是写作者自己,作者与琵琶女有相同的经历和遭遇,所以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答案】D(“作者与琵琶女有相同的经历和遭遇”不对。

)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2题。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原文见课本。

9.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低眉信.手续续弹
A.烟涛微茫信.难求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胜似闲庭信.步D.信.者效其忠
【答案】C(例句与C都当“随意”讲。

)
10.对上面诗歌的语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愤。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答案】A(嘈嘈:形容声音浊杂粗重。

切切:形容声音轻细且急促)
11.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乐声用有声的东西比喻,不仅使读者的认识与感受具体又清晰,而且也写出了诗的旋律的变化。

对这种旋律变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激越雄壮——沉咽稳重——间歇顿挫——舒缓流畅
B.舒缓流畅——间歇顿挫——沉咽稳重——激越雄壮
C.激越雄壮——舒缓流畅——间歇顿挫——沉咽稳重
D.舒缓流畅——沉咽稳重——间歇顿挫——激越雄壮
【答案】 D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这首诗大约是大和六年秋白居易在任河南尹时所作。

这时诗人体衰多病,官务
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12.“安闲”是这首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正说明老翁心无所虑,具有闲淡的情怀;②夜已过去,本应起床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老翁体衰闲散的形象;③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悠然看满阶红叶,突出了老翁心境清静淡泊。

13.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一句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字写出了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寒冷,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14~15题。

秋闺思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
施肩吾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注】。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回文机: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

14.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张诗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处,施诗的“无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15.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思妇因思念丈夫而问卜,得到的是卖卜人贯用的“好音讯”,因而她在寒灯下整夜频频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独的身影。

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

以对卖卜人的恨来衬托对丈夫的思念之切。

四、高考热点
16.将下面5个句子填入横线处,恰当的顺序是什么?
契诃夫看到了乡村教师们悲惨的命运,也就看到了农村孩子们黯淡的未来。

________。

罪恶的依然罪恶着,困苦的依然困苦着,契诃夫那“大庇天下寒士”的梦想,依然只能是梦想。

①契诃夫敏锐地发现了俄罗斯社会疾病的症结所在
②如果孩子们身边没有充满智慧的引路人,它们的心灵荒芜了
③在生存边境苦苦挣扎的教师们,能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吗?
④那些在奢华的宫殿中把酒言欢的王公大臣们,却不会理睬他的呼吁
⑤那么俄罗斯的明天还有希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③②⑤①④
17.仿照例句,在下列四个句子中的横线处,分别用一组反义成语填空,要求用词准确,合乎语境。

例:帮助别人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雪上加霜....。

(1)追求理想要________,而不要________。

(2)接见宾客既不能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

(3)干工作要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

(4)面对困难要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

【答案】 (1)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2)趾高气扬 低三下四 (4)精益求精 粗枝大叶
(4)勇往直前 退避三舍
18.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两个句子。

要求结构一致。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白居易说,生活是“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辛弃疾说,生活是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

五、读写创新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多交1元的行李费。

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小孩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

她认为司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则拒不开车。

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其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

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下,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反响,人们观点各异。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向】
本道作文题开放性比较强,审题的角度也较多,我们可分别从陈小姐、司机、乘客等角度来分析、立意。

陈小姐与司机“对峙”的起因,是陈小姐怕把孩子“弄醒”,“把小孩抱在手中乘车”很危险,可见陈小姐把对孩子的爱和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但从影响上来看,造成了“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因此可想到“如何兼顾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问题。

另一方面,陈小姐认为司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所以她不交这1元钱,甚至报警,似乎过于较真,但乘客不是为了1元钱的花费问题,而是在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

司机要这1元钱,不是抠门,也不是故意和陈小姐过不去,而是遵守公司的相关规定,因此司机的行为其实是坚持原则的表现。

所以可从正面立意:处事不可无原则。

也可从反面立意:处事要灵活,不可固执。

材料中提到“车上没有空座位”,“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后,“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

其间没有乘客出来调解,更没有一个乘客给抱小孩的陈小姐让座,足见乘客的冷漠与无动于衷。

如果有一个乘客站出来,也许事情就可以得到解决。

据此可联想到社会公德、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等。

这一“对峙”事件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了现代社会人们强烈的心理防范意识,陌生人之间有很深的敌对情绪。

父辈“与人为善”的品德在现代社会很难找到,宽容、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等思想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社会在进步,生活步调在加快,人们的心理却更加狭隘、浮躁。

【佳作赏读】
宽容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推行“仁”和“礼”,兼爱他人是其思想的主旋律。

而今天,在我
们与别人发生利益冲突时,是否懂得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内涵呢?
花和叶相互衬托着,才显示出景色的优美;水滴和大海相互和谐地共存着,才显出了大海的宽阔;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相互融合,才显出了文化的异彩纷呈。

世界正因和谐地发展着,才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宽容似乎被碾压在了车轮之下,我们感到可悲。

陈小姐和司机仅仅为了一点芝麻小事就争吵到如此地步,如果司机宽容一下,设身处地地为陈小姐着想,就可以解决这件事;或者陈小姐体谅司机的难处,也可避免乘警车回家。

这一场争吵皆因他们缺少宽容之心。

古今成功之士,大多有宽阔的胸襟。

一代名臣左宗棠,自小擅长棋艺,一次出征前看到街边有一老人,以“天下第一棋手”自称,便上前挑战,结果老人连输几盘,于是他叫老人把招牌摘了。

当左宗棠出征胜利归来时,老人的招牌还在,他不禁大怒,又上前挑战,结果被老人杀得落花流水。

左宗棠很疑惑,问老人原因。

老人说,我知道你是大将军,将要出征,我不想伤害你征战的信心。

左宗棠大悟,谢了老人,感慨万分。

老人有如此胸襟,自己却因一点小事大放狂言,左宗棠自愧不如,从此不再高傲自大,而是以广阔的胸怀对待周边的人和事,赢得了人们的赞许。

兼爱他人,要有宽广的胸襟,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

常怀宽容之心,一切都会变得美好。

凡事多为别人着想,善于理解别人,才能和谐地生活,我们的生活才能没有烦恼,没有悲伤。

宽容是一种美。

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雪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忍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风平浪静;苍莽的森林容忍了弱肉强食一时的残酷,才有郁郁葱葱。

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

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湖海。

多点宽容,世界就多点和谐。

让我们以宽容之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吧!
【名师点评】
读罢全文可以发现,作者的文字功底不错。

全篇多处使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读起来朗朗上口。

此外,作者用例和议论也较为恰当,将宽容的含义蕴于字里行间,让人有较深的感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