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揠苗助长》公开课教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12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
2.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词句,了解寓意,懂得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难点:懂得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禾苗”图片,介绍禾苗的生长规律。
(春种、秋收)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有关禾苗的寓言。
(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
(强调“揠”“助”“长”的读音)
二、初读寓言,认字读词
1.自读寓言,圈出“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
2.读一读这5个字,再看看它们在课文中能组成什么词语。
3.指名认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学习寓言,理解寓意
1.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1)指名4人各读一自然段。
(2)完成填空。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________。
(3)小结并完成填空。
(师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2.结合内容,理解成语。
现在,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特别是要说出“揠”的意思。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
3.精读体悟,明白道理。
(1)过渡:同学们说得还不错,但这只是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读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2)朗读体悟,交流汇报。
①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焦急”。
a.从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心急?(“巴望”“天天”“一天,两天,三天”“焦急地转来转去”)
b.指导朗读: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这个人焦急的心情呢?
c.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
d.齐读。
e.去掉“焦急地”,再读这句话,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
(去掉“焦急地”后,不能体现这个人很着急)
②出示第2自然段,体会“筋疲力尽”。
a.这个人是怎样把禾苗拔高的?他用了多长时间?
扣住“一棵一棵”(展示图片),感受“棵数多”,体会他的辛苦。
扣住“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这句话,了解他没休息,体会他的累。
扣住“筋疲力尽”,理解词意,感受他非常地累与辛苦。
b.指导朗读:这次除了要读好上面这些词,还要边读边想象这个人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读出这个人的辛苦、筋疲力尽。
先自.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③出示第3自然段,体会“力气总算没白费”。
a.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人又累又高兴)
b.指导朗读:先想象农夫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再一起边读边做动作。
④出示第4自然段,体会“禾苗都枯死了”。
a.“明白”是什么意思?(清楚、了解)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
(因为禾苗只能自己慢慢地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都枯死了。
)
b.指导朗读。
⑤小结寓意。
禾苗自有它的生长规律,人为地违背这个规律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凡事都要按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⑥拓展讨论。
出示讨论题目,让学生任意挑选一个说说。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在田里看见这个人在拔高禾苗,你会怎样来劝他?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孩子,你会对这个人说什么?
4.深化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1)现在,你对成语“揠苗助长”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吗?你联想到了哪些言简意赅又意思相符的词语?(急于求成、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等)
(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类似“揠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呢?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筋”“疲”2个生字。
2.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3.教师范写。
指出书写要点:“筋”上小下大;“疲”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撇要长。
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五、梳理板书
揠苗助长
起因巴望急于求成
经过拔苗不顾生长规律
结果枯死事情变糟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揠苗助长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这些图片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哪个故事吗?
2、这些故事都是寓言。
寓言是借故事来讲道理的文章。
3、今天老师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板书齐读。
4、你知道“揠”是什么意思吗?揠苗助长换个说法,可以叫做?
二、初读课文。
1、首先我们来读课文,老师有两个要求,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出示自读要求。
2、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生字宝宝迫不及待的想和你们打招呼了。
瞧,你们认识它们吗?谁来读?
3、读得正确吗?其他小朋友想读吗?齐读生字。
4、现在老师要把生字宝宝的好朋友拼音去掉,你还会吗?谁来试试?
5、真厉害都读对了。
6、老师在课文中找了些词,你会读吗?谁来试试?(你真是太棒了,都读对了。
)
7、还有小朋友想读吗?有没有小朋友也想试试的?(很厉害,一个词都没错。
)
8、好,我们女孩子先读,然后男孩子再读,看看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
9、想不想一起大声的读一次?
10、生字词都认识了,我们赶紧去学故事吧。
三、再读课文。
1、谁能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那他为什么会想把禾苗往上拔的?什么原因让他这么做的?【板书:原因巴望】
3、你从哪知道的,在课文第几段?他找的对吗?
4、谁来把这一段读一读?
5、从这一段中,你可以感觉到种田人的心情吗?
6、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很焦急?
7、“巴望”能换个词吗?是非常的盼望,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农夫急切的心情。
谁能像他这样读一读,我感到你急切的心情,谁还想读?我看到了你巴望的眼神。
)
8、还从哪也可以看出看出他很焦急?禾苗一点也没有长高吗?
9、禾苗是长高了,由于长的慢,农夫没有感觉到。
所以文中说他总觉得一点儿也没有长。
农夫的心理呀特别的着急,谁来完整的读读这段话。
10、因为焦急,所以他才想出了拔苗的办法。
【板书:办法拔苗】
11、我们在书上找一找,看看他是怎么帮助禾苗生长。
12、我们一起做回农夫来拔拔禾苗。
拔呀拔,这个农夫他拔了多久,如果让你从中午一直拔到晚上,你可能会有什么感觉?
13、这些感觉用一个词可以概括,谁知道?现在你知道什么是筋疲力尽了吗?你筋疲力尽时会说些什么?
14、“疲”是本课生字,谁能用它来组词。
从小朋友们组的词可以看出,疲这个字表示的一种不太舒适的状态。
谁能想一个办法帮助大家记住它?(用加一加的办法就可以记住这个字)小朋友们真机灵,这?
15、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这真是个累人的办法,我们一起把第二段读一下,读出他的辛苦,读出他的累。
16、他这么累,他开心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17、读读他的话,从他的话里你感觉到了什么情绪?你能读出他的情绪吗?
18、他说得很开心,但是他儿子明不明白他开心的原因,文中说他的儿子很纳闷(引读),你们能不能做一个纳闷的表情?你从他的表情里看出了什么?
19、这个闷字,心被关在门里,所以他对外面的事情知不知道?所以他的儿子不明白他父亲为什么这么做?
20、第二天他儿子到田里一看,发生了什么?【板书:结果枯死】
21、农夫花了那么大的力气,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
四、联系生活悟寓意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禾苗的生长过程吗?
2、出示禾苗的生长过程。
3、禾苗是一点一点慢慢长大的,你们说像农夫这样因为着急,就把它们拔高帮助它们长大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不可行?
4、从这件事中,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同桌互相讨论。
老师将同学们的答案整理了一下,齐读。
【板书:不能急于求成】五、总结全文不仅是种禾苗,做任何事我们都不能急于求成,在生活中像揠苗助长不按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有的病人,想病快点好,一下子吃了很多药,反而病更重)你还能说出哪些关于急于求成的例子,课下同学之间交流一下,下节课我们分小组来汇报。
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办法
巴望拔枯死
不能急于求成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12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
2.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词句,了解寓意,懂得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难点:懂得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禾苗”图片,介绍禾苗的生长规律。
(春种、秋收)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有关禾苗的寓言。
(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
(强调“揠”“助”“长”的读音)
二、初读寓言,认字读词
1.自读寓言,圈出“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
2.读一读这5个字,再看看它们在课文中能组成什么词语。
3.指名认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学习寓言,理解寓意
1.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1)指名4人各读一自然段。
(2)完成填空。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________。
(3)小结并完成填空。
(师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2.结合内容,理解成语。
现在,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特别是要说出“揠”的意思。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
3.精读体悟,明白道理。
(1)过渡:同学们说得还不错,但这只是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读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2)朗读体悟,交流汇报。
①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焦急”。
a.从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心急?(“巴望”“天天”“一天,两天,三天”“焦急地转来转去”)
b.指导朗读: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这个人焦急的心情呢?
c.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
d.齐读。
e.去掉“焦急地”,再读这句话,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
(去掉“焦急地”后,不能体现这个人很着急)
②出示第2自然段,体会“筋疲力尽”。
a.这个人是怎样把禾苗拔高的?他用了多长时间?
扣住“一棵一棵”(展示图片),感受“棵数多”,体会他的辛苦。
扣住“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这句话,了解他没休息,体会他的累。
扣住“筋疲力尽”,理解词意,感受他非常地累与辛苦。
b.指导朗读:这次除了要读好上面这些词,还要边读边想象这个人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读出这个人的辛苦、筋疲力尽。
先自.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③出示第3自然段,体会“力气总算没白费”。
a.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人又累又高兴)
b.指导朗读:先想象农夫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再一起边读边做动作。
④出示第4自然段,体会“禾苗都枯死了”。
a.“明白”是什么意思?(清楚、了解)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
(因为禾苗只能自己慢慢地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都枯死了。
)
b.指导朗读。
⑤小结寓意。
禾苗自有它的生长规律,人为地违背这个规律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凡事都要按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⑥拓展讨论。
出示讨论题目,让学生任意挑选一个说说。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在田里看见这个人在拔高禾苗,你会怎样来劝他?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孩子,你会对这个人说什么?
4.深化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1)现在,你对成语“揠苗助长”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吗?你联想到了哪些言简意赅又意思相符的词语?(急于求成、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等)
(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类似“揠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呢?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筋”“疲”2个生字。
2.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3.教师范写。
指出书写要点:“筋”上小下大;“疲”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撇要长。
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五、梳理板书
揠苗助长
起因巴望急于求成
经过拔苗不顾生长规律
结果枯死事情变糟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12课《寓言两则之
二揠苗助长》人教部编版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标题:
部编本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2课《寓言两则之二揠苗助长》
★教学目标
1.认识“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会写“筋、疲”两个生
字。
2.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花说出“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能说出寓言的意思。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用词生动准确的写作特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这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用词生动准确也是这篇课文的突出特点,如“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把种田人焦急的心情形象地展现出来。
又如“转来转
去”“巴望”“天天”则表现了种田人急切的心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仍然是形象思维为主体,因此,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
设计的问题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降低理解的难度,同时要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学理念
《揠苗助长》是一则传统寓言。
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的农夫形象。
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
透过这个短小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深刻的道理,对于二年级形象思维仍占主体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提问入手,通过阅读讨论情境,感悟到寓意。
这不仅仅关注到学生个体,也关注了全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阅读思维活动,都得到学习需求的满足,都获得阅读的收获,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学方法设计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教学流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是《揠苗助长》。
2.请大家拿出手和老师一起写“揠”是提手旁。
意思是“拔”,“助”是帮助的意思,说能把这四个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你
们看,把每个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这个成语的意思。
这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哦。
)
3.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么?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读要求:大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的句子要多读几遍,边读书边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讲了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一)这篇课文共分为几个自然段?找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一会儿要给朗读的同学作出准确的评价。
1.指名读第一个自然段,然后纠正字音。
(1)出示“巴望”,指名读词语。
谁能给巴望换个词语?根据换的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巴望”的意思是“渴望、特别的希望”。
(给词语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种田人希望什么呢?谁能用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2)出示“焦急、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
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焦”这个字呢?(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焦急”的意思是什么?
出示句子:他在田里转来转去。
他在田里焦急地转来转去。
对比读一读,你比较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学生朗读思考、讨论回答,师总结:作者用这样准确生动的词语,让我们一下子就体会到了农夫着急的心情。
)那你能把农夫着急的心情读出来吗?(生练习读、展示读,互评)
(3)谁能说一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他想啊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是什么呢?找同学接着来读。
(生读2.3自然段,生评)。
教师重点讲解“得”这个多音字。
(1)他的办法是?(往高里拔)他累得?(筋疲力尽)出示词语“筋疲力尽”,问:什么是筋疲力尽?什么样的劳动会使人筋疲力尽?他心情怎么样?
(2)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要读出农夫的高兴。
谁来试一试,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3)谁能说一说这两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3.农夫这么辛苦,终于帮助禾苗长高了。
结果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结果禾苗都?
(2)为什么禾苗会枯死呢?
4.课文同学们读得很流利,现在生字宝宝已经准备好考考同学们了,你们准备好了么?
出示词语:巴望焦急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枯死
(指名读、分排读、领读)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喘、截”两个字?
5.恭喜同学们通过考验。
现在请同学们把生字宝宝们送回课文中,再次朗读课文。
出示再读要求:
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出自己的感情,并练习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生练习朗读。
(2)生练习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出示练习,学生练习说一说。
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所以(),虽然他(),可是()。
方法总结: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联系起来说一说,就可以组成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拓展延伸、理解寓意
1.课件出示: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飞跑回去告诉父亲。
农夫根本不信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他连忙跑到田里。
到了田里,农夫看到枯死的禾苗,农夫()地说:“”儿子()地说:“”。
最后,寓言老人出现在田边,他()地对农夫说:“”。
2.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3.师总结寓言的道理。
(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往往会坏事。
)板书: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4.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事就想“揠苗助长”一样急性子却办坏了事呢?(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四、指导书写
出示“筋、疲”
1.现在是小书法家时间,今天第一个写的是“筋”,谁有什么好
办法记住这个字?组个词?说一句话?
2.说一说书写“筋”,要注意什么?
3.师范写,说口诀(竹头上半格中间,横折钩在横中线,月力靠
拢向中间。
)学生书空,认真观察,在书中书写。
4.观察“疲”,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
5.师范写,说口诀(半包结构皮里面,撇长竖短捺顿抬)学生书
空,认真观察,在书中书写。
6.生练习规范书写,展示台展示学生书法作品,全班点评。
师总结:我们写字也一样,要扎实苦练,循序渐进,千万别像课文里的农夫那样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五、作业布置
1.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故事,课后同学们来读一读《掩耳盗铃》和《刻舟求剑》这两则寓言,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得到启示。
2.课后,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把寓言讲给爸爸妈妈听。
2.搜集其他寓言故事读一读,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
★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
它通过一个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因此,课堂上如何结合寓言的特点,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课文,感悟道理是非常重要的。
上课伊始,我和学生一起写课题,并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理解课题的意思后,引导学生发问:“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呢?怎么样帮助的?”等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兴趣为全篇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和学生一起边读文边学习生字新词边理解课文,做到字不离文,文不离字。
抓住关键词“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理解农夫希望禾苗快快长大的心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加上动作、表情,抓住“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体会拔苗的辛苦,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什么样的劳动会让他筋疲力尽?读这一段的时候,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指导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学生在说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最后利用多种学习方法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拓展部分安排推荐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揠苗助长|人教部编版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并会写“筋”“疲”2个字,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感悟出故事的寓意: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的意思,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课前准备:
《揠苗助长》多媒体教学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大家还记得吗(亡羊补牢)?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
师:像这样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文章,我们就叫他---寓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
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
2.指名读课题。
师:谁来读读课题?
师:这个揠字你读的真准(板书拼音),“揠”是古汉语里的字,相当于现在的拔。
一起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准生字
课文都预习了吗?能把课文读通顺吗?生字词都能读出来了吗?
1.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
2.谁来挑战?当小老师着大家一起读。
3.一起试试。
师:这么快就能读好课文中的词语,你们真了不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字词读好了,课文读起来就更通顺了,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边读边思考:文中的种田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在文中找到答案,用横线划出来。
四、品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弄清起因
1.理解“巴望”
(1)读了课文后,你能说说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揠苗助长?用上因为……所以……来说
(2)因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师:哪个词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原因?(板书巴望)评价:真会抓关键词。
你能给巴望找个近义词吗?
(3)师引读:他巴望——生
于是,他——生:天天……
(4)师:天天去看意思就是——生:每天去看。
晴天去吗?刮风去吗?下雨去吗?
师:他每天都到田里,望着禾苗,希望禾苗快快长大,这样的心情就叫——生:巴望。
(4)读一读句子,把他这种巴望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点评
2.品味“好像”
(1)师:农夫就这样天天巴望着,可是——课件生读:“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
(2)能把好像去掉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
(3)为什么农夫感觉不到禾苗长高了?
a慢慢地长,这是植物的生长规律。
(板书:生长规律)b只过了三天。
(板书:急于求成)
3.感受“焦急”
(1)禾苗长得这么慢,种田人当时的心情怎样?文中有一个词直接写出了他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