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1、词类活用: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2、吾从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
5、孔子师郯子(师:名
作动,拜师学习)
2、《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汇编。


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3、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
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
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7.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
未偿往也(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8.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
志词)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9.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
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5、七种短语类型: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6、文言句式省略句:(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2)且举
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7、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
8、独是成氏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像蛀虫一样(的胥吏侵耗)(名
作状);穿皮衣骑好马(名作动)
9、对偶的注意事项。

对偶时应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对仗而背离了
修辞的根本目的。

10、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11、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12、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13、,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集是《梦溪笔谈》,由北宋沈括用笔记体写成的。

14、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15、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是韩愈和柳宗元。

韩愈的代表散文有《师说》《马说》《祭十二文》,柳宗元的代表作有《捕蛇者说》《童区寄传》《黔之驴》。

16、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7、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8、被:一bèi ①被子。

屈原《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

”(烂:光
亮的样子。

齐光:指翡翠与明珠的光彩相辉映。

些:语气词。

)②覆盖。

蒲松龄《促织》:“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③加在……之上,加于,给予。

李朝威《柳毅传》:“幸被齿发,何敢负德?”④遭受,蒙受。

《战国策•荆轲剌秦王》:“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⑤介词,被。

表示被动。

《史记•屈原列传》:“信而
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19、印度:泰戈尔,近代印度诗人。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沉船》和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等。

20、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21、中国古代“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2、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23、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
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24、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26、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取直(形作动);使……弯曲
27、《战国策》是西汉文学家刘向编订的国别体断代史。

28、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
29、古代戏曲的特点1.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
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

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
故事也。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
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
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戏曲并没有像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

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

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30、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31、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32、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33、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

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4、“三言”小说是指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指明代小说家凌蒙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35、通假字:忳郁邑余垞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通“郁悒”)
36、词义-修姱:修洁而美好。

羁:喻指束缚、约束。

37、《蜀道难》1、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意味,这首诗也不例外。

诗中三次出现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这样一咏三叹,不仅强调突出了主旨,而且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形成了全文的咏叹基调,每一次咏叹出现就标志着诗意的转换和抒情的深化。

2、诗歌开头就以惊叹发端,未语先嗟,直抒情怀,在极尽的夸张中,在叹词“噫(yī)吁
(xū)嚱(xī)”的前呼后拥中,在实词“危、高”无以复加的渲染中,给全诗奠定了一个强烈咏叹的基调,树立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标格,具有先声夺人的气势。

3、诗歌写山高路险,既有正面描写,比如“高标、百步九折、扪参历井”等,更多的是夸张性的侧面衬托,比如“六龙回日、黄鹤不过、猿猱愁攀、以手抚膺”等。

4、本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浪漫主义色彩的三个特征是强烈的抒情,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因为诗人热情的咏叹,所以飞流惊湍、奇峰险壑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

(徐徐语文坊精编)大胆的想象表现在诗人其实并没有由秦入蜀的经历,蜀道之难之险全是诗人想象出来的,尤其是还采用了很多神话传说比如“蜀王开国、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更添了蜀道的神秘色彩。

而大胆的夸张在诗中更是比比皆是。

38、《战国策》是西汉文学家刘向编订的国别体断代史。

39、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前者属于诗歌,后者属于戏剧。

散曲在体裁上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数。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阶段。

40、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