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中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关系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研究
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
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中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关系探究
王婷婷,谭姗燕,范悦妍,梁煜堃,梁波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410114)
摘要:该文主要通过实验研究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中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二语习得输出的
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线性变化的,也不是一直随着研究时长上升的。

语言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不可预知的过程。

关键词:动态系统理论;二语习得;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4-0111-02
1引言
与传统科学尊奉的简化论(Reductionism )、线性主义、笼统主义不同的是,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 Theory,简称DST ),起源于经典力学,用来研究时间流逝中的复杂系统。

近年来,国际应用语言学界三大期刊相继推出了三期专刊:2006年Applied Linguistics 第四期的浮现主义(Emergentism )专刊,2008年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第二期的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 )专刊,2009年Language Learning 的复杂自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增刊。

这三期专刊使用的名称不同,但是都聚焦于动态系统理论这一理论流派,即如何动态、系统地研究语言发展。

(李兰霞,2011)。

也就是说,人们开始意识到二语习得不仅仅是线性变化,因果关系那么简单;语言学习为混乱的、复杂的、动态的过程。

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来支撑研究语言学领域的现象,无疑是语言界新的尝试。

这样跨学科的援引,有助于人们打破思维定式,改变以陈旧老套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动态系统理论给人们提供的是一个新的视角去思考看待研究问题。

简言之,动态系统理论应用于语言学领域,可以为后续研究者研究语言现象开辟新的途径,提供新的角度。

其实,应用语言学领域的DST 研究始于Larsen Freeman 的文章《混沌/复杂性科学和而语习得》(1997),她从混沌论出发比较全面地讨论了语言作为一种复杂自适应系统的特点,基本上奠定了DST 的理论框架(李兰霞2011:411)。

但是,国内学术界从2008年才开始关注动态系统论在二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由此可见国内在动态系统领域下,对二语习得等语言现象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知网上搜“动态系统理论”“二语习得”等关键词,不难发现,其中的研究大都是在理论层面的初步探讨,由此可见国内在动态系统领域下,对二语习得等语言现象的研究还停留在浅显的理论层面。

这大多是由于动态系统论的复杂性和难操作性引起的,针对国内缺乏实证研究的现状,本文将运用具体实证研究动态系统理论和二语习得中语言现象的关系。

大学生英语写作作为语言输出的重要部分,运用动态系统理论对其进行描述和分析,能进一步拓宽动态系统理论的实践领域。

二语产出的三个衡量维度:复杂性、准确性、流利性。

这是目前衡量二语学习者语言产出水平较为普遍的做法。

复杂性、
准确性、流利性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交叉,因此将这三方面同时纳入考察范围,有利于揭示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发展的整体关系。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历时个案研究的方法,利用一学年(两个学期32周)的时间收集五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课程学习期间每两周一次的英语日记作为语料,利用数据动态呈现从词汇、句法和语篇等三个语言层面考察个体学习者英语写作的独特发展路径和动态发展的非线性特征,对其英语写作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其与动态理论的关系。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动态系统理论与大学生英语写作语言准确性的发展有何关系?
2)动态系统理论与大学生英语写作语言复杂性的发展有何关系?
3)动态系统理论与大学生英语写作语言流利性的发展有何关系?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长沙某高校英语专业二年级两个班的五位学生。

两个班在大二上学期初,都同时开展了英语写作课,并且授课教师相同,两个班课表的安排进度也大体相同。

并且在上一学期末的综合英语测试中(即最近一次综合英语测试),这五位同学的成绩表现没有明显差异(如表1),说明他们的英语水平相差不大,这为实验尽量保证了研究对象无差异,排除研究对象差异性对实验结果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表1研究对象最近一次综合英语成绩
姓名最近一次综合英语分数
同学甲
89同学乙
88同学丙
85同学丁
87同学戊
88
2.2研究设计
利用一学年(两个学期32周)的时间收集五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课程学习期间每两周一次的英语日记作为语料,分析语料中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的变化。

内容包括前测、干预(treatment )、后测。

干预过程累计共16周,采用
收稿日期:2019-03-12修回日期:2019-03-16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8年度长沙理工大学创新课题《动态系统理论下大学生英语写作探究》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婷婷(1998—),女,山东乐陵人,本科。

111
Overseas English海外英语2019年07月写作教学与写作训练交替进行的方式,一周写作教学(写作教
学主要教授学生议论文写作技巧,词汇的选取使用等),一周写
作训练(此训练为教师的教学安排,与本实验训练无关,本实验
训练安排在与此训练相同的一周)。

以保持同学的写作兴趣,
不至于测试任务安排太多产生应付了事的情况,影响测试结果
的客观合理性;又避免同学们始终遵循自己最初的写作方法,
毫无长进,影响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用于实验研究的写作训练统一规定时间、地点(选择安静
的空教室)完成,五位研究对象共完成16次写作任务,每次60
分钟,字数250词以内,体裁为议论文。

写作主题涉及科学、经
济、艺术、教育、文化、体育等流行话题,也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
题。

请教师利用课后时间对作文内容和结构进行批改,但不对
卷面是否整洁、字体是否工整做出批改,目的在排除其他因素
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在次周的写作课反馈给研究对象。


实验采用测量手段原因有:1)统一测试时间地点,避免受测试
学生因为拖延症在截止日期上交之前凑字数,应付了事;避免
其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知道自己所写的内容为何;2)写作主
题皆为流行、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排除偏僻话题、盲区话题对
同学们思维的影响,进而避免其影响结果的有效性。

2.3评价标准
评估语言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性有很多方法,其中不乏
存在争议的测量方法。

本实验主要采用的是T单位(T-
unit)。

T单位指由一个主句和任何依附于该主句的从属性句
子所构成的单位,是评估语言产出三方面表现的基本方法
(Wolfe-Quintero et al.1998)。

表2列出了本实验所使用的具体
评价指标。

表2语言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性的评价指标
测量标准
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1)无错的T单位数与T单位总数的比率(error-free T-units/T-units)
2)错误总数与T单位总数的比率(errors/T-units)
3)从句总数与T单位总数的比率(clauses/T-units)
4)非独立从句总数与从句总数的比率(dependent clauses/clause)
5)总词数与T单位总数的比率(words/T-units)
6)总词数与从句总数的比率(words/clauses)
7)总词数与无错的T单位总数的比率(words/error-free T-units)
3测量结果
以下结果为五位受测试同学的平均值:
图1测量结果
4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不难发现,二语习得输出的过程是一个动
态变化的过程。

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
线性变化的,也不是一直随着研究时长上升的。

语言系统是一
个复杂的、不可预知的过程。

语言系统之所以不可预知,复杂,
有着动态的变化,是因为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语言会受到
各个方面输入的影响,进而其输出也是受影响并动态变化的。

参考文献:
[1]Van Geert P.The dynamic systems approach in thestudy of
L1and L2acquisition:An introduction[J].The ModernLan⁃
guage Journal,1992:197-199.
[2]李兰霞.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2011(3):409-422.
[3]段士平.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二语语块发展研究[J].外国
语文,2008(4):67-71.
[4]沈昌洪,吕敏.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J].外语研究,2008
(3):65-68.
[5]姜琳,陈锦.读后续写对英语写作语言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
性发展的影响[J].现代外语:双月刊,2015,38(3):366-375.
[6]金莹莹,祁小雯.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综
述[J].安徽文学,2017(10):77-79.
[7]郑咏滟.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以二
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J].现代外语,2011,34(3):303-309.
[8]许琳,刘佳.动态系统理论:从动态的观点对二语习得研究的
回顾[J].高教学刊,2016(1):201-204.
【通联编辑:闻翔军】
112
语言学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