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班级管理 浅谈“刚柔相济”的班级管理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刚柔相济”的班级管理艺术
“刚柔相济”语出自《周易》“刚柔节也”,其中所流露出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中和观、平衡观。
这种中和之道在各方面给与后世启示,比如中医学中“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的中医阴阳平衡和调节理论,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的军事管理理论,等等都得益于此。
我认为在现今教育工作中,“刚柔相济”也是有效管理班级的关键。
事实上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往往不是“刚有余,柔不足”就是“柔有余,刚不足”,很难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
记得第一年担任班主任时,我和学生打成一片,还为自己和学生的“融洽关系”沾沾自喜,但是渐渐地我发现班级的纪律越来越糟,学生越来越自说自话,不把我的要求、任务放在心上,班级就像一盘散沙,难以管理。
第二年重新接了个班级,于是我吸取前次的“教训”,转而不苟言笑,严格治班,可是这样一来,学生和我的距离非常远,心里也并不服气,有时还会和我顶牛,班级工作也很难开展。
看来,“太柔”和“过刚”都无法把班级工作做好。
只有做到“有刚有柔”“刚柔相济”才能在管理班级中游刃有余。
所谓的“刚”就是一些刚性的规矩、原则,包括校纪校规,也包括班级公约。
校纪校规无需多言,对于班级公约我的做法是,每接一个新班级时,我不急于进行思想教育,而是利用家访、课上及课后的观察来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然后根据班级实际并在学生中听取意见建议后制定班级公约。
一旦制度形成,就严格要求学生按校规班规行事,并与学校的评优、思想品德测评挂钩,如有违反,无论是普通同学还是班级干部都一视同仁,不但要批评教育还要记录在案。
在最初的一两个月里把狠抓规矩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学生习惯成自然,管理也就上轨道了。
当然在执行刚性规则时也要讲求柔性的策略。
比如学生犯了原则性错误——违背了社会公德,破坏了班级风气,损坏了班级荣誉,那么在处罚前应先与学生交流沟通,循循善诱,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解释处罚的原因,得到学生的理解。
如果学生哀求不要处罚时,也不能丧失原则,要告诉学生既然做错了事就应当有勇气承担后果,把这次的处罚转变成自己的动力等等,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失望和期望。
这样既给了学生教训,也树立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也给了学生希望,不至于“破罐子破摔”。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冲击坚硬的东西却没有什么能胜过水。
所谓“滴水穿石”即为此意。
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除了强调“法治”的刚性管理之外,还应花大力气于柔性管理上,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潜能,促学生发展、成长。
首先要“爱生”——爱每一个学生,这是一切的基础。
真诚的笑容,亲切的语言,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思想,关心学生的生活等等,这些都是“爱生”的表现。
作为班主任,我们决不能以学习成绩论英雄,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那些所谓的差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我们要看到学生的缺点,更要欣赏学生的优点,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教师的浓浓爱意。
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应认识到,学生的不良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形成的因素既有家庭的、学校的,也有社会的;并且要改正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甚至在中学阶段是无法改变的。
这样我们就不会死死地追究他的过错不放,用一种“阶级斗争”式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爱心的感召下,也不会无动于衷,也许过程是漫长的、曲折的,然而学生总会渐渐地改变,最终改正错误。
在爱的名义下,师生间心心相印,情感共鸣,也就成了学生转变、成长的内在动力。
第二要“赞生”——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改变、进步。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正面教育为主,多赞扬,多肯定,多鼓励。
优秀学生表扬他的善于思考追求完美,中等的学生表扬他的踏实努力,后进学生表扬他的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等等等等。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或许在学习态度方法上、思想品德上、或许在为人处事上、工作方法上等等,总会有值得老师表扬、肯定的地方。
即使是个别调皮捣蛋,“无恶不作”,令老师们望而生畏的男生,不妨也可以从他们对待体育的执著热情上给与赞扬,再继而提出希望,鼓励他们进步。
另外,班主任也要在班中营造生生之间的相互赞美、相互鼓励的氛围,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赞扬也能帮助班主任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同学,把握教育的契机。
比如去年我带的化学班中赵同学,平时总给老师吊儿郎当、自我要求不高的感觉,有一天同学告诉我他见义勇为,跟踪一个偷自行车的小偷,并协助派出所抓获了小偷,我很震惊,对他刮目相看,并也及时在班会课上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和自我保护的教育。
而师生对他的肯定、赞扬,也让赵同学在后来的行为规范和学习态度上有了一些改变。
总之,“赞生”对学生有激励作用,是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
第三要“帮生”——帮助每个学生发挥长处,取得进步。
班主任通过细致观察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后,应努力为学生在班级各项活动中搭设平台,发挥长处。
有一定领导能力,工作细致认真,具有奉献精神的同学可以担任班级干部、课代表,在班级日常管理、主题班会、科技输出、社区服务等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有文体特长的同学鼓励他们在学校体育月、艺术月、语文月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中积极投入,而作为班主任也应组织班级同学在现场为他们加油,使学生有被重视和肯定的感觉;即使是一些看似默默无闻,没有特长的同学,也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细致沉稳的同学可以让他记录考勤本;认真有责任心的同学可以让他负责班级钥匙;到校较早的同学可以担任小组长负责收作业本;爱好篮球的同学可以负责班级的借球牌……在班级的各项事务中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体会到工作的乐趣,自我价值的肯定,成功的喜悦。
记得曾有一位有严重口吃的同学,非常自卑,和同学关系隔膜,我就有意安排他担任我的课代表,后来他细致认真的工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他越来越自信,后来还竞选学生会主席,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各项管理工作。
另外对那些有缺点的学生,我们也应以发展的眼光,给予满腔热情的帮助,同样为其提供成功的机会。
可以说班主任对学生的帮助是能改变学生的性格、甚至一生的,我们要为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满足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需求。
最后要“导生”——引导学生胸怀理想,努力奋斗。
利用社会热点,学生自身的思想矛盾等等,或在班会课上集体教育,或在课余时间一对一交流,努力激发、引导学生树立理想目标,并转化成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必要时班主任也应给学生一些学习建议和指导,当然这样也必然要求班主任要对自己任教的本学科以外的其它学科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实际教育中,“刚柔相济”要因学生而异,或以刚制柔,或以柔克刚,或外刚内柔,或外柔内刚。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也是不同的,每个班主任应仔细研究一下自己的性格,分析一下自己是偏重于刚,还是偏重于柔——如果太过刚强,要学会处理事情更柔顺一些;如果太过柔顺,则要努力使自己刚强一些;要尽量使自己的性格更和谐,刚柔互补,不可或缺。
吴起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兼刚柔者,兵之事也。
”我相信,班主任善于将柔柔的情、严格的纪加以融合,严中有情、张中有弛,就能收获最大的教育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