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氓课后练习(1)
1.对《卫风·氓》中语句的评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蚩蚩”二字,表现出那个年轻人忠厚的神态;从他“抱布贸丝”的举动,则透射出小伙子的忠厚中还带有狡黠的性格特征。
B.“送子涉淇”“将子无怒”,表现出“氓”所追求的女性是位关心人、体谅人、有情义的姑娘。
C.“乘彼垝垣……载笑载言”,通过对“我”的动作描写,表现姑娘的纯情、热情、痴情。
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你用车来接我,我就带上财物嫁给你。
两句诗刻画出一个鲜活的形象:好一个泼辣的女孩,爽快的姑娘。
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兴”中有“比”,比喻什么?
3.下面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之死誓靡他。
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侘傺(chà chì)方枘(nèi)溘死(kè)
B.攘诟(gòu)芰荷(zhī)岌岌(jí jí)
C.鸷鸟(zhì)方圜(huán)兰皋(gāo)
D.谣诼(zhuó)罹难(jí)杂糅(róu)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是《诗经》写作手法中典型的“兴”。
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是“比”的手法,将自己与男子的感情比做“汤汤”的淇水。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D.“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两句诗指责意味非常明显,表达了女子的愤怒之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
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分析这首诗中“弃妇”和“氓”的艺术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通过一个“弃妇”的自述,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这首诗所使用的“比”的艺术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氓》三处写到“淇水”,任选一处所写“淇水”,赏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氓》,完成1~4题。
1.《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无与士耽(沉溺、迷恋)女也不爽(差错)躬自悼矣(低头)
B.总角之宴(欢乐)言笑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来即我谋(立即)
C.乘彼垝垣(墙)泣涕涟涟(泪)言既遂矣(实现)
D.夙兴夜寐(在早晨)以我贿迁(车)载笑载言(又,且)
4、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尔偕老”与现在常讲的“白头偕老”意思相同。
B.“夙兴夜寐”即早起晚睡,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C.“载笑载言”中“载”字的含义和成语“载歌载舞”中“载”字的意思不同。
D.“信誓旦旦”即真诚恳切地发誓,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选自《诗经?卫风》)
1. 下列各句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氓》的女主人公讲述自己恋爱结婚、被虐和无端遭弃的婚恋悲剧,满腔愤懑。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是女主人公在三年婚嫁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经验和教训。
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隐喻女子容颜的由美而衰。
D.氓恋爱时“信誓旦旦”,变心则为钱财已得,“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可为证。
2.《氓》三处写到“淇水”,任选其中二处所写“淇水”,赏析其作用。
答:
3. 简要赏析《氓》中女子的形象。
答:
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5题。
(一)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
不思,亦已焉哉!(《氓》)
(二)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靡室劳矣靡:没有B.女也不爽爽:差错
C.泣涕涟涟涕:眼泪D.来即我谋即:立即
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恐年岁之不吾与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C.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3.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三岁食贫B.夙兴夜寐C.桑之未落D.二三其德
4.对下列诗句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连绵不断的青草起兴,抒发对离家远行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用了赋的手法,表现刘兰芝美貌惊人、冷静坚强、自爱自尊的形象。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有尽头。
5.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1)
(2)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
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准确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载笑载言
(2)无与士耽
(3)自我徂尔
(4)言笑晏晏
(5)隰则有泮
2.这首题为“氓”的诗,中心人物是谁?请简要概括这一形象。
3.以这首诗为例,简要概括《诗经》的特点。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C项中不仅有动作描写,还有神态表情描写。
2.答案: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喻流年带走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
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却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解析:本题考查《诗经》常用手法,突出强调“比”的用法。
比,就是打比方。
3.答案: A
解析: A项中的“之”作动词,到,去;其余均为结构助词,“的”。
4.答案: D
解析: A项,“枘”读“ruì”;B项,“芰”读“jì”;C项,“圜”读“yuán”。
5.答案: B
解析:是“兴”的手法。
6.答案: 1.“弃妇”是一个大胆追求幸福和美好幸福的恋爱生活却中途被弃的女子形象。
“氓”是一个对爱情不专一、始乱终弃的男子形象。
2.这首诗通过一个弃妇的自述,深刻地反映了在夫权桎梏下妇女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受压迫妇女的愤怒和不平。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句比喻女子年轻时的美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句比喻女子被弃时容貌憔悴衰老。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使用了“比”的手法。
用来比喻男子的感情不专。
4.①《氓》三处写到淇水,所写淇水有实有虚,它成了一场悲剧婚姻的见证。
②谈婚论嫁时,送子涉淇,淇水喻示了爱情的缠绵;③遭弃归途中,淇水湿帷,淇水暗合了婚姻的变故;④归家静思时,淇水有岸,淇水反衬了男子感情没有个定准。
解析:
7.答案: BDCC
解析:
8.答案: 1.D
2.①《氓》三处写到淇水,所写淇水有实有虚,它成了一场悲剧婚姻的见证。
②谈婚论嫁时,送子涉淇,淇水喻示了爱情的缠绵;③遭弃归途中,淇水湿帷,淇水暗合了婚姻的变故;④归家静思时,淇水有岸,淇水反衬了悲剧的宽广。
(答一处2分)
3.《氓》中女子是一场悲剧婚姻中的弃妇。
(1分)她美丽多情,敢于追求美好的婚姻生活;(2分)她勤劳坚强,勇敢地面对婚变而向不专一的爱情诀别。
(2分)
解析: 1.变心是因为女子色衰,以及氓品行不好。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是当时的婚俗。
9.答案: 1.D 2.A 3.C 4.B
5.(1)不是我推迟婚期,(只是)你没有好的媒人。
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作为婚期。
(得分点:愆,以为)
(2)在(坟墓的)四周种上梧桐和松柏,(这些树)长得很茂盛,枝叶相互交叠在一起。
(得分点:“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句的互文手法,“交通”)
解析: 1.即:靠近
2.都用于主谓之间,取独,不译。
B第一句“来”,目的连词;第二句“用”,介词。
C第一句助词,起协调音节的作用,无实义,不译;第二句代词“他”,指氓。
D第一句“成为”;第二句表被动。
3.A“贫”形容词活用作名词;B“夙”“夜”名词活用作状语;D“二三”数词活用作动词。
4.应是比的手法。
10.答案: 1.(1)一边……一边(2)沉溺(3)往(4)欢乐、和悦的样子(5)通“畔”,边,岸
2.这首诗虽然诗题是氓,其实是塑造了一个女子形象。
概括了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鲜明地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
表达了她对负心男子的愤恨之情。
3.《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
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结构多采用重章复沓的形式,在语言上以四言为主,注意押韵,音节整齐和谐。
解析: 1.解词时要注意前后语境,注意合理推断。
2.从诗歌叙述的口吻可以知道主人公是女子,其形象要从她的遭遇和态度两方面分析。
3.对《诗经》的特点分析,可以从语言、手法等方面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