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2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学案鲁教版选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第二节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洋污染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2.认识和了解海洋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对策和重要性。
【学习策略】
海洋环境问题分为海洋环境污染与海洋生态破坏。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去分析,主要还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海洋环境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
【课前调研】
请同学们收集近几年世界海洋污染与海洋生态破坏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堂活动】
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和提供相关海洋环境污染的图片与视频,理解海洋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阅读课本及课前准备的材料思考:海洋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产生的原因?分布、危害?防治措施?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石油污染?
案例1
案例2
解海洋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学生阅读课本及课前准备的材料思考: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有哪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社会服务功能有哪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遭到破坏会受到哪些影响?外来物种入侵影响?
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总结 一下,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
获?
②总结:海洋环境问
题的产生的原因与
解决的措施,树立保
护海洋环境的观念。
知识,师生点评
成情况,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
【典型例题】 1. 图11为“l990年和2019年珠江口海岸带水产养殖分布图”,图12为“2019—2019年
我国近海赤潮发生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珠江口海岸带水产养殖分布的变化趋势是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
(4分)
图11
2001~2010年月均赤潮面积
2010年月赤潮面积
2001~2010年月均赤潮次数 2010年月赤潮次数 赤潮
面积
(平
方公
里)
赤潮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图12
(2)我国赤潮发生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月份是______,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
与往年平均值相比,2019年各月份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普遍较_____(高或低)。
(4分)
(3)赤潮的发生会直接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海洋产业。
(3分)
(4)你认为防治珠江口发生赤潮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
(2分)
2.图1为“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及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沿海赤潮发生次数从20世纪________年代开始快速增长。
(2)从各海域分布看,________海发生赤潮次数最多,______海发生赤潮次数最少。
(3)图2为赤潮形成的主要环境条件示意图。
据图分析我国南方海域赤潮比北方海域严重的原因。
(4)江苏省海岸线较长,且较为平直,其海岸类型主要属于________,从成因看属于________作用形成的。
在江苏沿海地区的开发中,这类海岸适合发展________。
解题指导:充分利用图中的信息是答好本题的关键。
赤潮发生的条件是在水温较高的海区海水富营养化。
答案:(1)80(2)南黄
(3)南方海域纬度较低,水温较高;南方沿海地区工农业发达,废水排放量大。
(4)淤泥质海岸堆积滩涂养殖、晒盐、风电场、旅游等
【重点图像】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
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知识构建】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
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拓展知识】
目前,总的来看,中国的海洋环境,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
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
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基本尚属正常。
当前,污染和损害中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陆源污染物。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
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
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其次,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中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中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
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
中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
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
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炉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中国沿海各种类型的主要污染源有200多处,渤、黄海沿岸有100多处,东、南海沿岸100处左右。
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有石油烃、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
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
石油污染中国沿海油污染比较严重,石油是各种污染物中入海量最大的一种。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危害极大,油在水面容易形成薄膜,阻止海气交换,使海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故油污染能引起大面积的缺氧现象。
油膜、油块能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使其窒息死亡;能使卵化的幼鱼畸形,导致鱼、贝蓄积某些致癌物质。
中国沿海油污染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
相对而言,渤海和东海油污染比较严重,分别占石油排放入海量的34%和33%;南海占19%;黄海最少,占14%。
渤海油污染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其中辽东湾为1.8万平方公里,油浓度(几何均值)为0.049ppm;渤海湾为0.9万平方公里,油浓度
为0.050ppm;莱州湾为0.6万平方公里,油浓度0.059ppm;渤海中部海域为0.7万平方公里,油浓度0.041ppm。
可见,渤海湾和莱州湾的油污染比较严重,而辽东湾的污染面积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