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阴药——黄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阴药——黄精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

归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气养阴,滋肾润肺,健脾。

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疼痛,须发早白,内热消渴。

应用1.肺阴虚证或肺肾虚证。

本品有滋肾阴,润肺燥之效。

治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可单用熬膏服,或配清肺养阴、润肺止咳的沙参、川贝母、知母等同用;治肺肾阴虚,劳嗽久咳,可与养阴润肺止咳的地黄、天冬、百部等同用。

2.脾胃虚弱证。

本品既养脾阴,又益脾气。

治脾胃气虚而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脉象虚软者,可配伍党参、茯苓、白等补气健脾药同用;治脾胃阴虚而口干食少、饮食无味、舌红无苔者,可与石斛、麦冬、山药等养胃生津药同用。

治阴虚消渴,大量单用有效,或与滋阴清热之生地、麦冬、石斛、天花粉等同用。

3.肾虚精亏证。

本品有补肾虚、填精之功。

治肾虚精亏的头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可单用或配其他补肾填精之品同用,如《奇效良方》二精
丸,以之与枸杞子同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熬膏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黏腻,易助湿滞气,故凡脾虚湿阻,痰湿塞滞,气滞腹满者宜慎用。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干燥根茎。

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

春、秋二季采挖,以秋采者质佳,挖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置蒸笼内蒸至呈现油润时,取出晒干或烘干。

或置水中煮沸后,捞出晒干或烘干。

多生于阴湿的山坡林下或灌木丛中。

主产贵州、云南、湖南、浙江、广西、河北、内蒙古、辽宁、山西。

性状本品味微甜,或有黏性。

以块大、肥润、色黄、断面透明者为佳。

生用或酒制用。

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结节长可达10cm 以上,宽3~6cm,厚2~3cm。

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有皱纹及须根痕,结节上侧茎痕呈圆盘状,圆周凹入,中部突出。

质硬而
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

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弯柱形,长3~10cm,直径0.5~1.5cm。

结节长2~4cm,略呈圆锥形,常有分枝。

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茎痕圆形,直径5~8mm。

姜形黄精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直径0.8~1.5cm。

味苦者不可药用。

炮制黄精:洗净泥土,略润,切片,晒干。

酒黄精:取拣净的黄精,洗净,用酒拌匀,装入容器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炖到酒吸尽,取出,切段,晾干。

(每黄精100斤,用黄酒50斤)经方摘录1.枸杞丸《奇效良方》补精气枸杞子(冬采者佳),黄精等分。

为细末,二味相和,捣成块,捏作饼子,干复捣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温水送下。

2.蔓菁子散《圣惠方》补肝气,明目蔓菁子一斤(以水淘净),黄精二斤(和蔓菁子水蒸九次,曝干)。

上药,捣细罗为散。

每服,空心以粥饮调下二钱,日午晚食后。

以温水再调服。

3.黄精地黄丸《圣济总录》辟谷;久服长生。

生黄精1斗(净洗,控干,捣碎,绞取汁),生地黄3斗(净洗,控干,捣碎,绞取汁)。

上2味汁合和,纳釜中,文火煎减半,入白蜜5斤搅匀,更煎成膏,停冷为丸,如弹子大,放干,盛不津器中。

每服1丸,含化咽之,每日3次。

4.九转黄精丹《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补气养血。

主身体衰弱,面黄肌瘦,饮食减少。

当归320两,黄精320两。

用黄酒320两入罐内,浸透加热,蒸黑为度。

晒干。

研为细末,炼蜜为丸,重3钱。

5.四物五子丸加减补益肝肾。

主肝肾虚弱。

(早期视神经萎缩)熟地12克,制首乌12克,黄精12克,菟丝子12克,枸杞子12克,复盆子12克,桑椹子12克,丹参12克,车前子(布包煎)9克,川芎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文献摘录1.《证类本草》味甘,平,无毒。

补中益气,除风湿,
安五脏。

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一名重楼,一名菟竹,一名鸡格,一名救穷,一名鹿竹。

生山谷。

二月采根,阴干。

黄精叶似竹叶。

凡采得,以溪水洗净后蒸,从巳至子,刀薄切,曝干用。

食疗饵黄精,能老不饥。

其法∶可取瓮子去底,釜上安置令得所,盛黄精令满。

密盖蒸之,令气溜,即曝之。

第二遍蒸之亦如此。

九蒸九曝。

凡生时有一硕,熟有三、四斗。

蒸之若生,则刺人咽喉;曝使干,不尔朽坏。

其生者,若初服,只可一寸半,渐渐增之。

十日不食,能长服之,只三尺五寸。

服三百日后,尽见鬼神,饵必升天。

根、叶、花、实皆可食之。

但相对者是,不对者名偏精。

圣惠方神仙∶服黄精成地仙,根茎不限多少。

细锉阴干捣末,每日净水调服,任意多少。

一年之周,变老为少。

稽神录∶临川有士人虐所使婢,婢乃逃入山中,久之见野草枝叶可爱,即拔取根食之甚美,自是常食,久而遂不饥,轻健。

夜息大树下,闻草中动,以为虎,惧而上树避之。

及晓下平地,其身然凌空而去。

或自一峰之顶,若飞鸟焉。

数岁,其家人采薪见之,告其主,使捕之不得,一日遇绝壁下,以网三面围之,俄而腾上山顶。

其主异之,或曰此婢安有仙骨,不过灵药服食。

遂以酒馔五味香美,置往来之路,观其食否,果来食,食讫遂不能远去,擒之,具述其故。

指所食之草,即黄精也。

道脏·神仙芝草经∶黄精,宽中益气,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体坚强,其力倍,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

先下三尸虫∶上尸,好宝货,百日下;中尸,好五味,六十日下;下尸,好五色,三十日下,烂出。

花、实、根三等,花为飞英,根为气精。


物志∶昔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死乎?天老曰∶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之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曰钩吻,不可食之,入口立死。

人信钩吻之杀人,不信黄精之益寿,不亦甚乎。

灵芝瑞草经∶黄芝即黄精也。

2.《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味甘,平,无毒。

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

《药性论》云∶君。

日华子云∶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

《神仙芝草经》云∶宽中益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体坚强,其力倍。

二月采,阴干。

3.《玉揪药解》味甘,入足太阳脾、足阳明胃经。

补脾胃之精,润心肺之燥。

黄精滋润醇浓,善补脾精,不生胃气,未能益燥,但可助湿。

上动胃逆,浊气充塞,故多服头痛,湿旺者不宜。

《本草》轻身延年之论,未可尽信也。

砂锅蒸,晒用。

钩吻即野葛,形似黄精,
杀人!
4.《药笼小品》天生此味以供山僧服食,凡深山皆产。

鲜者如葳蕤,须蒸透作黑色,能补脾益肾,其功胜于大枣。

一僧患便血,久而不愈,有道友馈数斤,食尽而痊,亦补脾益肾之功也。

5.《新修本草》
味甘,平,无毒。

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

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一名重楼,一名菟竹,一名鸡格,一名救穷,一名鹿竹。

生山谷,二月采根,阴干。

今处处有。

二月始生,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萎蕤。

萎蕤根如荻根及菖蒲,概节而平直;黄精根如鬼臼、黄连,大节而不平。

虽燥,并柔软有脂润。

俗方无用此,而为《仙经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具在断谷方中。

黄精叶乃与钩吻相似,惟茎不紫、花不黄为异,而人多惑之。

其类乃殊,遂致死生之反,亦为奇事。

〔谨案〕黄精肥地生者,即大如拳;薄地生者,犹如拇指。

萎蕤肥根,颇类其小者,肌理形色,都大相似。

今以鬼臼、黄连为比,殊无仿佛。

又黄精叶似柳叶及龙胆、徐长卿辈而坚。

其钩吻蔓生,殊非比类。

6.《中药炮制》『炮制方法』洗净去杂质,捞入甑内或蒸笼内,放锅中蒸6~8小时,注意锅中加水,蒸至黄黑色揉软为度,晒干。

再放甑内或蒸笼内复蒸一次,取出晒至八成干,投入缸内,加盖湿布,润透取出,切成1分厚横片,摊簸箕内,日晒夜露,以干为度。

若取其增强补脾,则用蜜或黑砂糖炙,每斤药用蜂蜜或黑砂糖3两,加水溶化,撒入药内拌匀,吸尽后取出,放蒸笼内蒸至原气升起后1小时,取出晒干。

7.《名医别录》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重楼一名菟竹,一名鸡格,一名救穷,一名鹿竹.生山谷,二月采根,阴干.
8.《雷公炮制药性解》味甘,性平无毒,入脾肺二经。

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驻颜色,久服延年。

按∶黄精甘宜入脾,润宜入肺,久服方得其益,实胜于根,花胜于实,但难辨尔,与钩吻相似,然钩吻有毛钩二个,误服杀人。

雷公云∶凡使勿用钩吻,真似黄精,只是叶有毛子二个,是则认处,误服害人,黄精叶似竹叶,凡采得以溪水洗净后蒸,从巳至午,刀薄切,晒干用。

9.《本经逢原》甘平,无毒。

勿误用钩吻,钩吻即野葛,叶头尖有毛钩子,又名断肠草,误服杀人。

黄精则茎紫花黄,叶似竹叶也。

黄精为补中宫之胜品,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皆是补阴之功。

但阳衰阴盛人服之,每致泄泻痞满。

不可不知。

10.《本草害利》〔害〕生用,则刺人咽喉。

〔利〕甘平,入脾,补中益气,安五脏,润心肺,填精髓,助筋骨,除风湿,杀下三尸虫。

似玉竹而稍大,故俗呼玉竹黄精。

又一种似白芨,俗呼白芨黄精,又名山生姜,则恐非真者。

溪水洗净,九蒸九晒用。

11.《本草撮要》味甘.入足太阴阳明经.功专补诸虚.安五脏.得枸杞补精益气.得蔓荆养肝明目.久服不饥.俗名山姜.九蒸九晒用.
12.《本草从新》甘平.补中益气.安五脏.益脾胃.润心肺.填精髓.助筋骨.除风湿.下三尸虫.以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不饥.(气满则不饥.)却病延年.似玉竹而稍大.黄白多须.故俗呼为玉竹黄精.又一种似白芨.俗呼为白芨黄精.又名山生姜.恐非真者.去须.九蒸九晒用.(每蒸一次、必半日方透.)
13.《本草便读》甘可益脾.使五脏丰盈.精完神固.润能养血.从后天平补.辟谷充饥.(黄精得土之精气而生.甘平之性.故为补益脾胃之胜品.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金木调平.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然滋腻之品.久服令人不饥.若脾虚有湿者.不宜服之.恐其腻膈也.此药味甘如饴.性平质润.为补养脾阴之正品.可供无病患服食.古今方中不见用之.)
14.《本草备要》平补而润甘平。

补中益气,安五脏,益脾胃,润心肺,填精髓,助筋骨,除风湿,下三虫。

以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不饥(气满则不饥。

脂川有人虐使婢,婢逃入山,拔草根食之甚美,久食不饥。

夜宿树下,见草动疑为虎,上树避之,及晓而下,凌空若飞鸟。

家人采薪见之,告其主,设网捕不得。

或曰∶此岂有仙骨?不过服食灵药耳。

遂设酒馔于路,果来食之,食讫遂不能去,擒而询之,指所食之草,乃黄精也)。

俗名山生姜,九蒸九晒用(仙家以为芝草之类,服之长生)。

本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图片选配于网络,侵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