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涵养几分静气》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现代文阅读《涵养几分静气》答案及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
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
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
”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
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
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
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
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
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
“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
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
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
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
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
”涵养几分静气,
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
“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1. 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2. 文章开头从“找表”故事写起有什么作用?
3. 文中第四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理解“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句子的含义?
5. 结合本文内容说说怎么才能涵养静心功夫?
【答案】
1. B
2. 通过叙述儿子帮父亲找到手表的故事提出本文的论题“心静”,进而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自己总结也可),以生活中的政事开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故事又作为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引出下文的论证。
3. 举例论证,列举了苏轼乘船遇险众人惊慌失色,唯独他镇定自若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静心功夫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4. 人生的道路上有起有伏,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可能会心浮气躁,难以看清事实的真相,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要我们静下心来从书中去汲取力量就会看清事情的真相,进而解决问题。
(意思对即可)
5. ①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
②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
③“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
【解析】
【小题1详解】
本题考查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与理解。
B.第①段叙述儿子帮父亲找到手表的故事,通过第②段的“这就是‘心静’的力量”引出本文的论题“心静”,进而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③到⑤段分别从“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三个方面具体论证中心论点;第⑥段总结全文,强调“涵养几分静气”的重要性。
【小题2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议论文开头作用的理解。
具体答题规范格式可参考: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作为论据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合第一段的内容可知,文章开头写父亲“抱怨着”找表没找到,儿子“安静地坐着”听表的声音找到表的故事,通过“这就是‘心静’的力量”一句引出了本文的论题“静气”,进一步引出中心论点“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同时这个故事还作为论据,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3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比喻证论,道理证论,对比论证。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要
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
从“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以看出,第④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了苏轼乘船遇险众人惊慌失色,唯独他临事不惧,处变不惊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本段的观点“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
【小题4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揣摩词句含义。
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
要求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的内在联系,理解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身处低谷之时”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起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处逆境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是指我们要静下心来从书中去汲取力量;“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意思是:我们最终就会看清事情的真相,进而解决问题。
把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连贯起来即可。
【小题5详解】
这道题考查筛选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
从“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可以概括出: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从“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
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可以概括出: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从“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可以概括出:涵养静气需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