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19枣儿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
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
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
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
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
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
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
19 枣儿
课前预习记录月日星期
★我来读课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
(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嗯?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
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
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
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1.“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男孩为什么“踌躇”又“垂头丧气”?试分析其原因。
2.上文中对小男孩的语言及动作刻画,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3.“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4.“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体会一下男孩娘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辨析音字词
5.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雕塑(______)
蓦然(______)
童yáo(______)
diē(______)倒
翘首(______)
凝视(______)
羡mù(______)
chán(______)鬼
钢盔(______)
杳无消息(______)
无可nài(______)何
蹑手蹑脚(______)
Nán nán(______)自语
6.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雕塑(______)
蓦然(______)
童yáo(_____)
diē(____)倒
翘首(______)
凝视(____)
羡mù(_____)
chán(____)鬼
钢盔(____)
杳无消息(_____)
无可nài(_____)何
蹑手蹑脚(______)
nánnán(_____)自语
★语言表达
7.校戏剧社正在排练课本剧《枣儿》,小明只顾表现自己,总是抢别人的戏份,导致排练很不顺利。
社长小刚觉得小明虽然热情很高,但应该学会与大家合作。
假如你是小刚,你会怎样委婉地劝说小明?请把劝说的话写下来。
8.假如有一天,课文中老人的儿子回来了,请想象一下他们父子重逢的情景。
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语文老师在“说说我的一件事”口语交际训练课上说:薛宁同学遇到了这样的一件事。
春节期间,他迎来了爷爷的九十大寿,他的爸爸还为此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
薛宁觉得时下玉林正严推“禁炮令”,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有义务响应政府号召,从“我”做起,过一个安全、文明、环保的“绿色年”。
可爸爸却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我设宴请客,多放烟花爆竹是尽孝道的表现。
况且,我们家住在禁放烟花爆竹的区域之外,我这样做合情、合理、合法。
请你模拟薛宁劝阻爸爸,你会怎么说?(含标点限100个字内)
参考答案
1.“踌躇”是想走又想留,“垂头丧气”是因为自己刚才说了假话,更是因为爸爸有了新家,不回来了。
表现了小男孩的孤独。
2.男孩的语言体现了他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性格。
3.叫作舞台提示(或舞台说明)。
剧本中做舞台提示的文字虽然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这里的几处舞台提示,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4.戏剧语言,有时候含蓄蕴藉,有丰富的潜台词,即言外之意。
这句台词除了它本身的字面意义外,“不认识回家的路”还应该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亲情、传统的失落。
【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根据二者的对话“回吧,回去等你爹”“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分析,“踌躇”是因为男孩在老人的劝说下想走,但是又想和老人在一起,想留下来。
根据下文“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分析,“垂头丧气”是因为自己刚才说了假话。
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出男孩的孤独。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文本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分析即可。
根据“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
吃”“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分析得出:男孩纯真活泼、稚嫩可爱。
3.本题考查戏剧常识及其作用。
对人物动作、表情做简要说明的文字,在剧本中叫做舞台提示(舞台说明)。
剧中做舞台提示的文字虽然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等几处舞台提示,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疼爱的程度逐渐加深)。
4.本题的考点是戏剧语言的特点,戏剧语言有时候含蓄蕴藉,有丰富的潜台词,即言外之意。
结合“爹不会回来了”“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分析,这句台词除了它本身的字面意义外,“不认识回家的路”还应该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亲情、传统的失落。
5.sù mò 谣跌qiáo níng 慕馋kuīyǎo奈niè 喃喃
【详解】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如“塑”不能读成“suò”;“蓦”不能读成“mù”。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如“谣”“慕”“喃喃”等字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6.雕塑(sù) 蓦然(mò) 童yáo(谣)diē(跌)倒翘首(qiáo) 凝视(níng) 羡mù(慕)
chán(馋)鬼钢盔(kuī)杳无消息(yǎo)无可nài(奈)何蹑手蹑脚(niè) nánnán(喃喃)自语
【解析】
【详解】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如“塑”不能读成“suò”;“蓦”不能读成“mù”。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如“谣”“慕”“喃喃”等字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7.(示例)小明,你的表演很精彩,但是如果你能和大家配合得再默契些,我们的课本剧表演一定会更精彩。
【详解】
这是一道劝说题。
劝说时应该有称呼,劝说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首先要肯定小明的热情,然后说明课本剧要大家合作才能完成,个人有个人的表演机会,要团结合作,尊重他人,并肯定小明一定能演好自己的角色,予以鼓励。
注意劝说的语气要委婉。
8.(示例)“爹,儿子不孝!现在才回来看您!”坐在那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想念儿子的老人缓缓抬起头,是真的,自己的儿子——枣儿回来了!他又惊又喜,想站起来。
枣儿疾步向前搀扶老父亲:“爹,枣儿想您了,再也不离开您了!”久别重逢的父子泪流满面……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思维发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首先要了解课文《枣儿》的内容,文章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达对父亲的盼望。
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围绕着这样的情感氛围展开想象,当有一天老人的儿子枣儿回家了,父子重逢时,定然是儿子满心的愧疚和思念,也定然是父亲万分惊喜和激动。
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刻画父子重逢的画面即可。
9.(示例)爸爸,尽孝道的方式很多,比如帮爷爷实现他的愿望,多关心他的衣食住行,包容,尊重他等等,不一定要燃放烟花爆竹,而且住不住在“禁炮”区域,我们都要自觉为营造安全,文明,环保的生态环境尽一份力,您说呢(您觉得呢您说对不对)?
【详解】
这是一道劝说题。
作答时,要有称呼,然后表明小明的看法,不赞成放这么多的烟花;接着围绕环境保护,尽孝道的方式等阐述理由;最后向父亲提出希望即可。
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劝说时采用商量的语气,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