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汇率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购买力平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实际汇率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经济学家们发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贸易品部门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贫穷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发达国家的CPI 水平也更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巴拉萨和萨缪尔森在1964年还发现:发达国家不可贸易品与可贸易品的价格之比系统性地大于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率。
为什么呢?
7.3.1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如果假定可贸易品的价格服从一价定理P d =SP f ,不可贸易品由各国国内供求因素决定,那么相对购买力平价还可以做以下变形。
具体推导如下:
假定A 、B 两国都生产贸易品(T A P 和T B P )和不可贸易品(N A P 和N
B P ),且两国贸易品所占的权数α相同;两国国内劳动力自由流动,因而一国国内各部门之间工资是均等化的(N A T A W W =;N B T B W W =);在贸易品部门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假定A 国劳动生产率较高(T B T A X X >),在非贸易品部门两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同(N B N A X X =)。
不论是贸易品还是不可贸易品,其价格为X W P =。
根据以上假定,有以下公式:
T A
T A T A X W P =;N A N A N A X W P =T B
T B T B X W P =;N B N B N B X W P =()N A T A A P P P αα-+=1;()N B T B B P P P αα-+=1由于两国可贸易品的价格服从一价定理,有T
A T
B SP P =,S 表示每单位A 国货币等于S 单位的B 国货币。
将()N A T A A P P P αα-+=1的两侧同时乘以S ,可以发现两国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两国不可贸易品的价格水平。
不可贸易品的价格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价格分别为T T T X W
P =和N N N X W P =,
由于N T W W =,我们可以得到不可贸易品的价格表达式:⎪⎪⎭
⎫ ⎝⎛=N T T N X X P P 上述公式的含义就是不可贸易品的价格是可贸易品价格的倍数,这一倍数取决于可贸易品部门和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具体来看,不可贸易品的价格和整个经济体的工资成正比,与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因此,A 、B 国的不可贸易品价格分别为
⎪⎪⎭⎫ ⎝⎛=N A T A T B N A X X P SP 和⎪⎪⎭
⎫ ⎝⎛=N B T B T B N B X X P P 。
如果N B T B N A T A X X X X >,则A 国的不可贸易品价格更高,
同时一般物价水平也更高。
以上分析表明是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的劳动生产率之比的两国差异,决定了两国的一般物价水平的差异。
可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工资成本上升,而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却不会降低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工资成本。
如果一个国家可贸易品劳动生产率提高,这就会提高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工资成本,因而不可贸易品部门的价格水平就相对较高。
由此可以认为,富裕国家比贫穷国家的价格水平更高,是因为其可贸易品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不可贸易品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更高。
我们也可以从实际汇率(N T
T N X
X P P Q ==)的定义出发来分析两国一般物价水平的差异。
根据假定T
B T A X X >,我们可以得到B A Q Q >。
T B
N
B T A N A P P SP SP >N
B N A P SP >其含义为A 国的不可贸易品经过汇率折算后要比B 国的不可贸易品价格更高。
()()()B
N B T B N B T A N A T A A P P P P SP SP SP SP =-+=-+>-+=αααααα111B
A P SP >其含义是就一般物价水平而言,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A 国,其物价要高于
B 国的物
价水平。
这也意味着在发达国家,不可贸易品与可贸易品的价格之比要系统性高于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率(1>B A Q Q )。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实际汇率(d f P SP Q /=)的定义出发来分析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如果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意味着1=Q 。
如果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意味着0~~=-+=d f S Q ππ,即实际汇率的变化率为零。
如果令N A p 和T A p 分别代表A 国的不可贸易品和可贸易品价格指数的对数;N B p 和T
B p 分别代表B 国的不可贸易品和可贸易品价格指数的对数。
A 、B 两国的一般价格指数的(对数形式)表达式为:
N A
T A A p p p )1(αα-+=N B T B B p p p )1(αα-+=假定一价定理适用于可贸易品,即对T B T A P SP =取对数并求差分,可得T
A T
B p p s ∆-∆=∆
同样,对B A P SP Q /=取对数并求差分,可得A B p p s q ∆+∆-∆=∆。
)
)(1())(1(]
)1()1([N A T A N B T B N A T A N B T B T A T B p p p p p p p p p p q ∆-∆--∆-∆-=∆--∆-∆-+∆-∆-∆=∆αααααα如果上式中N B T B N A T A p p p p ∆-∆≠∆-∆,即两国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的通胀率之差存在差异,则相对购买力平价就不成立。
对于X W P =,取对数并取差分,可以得到x w p ∆-∆=∆。
如果A 国可贸易品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高于B 国的可贸易品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T B T A x x ∆>∆),且两国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行业的工资涨幅相同(N A T A w w ∆=∆,N B T B w w ∆=∆)以及两国不可贸易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相同(N A N B x x ∆=∆),则
(
)()()()[]
()0)1()1())(1())(1(>∆-∆-=∆-∆+∆-∆-∆-∆-∆-∆-=∆-∆--∆-∆-=∆T B T A N A
N A T A T A N B N B T B T B N A T A N B T B x x x w x w x w x w p p p p q αααα对A 国而言,其实际汇率将升值。
综上所述,不论是采用不可贸易品价格与可贸易品价格之比的实际汇率定义,还是采用d f P SP Q /=的定义,结论都表明:当一国劳动生产率相对提高时,其货币将出现升值。
7.3.2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政策含义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Balasa-Samuelson effect )的政策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如果将劳动生产率较高国家的货币按照名义汇率折算成劳动生产率较低国家的货币,将可以购买到更多的货物与服务。
反之,如果将劳动生产率较低国家的货币按照名义汇率折算成劳动生产率较高国家的货币,将购买到更少的货物与服务,这与购买力平价(PPP )的思想相矛盾。
因此,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来测算各国人均收入水平,显然将造成显著的误差。
第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表明:劳动生产率越高的国家,其实际汇率(不可贸易品与可贸易品的比价)越高。
如果用该效应来解释21世纪初中国人民币的升值,那么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快速上升。
第三,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还可以用来解释同一货币区内,不同的地区为什么物价水平会出现差异的现象。
在同一货币区内,不同地区的汇率恒久固定(S =1),由于各地可贸易品的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而不可贸易品的劳动生产率假定相同,要保持当前的汇率固定(也就是单一货币区始终成立),因此各地物价水平必须存在差异。
第四,以Q =P N /P T 为纵坐标,Q 越大表示国内不可贸易品价格相对更高。
以不可贸易品的数量N 为横坐标。
由此可以构造不可贸易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如果不可贸易品的价格越高,国内资源将更多地用于不可贸易品的生产,即Q 与N 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国内不可贸易品的供给曲线S 0S 0。
同样,如果不可贸易品的价格越高,不可贸易品的需求数
量将逐渐下降,即Q 与N 成反比例关系,这是国内不可贸易品的需求曲线D 0D 0。
不可贸易品的供给曲线S 0S 0和需求曲线D 0D 0相交的点决定了实际汇率的水平Q E 和不可贸易品的均衡数量。
根据瓦尔拉斯定律,此时可贸易品部门也处于均衡状态。
如果这两条曲线发生移动,显然将导致均衡的实际汇率发生变化。
哪些因素会影响实际汇率呢?S 1S 0Q 1
Q E D 0D 1
D 0D 1S 1S 0
N
Q =P N /P T
图.不可贸易品的需求和供给
1.对进口采取征收关税、实施配额限制等措施或者对出口采取政府补贴等措施,鼓励了可贸易品的生产,资源配置将更多地转向可贸易品的生产,不可贸易品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不可贸易品的生产将会下降,这将导致实际汇率进一步升值(T N P P 变得更大)。
2.如果出现本国可贸易品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要高于本国不可贸易品以及外国可贸易品的劳动生产率,这在二战后的日本、德国以及亚洲四小龙、四小虎以及近年来的中国都出现过这种现象。
由于可贸易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本国资源中用于不可贸易品生产的比例就越小,不可贸易品的供给曲线SS 就向左移动。
在不可贸易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的同时,不可贸易品的需求曲线D 0D 0是否会移动呢?这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经济主体对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消费收入弹性。
如果对不可贸易品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可贸易品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消费曲线D 0D 0将向右移动。
这将会导致实际汇率的进一步提高。
3.本国消费者出现消费偏好转移,比如说更偏好不可贸易品;或者是本国政府财政支出更偏好本国生产的不可贸易品,这表现为不可贸易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这意味此时实际汇率将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