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波器的原理与应用声速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示波器的原理与应用
仪器使用见课本P35-39页之附录2-A和附录2-B.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见课本P34页
【预备问题】
1.从CH1通道输入1V、1KHz正弦波,如何操作显示该信号波形?(看P30五个要点口诀)
提示:调节亮度、聚焦、↕位置和↔位置旋钮指针垂直居中,按“AUTO”、“A”和“CH1”工作显示方式键,调节CH1通道的Y轴偏转因数“VOLTS/DIY”和水平扫描速率“TIME/DIV”,使波形大小适中(即波形显示2~3个周期、峰峰幅度4~5格),按“source”键置CH1或VERT触发,旋转“TRIGLEVER”旋钮使波形触发同步显示稳定。
2.当波形水平游动时,如何调节使波形稳定?
提示1:按“source”键置VERT,调节TRIGLEVER旋钮触发同步使波形稳定。
提示2:(关闭“MAG”X轴放大,消去“TV”所有触发信号,选择“触发耦合COUPLE”为“AC”触发耦合,)根据波形输入通道,选择触发同步的“触发源source”置“VERT”,调节触发电平“TRIG LEVEL”,使其左下指示灯“TRIG’D”亮,则波形稳定。
3.如何测量波形的幅度、周期和频率?(写出间距法的测量公式)
提示:(P33)用屏幕上的刻度尺分别测出波形峰峰(峰位到谷位)的垂直距离y和波形一个周期的水平距离x,则峰峰电压U PP= y(cm)×偏转因数k(V/cm),周期T= x (cm) ×扫描速度p(ms/cm),频率f =1/T(Hz)
4.调节什么旋纽使李萨如图稳定?
提示:示波器在“x-y”工作方式时“触发同步”调节不起作用;李萨如图的稳定性与Y、X两路正弦信号的频率比有关,调节两路信号的频率比为简单的整数比,李萨如图才会稳定。
【思考题】
1.当示波器出现下面不良波形时,请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使波形正常。
(1
(2(3(4
可选填:①调大“偏转因数(VOLTS/DIV)”;②调小“偏转因数”;③调大“扫描速率(TIME/DIV)”;④调小“扫描速率”;⑤水平显示置“A”(常规)方式;⑥水平显示置“X-Y”方式。
2.VOLTS/DIV)”;要改变
VOLTS/DIV)”;要改变图形的垂直位置,应调节
POSITION)”。
(可选填:CH1,CH2)。
3.用示波器测得的CH1(X )信号的波形如下面左图所示,CH1(X )信号与CH2(Y )信号合成的李莎茹图如下面右图所示,示波器屏幕上已显示了必要的参数,图中每1大格为1cm 。
请回答下列回题:
(1)CH1通道的偏转因数(VOLTS/DIV
CH1(X )信号的U PP
(2)扫描速率(TIME/DIV CH1
(X CH1(X )频率为 1/5.0ms=200 Hz ; (
3)CH2(Y 4.用示波器测量图3中的波形,要改正垂直方向幅度太小、水平方向幅度太大的现象,
应将“偏转因数”要调 、调大“扫描速率”要调 。
(可选填:大或小)
图3
I :1V/cm 2:
实验6 声速测量 (数据处理参考格式,以下要求写出数据计算式子)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 1.驻波振幅极值法测量声速 (温馨提示:红字部分为预习时的表格,原始数据记录卡必写,实验报告也要写)
谐振频率f o = kHz ,Δf = 0.01 Hz
表1 振幅极大值位置测定法测量声速的测量数据 (读数鼓轮Δ
备注:l i 为峰值时接收器位置; l i +6-l i 为6个半波长
2λ
的距离,故i i i l l -=+66
2λ ① 用逐差法计算声速测量值 (以下待入数据计算)
=-=⨯
=171
12
6 l l l λδ 代入数据的计算式 = (mm ),其它δl i 同理计算记录于上表。
=⨯=11 6
2
l δλ 代入数据的计算式 = (mm ) ,其它λi 同理计算记录于上表。
=⨯
==
∑∑=+=2
6
1
66
1
6
-26
i i
i i i
l l
λ
λ 代入数据的计算式 = (mm )
② 声速的测量值 =⋅=f v λ 代入数据的计算式 = (m/s ) ③计算测量不确定度 (必做内容)
)
16(6)()(6
1
2
-⋅-=
=∑=i i
A S u λλ
λλ= = mm ,
=-=
+)(6
2
)(6i i B B l l u u λmm l 3108.201.03
323
32-⨯=⨯=
∆仪
)()()(2
2λλλB A C u u u +== = (mm )
, 而 )(00006.03
0001
.03
)(k H z f u u f B f ==
∆=
= 声速的相对不确定度λ
λλλu u f u v u f v
≈+=22)()(×100%= = , 则声速的不确定度v
u v u v
v ⨯
== = (m/s )
④室温t = ℃,查表:空气中声速理论值为 v 理= = (m/s ) 声速的测量值与理论值比较的百分误差 =⨯-=
%100理
测
理v v v v E 。
(必做内容)
2.相位法测定声速
谐振频率f o = kHz ,Δf = 0.01 Hz
i i+6i ① 2
6
1
6
6
1
6-6
∑∑=+==
=
i i
i i i l l
λλ= = (mm )
② 声速测量值 =⋅=f v λ = (m/s ) , ③计算测量不确定度 (必做数据处理)
)
16(6)()(6
1
2
-⋅-=
=∑=i i
A S u λλ
λλ= = (mm ) ,
)(261)(61)(26i B i i B B l u l l u u ⨯=-=
+λ)(仪mm l u l i B 3104.101.03
62362)(62-⨯=⨯=∆== )()()(2
2λλλB A u u u +== = (mm )
而 )(012.03
02.03
)(kHz f u u f B f ==
∆=
=,
相对不确定度
22)()(λ
λu f u v u f v
+== ×100%= , 则 v
u v u v
v ⨯== = (m/s )
④实温t = ℃,查表:空气中声速理论值为 v 理= = (m/s ) 声速的测量值与理论值比较的百分误差=⨯-=%100理
测
理v v v v E = %。
(必做内容)
六.实验结果
1.驻波振幅极值法测量声速
声速v =( ± )m/s ,相对不确定度E u = % (P=68%)
室温t = ℃,与理论值为 v 理= = (m/s )比较,声速的测量相对误差E λ= %。
2.相位法测定声速
声速v =( ± )m/s ,相对不确定度E u = % (P=68%)
室温t = ℃,与理论值为 v 理= = (m/s )比较,声速的测量相对误差E λ= %。
七.分析讨论
1、实验注意事项;
2、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3、通过实验所取得的收获及对实验过程与结果的评价;
4、实验方法或实验装置的改进建议。
八.思考题P56页自选做2题,抄题做在实验报告上
1、提示:参阅课本实验原理。
2、提示:是声压变化波形。
3、提示:由于声波在实际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扩散、吸收和散射等原因,会随着离开声源的距离增加而
自身能量逐渐减弱。
这种减弱与传播距离、声波频率和界面等因素有关,所以,声压振幅随距离的增长而衰减。
预备问题P52页自选做2题,抄题做在预习报告上
1、提示:压电换能器应用逆压电效应产生超声波,应用正压电效应接收超声波。
2、提示:①参阅课本P53第二自然段。
②保持两换能器位置不变,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旋钮,使接收器输入示波器的波形有最大的振
幅波形,此时的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频率为谐振频率。
3、提示:参阅课本P53第六自然段。
参阅课本P53倒数第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