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古诗配画|冀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古诗配画
教材分析:
《古诗配画》是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材小学第一册第17课,这一课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使文档图文并茂。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诗歌整合,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对新工具的学习与使用充满了好奇。

因此,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欲望极其强烈。

基于此点,我从信息技术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我采用了“兴趣引导、任务驱动、协作学习”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通过与伙伴的合作、与其他学习小组的竞争,不知不觉的完成修饰文字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从内容层面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许多小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对电脑的一些知识已经掌握,并且,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会使用格式工具对文字进行修饰,对于他们来说,学习修饰文字并不陌生。

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会修饰文字。

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Word这个写作的好工具,学会了用Word来输入文字及文字的修饰等知识;在此之后,学生还将继续学习利用Word来设计艺术字和编辑电子报纸。

因此,本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

(2)让学生学会调整图片进行图文混排。

(3)让学生练习文字修饰。

(4)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提高word制作水平。

(2)教师演示与优秀学生作品展示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插入图片的基本方法。

难点:图片的环绕设置。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为了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从教法、学法上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策略。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就会有效果。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创设情境法”和“任务驱动法”。

通过“创设情境法”和“任务驱动法”,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通过“感知——模仿——迁移——运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正确操作方法,运用操作方法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

在学习方法上,主要让学生运用尝试学习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出现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学生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敢说、敢探索的优良品质,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