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老师学习笔记 “三读三段”初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老师学习笔记“三读三段”初读
“三读三段”教学模式来自于《构建小语好课堂》,其实这本书我是喜欢读的,但自己的懒惰一直在作祟,导致了尽管这本书一直就在我的面前,但始终与我“咫尺天涯”。
但不能否认的是,“序”并不长,所以有时候还算走近了她们!也正因为如此,“三读三段”这个词语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些许印象!
“三读”是什么?读过了这本书明白了,它是指的三个层次的读:初读感知;研读感悟;展读深化。
语文教学中“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初读感知,感知的是整体,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是对文本的初步印象,是问题的提出。
这也就是第一遍,第一次读过课文的收获吧!
“研读感悟”则是对文本语言赏析,侧重阅读方法的梳理归纳——这个似乎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占用时间更长一些,体现的更为充分一些。
在不断地研读中品味了语言,感悟了文本,提升了对文本思想内涵的认识。
看到这里,我不仅想到了“以读代讲”。
不知道想的对不对,但是很显然,“读”,不同形式的“读”是理解文本的策略。
第三个层次的“读”即是“展读深化”,展示汇报学习效果。
展读是方法的再运用,规律的再发现,效果的再提升,习惯的在巩固。
“三段”又怎样理解呢?则是指学习一篇课文要经过的三个学习阶段: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学展点练;课后自由阅读。
课前自主预习是为课堂学习做足准备,课堂的学展点练为课前的预习谋求了发展,而课后的自由阅读是课堂的延伸,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品味了“三读三段”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三读三段”是站在学生的角度,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而设计的一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真正地体现了课堂上“学生主体的地位。
”“读书”是语文教育的生命线,不去读书,何谈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尤其如此。
初读了“三读三段”模式,概述,让我对语文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语文就是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