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互动,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妙互动,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发布时间:2022-05-07T06:05:37.550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2期作者:范荣福
[导读] 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动交流,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范荣福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第二实验小学,福建省三明市 354400
摘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动交流,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尤其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来讲,合理的运用互动教学,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交流,并以此来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其综合思维意识。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堂巧妙互动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拓展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巧妙互动;师生交流
巧妙的运用互动交流,能够有效的提高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给予学生更多的与老师进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与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其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大幅度降低学生在面临老师过程中所产生的恐惧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如此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师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过后,制定与其兴趣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安排,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其逻辑思维能力,并促使其能够更加自主的学习相应的知识,提高其个人的自主创新能力,转变教师以往的灌输性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形式所带来的弊端,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创设教学环境,巧妙进行师生对话
对于小学生好奇心较强这一综合特点,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特点情况,创造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情景,以此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创造出一个与师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与教师进行探讨交流,有效的开展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中的概念与知识[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的创建教学情景,构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环节,不仅仅是传统教学情境下的教师教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单纯的问答式教学内容,如此进行师生之间的对话,无法有效的达成师生之间互动的教学作用。
针对上述情况下来讲,教师在构建师生之间对话环节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开展相应的活动安排,并针对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进行进一步教学,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促使学生在熟悉相应的教学环境下,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再针对其所存在的事物特点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学习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在这样一个创设出来的教学情境中,与教师进行积极的对话,从而解答出自己的疑惑。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善于引导学生提出其不理解的问题,并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以此来提高课堂的实际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对“角的度量”这节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前教师应当充分的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线段、直线、射线”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接纳程度,创造出一个合理的教学情景,构建相应的对话环节。
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呈现出一些与直线、射线、线段之间在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比如“手电筒或者是探照灯所射出来的光线”“一根拉紧的线或者是绷紧的弦”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课堂的趣味性,使同学们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来了解到直线与射线之间的区别。
其次,引导同学们提出其自身所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疑问,向同学们进行提问“先端有两个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那么直线呢?”在课堂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板书的形式,向同学们运用a、b两个端点,表达出线段和射线之间在数学观点中所呈现出的形态,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线段与射线之间的区别,“将线段两端向无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延长的[2]。
”“将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可以得到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这两个直线与射线的概念。
如此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多多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出日常生活中所能够接触到的线段、直线与射线,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的提出所存在的疑问,然后进行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环节。
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巧妙进行师生互动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讲,由于数学具有的较为抽象性的教学因素,学生在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因素时,总会产生一定的认知错误,并且由于小学生对于抽象因素的理解较为困难,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抽象知识以及抽象概念的进一步理解,教师应当注重于开展课堂时间活动。
开展教学课堂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更加直观的了解数学的相关概念,从而巧妙的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
例如:教师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进行教学时,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来讲,由于对于立方体这一内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思维。
对此来讲,教师可以合理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理解其中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部位的各个特征。
比如:长方体具有三个特点,面、顶点和棱。
然后,运用教学工具,找到几个不同形态的长方体物体,使学生之间进行进一步观察,并将小组同学之间所发现的现象进行汇总,“长方体具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相对面是完全相同的,相对棱的长度也是完全相等的。
”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丰富师生之间的沟通形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人思维空间得以有效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开展互动教学这一教学活动,并运用于同学之间进行沟通的过程,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其兴趣特点等,从而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来构建合理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提出课堂中的活动问题,从而丰富师生之间的不同环境,不断的提高课堂的活动效率,以此来提高课堂的实际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程丽莹. 巧用微课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J]. 教育界, 2021(4):57-58.
[2]李丽艳. 浅析微课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新活力[J]. 读写算, 2020, No.1150(03):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