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明确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图像,了解褶皱山的形成及根本形态特征。
2.能在示意图上识别和判断背斜和向斜。
3.理解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并能够明白其形成的原因。
4.能够结合实例,理解断块山的形成及根本特征。
5、明确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外力因素。
2.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培养动手演示、判读图像、比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地理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投影我国各大名山〔华山、庐山、泰山、喜马拉雅山〕。
过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如今多姿的山脉。
你知道这些山是怎么形成的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山地的形成》
板书:山地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探究点一褶皱山
活动一:什么是褶皱
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越接近地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近。
教师指导演示实验,请两位同学做模拟
〔1〕、每人假设干本书。
将书本比喻成岩层。
把书本你一本,我一本的叠放在桌面上。
设问:在目前状态下形成的岩层有什么特点?岩层的新老关系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复:正常情况下形成的岩层是水平状态的,自下而上岩石年龄逐渐变小,即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2〕、两位同学在两个相对的水平方向上用力挤压,使书本变形向上拱起和向下弯曲。
设问:当水平的岩层受到地壳水平挤压力的作用时,岩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答复:弯曲变形
教师讲述: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我们称之为褶皱,一个弯曲叫褶曲。
褶曲分为背斜和向斜。
板书:褶皱山
动画演示:褶皱的形成
活动二、阅读教材P73第二段文字、查看图4.9褶曲示意图,探究背斜、向斜岩层弯曲状况、岩层新老关系〔中间岩层和两翼比拟〕、地貌。
完成学案中的下表
地貌
侵蚀前地貌
侵蚀后
地貌
成因
教师提问并点评。
多媒体演示:1.演示岩层的受力情况,说明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为谷地;向斜的轴部因受力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过程。
提问:背斜和向斜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答复。
教师总结:
1.从地表形态和岩层新老关系两方面比拟背斜和向斜,其中岩层的新老关系是最重要的判断依据。
2.在对有关地质示意图进行背斜和向斜判断时,不能单看其地表形态,一般可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判断:①根据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进行判断;②通过观察岩层之间的关系,以恢复构造的原来面貌来判断。
3、不能根据地形判断
探究点二断块山
多媒体投影:“华山、庐山、泰山〞景观图
设问:“华山、庐山、泰山〞属于哪种山?
学生阅读教材。
承转过渡——.断块山〔板书〕
多媒体投影:断层和断块山的形成过程. 完成下表。
〔教师引导:要求学生从岩体受力、位移方向和地表形态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
断层的根本形式、形成地貌
地貌案例上升岩体〔地垒〕
下降岩体〔地堑〕
承转过渡:刚刚我们学习了各类地质构造的形成,那认识这些地质构造对我们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探究三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小组讨论答复〕
根据石油、天然气、水各自密度,参考图中背斜、向斜的构造答复以下问题1、开发地下水应在背斜处还是向斜处?理由?石油天然气地下水
2、开发石油、天然气应在背斜处还是向斜处?理由?
讨论:隧道建在甲处好还是乙处〔请从岩层形态、平安性、地下水等角度评价〕?
学生答复,学生点评,教师课件展示总结。
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及分析
构造
名称
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
背斜找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是良好的储油构
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
油,下为水
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
储水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
井〞分布
底部低凹,易聚集水,承受
静水压力
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
育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
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
于地表水聚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
的回避处
岩层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
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课堂练习: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
图〞,答复以下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
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
在野
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
现象,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岩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的地形属______。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以下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多项选择〕
A.渭河平原
B.青藏高原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山地的形成
一、褶皱山
二、断块山
三、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