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联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下列对“百家争鸣”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有()
①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②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③所谓“争鸣”,指各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④这些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2. (2分)雅典梭伦改革、秦朝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 .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C . 都打破了世袭特权
D . 都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3. (2分)清朝时期,某地方官府倡导乡饮酒礼,酒礼由州官担任主持人,行礼致辞为:“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
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
该致辞所包含的中国古代传统观念有①宗法观念②忠孝观念③等级观念④宗教观念⑤尊卑观念
A . ②③④⑤
B . ①③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
4. (2分) (2017高一上·通许期中) 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 . 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
B . 《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D . 《辛丑条约》——戊戌变法
5. (2分) (2017高二下·临夏期中)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反映了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
这一趋势是()
①逐步实现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
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③被压迫民族争取实现民族独立
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 . ①②④
B . 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6. (2分)(2019·成都模拟) 1935年5月,胡适在一篇纪念五四运动的文章中凄然感叹,“这年头是‘五四运动’最不时髦的年头”,因为“‘五四运动’的意义是思想解放,思想解放使得个人解放,个人解放产出的政治哲学是所谓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
这反映出()
A . 国民党文化专制引发知识界不满
B . 胡适主张五四精神要与时俱进
C . 团结抗日已成为当时民众的共识
D . 个人主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
7. (2分)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制定这一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A . 中共一大
B . 遵义会议
C . 中共二大
D . 瓦窑堡会议
8. (2分) (2017高二下·广河期中)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其本质含义是()
A .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 .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 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 . 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9. (2分) (2017高一上·永年月考)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
上述变化发生于()
A . 梭伦改革前
B . 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C . 梭伦改革时期
D . 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
10. (2分)(2016·河北模拟) 历史上有名的“大帆船贸易”开始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美洲的白银由西班牙帆船从墨西哥出发,横越太平洋,运到吕宋岛,在那里与来自中国的商人交换货物。
“大帆船贸易”()
A . 是中国与美洲直接贸易的开始
B . 使中国与西方建立了贸易关系
C . 促进了美洲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D . 扩大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11. (2分) (2018高一下·汕头期中)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这体现的原则是()
A . 联邦制原则
B . 分权制衡原则
C . 民主原则
D . 中央集权原则
12. (2分)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 . 农业集体化政策
二、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45分)
13. (10分)(2016·庐江模拟)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
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
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等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
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材料三: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
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
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先进人士在19世纪上半期有何理论探索?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其主要成因。
14. (10分)(2017·德州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8世纪结束以前,英国已经建立了内阁制,君主只能通过大臣来统治。
而大臣是议会成员并对议会负责的,这一体制强调议会和行政的联系,在一个主要方面与孟德斯鸠的原理是相反的。
英国的宪法传统是强调“国会至上”的原则,国会是立法机关,国会至上也就是“国会立法至上”,其含义是“对国会的立法权限并无法律上的限制”。
因此在英国,国会的立法权几乎无所限制,“英国国会除了把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还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摘自《浅析权力制的原则在美英法三国宪法与宪政中体现》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政府组织大纲》原规定的是总统制,待临时大总统由孙中山让给袁世凯之后,《临时约法》即改为内阁制,以便架空袁世凯,通过国民党在议会中的多数,保证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
……民初的国会,虽然热热闹闹,但无论是国民党还是进步党,关心的重点不是协商妥协,为民国制定一个新宪法和新制度,而是忙于党争,打击对方的势力,扩充自己的权力。
李剑农指出:“从唐内阁到赵内阁,同盟会派的人只恨内阁不能全操入己党手中,以为还是党势太弱,极力扩张党势;非同盟会派的党人,也深感内阁不能全落入同盟会派的手中,一方面权力反对政党内阁之说,一方面也极力造党与之相抗。
”
——摘自《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败因探讨》
(1)报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治机构之间的关系。
并分析英国形成“国会至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内阁制形成的主要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和英国国会的不同点。
15. (10分)(2019·济宁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0年以来,欧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会发动工人群众进行反战宣言,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也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示威游行。
据统计,一战爆发前,欧美国家约有100万人参加过为和平募集资金、宣传和平并游说政客等和平活动。
但是,在战前愈发狂热的民族利己主义、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宣传面前求和平的呼声远不足以对现实政治产生重大影响,而大多数政治家和军事家也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
因此,当1914年8月欧洲各国为了一个具体国家之间的争端而宣布参加这场帝国主义战争时,往往能看到聚集在这些国家的人群欢呼雀跃。
结果,一战的爆发及扩展沉重打击了战前世界和平运动。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前世界和平运动发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阻碍一战前世界和平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16. (1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
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一所引发的历史事件、图四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3)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17. (5分)(2017·四川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1年﹣1945年,美国对苏联进行援助的数量惊人,种类繁多的物资主要是通过四条海上路线运抵苏联的。
这些物资总价值约为102亿美元。
加上各种劳物费,如美国船只的运费,为苏联修理船舰的费用,以及为苏联培训飞行员和海员以驾驶飞机和船舰等需要的费用,这些费用约为7亿美元。
因此,美国对苏联的租借援助的总价值达到了109亿美元。
几年中,苏联从美国得到的物资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
《租借法案》的目的,是要使别国能够坚持同法西斯国家作战,以便使美国避免战争或在参战后用较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租借法案》的提出和通过,对打败法西斯国家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虽然租借援助的范围、规模在最初十分有限,但它仍给反法西斯各盟国提供了许多最急需、最宝贵的物资。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美国经济向战时轨道的转变,美国一方面直接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将大批援助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各盟国的反法西斯战场。
根据美国历史学家德怀特•杜蒙德估计,美国全部租借援助截止1945年底达到490.96125亿美元,其中对英联邦援助约307.53亿美元、苏联约111.41亿美元、法国23.77亿美元、中国13.35亿美元、巴西3.19亿美元、荷兰1.78亿美元、比利时0.82亿美元、希腊0.76亿美元、挪威0.37亿美元。
租借援助遍及欧、亚、非和拉美四大洲共38个国家,直接支援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这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世界人民打败德、日、意法西斯的物质基础。
《租借法案》的通过极大地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特别是英国、苏联、中国等国家政府和人民抗击法西斯的信心,对反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是一个沉重地打击,《租借法案》也使美国“从一个帮助别国有时超过传统中立法规允许范围的友好中立国,变成一个十足的非交战国”。
﹣﹣摘自丛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对苏联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45分)
13-1、
13-2、
13-3、
14-1、
14-2、
15-1、
15-2、
16-1、
16-2、
16-3、
16-4、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