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肠癌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后谷丙转氨酶变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例肠癌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后谷丙转氨酶变化分析
目的:研究临床试验用药西妥昔单抗注射液1例患者应用后对谷丙转氨酶的影响。
方法:晨起嘱患者空腹,采静脉血,带血凝后分离出血清,应用美国进口全自动生化分析DXC800检测肝功谷丙转氨酶,试剂应用美国进口原装配套试剂。
结果:该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前查肝功谷丙转氨酶正常为22.0 U/L,应用3 d后查肝功仪器报警为谷丙转氨酶吸光度低,后尝试把血清稀释四倍重新检测谷丙转氨酶为26 U/L正常。
结论:通过查阅有关于西妥昔单抗注射液文献没有报道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对患者谷丙转氨酶的影响,所以通过对该例患者谷丙转氨酶检测的分析,为临床试验用药西妥昔单抗注射液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标签:临床试验;西妥昔单抗注射液;谷丙转氨酶;吸光度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用药前后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监测,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意义,特别对于肿瘤患者,放疗化疗本身对于患者有着严重伤害,而临床用药更为谨慎,对于肝功能、肾功能监测显得更为重要。
西妥昔单抗是一种嵌合的单克隆抗体,其商品名为爱必妥,它能与人体细胞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地结合,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配体(如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与EGFR的结合,最终抑制了受体的活化及与之相关的信号转导,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主要位于细胞膜上,反应属于受体酪氨酸家族,被配体激活后,启动胞内的信号传导,经过细胞质内的衔接蛋白,酶的级联,调节转录因子激活基因的转录,指导细胞迁移,黏附,增殖分化和凋亡[2]。
本文通过对日常测试中发现的1例肿瘤患者在应用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前后肝功一项指标谷丙转氨酶的异常测定的观察,希望能够对于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在中国临床的应用提供一些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住院患者,男,72岁,2010年4月在本院确诊为直肠癌肝转移入院,在内科化疗治疗。
后6月份入组临床试验,进行西妥昔单抗联合治疗。
1.2用药方法
患者首次剂量:第1次滴注为400 mg/m2体表面积,滴注前接受抗组胺药物治疗;维持剂量:350 mg/m2,建议患者在用药前接受抗组胺药物治疗,每次用药结束后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对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1 h内患者状况进行密切监视,监测用药前用药中和用过药后1 h的生命体征变化。
1.3测试方法
晨起嘱患者空腹,采静脉血,带血凝后分离出血清,在2 h内检测完毕,仪器应用美国进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XC800,试剂应用美国进口原装配套试剂。
2 结果
正常上机检测,其他标本谷丙转氨酶检测无异常信号,而该病人的谷丙转氨酶检测仪器报警显示谷丙转氨酶吸光度低,后稀释四倍重新上机检测谷丙转氨酶测得值为26 U/L正常。
3 讨论
西妥昔单抗(爱必妥)于2006年7月22 日在中国正式上市,是重组人鼠嵌合型IgG1单克隆抗体,高度特异性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FGFR)结合,抑制与受体相关激酶的磷酸化,从而抑制细胞周期性进程,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产生,抑制肿瘤浸润和转移[3-4]。
可单用也可与化疗、放疗合并使用。
本院采用西妥西妥昔单抗注射液是由德国默克公司研发,勃林格殷格翰药业公司生产的在中国临床试验用药,与伊立替康联合用药适用于治疗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经含伊立替康细胞毒治疗失败后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新一代抗肿瘤药物。
资料报道西妥昔单抗注射液的安全性不会受到伊立替康的影响,反之亦然。
与伊立替康合用时,其他的一些不良反应为已知的伊立替康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72%,恶心55%,呕吐41%,黏膜炎如口腔炎等26%,发热33%,白细胞减少症25%和脱发22%。
而且在国外临床上未观察到本品的性别差异,其所报道的肝胆功能障碍,肝酶水平升高(AST、ALT、ALP)非常常见(>1/10),但未报道其对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有影响,而我们在试验过程中有1例患者,男,72岁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行化疗,在化疗前检测ALT 20.0 U/L(以前检测谷丙转氨酶均正常),在化疗3 d后检测肝功能:AST 28.8 U/L,r-GGT 70.2 U/L而ALT检测仪器报警显示ALT吸光度低(结果应该很低,DXC800生化分析仪谷丙转氨酶的测试范围为0~428 U/L),但后来尝试把血清稀释重新检测ALT值为26.0 U/L,属于正常。
后来笔者分析ALT的测定采用酶偶联速率法,ALT以丙氨酸和£-酮戊二酸为底物,经ALT催化生成丙酮酸与谷氨酸,再经LDH催化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同时伴有脱氢辅酶I从还原型(NADH)转变为氧化型(NAD+),340 nm测每分钟吸光度减少。
而西妥昔单抗作用机制为:选择性地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EGFR是细胞表面erbB受体家族中的一员是一个具有导致酪氨酸激酶活化的细胞受体,主要参与细胞的增殖、生长、迁移、浸润与存活。
当EGFR与配体—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等生长因子结合,受体发生磷酸化引起细胞内一些适配器分子与之结合,或与其他受体分子形成各种同源或异源二聚体,从而引起下游一系列信号通路的活化,如PI 3K/Akt和Ras/Rat/MAP激酶(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等,这些通路的激活最终会导致细胞的增殖、躲避凋亡及细胞侵入和转移[5]。
笔者分析,患者可能由于应用了西妥昔单抗注射液,使酶偶联反应中的某个底物或某个辅酶暂时受影响而减少,从而使反应进行速度减慢,使ALT生成的吸光度减低。
而把血清稀释后,西妥昔单抗浓度降低对偶联反映的影响相对降低,影响减少,而使反应得以正常进行,从而能测出血清中的ALT的含量。
在临床工作中偶遇1例这样应用西妥昔单抗注射液,使患者ALT不能正常检测,吸光度降低,但稀释后重新检测ALT测得值却正常,希望这点特殊情况能为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在中国临床的应用提供一些资料。
[参考文献]
[1]储大同,周继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4-132.
[2]Cunningham D,Humblet Y,Siena S,et al.Centuximab monothcrapy and Cetuximab plus irinotecan in irinotecan-refractory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N Engl J Med,2004,351(4):337-345.
[3]Ciardiello F,Tortota G,Anovel G.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targeting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J].Clin Cancer Res,2001,7:2958-2970.
[4]Venook AP.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argeted treatment of for Advanced colorectal carcinoma[J].Cancer,2005,103(2):2435-2446.
[5]崔岚,逄晓云,王晓珉.新型抗肿瘤药物西妥昔单抗[J].中国药师,2005,8(4):33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