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化学技术5免疫组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滴片技术 —— 所滴的抗体应与切片上的组织刚好吻合。 [注意] 滴抗体前需把切片上的水弄干,但不能 干片。 要领:甩净组织周围的水。 4.PBS洗涤技术 (1)洗涤的目的 ①保证离子浓度和PH值。 ②减少非特异反应(平时Ab不可靠很纯)
Ab滴片图示:
方法:洗三次,每次5分钟。 Ab孵育技术 必须在湿盒内进行,以防抗体的蒸发和干片。
02
应用:特别适用于含抗原量较少的组织。
03
包埋后染色:
04
组织标本经过固定脱水及树脂包埋、制
05
成超薄切片后,再进行免疫组化染 色。由
06
于是以贴在网上的超薄切片进行免疫染色,
07
故又称载网染色(on grid staining )。
优点: ① Ultrastructure 保存良好。 超薄切片易穿透,可标记细胞任何 部位。 方法简便,(+)结果高度可重复性。 同一张切片上可进行多重免疫染色。 缺点: ① 抗原活性可能减弱或消失。 树脂中的组织不易进行免疫反应。
2
液,室温5~30分钟,随时镜检(DAB用时
3
新配)
4
自来水洗净。
5
用Mayer 苏木精或0.5%甲基绿,复染胞
6
核(可不染)。
7
常规脱水、透明、封固、镜检。
8
结果:棕褐色反应产物代表抗原X的定位。
9
(四)免疫组化染色基本技术及注意事项 1.实验计划 ① 根据课题的内容选用动物,选用配套的Ab。 如Ab—I鼠抗人的抗体,与其他种属间无 交叉,则 不能用其他动物,而且Ab-Ⅱ必须是羊抗鼠,若 PAP法Ab-Ⅲ必须来源于鼠,否则不能连接成复合物。 ② 若要比较染色深浅在对照组与实验组间的差 异,在贴片方面最好贴于同一张载片上,否 则无可比性。
卡通风学期汇报
发展简史
辣根过氧化物酶——抗体过氧化物酶(PAP
测肺组织内的肺炎双球菌获得成功。
蛋白标记Ab技术。
)技术,使免疫细胞化学得到广泛应用。
—— 60年代 Nakane建立酶标抗体技术——铁
—— 70年代 Stemberger 改良上述技术,建立
——1941年 Coons 首先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检
原液的保存(—20℃)冻存——应选最佳稀 度冻存。 ③ 若工作浓度大于1∶500则要先将原液稀释 十倍,而后分装10μl/瓶→冻存(-20 ℃) 于 冰箱备用。 ④ 关于Ab保存应参照说明书。 (3)Ab浓度的选择 Ab浓度不可太高或太低,因为Ag-Ab结合需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进行,若一方过剩则形成复合物小且少;极过剩时已形成的复合物亦会解体而呈现假阴性。——并非Ab浓度越高越好。
应用 凡是组织细胞内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如肽类、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受体、表面抗原等等均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因而目前在基础与临床科研中被广泛应用。最近几年,分子生物学研究异常活跃,但最终还要归到形态上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所研究的大分子分子进行定位,进而深入研究其功能。
染色方法
直接法 荧光素直接标记特异性抗体(—抗) 上,标记抗体与抗原结合(在切片上)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检测抗原。 酶标抗体要显示后镜检。
(2)所有切片均呈阳性反应,原因可能是: ① 切片在染色过程中抗体过浓,或干燥了。 ② 缓冲液配置中未加氯化钠和PH值不准确, 洗涤不彻底。 ③ 使用已变色的呈色底物溶液,或呈色反应 时间过长。 ④ 抗体温育的时间过长。 ⑤ H2O2 浓度过高,呈色速度过快。粘附剂太 厚。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直接法优点:简单,时间短,特异性强。 缺点:灵敏度低,所需抗体量大(不经济)。 应用:基本不用了!!
间接法 荧光素标记在二抗上(二抗:抗产生一抗动 物的 IgG抗体)。※显色后镜检 特点:较直接法灵敏,可标记一种抗体→ 鉴定多种抗原。
3.非标记Ab桥法: “桥法”是酶标记抗体的改进,经过三次抗体, 其二抗为未标记桥抗体。 (1)单桥法
除上述对照结果分析之外,还必须从以下几
个方面综合评价:
1.阳性染色特点 ① Ag定位,胞浆、胞核、胞膜、间质具有结构 性。(非特异性~细胞与组织无区别) ② 染色强度不同:颜色深浅不一(非特异性染 色 弥散性均匀) 2.组织切片制作过程的影响 ① 固定不良—非特异性染色,显示不均。 ② 边缘干燥—非特异性染色(常见),加抗体 时勿干片。 3.人工假象与特异性结果显示不在同一平面上。
08
合研究的一项有力工具。其应用范围深达医学各
09
个学科,是目前生 命科学工作者应 该掌握的基
10
本技术之一。
免疫组织化学的技术分类 根据染色方式分成:① 贴片染色 漂浮染色 根据Ag—Ab结合方式分成: 直接法 间接法 多层法
(3)按标记物的性质分成: ① 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法) ② 免疫酶技术(酶标抗体法、桥法、PAD 法、 ABC法) ③ 免疫金属技术(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 染色法、蛋白A金法) 3.标记物 (1)必要性:组织细胞内Ag—Ab结合反应一 般是不可见的,若在镜下检测,则必须 具有可视性标记物。
ABC法与PAP法的区别是:以ABC复合物代替PAP复合物。
ABC复合物的制备:
(2)ABC法反应原理
6.SP或SAP法(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 白素或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碱性磷酸酶染 色)Streptavidin/peroxidase or strepta- vidin/alkaline phosphatase) 该法是ABC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良,使卵白 素与链霉(而非生物素)结合,而后再结 合PO 。 它有4个亚基可与生物素结合,灵敏特异, 背景低,成本低。
③ 选用的试剂可靠,货源充足,随时可取。 2.Ab稀释度 (如系购买的药盒有工作液和原液) (1)工作液:无须稀释 (2)原液: ① 应参照其提供的工作液浓度进行预试验验。 如:工作液浓度为1∶1000, 可选1∶500 1∶1000,1∶1500试验; 若: 1∶500有背景,1∶1000阳性反应稍 浅,可选1∶750进行试验。
1M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
1MPBS 洗净,洗三次,每次5分钟。
滴加第一抗体,4℃过液或室温5′~1 hour。
滴加第二抗体,室温15′~ 60′。
滴加ABC复合物,室温15~60分钟。 0.1MPBS 洗三次,每次5分钟。
0.05M Tris –HCL 5~10分钟,此步可省略。
1
DAB—H2O2 显色:用0.01%H2O2的DAB溶
温度与时间 4℃:过液, >16 37℃:1 h or 参考说明书 光镜控制显色方法 室内操作:注意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室温 最宜5分钟。 染色稍浅亦可拿出,脱水,封片后颜色可 加深。 对照组和染色结果的评价
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分析表
从表上可以看出,只有6,7实验结果有意义。1~5均因对照组的结果已否定Ab的特异性or因IHC技术操作存在错误等而使实验结果失去意义,必须重复实验or换用Ab。
01
—— 80年代 Hsu 等建立了抗生物素—生素(ABC)
02
法之后,免疫金—银染色法、半抗原标记法、
03
免疫电镜技术相继问世。
04
—— 90年代 分子杂交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细
05
胞化学分类方法迅速发展。
06
——2000年 各种免疫组化技术更加成熟,使免疫组
07
化技术成为当今生物医学中形态、功 能代谢综
现在还有plus盒。优点是:更简便,放大倍数↑,等电点中性更适合组织。分子量小,穿透力↑,原理保密。
蛋白A—金法(Protein—A gold method) ~多用于电镜
双重组化染色法 应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激素可在同一张切 片,同一细胞或亚细胞结构内同时显示两种不 同的抗原。
免疫金—银染色法 (Immunogold—silver staining IGSS) 固定——见前述 注意事项: 固定剂的选择:因组织而不同,注意质量和 性能。 固定方式的选择:① 浸渍固定(参考文献) 灌注固定(+后固定) 蒸汽固定
2017
未加酶消化处理切片。
01
2018
切片或涂片过厚。
02
2019
漂洗不够。
03
2020
底物呈色反应过久。
04
2021
蛋白质封闭不够或所用血清溶血。
05
2022
使用全血清抗体稀释不够。
06
所有切片背景过深,原因可能是:
阳性对照染色良好,检测的阳性标本呈阴
最常见的原因是:标本的固定和处理不当。
前言:
性反应。
免疫电镜技术
免疫电镜技术又称电子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免疫细胞化学与电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即在电镜下对细胞内抗原做定性或定量的研究。其中免疫铁蛋白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等,皆为常用技术
1
2
3
4
5
6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细胞水平(光镜分辨率) 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超微结构水平 (电镜分辨率) 组织固定与取材 要求:即要求保持良好的超微结构 ,又要求保 持组织的Ag性,固定的选择不宜过强。 常用:1. 4%多聚甲醛 + 1%戊二醛 过碘酸—赖氨酸—多聚甲醛液(PLP) 液
该法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灵敏度,所染标本可长期保存。 ABC法(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 合物法,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method,ABC法) Avidin: 亲和素,一种糖蛋白,其上有4个 与生物素相结合的位点。 Biotin : 生物素—维生素H,两者亲和力巨 大,牢不可破。
双桥法 在三抗之后,将二抗和三抗再重复一次, 可增大染色强度。 特别提示:注意动物种属关系 PAP法(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 Peroxidase anti—peroxidase method, PAP法) ~ 是桥法的改良,既先形成PAP复合物→抗 原—抗体—抗IgG抗体—PAP复合物。
(2)常用标记物 ① 荧光素:最常用的是异硫一氰酸荧光 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 FITC) —— 荧光显微镜下呈绿色荧光 四乙基罗达明(rho—damine RB200) ——荧光显微镜下发橙红色荧光 ② 酶: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 ③ 生物素:(Biotin) ④ 铁蛋白金等:主要应用于免疫电镜。 其他:如同位素(因涉及污染和防护 难一般不用)
阳性对照:
用已知抗原阳性的切片与待检标本同时进
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照切片呈阳性结
果,标为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
用确证不含已知抗原的标本作对照,应呈
阴性结果,称阴性对照。其实这只是阴性
对照中的一种,阴性对照还应包括空白、
替代、吸收和抑制实验。
染色失败的几种原因: 所染的全部切片均为阴性结果,包括阳性 对照在内。全部(-)原因可能: 染色未完全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 漏加一种抗体,或抗体失效; 缓冲液内含叠氮化钠,抑制了酶的活性; 底物中所加H2O2 量少或失效; 复染或脱水剂使用不当
免疫组化染色步骤(以ABC法为例) 切片脱蜡入水,入PAS 洗三次/15分钟。 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用新配置的0.3%H2O2 (在PAS或0.05Tris— HCL缓冲液PH7.6中或甲醇中)室温,30 分 钟。 水洗,入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 减少非特异性着色
用稀释20倍的正常血清(产生二次抗体动物 血清!),室温,30分钟。
包埋前染色:即先行免疫染色,在解剖显微
01பைடு நூலகம்
镜下将免疫反应阳性部位取出,修整成小
02
块,按常规电镜方法处理,经锇酸固定、脱
03
水、包埋。
04
优点: ① 抗原不易被破坏,易于获得良好的免
05
疫反应。
06
可在免疫反应阳性部位定位做超薄
07
切片,检出率↑。
08
免疫染色
01
缺点:经过一系列染色步骤,易损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