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是自然历史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世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是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不是对现有世界上已经存在的市场经济模式选择的结果,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和人类文明碰撞的结晶。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不是历史的选择,而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虽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却既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简单移植,也不是“选择”斯大林模式,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现实合乎逻辑的发展。

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我们之所以说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以中国本身固有的文化和国情为主体,吸收马克思主义的精华,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要成为“共同价值”,也必须寻找和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共同价值”的共同点,使之成为通过空间展示体现时间发展的人类共同价值体系中合理的一环。

计划体制之所以成为建国以后30年中国社会主义的模式,是中国历史和中国现实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中国一穷二白、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主体性几乎丧失殆尽的基础上建成独立完整的国家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过计划经济这个阶段才能确立中国国家独立自主、主权领土完整的民族主体性、建成中国初步工业化体系与形成国家有效的宏观调控能力,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必备的前提。

新中国的计划体制和斯大林的全部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的模式也有诸多不同,如农村的自留地、农村城镇的小生产和自由贸易从未间断过,这就为后来从农村承包制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现实基础。

当苏联和模仿苏联的东欧计划体制只能休
克时,中国之所以能一枝独秀,顺利转型,就是因为中国的计划体制不是简单模仿斯大林模式,而是走符合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毛泽东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一文可以看出,中国的计划体制从来不是照搬斯大林模式。

虽然中国的计划体制仍然有斯大林模式固有的诸多弊病,主要是限制了个人的主体性、生产效率低,以致产品匮乏、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难以提高;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凭空产生,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不能断裂更不容否定,建国以来前30年的计划经济是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的政治经济前提、基础和环节,是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所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应该从建国时算起,而不应该从改革开放时算起。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但包括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阶段,而且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也经过先经济体制改革后政治体制改革两大步骤。

没有经济体制改革,没有人的主体性的解放与高扬,没有民间创业潮形成的经济活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主体基础。

在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机制已经成型时,如果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使政治体制成为民主与法制相统一、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相对称的、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宏观调控的制度保障,经济自由化的结果只能是腐败盛行、世风日下、人的道德素质降低、数字泡沫经济与两极分化。

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证明理论的主客体对称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不是任意“选择”的过程——
首先是理论指导实践。

改革开放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所谓“摸着石头过河”,指的是社会主义具体模式,不是社会主义本身。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中国人民摸索了一百多年才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个结论不需要再摸索,而是我们理论探索的公理、实践摸索的前提。

当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必须与时俱进;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改革开放必须以科学的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指导。

其次是实践证明理论。

人类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发展的实践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民主与法制、效率与公平的对称性、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统一性;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完整的理论框架。

在科学社会主义看来,民主与法制,是改革的马车向前推进的两个对称的轮子。

只有民主,才能为法制打下人的素质基础;只有法制,才能为人的主体性提高提供正确的行为导向。

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是对称的,民主与人的主体性是对称的,人的主体性的发挥程度与法制健全程度是对称的。

在对称经济学看来,民主与法制同步建设是对称的,民主与法制有先有后也是对称的。

民主与法制哪个先哪个后,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这也是对称的。

在科学社会主义看来,效率与公平是对称的,效率与公平的对称,是改革的马车向前推进的另两个对称的轮子。

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没有效率也没有公平,二者是内在一致的,作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作为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无效率的公平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无公平的效率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得以统一的核心、纽带与标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不是摸索、辩论出来的,也不是选择出来的,而是科
学社会主义的一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碰撞出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渗透、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如果说在此过程中也有“选择”,那么这里的“选择”是扬弃,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是模仿,更不是照搬。

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模式进行比较的正确方法是什么?是对称方法,即时间、空间、层次相对称的方法。

根据对称方法,空间上并列的不同经济模式,体现了时间发展的不同阶段。

根据对称方法对不同经济模式的比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改革开放不但是传统经济学范式的转换,而且是传统经济模式的转轨和全球经济的重新洗牌,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扬弃、综合、升华。

这种重新洗牌和扬弃、综合、升华的结果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构真正的社会主义。

这样的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

根据对称方法对不同经济模式的比较,你将会看到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是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市场经济学,真正的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完善的市场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