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班并校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合班并校的几点思考
时下,在本县区教育行业里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合班并校问题,孰是孰非,在这里我不
想做评论,只想谈谈个人的感受。

五年前的六七年间,本人在一所农村小学教学,当时那个
自然村的农业人口达一千七百多,学生在2001年时是148人(含一个学前班),以后逐年
减少,到2007年时连学前班全校只有43人,到如今高年级被合班并校之后只剩17人。


不是因为学生流失或辍学,而是足龄上学的孩子本身就少。

那时同事们在闲聊时,每涉及到
学生少的话题时就说,如果把本学校的学生合并到附近大一点的学校该多好:在开足开齐课程、各项活动都开展正常的情况下,老师不用节节课都进教室上课,从一个班出来就进另一
个班,累得口干舌燥;老师也不用课余每人备七八门课的教案,还要记各种各样的活动记载;老师不用人人都是“官”,管这管那,而学校则是使啥没啥、用啥没啥,硬件软件都上不去;
尽管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在年终考核时老师、学校也不致于因基础设施、校容校貌上不去而
影响总体成绩;就是在平时上课时,也不致于因学生少而显得冷冷清清……凡此种种,都是站在老师的角度。

学校领导呢,因学校学生少,政府上拨资金自然就少,开展工作困难,什么
改善办学条件、购买教学仪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关心教师生活,没钱只能纸上谈兵。


村上要吧,大多数村民因已无孩子在小学上学,觉得给学校投钱没有必要;有孩子上学的家长,愿意支持学校工作,但又觉得按生均摊钱负担太重,致使学校发展停滞不前。

对于学生
来说,他们也渴望在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教学条件优越的学校学习,和众多的伙伴交流,免得过来是叔叔、过去是侄女的,一些游戏活动无法进行,有矛盾时也难以相处。

而邻
近的兄弟学校呢,生源也在逐年减少,学校规模也不是很大。

对于政府来说,给小学校投钱,也觉得没有发展前景。

把一些小学校完全撤了吧,中低年级的孩子太小,平时住校管理、周
末接送成问题。

在这样的趋势下,大部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被合班并校集中到了城里或者镇上。

合班并校之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且不说合并后的新学校刚建成后,一切工作刚刚起步,万事开头难,还是先说说被合并后原
来学校的情况和社会的看法吧:
高年级合去后,大多数小学剩下的是中低年级,老师少了,学生比原来更少了。

这下,学校
开展活动更没气氛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该做的事一样都不能少,每个教师兼做的事更
多了。

需要分年级、分学科搞的活动比之以前更嫌困难,一个老师既上语文课,又上数学课,还有音体美及其他方面的课,并兼做其他事,时间有限,要把每件事都做好,谈何容易。


生呢,在学校劳动方面先成了大问题。

没有了大学生,学校美化、绿化甚至搞环境卫生、扫
雪方面的力气活完全成了老师的。

在开展活动方面呢,原来有高年级,可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比如,少先队活动当中常规性的仪仗队训练,像敲锣打鼓吹号,高年级的队员就是辅导
员老师的好助手。

有些事,中年级同学在高年级同学的潜移默化下,自然而然就会了,不用
老师手把手去教。

如今,小学校搞活动没有了高年级,一点气势也没有,高年级同学担当的
职责中年级同学无法承担,如,打鼓时两个中年级同学无法将鼓抬起,打鼓的同学也是心有
余而力不足,更别说组织什么仪仗队了。

社会对合班并校又是什么看法呢?
也许有人认为孩子并入寄宿制学校后,解放了一部分农村家庭劳动力,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使孩子得到了更好的教育。

表面上好像是这样,殊不知暴露出的问题更多:
一、孩子住校后,家庭开支更大了,住宿费、车费是孩子在家时不需要花的,伙食费比孩子
在家时支出得更多,但吃得不一定就好。

二、青少年是孩子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好多农村孩子住校后,对学校饭菜的新鲜感过后,
向家长反映吃不饱。

并不是饭菜数量不够,而是因为年龄小,把握不好吃饭的最佳时机,也
不会选择饭菜种类,觉得食堂饭菜太过油腻,常吃冷饭,大锅饭到底比不得小家子的合口、
热乎。

到学校外面吃,又不利于学校的安全管理,于是好多孩子靠零食度日,长期下去,极
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觉得饭菜不合口、冷,剩菜剩饭现象严重,造成浪费,也不利于
孩子良好品质的培养。

三、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大多年龄在十一二岁,对家人的依赖性还比较强。

住校后,他们与
家人之间的联系明显减少,对于住校生活又不太适应,家庭情感的缺失、学校封闭式的管理,很容易造成孩子自闭、叛逆的个性,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也不利于亲情教育,
如学会感恩,与家人、父母建立深厚的感情。

四、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时期。

在村子里的小学上学时,
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他们可以看看路边的小花,听听流水的歌唱,学学小鸟的啾啾,抑或观
察麦田边树上的喜鹊跟底下的大花猫吵架,也许循着小白狗的身影跟踪它从下水的墙洞钻过去,想象它接下去发生的故事,还可能路过村子的“白话台”时,目睹大人们下棋,倾听老人
们谈天论地,随便逗引一下邻家可爱的小弟弟、小妹妹……然而过早地接受学校封闭式的管理生活,会使孩子们失去童年生活的许多乐趣,会使他们感到学校生活的压抑、单调。

五、在周末的接送方面,家长也比较费心,要专门腾出时间接送孩子。

因孩子小,家长对住
校还是有些担心,担心孩子吃不饱、睡不好,加上双休日孩子要回家,要给孩子改善生活,
一些家长仍然不能到远方务工,只能在近处干零工,所以并未见得收入增加。

江苏丰县幼儿
园校车事故和甘肃正宁县幼儿园校车事故,让家长也是心有余悸。

六、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认为,合班并校好处多:“首先将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集中使用,并校后教学仪器等设施相对集中,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其次精简和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整体素质,将中小学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挤出更多时间进行
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是实现了师资、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使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问题是:被合去的每个孩子分享了均衡的教育成果,但高年级走后只剩中低年级学生人数不足100(含幼儿班)的小规模学校的学生享受到了吗?而这样的
学校在全县、乡镇占的比例在五分之二左右。

如此看来,合班并校对于小规模的农村学校来说弊大于利。

因为未合之前,感觉学校规模就
很小,高年级走后,只剩中低年级,学校更小了,感觉更办不下去了。

学生少,学校经费更
紧张,前面谈到的问题更突出。

那么,农村小学校该怎样发展?
有人认为,小学是一个村子的文化中心,孩子们的上学放学就是农村的一道风景;在村子里
听到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感觉村子是活的,否则就死气沉沉。

为此,许多村子在建学校时
将学校修建在一定的地方,以求文墨,以活村子风水。

所以,村子的小学再小也不能撤。

有人认为,太小的学校的存在,既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也不利于孩子良好的成长,在方圆2
公里内合班并校建新学校,能让孩子们通校,在管理方面尽最大可能为孩子着想,还是可以的。

对于合班并校之后的学校,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农村幼儿园的建设上,加大了教育教学检查与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了评价体系,以使幼儿教育走向持续、健康、
正规的发展道路。

这种发展的目标和思路备受幼儿家长青睐,但在教师、资金不增加的情况
下小规模学校的师资力量仍然薄弱,原来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

小规模的农村小学该如何良
性发展?这是每一个从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者需要深思的问题,也是上级教育主
管部门有关工作人员应当认真探讨研究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