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聋人的楷模,周弘——榜样爸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婷婷——聋人的楷模,周弘——榜样爸爸
这是一对创造奇迹的父女,让每个聋哑人及其家庭都倍受鼓舞。
1980年6月29日,南京某厂技术员周弘的妻子,生下了一个粉妆玉琢的女儿。
爸爸妈妈给女儿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婷婷。
婷婷一岁半,进了厂幼儿园。
一天,老师突然打电话告诉周弘,婷婷发高烧,已经送到厂医院了。
周弘赶紧跑到医院,看见女儿像疯子似的狂呼乱跳,医生说,刚刚打了一针庆大霉素,可能有点疼,过会儿就好了。
一个疗程的针打下来,每打一针,婷婷都会疯狂地哭闹一阵。
几天后,女儿的烧终于退了。
可是周弘发现,无论怎样大声地呼叫女儿,婷婷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
周弘傻了似的,一把抱住女儿,大声地喊着:婷婷!婷婷!婷婷呆愣愣地看着爸爸。
婷婷成了一个聋儿。
诊断书中写着:“脑干电位显示:双耳全聋”。
“那一刻,天仿佛塌了下来,我恍恍惚惚地抱着女儿回家,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
”周弘向我回忆起那一刻时,眼圈又红了,嗓音哽咽。
幼时的婷婷,因为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她几乎不会笑。
在幼儿园里,总是缩在角落里,谁也不和她玩。
想拉屎拉尿却不会表达,常常拉在裤子上。
数九寒天,周弘看着冻得瑟瑟发抖的女儿,心都碎了。
那些日子,电视台在播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
每次,周弘都抱着女儿一边看一边落泪。
电视看完了,周弘问自己,人家父亲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我也要用最深情的父爱,为婷婷把有声世界的路开通。
从婷婷3岁开始,周弘带着女儿定期到上海一家部队医院,用针灸电疗的办法,试图让女儿复聪。
5年中,在耳朵周围的几个最疼痛的穴位,医生给婷婷扎了上万针,那是连成年人都难以忍受的剧痛,婷婷绝望无助地恸哭……
婷婷终于有了极其微弱的听力。
周家人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
让婷婷开口,哪怕只是最简单的词。
傍晚,周弘从婷婷奶奶那里接女儿回家,骑着车,他反反复复地指着路灯,一路走,一路在女儿耳朵边上喊“灯,灯,灯……”骑40分钟,喊40分钟……
当婷婷终于能含混不清地说鼻子、眼睛、嘴巴等最基本的词时,她已经错过了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段。
婷婷习惯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想饼干了用手比划一个圆,奶奶就知道她的意思了。
这样下去,她只能永远是个哑巴。
一天,婷婷午睡起床,习惯地又向奶奶比划了一个圆形。
奶奶抱着饼干桶坐在孙女对面,就是不给她吃。
“饼干!婷婷说,饼干。
”奶奶想让婷婷开口。
婷婷就是不说,咿咿呀呀地抗议着。
不说就不给吃,奶奶固执地一遍遍重复着“饼干,饼干。
”
婷婷大哭,奶奶也跟着掉眼泪。
祖孙俩整整僵持了40多分钟,终于,婷婷的喉咙里滚出两个音:“布…单。
”
石破天惊!
奶奶立刻递上一块饼干,婷婷眼睛一亮,一连串地发出了“布单,布
单……”奶奶激动地抱着孙女,一块一块地把饼干塞到孙女手中。
婷婷终于开窍了,她朦胧地意识到用口语交流的意义。
半年后,她能说“阿姨再见”这样的完整的句子了。
可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婷婷差得太远了。
周弘又开始寻找其他的办法。
“语言有书面语和口语,女儿的眼睛是好的,为什么不能用书面语与口语、说话与识字同步的方法来追赶健全的孩子呢?我开始把该说的话都写给婷婷看,她笑我们就写笑,她哭我们就写哭,她说星星我们写星星,她说月亮我们写月亮,效果出人意料地好。
一次,婷婷妈妈出差到外地,我们到车站送行。
火车启动的时候,婷婷一面跑一面哭,喊着“妈妈,妈妈”。
我立即抓过她的小手,在上面写了四个字‘依依不舍’。
我想她再也不会忘记这个词。
”
就这么追赶了两年,婷婷6岁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两千多个汉字,能够阅读一般的儿童读物了。
周弘决定把女儿送到普通小学,而非聋哑学校。
他要让女儿意识到,自己是个健全的儿童,和健全人一样有着健康的体魄和思维能力。
婷婷7岁那年,周弘在上海一家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小册子《幼儿才能开发》,书中介绍了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方法。
书的第一段话就让周弘有了触电的感觉:
“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虽是处于他们的双亲的‘摧残’之下,然而还是发挥出难以想象的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起来,所以说,孩子的能力的幼芽是被大人掐掉的。
”
早年留学德国的铃木在回国后,发现日本的教育出了问题。
小时候,孩子们的眼睛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地变得黯淡无光。
他说,日本的教育已经把人世间最大的欢乐求知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
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铃木终于发现,在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父母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
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最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
也就是这种赏识,成就了每一个孩子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口语这种最难的语言形式。
能不能把它运用于孩子的小提琴教育?能不能把它运用于孩子成长的其他阶段?铃木最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他为日本培养出了一大批堪与童年莫扎特相媲美的小提琴神童。
重要的要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要让他们永远充满了自信。
此前,周弘的做法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探索。
到这个时候,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我的观念变了,我教孩子的方法也变了。
首先我要让婷婷相信自己是天才,我在她的课桌上的玻璃板底下压了一张《天才儿童行为表》,只要她看书忘了吃饭睡觉,我马上就指着表上的第一条对她说,你看,这上写着,看起书来废寝忘食,你不就是这样的吗,你不是天
才,谁是天才!这给了她一种积极的暗示。
“我专找孩子的优点。
然后让这些星星之火,通过我们做家长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其成为燎原之势。
怎么夸张?记得我第一次给婷婷做应用题,十道只做对了一道。
也许这时候有的家长巴掌就过去了。
我没有。
错的地方不打叉,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勾。
然后发自肺腑地对她说:‘婷婷,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哎。
’小婷婷听了这话,自豪极了,越来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的多,升初中考试,数学考了99分。
“孩子学写作文的时候,很多家长都让孩子读范文,拿孩子的作文和范文相比,结果越比孩子越没信心。
一篇作文再差,总会有一两个句字写得好吧,我就用红笔把好的句子划出来,吃饭的时候,让婷婷当着全家人的面朗读,我们一起为她欢呼。
慢慢地一句变成两句,两句变成三句,她越来越爱写,能不出好作文吗?”
婷婷10岁那年,她写的6万字的科幻童话出版了。
无论怎样,周婷婷是个双耳全聋的残疾孩子,她比普通孩子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她比普通的孩子更需要自信自强的信念。
用周弘的话来说,她需要一种“伟人气质”。
让她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甚至别人做不到的你也能做到。
8岁时,父女俩在陕西扎针,父亲偶尔从一本书中学到了一种快速记忆法,他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1000位数编成一个个荒诞离奇的故事,讲给小婷婷听。
父女俩一边讲,一边笑得前仰后合,不知不觉中,婷婷记住了这1000位数的排序。
8岁的聋童能背出圆周率1000位,这在当时成了轰动一时的消息。
在后来的日子里,这种能力给了婷婷许多的暗示。
婷婷从4年级跳到6年级,别的孩子已经学过一年英语了,而她还是零起步,更何况她还是个聋儿。
父亲鼓励她说,婷婷,太了不起了!3岁半还不会讲话,现在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能背圆周率1000位。
双耳全聋的孩子竟然自学英语,婷婷十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并光荣地受到江总书记的接见;十六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
二十岁至今在美国最著名的聋人大学——盖劳德特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荣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人物。
周婷婷的故事是一部励志片,鼓舞了很多的聋哑人;其实更应该说这是一位平凡却又不平凡的父亲的育才之路,它让很多的家长受到很多的启发,不仅仅是聋哑孩子的父母,包括所有正常孩子的父母。
周婷婷的父亲周弘当初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一个普通的家庭,可是却凭借它对孩子执着的爱,不放弃不抛弃,久经磨难,最后他真的成功了,而且非常的成功!周弘把聋女培养成了留美研究生,他自己也从工人成为“赏识教育”的创始人。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当中,在经历了许多痛苦挫折后,他最终发现:寻找幸福感、快乐感是人的生命的需求。
孩子处于生命的初始阶段,更是需要他人的欣赏,并从中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
快乐给孩子积极的人生观、自信与不断进取精神,而这一切反过来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
周弘育女成才的故事让我们知道,先天缺陷后天补,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功!孩子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只是父母的放弃。
孩子伤残只是身体的一部分,他们身上还存在着巨大的生命力和潜能。
在适当的情况下,这种潜能甚至能超长发展。
许多残疾孩子靠着后天的培养,扬长避短成为相当杰出的人物。
每一位成功的残疾孩子背后都有一位或一对可敬的父母,他们以自身坚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给与孩子爱心、勇气和生活的信念,是他们,开启了孩子的成功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