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5届高考大市一模、二模、调研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0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2015·湖北孝感一模·23)23.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由来已久。
由于满族妇女不缠足,清政府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屡禁不止。
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传教会组织了各种“天足会”,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部分人“穿上了简洁的鞋子”。
这反映出()
A.清政府强制推行满族习俗B.外国教会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C.移风易俗任重道远D.西方文明具有优越性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不缠足
【解析】缠足不是满族习俗,与清政府强制推行无关,故A项错误;外国传教会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推动社会习俗变革,不是文化侵略,故B项错误;虽然清政府下令禁止,外国教会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缠足仍然屡禁不止,移风易俗任重道远,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东西方文明的对比,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湖北荆州一模·17)17.民国初年出现了戒除鸦、雀、鸨“三鸟”的进德会,提倡“当然进德”、“自然进德”。
进德会创办的主要目的是()
A.宣传男女平等思想B.抵制尊孔复古逆流
C.注重国计民生改善D.扭转社会不良风气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析】戒除鸦、雀、鸨等社会陋习,与宣传男女平等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也与抵制尊孔复古逆流无关,故B项错误;戒除这些社会陋习有助于促进个人身心健康,故C项正确;
戒除鸦、雀、鸨等社会陋习,扭转了社会不良风气,但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5·湖北宜昌高三一调·27)27.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
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
这种现象说明()
A.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
C.部分清廷官员逐步认同近代观念D.晚清时各省已摆脱中央政治控制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析】鸦片战争后传统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变迁而非1906年,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仅为部分陋习、部分省份,不能说明此时陋习基本被清除,故B项错误;从材料“湖北、江苏、河
南等省纷纷效仿”能说明部分官员已经接受一些近代习俗,故C项正确;一些省份仅革新陋习,不足以说明地方摆脱中央控制,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5·湖北武汉5月模拟·28)28.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
为此,立宪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
“剪发易服”与“国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
A.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B.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
C.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D.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
【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服饰西方化
【解析】根据题干中“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的信息可知服饰西化损害了国内传统纺织企业的利益,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及传统文化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中也并未提及宪政改革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A
5.(2015·湖北武昌高三5月调研·28)28.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
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
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是()
A.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B.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D.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
【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消费观念变革
【解析】材料强调改变传统崇尚节俭的观念,通过刺激消费拉动生产,达到“裕国足民”。
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属于外因,不是根源,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与对传统消费观念的冲击无关,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求扩大国内市场,要求民众改变消费观念,是其根源,故C项正确;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只是表面现象,根源在于清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对于扩大国货市场的需要,故D项错误。
【答案】C
6.(2015·湖北黄冈一模·30)30.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
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
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碎)。
这反映了()
A.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
B.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
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析】从材料“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信息可知,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故A项正确;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是西方文化对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强调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A
7.(2015·湖北黄冈二模·34)34.1966~1976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66年为583元,1976年为575元,有小幅下降。
全国职工工资总额'1966年为296亿元,1976年为489亿元,增长65%。
这说明()
A.人民生活水平长时间未得到明显改善
B.人口的急剧增长抵消了发展成就
C.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
D.政府保证了城镇人口的充分就业
【考点】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
【解析】文革期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有小幅下降,说明人民生活水平长时间未得到明显改善,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发展成就的抵消,故B项错误;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有小幅下降,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没有提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充分就业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A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1.(2015·湖北天门高三4月调研·30)30.2014年1月,浙江宁波历史最悠久的电影院——民光影城被省商务厅授予“浙江老字号”铜牌。
1931年宁波商人李济民投建该影城,上世纪50年代收归国有,虽因各种原因多次更名,但历经八十多年风雨沧桑,它已成为宁波的文化坐
标。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座影城()
A.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电影票价一度持续暴涨
B.在大跃进时期因日均放映数量过低而被收归国有
C.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播放“革命样板戏”为主
D.在20世纪80年代的市场经济中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电影发展
【解析】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统区,政局腐败不堪,经济全面崩溃,物价飞涨,故A项正确;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后,影城收归国有,而不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故B项错误;“革命样板戏”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而不是20世纪50年代末,故C项错误;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而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还没有发展市场经济,故D项错误。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