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气体问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3第八章气体 专题复习理想气体的图像问题(16张PPT)课件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3第八章气体 专题复习理想气体的图像问题(16张PPT)课件

例3.某种喷雾器的贮液筒的总容积为7.5 L,如图所示,装入6 L的药液后再用密封 盖将贮液筒密封,与贮液筒相连的活塞式打气筒每次能压入300 cm3、1 atm的空 气,设整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求:
(1)要使贮液筒中空气的压强达到4atm,打气筒应打压几次?
(2)当贮液筒中空气的压强达到4 atm时,打开喷嘴使其喷雾,直到内外气体压强相 等,这时筒内还剩多少药液?
V-T
V=CpT,斜率 k=Cp ,即斜率越大,压强越小
例1:下图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压强p与体积V关系图象,它由状态A经等 容过程到状态B,再经等压过程到状态C。设A、B、C状态对应的温度分
别为TA、TB、TC,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C )
A.TA<TB,TB<TC B.TA>TB,TB=TC C.TA>TB,TB<TC D.TA=TB,TB>TC
强分别为( D )
• 2.一个自行车内胎的容积是2.0 L.用打气筒给这个自行 车打气,每打一次就把1.0×105Pa的空气打进去125 cm3 .设打气前胎内有0.5 L压强为1.0×105Pa的空气,打了 20次,胎内的压强有多大?假定空气的温度不变.
变式.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在这一过程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气体体积变小 B.气体温度降低 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D.气体的内能不变
变式: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ab过程到达状态b或者经 过ac过程到达状态c。设气体在状态b和状态c的温度分别为Tb和Tc,在过
第八章专题一
学习目标 1. 掌握理想气体的图像问题。 2.掌握变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综合应用。
一、 气体状态变化的图象问题

2022年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10 气体压强中考问题(学生版)

2022年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10 气体压强中考问题(学生版)

专题10 气体压强问题1.实验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通常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①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

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②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③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3.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4.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气压计分为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5.对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总结:【例题1】(2020四川南充)关于气体压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将玻璃管由竖直变倾斜,管中水银柱的长度不变B. 能用吸管将杯中饮料吸进嘴里,是利用了大气压强C. 一标准大气压可托起约10.3m高的水柱D. 高空飞行的大型客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对点练习】(1)图A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m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2)关于图A现象的成因,十七世纪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否认大气压存在,玻璃管内本应充满液体,液面下降是因为管内的部分液体变成气体,管内气体越多,液面下降越多。

观点二:管内液面上方是真空,大气压支撑起液柱。

2025年高中物理复习配套课件含答案解析 专题二十四 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应用

2025年高中物理复习配套课件含答案解析  专题二十四 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应用

热点题型探究
(1)在该市检测时大钢瓶所处环境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答案] 21 ℃
[解析] 大钢瓶的容积一定,从北方到该市对大钢瓶内气体,
1

1
=
2
2
解得2 = 294 K,故2 = 21 ℃
热点题型探究
(2)一个大钢瓶可分装多少小钢瓶供病人使用?
[答案] 124
热点题型探究
[解析] 设大钢瓶内氧气由状态2 、2 等温变化为停止分装时
质量为0 的理想气体,活塞可沿汽缸
滑动且与汽缸壁保持良好的气密性.连
接、的细管上有两个阀门K1 、K 2 ,当向右拉活塞时,保持K1 打开,K 2 闭合;
向左推活塞时,保持K1 闭合,K 2 打开.活塞开始时位于汽缸的最左端,若环境温
度始终保持不变,外界大气压为0 ,不计细管体积的影响.
1
由盖-吕萨克定律有
0
解得2 =
4
0
3
=
2
2
热点题型探究
例6
导热良好、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
封闭,右端开口.初始时,管内水银柱及空气柱长度如图
所示,下方水银柱足够长且左、右两侧水银面等高.已知
大气压强0 = 75 cmHg保持不变,环境初始温度为
1 = 300 K.现缓慢将玻璃管处环境温度提升至2 = 350 K,
解得1 = 0 +
3

对活塞Ⅰ,由平衡条件有2 + 0 ⋅ 2 + ⋅ 0.1 = 1 ⋅ 2
解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40

热点题型探究
(2)缓慢加热两活塞间的气体,求当活塞Ⅱ刚运动到汽缸连接处时,活塞间气
体的压强和温度.

【教案】专题复习——气体的性质与制取

【教案】专题复习——气体的性质与制取

【教案】专题复习——气体的性质与制取第一章:气体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体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无臭等。

2. 让学生掌握气体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溶解性等。

3. 让学生了解气体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二、教学内容:1. 气体的基本性质2. 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3. 气体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气体的基本性质。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观察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性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气体在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气体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无臭等。

2. 进行实验,观察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溶解性。

3. 分析气体在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气体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举例说明气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气体的制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

3. 让学生学会正确操作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备。

二、教学内容:1. 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2.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3.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备及操作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观察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

3. 采用操作演示法,让学生学会正确操作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备。

四、教学步骤:1. 讲解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如排水法、分解法等。

2. 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

3. 演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备及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五、课后作业:1. 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

2. 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

3. 复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备及操作。

六章:气体的收集与储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体的收集方法,如排水法、排空气法等。

2. 让学生掌握气体的储存方法,如气瓶储存、真空储存等。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2022高考题模考题训练专题115变质量气体问题(解析版)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2022高考题模考题训练专题115变质量气体问题(解析版)

2023高考一轮知识点精讲和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第十九章 热学 专题115 变质量气体问题 第一部分 知识点精讲气体实验定律的适用对象都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但在实际问题中,常遇到气体的变质量问题;气体的变质量问题,可以通过巧妙地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把“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的问题,从而可以利用气体实验定律或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常见以下四种类型:1.充气问题:向球、轮胎等封闭容器中充气是一个典型的“变质量”问题。

只要选择容器内原有气体和即将打入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把充气过程中的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

2.抽气问题:从容器内抽气的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质量不断减小,这属于变质量问题。

分析时,将每次抽气过程中抽出的气体和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可把抽气过程中的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

3.分装问题:将一个大容器内的气体分装到多个小容器中的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变质量问题。

分析这类问题时,可以把大容器中的气体和多个小容器中的气体看成整体来作为研究对象,可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

4.漏气问题:容器漏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断发生变化,属于变质量问题,不能用相关方程求解。

如果选漏出的气体和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研究对象,便可使问题变成定质量问题,再用相关方程求解即可。

第二部分 最新高考题精选1.(2022·全国理综甲卷·33(2))(10分)如图,容积均为0V 、缸壁可导热的A 、B 两汽缸放置在压强为0p 、温度为0T 的环境中:两汽缸的底部通过细管连通,A 汽缸的顶部通过开口C 与外界相通;汽缸内的两活塞将缸内气体分成I 、Ⅱ、Ⅲ、Ⅳ四部分,其中第II 、Ⅲ部分的体积分别为018V 和014V 。

环境压强保持不变,不计活塞的质量和体积,忽略摩擦。

(i )将环境温度缓慢升高,求B 汽缸中的活塞刚到达汽缸底部时的温度;(ⅱ)将环境温度缓慢改变至02T ,然后用气泵从开口C 向汽缸内缓慢注入气体,求A 汽缸中的活塞到达汽缸底部后,B 汽缸内第Ⅳ部分气体的压强。

气体定律的练习题

气体定律的练习题

气体定律的练习题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表示为PV = 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力,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绝对温度。

1. 一个容器中有2mol的氧气,该容器的体积为10L,温度为20°C。

计算氧气的压力。

解析:首先将温度转换为绝对温度,即20°C + 273.15 = 293.15 K。

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得到P * 10 = 2 * 8.314 * 293.15,解得P ≈ 38.85 Pa。

2. 一瓶氮气的体积为5L,温度为25°C,物质的量为0.5mol。

求氮气的压力。

解析:将温度转换为绝对温度,即25°C + 273.15 = 298.15 K。

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得到P * 5 = 0.5 * 8.314 * 298.15,解得P ≈ 81.86 Pa。

二、玻意耳-马略特定律根据玻意耳-马略特定律,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和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成反比。

3. 一气缸中的气体初始压力为2 atmos,体积为10L。

如果将气体的体积减小为5L,求气体的最终压力。

解析:根据玻意耳-马略特定律,初始压力P1 * 初始体积V1 = 终端压力P2 * 终端体积V2,代入已知条件,得到2 * 10 = P2 * 5,解得P2 = 4 atmos。

4. 一容器中的氧气体积为10L,压力为2 atm。

如果将氧气体积增大到20L,求氧气的最终压力。

解析:根据玻意耳-马略特定律,初始压力P1 * 初始体积V1 = 终端压力P2 * 终端体积V2,代入已知条件,得到2 * 10 = P2 * 20,解得P2 = 1 atm。

三、查理定律根据查理定律,当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

5. 一个容器中含有3mol的气体,体积为12L。

如果将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到6mol,求气体的最终体积。

解析:根据查理定律,初始物质的量n1 / 初始体积V1 = 终端物质的量n2 / 终端体积V2,代入已知条件,得到3 / 12 = 6 / V2,解得V2 = 24L。

微专题(压强)气体压强问题—(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微专题(压强)气体压强问题—(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微专题9-6 气体压强问题知识· 解读1,理解气体压强地三个角度2,常见两种模型=p0S+mg平衡时对气体A有:对气体B有:p B+ρgh所以p B=p0+ρg(h典例· 解读例1,如图所示,内径均匀地U形管中装入水银,两管中水银面与管口地距离均为l=10.0 cm,大气压强p0=75.8 cmHg时,将右侧管口封闭,然后从左侧管口处将一活塞缓慢向下推入管中,直到左右两侧水银面高度差达h=6.0 cm为止.求活塞在管内移动地距离.例2,如图中两个汽缸质量均为M,内部横截面积均为S,两个活塞地质量均为m,左边地汽缸静止在水平面上,右边地活塞和汽缸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下。

两个汽缸内分别封闭有一定质量地空气A,B,大气压为p0,重力加速度为g,求封闭气体A,B地压强各多大?培优· 训练1,如图所示地甲,乙两个容器,由一细管相通,细管中间有一开关K,先把开关关上,在两容器中装有不同量地水,甲中水面比乙中水面高,然后将甲容器地上口密封,打开开关K 后,下面哪个判断是正确地( )A ,甲中地水能往乙中流,直到乙地水面比甲中地水面高出一些为止B ,甲中地水不能往乙中流,水面高度都不变C ,甲中地水能往乙中流,直到两容器中地水面相平为止D ,甲中地水能往乙中流一些,但甲地水面一定比乙地高A S =p 0S 题图乙中选汽缸为研究对象得=p 0-Mg取左侧气柱为研究对象第1题图第2题图甲乙2,如图所示,竖直地弹簧支持着一倒立气缸内地活塞,使气缸悬空而静止.设活塞与缸壁间无摩擦,可以在缸内自由移动.缸壁导热性良好,缸内气体地温度能与外界大气温度相同.下面结论中正确地是( )A.若外界大气压增大,则弹簧地压缩量将会增大一些B.若外界大气压增大,则气缸地上底面距地面地高度将增大C.若外界气温升高,则气缸地上底面距地面地高度将减小D.若外界气温升高,则气缸地上底面距地面地高度将增大3,若已知大气压强为p0,在图中各装置均处于静止状态,图中液体密度均为ρ,求被封闭气体地压强。

大学化学基础研习专题(气体和溶液复习题).doc

大学化学基础研习专题(气体和溶液复习题).doc

习题一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水溶液蒸气压最大的是()a.0.1 mol ・ L1 KC1b.0.1 mol ・ L^CizIfeOnc.lmol • L H2SO4d.lmol • L C2H22O112.等压下加热,下列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5%C6H12O6溶液 b.5%C12H22O u溶液C.5%(NH4)2CO3溶液 d.5%C3HQ3 溶液3.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下列水溶液渗透压最小的是()a.C6H]2()6b.BaCbc.HAcd.NaCl4.含30gCO(NH2)2的0.5L溶液渗透压为□,含0.5molC6H12O6的1L溶液渗透压为n 2,在相同温度下则()a.n !< n 2b. n F n 2c. n i> n 2d.无法判断5.0.01mol kg1C6H1206水溶液和O.Olmol kg ^NaC 1水溶液在下列关系屮正确的是()乩蒸气压相等 b.葡萄糖溶液凝固点较高c.无法判断d.NaCl溶液凝固点较高6.将一块冰放在0°C的食盐水屮则()a.冰的质最增加b.无变化c.冰逐渐溶化d.溶液温度升高7.0.1%葡萄糖溶液(凝因点为TG与0.1%白蛋白溶液(凝固点为TJ的凝固点的关系是()a.T fl> T t2b.T n= T oc.T fl< T l2d.无法判断8.测定非电解质摩尔质量的较好方法是()乩蒸气压下降法 b.沸点升高法c.凝固点下降法(L渗透压法9.测定高分了化合物摩尔质量的较好方法是()a.蒸气压下降法b.沸点升高法c.凝固点下降法d.渗透压法10・用半透膜隔开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为了保持渗透平衡,必然在浓蔗糖溶液上方施加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a.浓蔗糖溶液的渗透压b.稀蔗糖溶液的渗透压c.两种蔗糖溶液的渗透压Z和d.两种蔗糖溶液的渗透压Z并H.下列四种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溶液的渗透压rti大到小的次序为()a.HAc>NaCl>C6Hi206>CaC12b.C6H12O6>HAc>NaCl>CaC12c.CaCl2>IIAc>C6lIi20c.>NaCld.CaCl2>NaCl>HAc>C6Hi20612.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在不断沸腾时,具沸点()a・恒定不变 b.不断降低c.不断升高d.无规律变化13.为防止水在仪器中结冰,可以加入甘油以降低凝固点,如需冰点降至271K,则在100g水屮应加甘油(M甘油二92g • moL_,)()a. 10gb. 120gc. 2. Ogd. 9. 9g14.质量摩尔浓度的优点是()a.准确度高b.使用广泛c.计算方便d.其值不随温度变化15.胶体分散系屮,分散质粒了大小范围为()|a. <lnmb. l-100nmc. >100nm cl. lOOOOnm16.决定溶胶稳定性的因素是()a.电动电势b.势力学电势c.电渗的速率d.电渗的程度17.把两种电性相反的溶胶混合,要使溶胶完全聚结的条件是()a.两种溶胶离了数忖相等。

专题复习一空气和氧气

专题复习一空气和氧气

专题复习一空气氧气【要点精讲】1.空气(1)空气的成分: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空气含有的各种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2)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同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不同的纯净物,如用O2表示氧气,用NaOH表示氢氧化钠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纯净物组成,没有固定的组成,也没有固定的性质,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

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只是简单地混合在一起。

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种物质都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如空气、汽水等。

2.氧气(1)氧气的工业制法一一分离液态空气法(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从药品、反应条件、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收集装置、操作步骤、检验方法、验满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

①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二氧化锰②反应原理:③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水溶性、气体的密度。

具体装置从略。

④操作步骤: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将药品装入试管(或锥形瓶或广口瓶)中; c.从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收集氧气。

⑤收集方法: a.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⑥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⑦验满方法: a.用排水法集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证明瓶中没有水,即已集满。

b.用向上排空气法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注意:不能伸入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3)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木炭(主要成分是碳)黑色固体、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硫磺(硫)黄色粉末、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无烟、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红磷暗红色固体、黄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剧烈燃烧,耀眼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铁银白色固体,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用火柴引燃细铁丝,剧烈燃烧,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石蜡白色固体,黄白色光,明亮火焰,放热,稍有黑烟,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4)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气体性质推断题汇总及答案

气体性质推断题汇总及答案

气体性质推断题汇总及答案
题目1:
一瓶氧气和一瓶氮气,它们外形一样,重量一样,在正常大气压下,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一样吗?
答案:一样。

因为它们在相同的温度下,吸收的热量由内能决定,与它们的化学成分和分子大小无关。

题目2:
同一质量的同种气体在相等的体积和温度下混合时,混合气的分压强度增大了吗?
答案:不一定,与两种气体的分子之间作用有关。

如果气体A 和气体B之间相互作用力小于气体A内分子间作用力和气体B内分子间作用力,则以该温度下,气体A与气体B混合的分压强度之和小于两者分别各自的分压强度之和;如果相互作用力大于两气体内部的作用力,则混合气的分压强度之和大于各自的分压强度之和。

题目3:
在常压下,1L氧气(O2)在25℃下可以溶解0.04克,而1L
二氧化碳(CO2)在25℃下只能溶解0.02克,暗示氧气比二氧化

A.分子量大
B.游离能低
C.化学活性强
D.分子之间缔合力小
答案:D。

氧气分子之间缔合力弱,容易吸附在水等介质的表面,而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缔合力较强,容易形成络合物而难以溶解。

题目4:
一个二つ相等、内装气体的温度计,它的校准是在1大气压下的,如果该温度计被带到了2000米高度,此时读数偏向哪里了?
答案:读数偏低。

因为气压减小,导致液柱下降,读数偏低。

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5章热学专题强化20变质量问题理想气体的图像问题关联气体问题

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5章热学专题强化20变质量问题理想气体的图像问题关联气体问题

气体状态变化图像的分析方法 (1)明确点、线的物理意义:求解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问题,应当明 确图像上的点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一个平衡状态,它对应着三个 状态参量;图像上的某一条直线段或曲线段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 态变化的一个过程。
(2)明确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在V-T图像(p-T图像)中,比较两个 状态的压强(或体积)大小,可以比较这两个状态到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大 小,其规律是:斜率越大,压强(或体积)越小;斜率越小,压强(或体积) 越大。
解得旋转后上部分气体压强为 p1=2p0 旋转前后,下部分气体发生等温变化,下部分气体体积增大为12SL0 +SL0=32SL0,则 p0·SL0=p2·32SL0 解得旋转后下部分气体压强为 p2=23p0。
(2)对“H”型连杆活塞整体受力分析,活塞的重力mg竖直向下,上部 分气体对活塞的作用力竖直向上,下部分气体对活塞的作用力竖直向 下,大气压力上下部分抵消,根据平衡条件可知p1S=mg+p2S
(1)在该市检测时大钢瓶所处环境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2)一个大钢瓶可分装多少小钢瓶供病人使用。 [答案] (1)21 ℃ (2)124
[解析] (1)大钢瓶的容积一定,从北方到该市对大钢瓶内气体,有Tp11 =Tp22解得 T2=294 K,故 t2=21 ℃。
(2)设大钢瓶内氧气由状态p2、V2等 温变化为停止分装时的状态p3、V3, 则p2=1.26×107 Pa,V2=0.04 m3, p3=2×105 Pa 根据p2V2=p3V3 得V3=2.52 m3 可用于分装小钢瓶的氧气 p4=2×105 Pa, V4=(2.52-0.04)m3=2.48 m3
V T3
解得ρ3=1.18 kg/m3。 [答案] (1)1.41 kg/m3 (2)1.18 kg/m3

初中化学气体制取专题复习

初中化学气体制取专题复习

初中化学气体制取专题复习1.氧气的制取氧气的制取实验原理是通过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反应来产生氧气。

发生装置采用“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可采用密度排空气法或溶解性排水法。

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若木条能够复燃,则说明收集气体是氧气。

2.二氧化碳气体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制取的原理是通过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发生装置采用“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采用密度排空气法。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能变浑浊,则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3.两种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对比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有所不同。

氧气的制取采用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反应,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采用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

收集装置方面,氧气可采用密度排空气法或溶解性排水法,而二氧化碳气体则采用密度排空气法。

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而二氧化碳气体则需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带火星的木条放置于集气瓶口,木条能够复燃。

验水变浑浊。

将燃着的木条放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火焰熄灭。

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加药品,固连接仪器,再次检查气密性,验步定装置,加热,收集气体,拿出导管,加药品,收集气体,骤灭酒精灯。

1、在实验室中可选择下图装置制取气体。

1)若选择B、F组合一套装置制取了某气体,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无法回答,因为题目没有给出B、F组合的图示和装置说明。

2)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其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加热。

2、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1)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需将试管管口稍向下倾斜,否则试管有可能炸裂,原因是:若试管口向上,试管口形成的水珠会倒流至试管底部,热的试管底遇冷会炸裂。

2)实验室通常用C装置制取CO2,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气体的检验和除杂》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气体的检验和除杂》
H2O→ CO2 → H2 → CO
2.若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则应先检验水蒸气。
用以下装置组合出合适的顺序检验下列混合气体:
第一组: CO2、 H2O E→D 第二组:H2、H2O E→A→C→E
第三组:CO、CO2 D→B→C→D
第四组:H2、HCl
F→A→C→E
AgNO3溶液
F
例题2 为了验证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HCl三种气体组成,请从下图
试纸变蓝
NH3+H2O=NH3.H2O
2H +O = 2H O 点冷一水通铜依酸燃的沾的过(次铜,烧有烧灼 黑 通 粉先杯澄杯热色过末罩,清。的)无和一后石氧,水澄干罩灰化再硫清
石灰水
有黑水色珠粉生末成变,红石, 灰无水水无硫变酸化铜。粉末
点燃 CuO+2H2 =2Cu+H2O2
无变水蓝珠,澄生清成石,灰石水 灰无水变变化浑浊。
例题3 草酸(H2C2O4)是一种无色晶体,实验
室用其加热制取CO气体: H2C2O4 =CO↑+CO2 ↑ + H2O
制1加热O草2 酸(制O取2、CHO2的、发CO生2装)置相应同选的用装与置实验 室
2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O,并用CO还原氧化铁,
写出各装置正确连接顺序 EFHGDCAB (字母)
碱溶液( NaOH )、碱性溶 液(Na2CO3或NaHCO3 )、水

SO2+2NaOH=Na2SO3+H2O CO+O2 = 点CO燃2 CO2+2NaOH=Na2CO3+H2O
酸与碱或碱性物质的反应及气体 在水中溶解度大
气体在水中溶解度大
例题1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

高中物理热学气体专题带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热学气体专题带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热学气体专题复习一: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气体压强的产生:大量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分子对器壁频繁、持续地碰撞产生了气体的压强。

单个分子碰撞器壁的冲力是短暂的,但是大量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就对器壁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

所以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气体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①微观因素:气体压强由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和平均动能决定:A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即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大,在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分子数就多;B气体的温度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每个气体分子与器壁的碰撞(可视为弹性碰撞)给器壁的冲力就大;从另一方面讲,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大,在单位时间里撞击器壁的次数就多,累计冲力就大。

②宏观因素:气体的体积增大,分子的数密度变小。

在此情况下,如温度不变,气体压强减小;如温度降低,气体压强进一步减小;如温度升高,则气体压强可能不变,可能变化,由气体的体积变化和温度变化两个因素哪一个起主导地位来定。

③因密闭容器的气体分子的数密度一般很小,由气体自身重力产生的压强极小,可忽略不计,故气体压强由气体分子碰撞器壁产生,大小由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和温度决定,与地球的引力无关,气体对上下左右器壁的压强大小都是相等的。

1.关于理想气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由气体的重力产生的B. 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频繁碰撞产生的C. 一定质量的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气体压强也越大D. 压缩理想气体时要用力,是因为分子之间有斥力2.将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理想气体放入相同容器,体积不同,则这两部分气体A. 平均动能相同,压强相同B. 平均动能不同,压强相同C. 平均动能相同,压强不同D. 平均动能不同,压强不同cm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压缩气体,气体的压强会变大。

这是因为气体分子的A. 密集程度增加B. 密集程度减小C. 平均动能增大D. 平均动能减小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不变时,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的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B. 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C. 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其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大量分子的运动也是无规律的D. 可看作理想气体的质量相等的氢气和氧气,温度相同时氧气的内能小5.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体体积是指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 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气体的温度就越高C. 当气体膨胀时,气体的分子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少D. 气体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的重力产生的,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没有压强二:平衡状态下气体压强计算(1)液体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6、如图,玻璃管中灌有水银,管壁摩擦不计,设p 0=76cmHg 水银柱长度L=10cm,求封闭气体的压强(单位:cm)7、如图,玻璃管中灌有水银,管壁摩擦不计,设p0水银柱重力mg=10N S=1 cm2,求封闭气体的压强。

2025高考物理总复习充气、抽气、灌气、漏气模型

2025高考物理总复习充气、抽气、灌气、漏气模型
示,刹车助力装置可简化为助力气室和抽气气室等部分构成,连杆AB与助力活
塞固定为一体,驾驶员踩刹车时,在连杆AB上施加水平力推动液压泵实现刹车。
助力气室与抽气气室用细管连接,通过抽气降低助力气室压强,利用大气压与
助力气室的压强差实现刹车助力。每次抽气时,K1打开,K2闭合,抽气活塞在
外力作用下从抽气气室最下端向上运动,助力气室中的气体充满抽气气室,达
程为p1(V+nV0)=p2V2。若初态时内外气体压强不同,则体积不等于内外气
体体积之和,状态方程应为p1V+np1'V0=p2V2。
抽气与充气问题不太一样——灵活选取研究对象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另外,状态方程分态形式的应用也是解决充气和抽气问题的快捷方法。
题型三
灌气模型
典题3 某南方医院从北方购置了大钢瓶氧气(如图所示),每个钢瓶内体积
(2)设容器内原有消毒液体积为V3,已知打气140次能把消毒液全部喷完,桶
内需保持雾化气压,则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0(V+140×0.1 L)=1.5p0(V+V3)
代入数据解得V3=9 L,即原有9 L消毒液。
审题指导
关键词句
获取信息
用塞子密封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始体积
为1 L……已知封闭气体初态压强与外界大气 初始状态已知
等质量问题,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
题型一
充气模型
典题1 为保障师生在校的健康安全,某校校医室制定了师生返校后的消杀方案,
对课室、图书馆、饭堂等场所进行物表与空气消毒。该方案利用如图所示的便
携式消毒器,桶内消毒液上方用塞子密封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始体积为1 L。
使用时利用打气筒进行打气,封闭气体压强达到1.5p0时,即可把消毒液以雾化的

高考物理复习《气体》专题一-变质量问题(教师版)

高考物理复习《气体》专题一-变质量问题(教师版)

《气体》专题一 变质量问题对理想气体变质量问题,可根据不同情况用克拉珀龙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实验定律进行解答。

方法一:化变质量为恒质量——等效的方法在充气、抽气的问题中可以假设把充进或抽出的气体包含在气体变化的始末状态中,即用等效法把变质量问题转化为恒定质量的问题。

方法二:应用密度方程一定质量的气体,若体积发生变化,气体的密度也随之变化,由于气体密度 m V ρ=,故将气体体积m V ρ=代入状态方程并化简得:222111T p T p ρρ=,这就是气体状态发生变化时的密度关系方程.此方程是由质量不变的条件推导出来的,但也适用于同一种气体的变质量问题;当温度不变或压强不变时,由上式可以得到:2211ρρp p =和T T 211ρρ=,这便是玻意耳定律的密度方程和盖·吕萨克定律的密度方程.方法三:应用克拉珀龙方程其方程为。

这个方程有4个变量:p 是指理想气体的压强,V 为理想气体的体积,n 表示气体物质的量,而T 则表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还有一个常量:R 为理想气体常数,R=8.31J/mol.K=0.082atm.L/mol.K 。

方法四: 应用理想气体分态式方程若理想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质量为m 的气体分成两个不同状态的部分,或由若干个不同状态的部分的同种气体的混合,则应用克拉珀龙方程易推出:上式表示在总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同种气体进行分、合变态过程中各参量之间的关系,可谓之“分态式”状态方程。

1.充气中的变质量问题 设想将充进容器内的气体用一根无形的弹性口袋收集起来,那么当我们取容器和口袋内的全部气体为研究对象时,这些气体状态不管怎样变化,其质量总是不变的.这样,我们就将变质量的问题转化成质量一定的问题了.例1.一个篮球的容积是2.5L ,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时,每次把510Pa 的空气打进去3125cm 。

如果在打气前篮球里的空气压强也是510Pa ,那么打30次以后篮球内的空气压强是多少Pa ?(设在打气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图1解析: 由于每打一次气,总是把V ∆体积,相等质量、压强为0p 的空气压到容积为0V 的容器中,所以打n 次气后,共打入压强为0p 的气体的总体积为n V ∆,因为打入的n V ∆体积的气体与原先容器里空气的状态相同,故以这两部分气体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取打气前为初状态:压强为0p 、体积为0V n V +∆;打气后容器中气体的状态为末状态:压强为n p 、体积为0V .令2V 为篮球的体积,1V 为n 次所充气体的体积及篮球的体积之和则1 2.5300.125V L L =+⨯由于整个过程中气体质量不变、温度不变,可用玻意耳定律求解。

2021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气体的状态参量

2021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气体的状态参量

2021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气体的状态参量一、单选题1.如图,两端开口的弯管,左管插入水银槽中,右管有一小段水银柱,中间封有一段空气。

能使得左管内部水银面相对水银槽上升的操作是()A.环境温度降低少许B.把弯管向右侧倾斜一点C.把弯管竖直向上提一点D.把弯管竖直向下压一点2.关于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的体积等于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实际气体在温度不太高,压强不太低的情况下可以看作理想气体C.高温下自行车爆胎现象说明轮胎内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斥力增大D.当某一容器自由下落时,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3.描述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分别是()A.温度、压强、速度B.体积、压强、速度C.温度、压强、速率D.温度、压强、体积4.如图所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长直玻璃管,灌满水银后,开口端向下竖直插入水银槽中,稳定后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水银柱上端真空部分长度为L。

现将玻璃管竖直向上提一小段,且开口端仍在水银槽液面下方,则()A.h变大,L变大B.h变小,L变大C.h不变,L变大D.h变大,L不变5.如图所示,在U型管的封闭端A内有一部分气体,管中标斜线部分均为水银,则A内气体的压强p 应为下述关系式中是( )A .p =h 2B .p =p 0-h 2C .p =p 0-h 1-h 2D .p =p 0+h 1 6.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活塞封闭在竖直放置的导热汽缸内,活塞的质量不可忽略,下列可使被封闭气体压强变大的是( )A .环境温度升高B .汽缸向上加速运动C .汽缸自由下落D .将汽缸开口向下放置7.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光滑的直玻璃管,下端插入水银槽中,上端有一段高为h 的水银柱,中间封有一段空气,设外界大气压为0p ,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则:A .玻璃管下端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 h =B .中间空气的压强大小为0p p h =-C .若把玻璃管向下移动少许,则管内的气体压强将减小D .若把玻璃管向上移动少许,则管内的气体压强将增大8.如图所示,竖直圆筒是固定不动的,粗筒直径是细筒的2倍,细筒足够长,粗筒中A 、B 两轻质活塞(不考虑活塞的重力)间封有气体气柱长L =20cm 活塞A 上方的水银深H =10cm ,两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不计,用外力向上托住活塞B ,使之处于平衡状态,水银面与粗筒上端相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三:气体制备性质综合实验课前测试1:实验室气体制备方法延伸: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下图装置制取少量的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快速制备少量氧气,应选择;方程式为(2)若要快速制备少量氯气,应选择;方程式为(3)若要快速制备少量氨气,应选择;方程式为(4)若要快速制备少量乙炔,应选择;方程式为(5)若要快速制备少量SO2,应选择;方程式为(6)若要快速制备少量NO2,应选择;方程式为2、今有下列气体:H2、Cl2、CH4、HCl、NH3、NO、H2S、SO2,用图装置进行实验,填写下列空白:(1)当烧瓶干燥时,从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是从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是_____ _。

(2)当烧瓶中充满水时,可用来测量等气体的体积。

(3)当烧瓶中装入洗液,用于洗气时,气体应从口进入烧瓶。

教学过程气体反应原理O2NH3Cl2SO2CO2NONO2C2H4C2H2H2二:气体发生装置A装置:B装置:C装置:D装置:三、气体的净化(干燥)装置1、净化原则:①不损失主体气体;②不引入新杂质;③在密闭容器中进行;④先除易除的气体。

2、气体常见的净化装置:3、常见干燥剂及气体的干燥液态干燥剂固态干燥剂装置常见干燥剂浓硫酸无水氯化钙碱石灰可干燥气体不可干燥气体四:气体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1.设计原则:根据气体的溶解性或密度2装置类型排水(液)集气法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向下排空气集气法装置示意图适用范围典型气体五:尾气处理:1、通常有毒和有污染的尾气必须适当处理。

常用经典仪器有:a b c d e碱液吸收法水溶解法燃烧法袋装法2、防倒吸安全装置六:气体体积的测定1、原理:对于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或无 法用试剂直接吸收)的气体(如H2、O 2等)通 常采用排水量气法测量它们的体积,根据排出 的水的体积来确定气体的体积。

2、量气装置(3)读取体积:读数时注意:强化训练: 1、(2014·天津理综)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制氧气时,用Na 2O 2或H 2O 2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B .制氯气时,用饱和NaHCO 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 C .制乙烯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D .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 溶液吸收尾气2、(2014·上海)右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选项 X 收集气体Y A 碱石灰 氯化氢 水 B 碱石灰 氨气 水 C 氯化钙 二氧化硫 氢氧化钠 D氯化钙 一氧化氮氢氧化钠3、(2014·上海)右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 3的部分装置。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a 通入CO 2,然后b 通入NH 3,c 中放碱石灰B .b 通入NH 3,然后a 通入CO 2,c 中放碱石灰C .a 通入NH 3,然后b 通入CO 2,c 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D .b 通入CO 2,然后a 通入NH 3,c 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4、(2014·北京)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有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①中实验②中现象 A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肥皂水冒泡 B 加热NH 4Cl 和Ca (OH )2混合物 酚酞溶液变红 C NaHCO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Br 2的CCl 4溶液褪色XY冷水a饱和NaCl 溶液 b c5、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 ) ① CO 、O 2 ② Cl 2、CH 4 ③ NO 2、O 2 ④ N 2、H 2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②③6、(2013年石景山区一模)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装置①可用于除去Cl 2中含有少量HCl 气体B .按装置②所示气流方向可用于收集H 2、NH 3等C .装置③可证明非金属性Cl>C>SiD .装置④向左推动针筒活塞可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7、(08北京西城).右图是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可用于( )A .用浓盐酸跟二氧化锰反应制取Cl 2B .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取NH 3C .用电石跟水反应制取C 2H 2D .用浓硝酸跟铜反应制取NO 27、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除杂及收集装置如图所示。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是选项 a 中物质 b 中物质 c 中物质 d 中收集的气体 A 浓氨水 CaO 浓H 2SO 4 NH 3 B 浓硫酸 Na 2SO 3 浓H 2SO 4 SO 2 C 饱和食盐水 电石 CuSO 4溶液 CH ≡CH D 浓盐酸MnO 2饱和NaCl 溶液Cl 2NaOH 溶液Cl 2① ② ③ ④ Na 2CO 3Na 2SiO 3溶液稀盐酸8、某同学设计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气体的制备与收集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③收集的气体是 。

(2)向实验④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少量下列物质,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 .饱和食盐水 b .铜粉 c .醋酸钠固体 d .硫酸铜固体(3)用装置Ⅱ收集NO 气体,正确的操作是 。

(4)实验②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生成的气体中含有H 2S 杂质,为除去H 2S ,应使生成的气体通入 溶液中。

(5)实验⑤的离子方程式为 。

为避免生成的气体污染环境,使用Ⅱ装置吸收尾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⑥实验置备CO 2所用药品是否恰当,回答原因: (7)⑦实验为什么能置备NH 3的原因: (8)⑧实验写出相应的方程式:(9)⑨实验若要置备乙烯,还需要的实验仪器:相应的方程式为:9、为了探究氨的性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I .氨气的制取: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II .氨气的溶解性:有同学模仿排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的方法,建议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

你认为能否达到目的? (填“能”或“否”),理由是 。

III .氨气的碱性: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实验室常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的碱性。

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氨水呈碱性的原因 。

IV .氨气还原性:该小组用氨和CuO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探究氨的还原性,产物中得到一种红色固体和一种气体单质。

(1)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

(2)有同学认为:NH 3与CuO 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 2O 。

已知Cu 2O 是一种碱性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Cu +的稳定性比Cu 2+差(Cu + Cu+Cu 2+)。

请你帮助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该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u 2O : (3)在解决了问题(2)后,该小组又设计如下实验对Cu 2O 与CuO 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探究:取Cu(OH)2固体98g ,加热至80℃~1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1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为红色粉末A 。

冷却后称量,质量为72g 。

则A 的化学式为 。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实验 药品 制取气体① Cu 、稀HNO 3 NO② 电石、水③ 双氧水、氯化铁溶液④ Zn 、 稀H2SO 4 H2 ⑤ NaClO 、盐酸 Cl2 ⑥ 碳酸钙和稀硫酸 CO2 ⑦ Na2SO3和浓硫酸 SO2 ⑧浓氨水和固体氢氧化钠NH3 ⑨ 无水乙醇和浓硫酸 C2H4H +10、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模拟生成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I)2H2S(aq)+SO2(g)=3S(s)+2H2O(l)(II)S(s)+Na2SO3(aq)Na2S2O3(aq)(III)(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注,若,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装置D的作用是。

装置E中为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

已知反应(III)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含有。

a .烧杯b .蒸发皿 c.试管 d .锥形瓶(4)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

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32 +2H+=S↓+SO2↑+H2O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1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实验目的。

(a 、b 为弹簧夹,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1)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已知酸性:亚硫酸>碳酸)① 连接仪器、 、加药品后,打开a 关闭b ,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②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装置A 中试剂是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 ③ 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 。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验证SO 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 在(1)①操作后打开b ,关闭a 。

② H 2S 溶液中有浅黄色浑浊出现,化学方程式是 。

③ BaCl 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分别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位置。

滴加的溶液 氯水 氨水 沉淀的化学式写出其中SO 2显示还原性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

NaHCO 3 饱和溶液 Na 2SiO 3溶液 ABaCl 2溶液 H 2S 溶液 铜片 浓硫酸 a b NaOH 溶液12、二氯化二硫(S2Cl2)在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

为在实验室合成S2Cl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①将干燥的氯气在110 ℃~140 ℃与硫反应,即可得S2Cl2粗品。

②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气体发生和尾气处理装置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改进后的正确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2)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