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管理中的积极心理学智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班级管理中的积极心理学智慧
作者:朱德贤
来源:《中学生博览》2021年第18期
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育成熟的过渡时期,也是积极自我形成的关键阶段。

班级管理不仅是维持课堂纪律、促进学科成绩提升的抓手,也是进行培养担当意识、实践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进行优势教育管理,有助于拓宽学生成长路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注重学生心理体验。

增强学生社会情感。

当前,高中生的情绪识别、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不仅要理性处理学生发生的问题,更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先处理学生情绪,再处理实际问题。

例如,班主任在面对两名同学争吵闹矛盾的时候,要注意分析争吵双方当时的情绪体验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处罚。

可以从情绪识别、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三方面提高学生社会情感。

一是激发情绪识别能力,拓宽积极体验来源。

如当自己感觉快乐的时候,可给自己一个赞赏的笑脸;当坏心情来临时,我们要帮
助学生思考丢掉坏心情、清除消极情绪的积极意义。

二是增强情绪表达的技能,更好地展示自己。

如两人一组,双方约定当抽出用来表示喜怒哀乐心情的不同卡片时,自己要作出相应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三是提高情绪管理技能,增加主观幸福感。

如通过ABCDE情绪疗法的五个步骤来练习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技能。

2.营造和谐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从而使其更具有发展性。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积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以愉悦的状态组织学习。

如课堂讨论时不预设答案,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日常测试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分析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进步有哪些;在课外实践中,不以牺牲学生休息时间来开展低效学習,让学生多参加兴趣活动。

3.共同制订班级规则。

建立积极型班级组织。

班主任管理学生的过程,也是与学生建立关系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给师生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也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

班级不仅是班级建设者的班级,更是班级组成者的班级。

在班级规则制订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引导作用,以班干部为核心,全体班级成员共同参与制订班级规则。

在民主协商氛围中制订的班级规则,更能获得班级成员的认可遵循。

民主、和谐的班级议事规则有助于形成积极的班级组织。

4.打造家校共同体。

培养德才兼备好学生。

高中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更是各方面综合教育的结果。

因此要想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仅靠学校是不够的。

对于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应当积极借助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资源,形成教育管理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如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更加深入了解孩子在校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美德,从而促进学生品格优势的发挥和积极心理意识的提升。

总之,积极心理学渗透在班级建设的全过程,在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等积极心理实践中,班级管理已经成为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促进了高中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养成和全面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