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性提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发性提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良好的问题思维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教师如何充分利用
启发性提问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很多教师探讨的问题。

启发性提
问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极为高效的作用。

本文剖析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中
应用启发性提问的有效策略,以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强高中生的数
学素养与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启发性提问提高效率
启发性提问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创新方法,其重点强调将学生做为课堂的
实际主体,并通过有效、有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合理的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教师可以主动采取启发性提问的方式辅助学生学习,启发性提问可以让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个人
能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1.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数学的教学模式单一,基本都是教师讲授知识点、讲例题,然后
学生模仿做练习,学生感觉枯燥,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氛围差。

虽然随着现代化
教学的实际变革,很多数学教师也做出相应的教学变革,但是部分教师过于看重
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变革,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即使在一定的教学
程度上丰富了课堂内容,但却没有达到实际的有效教学效果,未能更好地发展学
生的个人素养,导致教学质量没有真正提高。

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最主要的
是及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切实发挥启发性提问的作用,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

2.启发性提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用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恩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启发性提问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

教师
可以用创设情境、编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习惯。

例如在讲等比数列的通项时,可以编制以下故事。

古代有个
大臣立了大功,国王想要奖励他,要他提出要求,大臣说::“国王你在64格
的棋盘中,第一格放1粒大米,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格放8粒,...,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我就要第64格的大米数就行了,大王听了,那能有多少?”。

同学们,你觉得大臣要的粮食多不多?刚开始,很多同学都觉
得并不多,因为是以粒计算(一斤约有20000粒),但细想的同学很快就觉得没
法满足大臣的要求。

这样不仅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还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
的欲望,提高教学效率。

2.2、合理设计问题梯度启发学生探索
由于每个人的数学基础与学习能力不同,每个知识点的深浅度也不同,因此
教师在应用启发式设问时需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和知识点的难易来合理把握问题
的梯度,从而更好地增强问题教学的针对性,帮助全体学生进入知识点的探究学
习中。

例如:在讲等差数列求和前,可以给学生讲小高斯计算1+2+3+ (100)
故事作为引入,假如是要你计算,那么你会怎样算?能找到多少种方法?有没有
比小高斯更好的方法?如果我把100改为n,又怎算?这些问题,由简单到抽象,有些问题学生可以解答,有些不一定能解答。

首先他们可以一步一步算1到100
的和,其次也有同学会想到用配对的方法计算...。

但把100改为n后,学生就
感到困难。

通过这样,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问题的探索,教师也顺理介绍倒序
相加法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推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学生拓展自身的
数学思维的同时,强化个人实际素养。

2.3、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启发性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并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而是需要一个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课堂主导
作用,调动和引起每个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
何问题时,可以布置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一是已知直线方程如何求直线的方向
向量,二是怎样求一个平面的法向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很
好方法,让学生在一个小组中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讨论、理解基础知识,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2.4、巧妙设问才能发挥启发性提问的最大作用
教师要合理运用启发性提问这个教学手段,对于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做提问,因为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

高中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把握好启发性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可以提问超出教学范围的问题,避免难度过大,消耗掉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导致学生不愿意思考数学问题,致使启发性提问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当然,在提出问题时,难度也不能太低,不用思考都答对的问题意义不大。

例如,少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简单问题。

所有的提问都是有技巧性的,掌握好技巧才能提升效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采用启发性问题策略时,应探究出其中的技巧,让课堂变得高效。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把握好提问的时间,在最合理的时机提出问题,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都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中,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熟悉的知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升学生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具体实践中应当注意启发性提问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为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再引导学生们去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启发性提问方法的积极作用,通过组建教学新活动来带领学生更好的分析、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芳玲.关于启发性提问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途径[J].数学学习研究,2016(4):35.
[2]胡泉.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逻辑起点———浅谈启发性提问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2017,6(9):244.
[3]邹金贵.关于启发性提问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读写(教育教学刊),2016,13(4):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