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绣的艺术效果及作品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汴绣的艺术效果及作品风格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汴绣刺绣的艺术特点探析
【第一章】汴绣的传统技法及其传承研究绪论
【第二章】汴绣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3.1-3.2】汴绣技术规程与汴绣针法的构成
【3.3-3.4】汴绣针法特征与应用实践
【第四章】汴绣的艺术效果及作品风格
【第五章】汴绣与其它绣品的比较
【第六章】汴绣的产业现状及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汴绣艺术的现代化应用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汴绣的艺术效果及作品风格
传统工艺,文学艺术,都离不开时代背景,都逃避不了时代的烙印。
中国关于刺绣最早见于史籍《尚书-益稷》,创立了"衣绘而裳画";的章服制度,当时的刺绣只服务于上层阶级。
从汉晋时期出土的刺绣实物中,这时期的汴绣风格集写实与写意于一体,造型夸张,多用龙凤等纹样,构图严谨,神韵饱满;唐代汴绣开始由实用性向欣赏性发展,且佛教盛行,欣赏品多为佛像,人物神态祥和。
宋代是汴绣发展的全盛时期,受当时统治阶级的影响,上行下效,刺绣开始于与绘画书法结合,形成汴绣欣赏品,风格精细雅洁。
至现代,汴绣在继承宋绣传统工艺基础上,博采众家所长,不仅能把远近、明暗等表现出来,而且使汴绣内容更加丰富,立体。
绣品既有苏绣淡雅素净的风格,又有湘绣的明快活泼的特点,经过汴绣人不断完善,形成自己针法细腻,雅洁质朴,层次清晰,形象生动逼真的风格特色。
4.1 宋代刺绣的影响。
4.1.1 思想方面。
两宋时期的统治思想是以儒学为核心的儒、道、佛互相渗透的思想体系,学术界称为"程朱理学";。
这种哲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时的美学理论和意识形态,当时许多艺术形式都追求自然、平淡、含蓄、空灵的意境,出现了宋代理性之美,诸如绘画上多水墨淡彩,服饰上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也一反唐代浓艳鲜丽的色调,而形成淡雅恬静之风;当时,不少文人墨客提倡自然洁净、质朴简练,反对
过分奢华,"惟务洁净,不可异众。
";宋代的"理性之美";给当时的汴绣技艺带来很大的影响,它由具体的人事、仕女、牛马转到自然对象、山水花鸟,绣品绣工精致、图案严谨、古朴典雅、色彩秀丽,《东京梦华录》称其为"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由于北宋统治阶级大力提倡佛教,范仲淹、欧阳修等"文人士大夫多修佛学"; ,刺绣品的风格沿袭唐朝修佛之风。
如宋刺绣观音大士像,该件绣品用套针、游针、接针等手法绣出了观音像的慈祥安宁之态,细致逼真,丝路变化灵活,设色平和,华盖华丽与庄重之感并存,整幅绣品细腻传神,完全忠实于画稿的精勾细画的风格,顺应了宋代绘画写实的艺术追求与审美趋向。
4.1.2 绘画方面。
刺绣离不开绘画,不可否认的是各时代的绣画与绘画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晋迄清文人士大夫多嗜好书法及绘画,书画成为当时最高的艺术表现形式;宋代是中国绘画极为繁荣、成就也极高的时代,"文人画";蔚然成风,水墨写意备受青睐;在主张绘画要直抒胸臆,其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最为突出。
宋徽宗赵佶嗜爱绘画,上行下效,在他的推动下,开封成立了当时全国画坛的最高机构"翰林画院";。
还亲自为画院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之后,又设立专门培养绘画人才的"画学";,教授道佛、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等科目,开设《说文解字》、《尔雅》、《方言》、《释名》等课程。
社会上崇尚书画的风气,直接影响了当时刺绣工艺。
之后,朝廷又设专事刺绣的"绣画专科";,将绣画分为了山水、楼阁、人物、花鸟等几大类,进而形成了产生了艺术欣赏性的"画绣";。
南宋画院的规模和成就都很大,但特重佛道、人物及花鸟,不重山水。
靖康之乱后,南宋偏安一隅(江南),但仍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画院之盛,不输北宋;这一时期山水画成为主流,风格清丽典雅,水墨淋漓,形成了南宋院体山水画派,其题材十分广泛,但南宋偏局江南,造成了艺术文化的纤弱。
书画及于丝绣,画绣大兴,书画风格直接影响到汴绣之风格。
如北宋刺绣《梅竹山禽图》白绢本,绣梅花竹两三枝,一鸟飞来,五鸟立枝上,梅竹枝挺秀、曲态尽显,花鸟极绰约馋唼之态;画面构图严谨、简练,清新雅致,完全符合当时的审美情趣。
4.2 艺术风格的丰富化。
4.2.1 中国画风。
汴绣承自"宋绣";,自古以来就以绣工精致、图案严谨、色彩秀丽而着称。
汴绣题
材既包括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又有山水图景,其中多以历代仿真古名画为主,运用刺绣的手法描摹中国画的"写意、写实";的绘画效果和色彩观,绒彩夺目,较画更佳,汴绣《清明上河图》充分体现了汴绣艺术的独特风格。
1959年,第一幅汴绣《清明上河图》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陈列于北京大会堂,当年北京考古、绘画、刺绣专家们称其"集中体现了汴绣风格特色的代表作";;之后,又相继绣出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清代郎世宁的《百骏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等中国古名画,自此,奠定了汴绣以绣历代名古画为主着称于世的基础。
汴绣秉袭宋画简洁、含蓄之美,颇具笔墨情趣,给人"宁静以致远";的艺术效果。
绣品以气势恢宏,精致传神,古朴典雅而着称。
此外汴绣也极为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形神兼备;绣出的花草鸟虫采用虚实相结合,针法细腻,色彩鲜艳,装饰效果强烈。
4.2.2 肖像及西洋画风的引入。
新中国成立以后,汴绣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下,形成了图案秀雅、针法丰富、绣工精湛的独特风格。
近代,汴绣艺人将人物肖像和西洋画引入汴绣领域,打破了传统常规无序的针法表现油画中的笔触,把光影色彩效果中的微妙关系表现得极为逼真;层次错落有致,跨度较大,其针法细腻,构图新颖,在明暗接序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现今,汴绣分实用性和观赏性刺绣两大类;汴绣日用品的图案结构严谨、绣面针脚平齐、设色艳丽;汴绣欣赏品循丝理、"较画更佳";,擅将刺绣对象绣的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享有"如意刺意,妙技如神";之誉,"佳者较画更胜";。
4.3 汴绣作品分析。
汴绣刺绣技巧以平针为主,绣面平洁明亮,色彩古朴典雅,运用丝线的独特质感和丝缕变化将绣面各种图样表现的栩栩如生,且其神态不失原貌。
汴绣作品有山水、花卉、人物、动物等多种题材,绣种有单面绣、双面绣,绣制成手帕、服装、画片、屏风、装饰画等各种产品形式。
4.3.1 古代绘画。
汴绣继承了"宋绣";的优秀传统艺术手法,尤其善于绣制古今名作和历史长卷作品,反映了汴绣的古典美,《清明上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百骏图》等都是汴绣经典之作,尤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以此传统山水、宋人画及开封民间水墨花鸟画,逐步迈入汴绣的大雅之堂。
绣品古朴典雅、构图工整简练、应物象形、格调高雅、立体感强、艳而不俗。
(1)《清明上河图》(图3.10、图4.1),北宋着名画家张择端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史诗般的描绘了当年北宋汴梁繁华盛景,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图中绘制了大量的各色人物,牛、驴、骡等牲畜,车、桥、船只,桥梁、房屋、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的建筑特征。
汴绣《清明上河图》((图)全长5.25米,宽25.5米,绣面上有770个人物,94头牲畜,300余座房屋,24只船,190多棵树,绣面以"虹桥";为中心,分市井、汴河、郊野三大段;摩肩接踵的人流,流动的汴河,鳞次栉比的建筑,摇曳的树木。
运用应物象形的针法,将画中人物喜怒哀乐、牲畜姿态,建筑的特点等表现的生动而逼真,绣面层次丰富,色彩古朴典雅,立体感强,意境深远,文化气息浓厚,富有鲜明的立体感和浓郁的民间色彩,生动逼真的再现了北宋汴京的风土人情。
(2)《韩熙载夜宴图》由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所绘,全画以韩熙载为中心,全图分"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宴散";五个场面,独立成章,又能连城整体。
观察细微的作者把韩熙载夜宴达旦的情景描绘的淋漓尽致。
在构图、技巧、设色以及人物塑造、心理刻画上,都标志着当时人物创作的最高水平。
汴绣《韩熙载夜宴图》(图4.2)绣面平洁光亮,绒彩夺目,丝理顺畅,运用以平针绣为主的刺绣手法,将画中人物奕奕传神的神态不失原貌的表现出来,又以天然蚕丝线的独特质感和丝理变化再创造,使得人物更加灵动,富有神韵气质,服饰质感逼真华贵,画面虚实得当,使之成为汴绣古典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
(3)《四扇屏花卉图》是清代画家大川所绘,画中牡丹、丁香、牵牛、水仙代表一年的春、夏、秋、冬。
画作洁雅秀美,清妍宁静,笔墨生动传神。
汴绣《四扇屏花卉图》(图4.3)忠于原作寓意,绣面构图严谨,绣工细腻,设色恰当、色彩典雅柔和,针脚整齐细密,花卉边缘规整,充分运用多变针法和天然蚕丝线的折光特点,将牡丹、丁香、牵牛、水仙的花之神态、叶之翻转表现的疏密有致,生动传神。
(4)《听琴图》,幅长147.2厘米、幅宽51.3厘米,由宋徽宗赵佶(1082-1136)所绘。
画中松荫下一方袍素履琴者,据石焚香抚琴,左右端坐绯衣、青衣听众,一童子叉手侍立,青衣者为赵佶自写小像,绯衣者当为蔡京,画面苍松挺秀,人物举止形貌生动传神,画工精细,画面意境幽深,代表了赵佶的绘画风格。
汴绣《听琴图》(图4.4),选择光亮平齐的锦缎为绣料,以细密的平针绣为主,构图忠于原作,针法细腻,设色精丽、丰而不俗,人物神情动态刻画细致入微,再现了北宋皇帝赵佶的原作风貌。
4.3.2 花鸟动物花鸟动物,是汴绣传统题材中最具代表的图样,孔雀、雄鹰、锦鱼、奔马、牡丹、荷花、菊花等都是汴绣刺绣的主要内容,构图简练,设色丰富,文雅秀丽,采用虚实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效果。
汴绣花鸟绣及动物绣常以石、水点缀;绣山水,用线条虚实排列和丝线粗细表现石头的远近及坚硬的质感,用平线条的虚实排列表现水的流动与质感;绣一朵花,用不同色阶的绣线从出边到花蕊层层叠绣,丝缕转折自如。
根据绣面花鸟的形态运针,用不同的色线表现图案受光、背光面深浅,排针均匀,花形态娇媚,鸟毛丝蓬松飘逸。
(1)20世纪我国社会呈现出向现当代的嬗变,传统文化被重新安置与审视的局面,传统花鸟艺术得以延续并且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东风吹遍白花开》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它反映了当时文化欣欣向荣、百花齐放、和平安宁的美好的社会局面。
汴绣《东风吹遍白花开》(图4.5)幅长162厘米,宽275厘米,是开封汴绣厂根据原作进行的一次大胆革新。
该作运用了平针绣、散套绣、蒙针绣、打籽绣齐针绣和滚针绣针法,画面丰盈优美,寓意深刻,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2)绣品《白鹰图》。
是两宋时期刺绣人所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绣图中有清代皇帝-铃印和三希堂鉴印,是我国古代刺绣精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鹰是强健勇猛和胜利的象征,被誉为神鸟、战神;鹰性格勇猛、气度非凡、体魄健壮,故赋予鹰灵性,复制绣品《白鹰图》(图4.6)构图严谨,形象逼真,刺绣技法灵活,设色恰当,针线细密,不漏痕迹;鹰的羽毛色彩过渡自如,渐变有序,晕色平和,技艺精湛。
特别是绳链采用应物象形的针法,更显逼真、立体感强的艺术效果。
(3)绣品《孔雀图》。
孔雀体态优美,娉婷悦目,光彩艳人,自古有"文禽";之美誉。
从历代出土的刺绣实物中,从不缺少孔雀图案;因美丽而德高,明清两朝文官的官服上,都有孔雀图案,成了官阶品级的象征。
《孔雀图》(图4.7)的绣稿是一幅优美的元代宋缂丝孔雀图;绣面上一双孔雀悠然自得得嬉戏玩耍,两只孔雀姿态各异,线条转折流畅,色彩绿孔雀为主体,以蓝色调相衬,色调搭配自然和谐,翎羽相叠处边缘齐整,层次清晰,身上的每一根美丽的羽毛都刻画的生动逼真,用细腻的针法将孔雀生动的姿态表现的栩栩如生。
4.3.3 人物肖像。
人物肖像绣是开封汴绣的一项突破,人物肖像绣是汴绣中较难绣制的作品,不仅要求神形兼备,而且体态、表情要因人而异,这需要技艺与艺术的高度结合才能做到突出神韵而不失其"实";的效果。
先后为文莱国王,马拉西亚总理马哈迪尔夫妇,邓小平、刘少奇等绣制了大幅肖像。
汴绣人物肖像形象生动逼真、神形刻画入微、浑厚持重、层次分明、极富立体感,展现了汴绣高超的技艺水平。
(1)《文莱国王苏丹陛下像》(图4.8),1992 年10 月开绣,1993 年2 月底完成,是开封汴绣厂成功绣制的第一幅人物肖像绣,填补了汴绣行业的一项空白。
该绣品共使
用15 种不同针法,绣者运用应物象形的针法表现对象不同质感;使用25 系各种颜色的绣线,层次丰富。
由河南专家评议签发《科技开发成果鉴定证书》中载"该绣像针法应用合理,达到应物象形。
各种针法有机的融为一体,行针平、齐、和、顺、细、密,用线光亮,搭配合理,面部形态逼真,服装、服饰质感强烈,与原照相比,形象逼真准确。
(2)汴绣《邓小平同志像》(图4.9)高128 厘米,宽96 厘米,于1994 年有开封汴绣厂绣制完成,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汴绣人物肖像绣,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副人物绣像,在刺绣工艺上也是一项突破。
绣像形象逼真准确,色彩沉稳浑厚,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将邓小平同志晚年退休生活的和蔼慈祥与气概非凡的领袖气质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观之如见真人。
(3)《刘少奇同志像》,1993 年,为纪念刘少奇同志一百周年诞辰,绣制了两幅刘少奇同志绣像,其中一幅有其夫人王光美转赠刘少奇同志的出生地湖南宁乡,绣像中刘少奇同志身着银灰色中山装坐在藤椅上,右手拿烟,左手扶椅子扶手上,微微笑着,苦涩中透出欣慰,把刘少奇同志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观之难免令人追忆那难忘的岁月。
(4)《老奶奶》(图4.10)以着名画家李自建油画作品《祖母系列》中《慈》为绣稿,巧妙地运用发绣、大乱针绣小乱针绣针法与丝线光泽微妙的变化,将人物面部、手势的明暗层次表现的极为丰富,色彩自然、柔和;人物形象逼真。
4.3.4 西方油画。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汴绣题材不断扩充,西方油画走进中国传统工艺的领域,是汴绣技艺杰出的创举,给汴绣带来了新的活力,如《蒙娜丽莎》、《拾穗者》、《牧羊女》、《向日葵》等都是汴绣杰出的代表作品。
但西方油画有别于中国传统画,它们大多讲究用光和透视,汴绣艺人经过大胆探索和尝试,表达光影效果的刺绣新针法大乱针绣、小乱针绣应运而生,打破了传统平面化的汴绣技艺,用线调色、以线作画,运用透视、光色、立体的表现方式将油画鲜艳立体的效果表现出来,形象逼真,立体感强。
(1)《蒙娜丽莎的微笑》一幅享有盛名的肖像画,有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绘在白杨木上,全长77厘米,宽53厘米。
汴绣《蒙娜丽莎》(图4.11)主要运用"大乱针绣";和"小乱针绣";的针法,来表现油画的效果,根据绣稿选择相应颜色,每个色系选择不同种色阶的色线,画中景致远近分明,层次感丰富,人物神态栩栩如生,较之原作,也不失风范。
(2)《青年歌手》,1984年,画家靳尚谊以一名中央音乐学院的女大学生为模特画的一幅油画作品,这位女大学生名字叫彭丽媛。
区别于一般的油画作品,画家别出心裁的将现代人物与宋代山水画融为一体,在逼真的油画笔触中透露出中国画的独特韵味,被誉为中国版的"蒙娜丽莎";。
汴绣《青年歌手》(图4.12),采用乱针绣施针,根据面部的纹理运针,以针法和丝光表现面部的明暗层次,增加了立体感,运用滚针绣,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头发的质感和卷曲之势,人物含蓄质朴、沉稳自信的特点扑面而来。
(3)《向日葵》,1888年,由荷兰画家梵高所绘;梵高笔下的向日葵,艳丽而华美,和谐优雅,细腻,色彩对比单纯且强烈,,从满了智慧和灵思。
汴绣《向日葵》,在白色的绣料上画稿,根据绣稿选择黄色、绿色等色系的绣线,为使色彩过度更加自然和谐,单绣制向日葵花瓣的色系就有十几种色阶,运用"乱针绣";的针法表现油画的质感,绣面丰而不艳,层次分明,将向日葵花枝舒展,叶之翻折,枝之直曲表现的细致入微,汴绣针法灵活运用结合丝理变化把油画的质感表现出来。
本章小结。
汴绣尤以绣制中国古画、名画着称于世,绣品古朴典雅,针线细密,设色丰富,较画更甚。
本章立足于汴绣表现效果的演变,介绍了汴绣的原身北宋刺绣在当时的风格影响,以及近现代汴绣的风格是如何形成,其次以汴绣题材分古代绘画、花鸟动物、人物肖像、油画四大类结合实例,尽可能详细的分析了汴绣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