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乳通经汤配维生素B6治疗肝郁血瘀型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分析_黄晓君_王桂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组治疗前后 PRL 水平显著下降,组内比较有统 计学意义( P < 0. 01) 。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说明两种方法降低血清 PRL 水平无明显 差异性。经 t 检验,治疗组治疗前后 FSH、LH、E2 水平 有显著性差异,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而 对照组治疗前后 FSH、LH、E2 水平无显著差异,说明治 疗组对 FSH、LH、E2 有良性调节作用,但对 P 无显著性 差异( P > 0. 05) 。 4. 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的比较 见表 3。
收稿日期: 2013 - 05 - 08 基金项目: 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基金课题( GZWKJ2011 - 1080) 作者简介: 黄晓君( 1958 - ) ,女,广东人,主任医师,研究方向: 中医妇科
月经病。 通讯作者: 王桂梅( 1964 - ) ,女,广东人,医师,研究方向: 月经病及内分
对照组
改善 无效 合计 改善率( % )
729
77. 78
16 5 21 76. 19
14 3 17 82. 35
19 11 30 63. 33
9 6 15 60. 00
12 8 20 60. 00
10 9 19 52. 63
11 9 20 55. 00
经卡方检验,提示两组对 IH 主要症状如闭经、月 经不调、溢乳的改善效 果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05 ) 。 两组对 IH 次要症状如心烦易怒、胸胁乳房胀痛、经前 或经时小腹胀痛、性欲下降、经血紫黯方面,治疗前后 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 治疗后组间比 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 ,提示治疗组对各次要症 状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4. 4 两组患者停药 6 个月后复发率的比较 见表 4。
辽宁中医杂志 2013 年第 40 卷第 11 期
·2271·
约乳通经汤配维生素 B6 治疗 肝郁血瘀型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分析
黄晓君1 ,王桂梅2
( 1.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2. 广州市花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广州 510800)
摘 要: 目的: 观察约乳通经汤配 VitB6 治疗肝郁血瘀型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 IH) 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 6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约乳通经汤配 VitB6 ) 和对照组( 溴隐亭) 各 30 例。连续用药 3 个月,停药 6 个月后复查。观察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改善、血清催乳素( PRL) 及相关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 况。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疗效、降低 PRL、改善临床主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但在改善中医证 候次症、调节相关激素、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对照组( P < 0. 05) 。结论: 约乳通经汤配 VitB6 是治疗 IH 经济、 安全、有效的方药,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使用。
泌。
四项标准者,即可诊断。 1. 3 中医肝郁血瘀型辨证标准 ①主症: 月经不调, 或月经不行,或乳汁自溢或挤压而出,或婚久不孕。② 情志因素: 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③次症: 胸胁乳房胀 痛,或经行或经前少腹胀痛,或性欲下降,或经血紫黯, 夹有血块,或口干咽燥但不欲饮。④舌脉表现: 舌质紫 黯,或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曲张,脉细涩。凡具备以 上第 1、2、3 项标准者,结合舌脉象即可诊断。 2方法 2. 1 治疗组 予约乳通经汤联合 VitB6 片。药用: 柴 胡 9 g,生鸡内金 10 g,生麦芽 30 g,全当归 10 g,赤芍 15 g,白芍 15 g,香附 10 g,鸡血藤 15 g,益母草 9 g,川 牛膝 9 g,炙甘草 6 g。每剂煎成 300 mL,分 3 袋装,每 袋 100 mL。服法: 中药早中晚 3 次分服,每次 100 mL, 饭前服用,并同时在服中药前半小时口服 VitB6 片,每 次 50 mg,日 3 次。 2. 2 对照组 口服溴隐亭( 规格: 每片 2. 5 mg) 。服 法: 始用剂量 1. 25 mg / 次,每天 1 次,饭后服。若无副 反应,3 天后改为 2. 5 mg / 次,每天 1 次,饭后服。以后 即维持此剂量。
治疗组
2
28
对照组
9
21
合计
11
49
合计 30 30 60
不良反应发生率( % ) 6. 67 30. 00 36. 67
表 4 停药 6 个月后复发率比较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合计
复发 4 12 16
不复发 20 15 35
合计 复发率( % )
24
16. 67
27
44. 44
51
31. 4
χ2在统计复发率时是根据治疗 3 个月后 PRL
正常的病例数来计算的。两组患者经过治疗 3 个月
关键词: 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 约乳通经汤; VitB6 ; 肝郁血瘀型; 血清催乳素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0 - 1719( 2013) 11 - 2271 - 03
特发性高催 乳 素 血 症 ( idiopathic hyperprolactinemia,IH) 是指血清中 PRL≥25 ng / mL,但未发现确定的 垂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无任何增加血清 PRL 水 平的其他原因,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调( 如月经稀发、月 经过少) 、闭经、不孕、溢乳、性欲减退等,其是造成 IH 发生的原因之一,也是妇科疑难病症之一; 本病发病率 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笔者采用自拟约乳 通经汤配 VitB6 治疗该病,并与溴隐亭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8 年 12 月—2012 年 3 月就 诊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肝郁血瘀 型 IH 患者 60 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 各 30 例。其中治疗组未婚 7 例,已婚 23 例; 年龄最小 20 岁,最大 39 岁,平均 28. 13 岁; 病程最短 4 个月,最 长 48 个月,平均 16. 23 个月。对照组未婚 11 例,已婚 19 例; 年龄最小 21 岁,最大 40 岁,平均 28. 03 岁; 病程 最短 3 个月,最长 46 个月,平均 15. 83 个月。两组间 的年龄、病程、婚况、孕产次及病情分布上大致相等,经 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西医诊断标准 主要参照《妇产科学》[1] 和《中 华妇产科学》[2] 中有关 IH 诊断标准拟定。① 好 发 于 生育年龄妇女。②病因: 无垂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也无任何增加血清 PRL 水平的其他原因。③临床表 现为月经紊乱,或闭经,或不孕,或溢乳,或性功能改变 等。④禁欲 3 ~ 5 d,清晨空腹经查血测定血清 PRL≥ 25 ng / mL。当外周血 PRL > 100 ng / mL 时,行蝶鞍 CT 或 MRI 检查,以排除脑垂体微腺瘤或腺瘤。具备以上
治疗前
项目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后
治疗组
对照组
PRL( ng /mL) 61. 84 ± 22. 41 64. 47 ± 18. 60 FSH( mIU /mL) 4. 16 ± 0. 72 4. 36 ± 1. 02 LH( mIU /mL) 4. 68 ± 1. 08 4. 65 ± 1. 09
E2( pg /mL) 32. 72 ± 9. 59 33. 27 ± 9. 43 P( ng /mL) 1. 04 ± 0. 43 1. 08 ± 0. 42 T( nmol /L) 1. 54 ± 0. 57 1. 36 ± 0. 50
两组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76. 67% ,对 照组总有效率 83. 33% ,经卡方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4. 2 治疗前后 PRL、FSH、LH、E2 、P、T 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 2。
表 2 治疗前后 PRL、FSH、LH、E2 、P、T 改善情况比较( x珋± s)
表 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的比较
主要症状
闭经 月经不调
溢乳 心烦易怒 胸胁乳房胀 经前腹胀痛 性欲下降 经血紫黯
治疗组
改善 无效 合计 改善率( % ) 10 1 11 90. 91 17 2 19 89. 47 13 1 14 92. 86 26 4 30 86. 67 22 2 24 91. 67 18 1 19 94. 74 19 2 21 90. 48 18 1 19 94. 74
后,治疗组 PRL 水平恢复至正常者共有 24 例,异常者
6 例; 对照组 PRL 水平恢复至正常者共有 27 例,异常
者 3 例。对于 PRL 值仍异常者,建议患者继续坚持同
前治疗方案。对停药 6 个月后复发情况进行统计,结
果治疗组复发率 16. 67% ,对照组复发率 44. 44% ,经
卡方检验,治疗组和对照 组 比 较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两组患者中月经不调者,于月经周期第 5 天开始 服,经期停药; 闭经者,于确诊该病当天即开始服,连续 服药 3 个月。1 个月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3 个疗程。 2. 3 临床观察指标 ①综合疗效及中医临床证候改 善情况; ②血清性激素测定: 有月经不调症状者各阶段 抽血皆于月经第 3 天( 卵泡期) 。闭经者于疗前抽血, 各疗程及停药 6 个月后抽血则按照就诊当天日期为准 依次推测至各月份相对应日期。二者抽血时间均为禁 欲 3 ~ 5 d,8: 00 - 10: 00 am,空腹抽血 5 mL。治疗前 采血查女性六项激素以了解卵巢功能( E2 、P、T) 及垂 体功能 ( PRL、FSH、LH) ,服药后分别于第 1 个月、第 2 个月、第 3 个月采血查 PRL,并于停药 6 个月后再次对 患者采血查女性六项激素以检查卵巢及垂体功能是否 有改善。前后共采血 5 次; ③不良反应; ④复发率: 经 治疗 3 个月后,对于血清 PRL 值降至正常者,于停药
20. 79 ± 9. 55 17. 19 ± 8. 02 6. 41 ± 1. 18 4. 63 ± 0. 91 6. 80 ± 1. 03 5. 09 ± 0. 82 47. 96 ± 9. 93 36. 72 ± 7. 59 1. 22 ± 0. 36 0. 92 ± 0. 30 1. 63 ± 0. 57 1. 62 ± 0. 58
·2272·
辽宁中医杂志 2013 年第 40 卷第 11 期
半年后复查性激素以了解复发情况。 2. 4 统计学处理 借助 SPSS 18. 0 统计软件包,全部 数据以均数 ± 标准差( x珋± s)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 检 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 3 疗效判断标准[3]
痊愈: 血清 PRL 值降至正常范围,症状体征消失, 6 个 月 后 随 访 未 复 发 者。显 效: 血 清 PRL 值 下 降 > 1 /2,但仍高于正常值,症状体征改善 > 2 /3 者。有效: 血清 RPL 值下降 < 1 /2,且症状体征改善 > 1 /3 者。无 效: 血清 RPL 值无明显下降,症状体征改善 < 1 /3 或无 效者。 4 治疗结果 4. 1 两组患者用药 3 个月后总疗效比较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用药 3 个月后总疗效比较[例( %) ]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30 9( 30. 00) 8( 26. 67) 6( 20. 00) 7( 23. 33) 23 ( 76. 67) 对照组 30 2( 6. 67) 13( 43. 33) 10( 33. 33) 5( 16. 67) 25( 83. 33)
0. 05) ,说明治疗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
4. 5 不良反应的比较 见表 5。治疗组有 2 例出现
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 9 例出现头晕、
嗜睡、恶心、呕 吐、体 位 性 低 血 压 及 便 秘 等 不 良 反 应。
两组中不良反应者均经休息后症状得以缓解。
表 5 不良反应比较
组别 不良反应有 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