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翻译中的陷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习语翻译中的陷阱
2019-09-28
摘要: 英汉习语中,有些习语在表⾯形象或意思上显⽰出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隐含意义(包括褒贬意义)却相去甚远。
正是这些表⾯上的形似意近,给⼈造成⼀种“似是⽽⾮”、“貌合神离”的假象,经常为习语翻译设下陷阱。
关键词: 英汉习语翻译陷阱
语⾔是⽂化的载体,习语是语⾔的核⼼和精华,因⽽习语在体现语⾔的⽂化特征⽅⾯,⽐之其他语⾔成分,就更具有典型性。
“习语是语⾔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后⾃然沉积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喻义深刻的短语或短句”(平洪,2000)。
本⽂所指习语就其⼴义⽽⾔包括成语和谚语。
英汉两种语⾔历史悠久,包含着⼤量的习语,它们不仅⾔简意赅,⽽且形象⽣动、妙趣横⽣,给⼈⼀种美的享受。
习语的产⽣和⼀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活习俗等密切相关,因⽽英汉习语承载着各⾃不同的民族⽂化特⾊和⽂化信息,只有了解习语的产⽣及⽂化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习语,并能准确地进⾏翻译。
在英汉两种语⾔⾥,有的习语在表⾯形象或意思上显⽰出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隐含意义(包括褒贬意义)却相去甚远。
正是这些表⾯上的形似意近,给⼈造成⼀种“似是⽽⾮”、“貌合神离”的假象,经常为习语翻译设下陷阱。
例如⼈们容易将汉语中的“⾷⾔”和英语中的“eat one’s words”对应起来,可是汉语“⾷⾔”是说⼀个⼈“说话不算数,不守信,不履⾏诺⾔”,⽽英语“eat one’s words”的意思是“收回说过的话,承认前⾔有失,说错了”,⽽且还带有⼀定的感情⾊彩,是“羞惭地、不光彩地”认错。
再如“child’s play”和“⼉戏”,表⾯上看是对应的翻译,但实际上它们的意思⼤相径庭。
“child’s play”的意思是“⾮常容易做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朗曼当代英语词典》的解释是“something very easy to do,something not very important”,⽽汉语的“⼉戏”则⽤来⽐喻“对重要的事情或⼯作不负责任、不认真”。
从这两个例⼦我们可以看出,在进⾏英汉习语翻译时,切不能望⽂⽣义,⼀定要仔细揣摩,弄清其真正含义,掌握必要的社会⽂化背景知识,否则就会让⼈感到莫名其妙。
1.翻译成语切忌望词⽣义,“对号⼊座”
(1)to give somebody rope to hang himself
该英语成语表⽰“任由某⼈为所欲为⽽⾃作⾃受”,不能译为“给某⼈绳⼦让他上吊”。
如:Let’s give him enough rope to hang himself this time.(这次甭管他,让他⾃作⾃受吧。
)⽽与汉语中的“绳⼦”“⾃杀”毫⽆关系。
(2)to get a kick out of something
该英语成语多⽤于⼝语,指“欣赏……”或“从……中得到极⼤愉快”,不能译为“被踢出去”。
如:I got a kick out of watching those kids perform,their play made me realize how strange and funny we grow-ups must seem to them.(我⾮常欣赏孩⼦们的表演,他们演的戏使我意识到,在他们看来,我们这些成⼈多么古怪和可笑。
)这⾥kick是名词,意为“刺激,兴奋”,该成语与“踢”这⼀动作⽆任何联系。
(3)to blow one’s own horn(or trumpet)
此成语表⽰“⾃吹⾃擂”,⼀般⽤来形容某⼈炫耀⾃⼰的成就、技能、智⼒等。
很像汉语中的“⽼王卖⽠,⾃卖⾃夸”。
不能译为“各吹各的号”。
如:If he’s so successful,why does he have to keep blowing his own trumpet?(既然他⼲得很出⾊,⼲吗要整天⾃我吹嘘呢?)
汉语中的“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则表⽰两个或⼏个⼈各⼲各的事或各⾃坚持⾃⼰的看法,不能协调⼀致,与英语中的each doing his own thing相近。
(4)to laugh off one’s head
此成语不能翻译为“笑掉⼤⽛”,⽽是表⽰“⼤笑,狂笑”(to laugh in an extreme way,or beyond reasonable limits)。
⽽汉语“笑掉⼤⽛”却是表⽰“在别⼈看来⾮常可笑”的意思。
(5)令⼈发指
此成语⽤于看到或听到某种暴⾏等⽽⼗分“⽓愤”的场合,不能套译为英语成语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该英语成语⽤于看到或听到某种可怕的事物⽽⼗分“害怕”的场合,相当于“令⼈⽑⾻悚然”。
如:What he saw made his hair stand on end――he thought it was a ghost.(他所看到的令他⽑⾻悚然,他以为是个⿁。
)英语中有to bristle with anger表⽰“⽓得⽑发竖起来”,但多⽤于动物,不⽤于⼈,除⾮⽤作⽐喻。
如:His hair bristled on his scalp with anger.(他⽓得头发都竖起来。
)
(6)to throw a sprat to catch a whale
此成语意为“吃⼩亏占⼤便宜,拿⼩虾钓⼤鱼”(to give something of relatively small importance etc...in the hope of securing a much greater gain),带有嘲讽的⼝吻,不能译为“抛砖引⽟”,因为“抛砖引⽟”多⽤作谦辞,含有谦虚的⼝吻,“⽐喻⾃⼰先发表粗浅⽂字,不成熟的意见,以引出别⼈的佳作或⾼见”,没有以较⼩的代价得到较⼤的利益之意。
2.翻译谚语切忌“想当然”
(1)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
此英语谚语不能翻译为“⼀个巴掌拍不响”,因为英语谚语表⽰双⽅都有缺点。
⽽汉语谚语中却还有另⼀层意思:⼀件有意义的事情不能靠⼀个⼈去完成。
(2)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该英语谚语不能译为“差之毫厘,失之千⾥”。
其实汉语谚语另有寓意:⼩错误不及时纠正,最后会出⼤错,闯⼤祸,它是告诫⼈们要防微杜渐。
⽽英语谚语只说明⼀个事实,表明⼀种态度或⼀种看法:没有打中就是没有打中,⼩失误也是失误,差⼀毫⽶和差⼀公⾥⼀样都是失误。
《英汉⼤词典》(P.1146)译为:“1.错误再⼩,总归是错误。
2.死⾥逃⽣总是⽣。
”
(3)Gilding the lily.
该谚语似乎与“锦上添花”的意思相近,其实相差甚远。
英语谚语的意思倒近似“画蛇添⾜”,指对很完美的东西作不恰当⽽且过分的修饰,表⽰不赞成这种弄巧成拙的做法。
⽽“锦上添花”是⽐喻好上加好。
(4)Life begins at forty.
该谚语与两句汉语谚语相似。
第⼀句是“⼈到四⼗五,正如出⼭虎”,两者寓意相近但年龄相差五岁。
第⼆句是“潮怕⼆⼗,⼈怕四⼗”,该句的意思是潮⽔⼀过阴历⼆⼗⽇就要落下去,⼈⼀到四⼗岁就⾛下坡路,年龄相同,但观点相反。
(5)Agues come on horseback,but go away on foot.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英汉习语翻译中的陷阱
被举报⽂档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