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 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名师预测B)(教师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doc](https://img.taocdn.com/s3/m/3704825d52ea551810a6876b.png)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5)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
2.过程(1)爆发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俄、法、英相继加入战争。
(2)第一阶段:1914年8月至1916年底。
主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协约国掌握了主动权。
(3)第二阶段:1917年4月至1918年11月。
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4)结束:1918年11月,协约国与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3.后果和影响(1)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削弱了英法,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成立:1919年4月,通过《国际联盟盟约》。
①维护和平的原则。
②实行“集体安全”。
③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
(2)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加强国际合作。
(3)历史地位: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但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
3.《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1928年8月,美、德、法、比、英、意、日、波、捷等15国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背景(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e39652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c.png)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8某某某某期末)[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
这一呼吁得到了普遍的赞成,因为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不希望卷入这场战争。
然而到了1917年时,威尔逊本人却将这个国家引向战争。
从中立走向干预的一个原因是战备运动——1916年6月3日威尔逊政府通过了《国防法》,这一法案标志着战备运动达到高潮。
运动期间的军事宣传使美国人有了参战的心理准备。
另一个因素则是美国武装干涉墨西哥……没有多少痛苦和牺牲的军事行动让美国人体验到了乐趣。
美国介入战争的另一个因素是美国的金融和工业一直在向协约国赊买军用物资,如果他们的主顾失败了,这些金融业和工业也将被毁掉。
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导致美国人员和舰只的损失加速了美国的参战。
最后,1917年3月沙皇政权被推翻使美国有可能加入一个某某国家的联盟来反对中欧的专制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从中立走向干预一战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参战的影响。
(7分)2.(2018某某某某期末)[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水艇曾大显神威。
战后,一些国家都秘密地加速建造潜水艇。
休斯在建议中提出,英、美可各拥有潜水艇的吨位为9万吨,日本可拥有5.4万吨。
这些限额,实际上已高于当时三国潜水艇的吨位。
英国对限制潜水艇的态度最积极。
《五国条约》是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国家就局部裁军问题达成的唯一协议。
英美同意在太平洋岛屿之防御设施维持现状。
会后,按照条约的具体规定,缔约各国都拆除了一批正在建造和服役的主力舰,并在10年内相对缓和了主力舰的造舰竞赛。
——摘编自戈丹主编《改变世界的100个条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积极支持限制各国潜水艇提议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五国条约》签订的背景和日本的得失之处。
[中学教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中学教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https://img.taocdn.com/s3/m/d13000f481c758f5f71f6706.png)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战争与和平复习课教学设计与方案教学设计本单元内容实质为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本节课的复习,须分析清楚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美苏争霸这四个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把握二战后半个世纪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历程,认识国际关系的本质规律。
本节课主要以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以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学科创新能力的目的。
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再现塔尔塔体系下国际关系的重要概念、重大事件和重要史实。
理解:分析理解国际关系中重大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基本认识运用:分析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国家实力是国际关系变化的根本和基础,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从中借鉴,为我所用。
过程与方法: 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分析比较,综合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战后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下美苏的对峙与争夺,即使对和平的最大威胁,又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世界范围的稳定局势,并且在政治、思想等方面深深影响着两极格局解体之后的国际社会,特别为当今人类的发展,国际政治的走向提供了指导值得研究的经验和教训。
课前准备教师:相关的文字材料和多媒体课件学生:复习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对相关概念问题的基本认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塔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美苏争霸概念的内涵,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
难点:有效的把握塔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美苏争霸概念的相互关系,认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实质及影响。
板书提纲一雅尔塔体系——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二两极格局——美苏均势为基础的两强对立三冷战和美苏争霸(1947—1991)四冷战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学习已经结束,请同学找出本单元中有关于国关系的一些重要名称或概念。
学生:(略)教师:本单元中相继出现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美苏争霸等几个重要的概念,请简单概括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21 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学案)(教师版)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21 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学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e40b660b1c59eef8c7b4ca.png)
1.高考考查本模块主要集中在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的调整上,尤其是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等。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反思战争、追求和平是高考试题命题的主题价值所在。
3.高考命题与时政热点联系密切,如中东问题、朝鲜半岛问题、联合国的作用、伊拉克局势等。
【专题讲解】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制3.际联盟与联合国4.二战后的局部战争5.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6.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7.20世纪以来世界形势的发展演变(2)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联合起来,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取得的成功,使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
英军在阿拉曼战役中获胜,使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
开罗和德黑兰会议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力量的进攻下,德国和日本先后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它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战中,苏美英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同盟国之间在政治上互相协商,军事上互相配合,物质上互相支援,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这场战争告诉我们: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3)二战后期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时同盟的基础动摇,美苏两大国之间的全球战略分歧逐渐扩大,战时同盟发生分裂。
世界主要矛盾由二战中的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联盟的生死较量变为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全面对抗。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经历了雅塔尔体系建立、美苏冷战、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两大阵营的分化和三个世界的形成,美苏争霸、苏东剧变。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第4篇选考部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用书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第4篇选考部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823e4b575901020206409c77.png)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①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②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③“非战公约”、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①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③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①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②中东战争。
③两伊战争。
④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考情盘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知识的考查,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何惩治战犯、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
命题核心思想集中在重温历史,杜绝悲剧重演,热爱和平。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战争与和平的考查,侧重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局部战争以及核武器的研发、制造、影响等。
(2)预测考查: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几年试卷侧重考查世界环境下的亚洲地区的战争与和平,考查的问题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
(3)考查方式:考查方式上,都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考查某种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或战争出现某种结果的原因及影响。
从背景和意义的角度考查二战中的阿拉曼战役[例1] (2019·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
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
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
历史选修3人教版:全册精品教案(48页)
![历史选修3人教版:全册精品教案(48页)](https://img.taocdn.com/s3/m/38ee25bf71fe910ef12df8c1.png)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案目录课标要求 (2)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4)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6)第一课巴黎和会 (6)第二课凡尔赛体系与国联 (7)第三课华盛顿会议 (9)第四课维护和平的尝试 (10)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13)第一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3)第二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18)第三课走向世界大战 (19)第四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21)第五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22)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24)第七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5)第八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27)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29)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29)第二课冷战的开始 (30)第三课美苏争霸 (34)第四课两极格局的结束 (35)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37)第一课朝鲜战争 (37)第二课越南战争 (38)第三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39)第四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40)第五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41)第六课两伊战争 (42)第七课海湾战争 (43)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44)第一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44)第二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46)第三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47)课标要求1.第一次世界大战(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课本填空学案(学考和选考)
![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课本填空学案(学考和选考)](https://img.taocdn.com/s3/m/17f75ed7ba0d4a7302763a3d.png)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到三单元)预习学案《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前预习】一、动荡不安的世界(爆发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围绕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
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三对基本矛盾,即法德矛盾、矛盾和矛盾。
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争夺和殖民地,一方面欧洲列强通过和幕后交易解决彼此间的矛盾,纠集军事集团;另一方面它们也把更大的赌注放在上。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三国同盟:首先缔结的国家是年和缔结同盟条约,主要是针对(国家)。
后来,意大利与法国争夺殖民地失败而加入,最终年三国同盟正式建立,核心是(国家)2、三国协约:(1)1892年,和首先缔结协约,这个协约是用来对付和(国家)的。
从此,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法国、俄国、德国、奥地利(2)20世纪初,为了对付(国),英国放弃了传统的外交政策,分别在年和年与和国建立协约。
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地区。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课前预习】一.战线其中,和是这次战争的主要战线二.阶段(1)第一阶段(年)西线:战役宣告德军战略的计划破产。
东线:双方也逐渐形成局面。
(2)第二阶段(年)东线:1915年,德奥迅速击溃俄国的计划落空。
西线:双方都将年看成是关键性的一年,这一年,在西线发生了两次大规模战役与的和与的,在海上战场发生了与的。
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被称为;战役是一战规模最大的战役,在此战中,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一战陷入了战(或战)(3)第三阶段(年)协约国阵营的变化、同盟国集团的瓦解、一战的结束(详见第三课)三.重要概念:(1)施里芬计划:一战前德国总参谋长施里芬制定的在战争初期集中主要兵力于在短时间内迅速击败,而以少量兵力在牵制的作战计划。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新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三一轮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be533d14791711cc7917dd.png)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原因:列强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
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过程: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德、奥、意结盟,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德国是其中的核心;1892年法俄结盟,英国于1904年、1907年分别与法、俄结盟,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③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过程:①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
②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三次陆战和一次海战,即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大战的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③第二阶段:1917~1918年,美国参战,俄国革命,德国投降。
3、性质:总体上是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为独立而战,具体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由各交战国的参战目的决定的。
而各帝国主义参战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4、影响:①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②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③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体系建立: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丹尔赛体系”。
其中最主要内容包括: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特点: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
影响: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③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
④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演变均为丹尔赛体系解体的重要原因。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https://img.taocdn.com/s3/m/4f81fd9ad15abe23482f4d46.png)
返回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完全责 任说’由此成为定论”,得出德国“完全责任说”;根据材料“‘德 奥主要责任说’‘塞尔维亚承担共同责任说’,以及‘大国集体责任 说’等逐渐成为共识”,得出“德奥主要责任说”“塞尔维亚承担共 同责任说”“大国集体责任说”。第(2)问,根据材料“随着新世纪 的到来”,得出时代的变化;根据材料“以及新时期德国经济和 国际政治地位的变化”,得出德国经济政治地位的变化;根据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事模式发生了转向”,得出叙事模式 的变化;根据材料“学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责任问题产生了 多种观点……研究也呈现多元趋势”,得出学界研究的多元化。
考查方式
考向预测
考查形式都以新材 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 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以 及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 力。选择题多引用名人 评论或论述切入,考查 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非选择题的求答形式多 样性,侧重于开放性思 维回答,培养考生的史 料实证等学科素养;设 问方式上,一般考查某 种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 或战争出现某种结果的 原因及影响
[典例 1] (2020·山东模拟)19 世纪中期开始,求进步的中国 人不断向西方学习。20 世纪初,梁启超、张东荪等—批知识分 子却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 B.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C.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返回
[ 解析] 由材料“20 世纪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知识分子由学习西方到 20 世纪初对西方的 “失望”,反映出知识分子对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的反 思,故 A 项正确;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并不能全面反映出知识 分子对西方态度变化的原因,故 B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主张民 主和科学,主张学习西方的文明,故 C 项错误;梁启超等人并 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故 D 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第1部分选修篇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用书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第1部分选修篇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dd6f06110912a2161479293f.png)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6·全国丙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
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
《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
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
“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时间“1918年1月”并联系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的举措、美国外交政策等多角度、多层面概括。
第(2)问结合“十四点”计划本身的局限性、当时列强之间的关系、美国实力及国内形势等方面分析。
【答案】(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原因: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2.(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
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们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
高考历史二轮 专题21 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名师预测B (学生版)
![高考历史二轮 专题21 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名师预测B (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6fa53a6269dc5022abea0034.png)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21 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名师预测B (学生版)材料一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材料二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
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著《我们的前途》材料三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
……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
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1917年7月14日《泰晤士报》(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中本哈第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3)根据材料三说明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是什么?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宽大……这样就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巨头妄图怎样操纵世界?(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过于严厉”?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条约“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圣皮埃尔—密克隆岛事件是自由法国与美国在对待西半球法国殖民地中立问题上的政策分歧所引发的必然冲突……他(戴高乐)绝不接受美国将法兰西帝国某些部分中立化的政策……自由法国以武力占领它却给美国造成了很大麻烦,并可能严重损害美国与贝当政府的关系……赫尔(美国国务卿)要求自由法国人撤离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并表示,如果得不到总统的支持,他就将辞职……美国政府也面对国内的激烈批评……1942年元旦,26个盟国代表在白宫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时,自由法国被拒之门外......到了1942年11月8日,当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时,戴高乐和自由法国被排斥在外 (1944)年6月6日,当盟军踏上诺曼底开始了解放法国的伟大战役时,一直为之苦苦奋斗的戴高乐和自由法国再一次被排斥在外……由于美国政府在此后的战争中一直对戴高乐将军采取敌对态度,以致于使双方关系演变为一种“敌对的盟友”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材料二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
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著《我们的前途》材料三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
……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
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
——1917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本哈第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革命后德国经济、军事等实力增强上分析。
第(3)问政策的实质应从英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自身利益角度分析。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认为:一战后“有关德国方面,条约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宽大……这样就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巨头妄图怎样操纵世界?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过于严厉”?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条约“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
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和会及其影响。
第(1)问,分别说明英、法、美的战略企图;第(2)问,依据《凡尔赛和约》的内容,说明其“过于严厉”,并说明这种“过于严厉”与法西斯上台之间的内在联系。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圣皮埃尔—密克隆岛事件是自由法国与美国在对待西半球法国殖民地中立问题上的政策分歧所引发的必然冲突……他(戴高乐)绝不接受美国将法兰西帝国某些部分中立化的政策……自由法国以武力占领它却给美国造成了很大麻烦,并可能严重损害美国与贝当政府的关系……赫尔(美国国务卿)要求自由法国人撤离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并表示,如果得不到总统的支持,他就将辞职……美国政府也面对国内的激烈批评……
1942年元旦,26个盟国代表在白宫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时,自由法国被拒之门外……到了1942年11月8日,当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时,戴高乐和自由法国被排斥在外…… 1944年6月6日,当盟军踏上诺曼底开始了解放法国的伟大战役时,一直为之苦苦奋斗的戴高乐和自由法国再一次被排斥在外……由于美国政府在此后的战争中一直对戴高乐将军采取敌对态度,以致于使双方关系演变为一
种“敌对的盟友”关系。
——摘编自宋永成《圣皮埃尔—密克隆岛事件及其对美国与自由法国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011年1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来访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会晤。
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没有比萨科齐和法国人民更重要的朋友和盟友了。
”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对自由法国采取敌对态度的原因。
(2)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盟友”的理解。
(2)两国关系以国家利益为转移;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敌对。
4.漫画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
观察下列关于二战时期的漫画,回答问题。
图1:大象在天空中飞翔——《慕尼黑协定》换来的和平。
图2:笑里藏刀——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拥抱。
图3:自由女神将象征世界自由的火炬交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寓意由英美两国
去传承并维护世界自由。
(1)图1、2分别讽刺了什么外交政策和事件?两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图3主要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对二战进程有何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战中主要大国政治立场的变化。
第(1)问,需要认真理解两幅漫画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第(2)问,实际上要求回答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其影响。
材料其实杜鲁门主义从来没有规定过什么“地理界线”。
杜鲁门自己就认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必须进行干涉”。
1947年5月22日,援助希、土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杜鲁门签署成为法律。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出现的原因。
(2)如何理解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1)问,从二战后美国与苏联国际地位的变化回答主要
原因,直接原因要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第(2)问,从美苏两国关系及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等方面回答。
答案:(1)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希、土危机。
(2)转折点:美国由二战期间苏美“大国合作”变为对抗苏联。
影响:是美苏“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导致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6.漫画是艺术化的史料,对于探究历史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认真解读下列两幅漫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反战标志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东问题的形成原因。
中东问题的焦点是什么?
(3)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但局部战争仍时有发生,请你设计一幅“反战”宣传标语。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国际形势。
第(1)问把握时间可知当时正处于美苏争霸时期,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第(2)问对巴以冲突有所了解即可;第(3)问是
开放性题目,把握和平关键词即可。
答案:(1)背景:美苏“冷战”,大搞核武器竞赛;反战和平运动兴起;许多科学家反对核战争。
(2)原因:阿以的相互仇视;外部势力的影响(或大国的插手)。
焦点: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问题。
(3)“世界是一家,和平靠大家”;“放飞和平鸽,世界充满爱”等。